-
天风MorningCall·0526 | 策略-AIDC、赴港二次上市/金工-汽车-无人驾驶出租车
机构研报精选 / 05月26日 08:21 发布
策略|AIDC: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引擎——产业赛道投资图谱
AIDC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引擎,根据科智咨询测算,2023-2028中国智算中心市场规模年化增速超25%。1、AI计算芯片:GPU主导AI计算芯片市场,国产替代加速。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测算,2025年我国GPU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00亿元。在美国对华高端计算芯片出口管制持续升级与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国产计算芯片产业正迎来战略性发展机遇。2、存储芯片:我们认为在AI算力基建加速落地的背景下,存储芯片作为支撑数据存算协同的核心硬件,其技术升级与国产化替代已成为关键投资主线。3、供配电:AI算力需求激增驱动电源设备升级机遇。未来,数据中心电源产品系统开始朝集约化、模块化、预制化方向发展。可关注机柜外电源,柴油发电机,备用电源,变压器等细分领域。4、网络:算力基建向多机多卡发展,高性能网络决定通信效率。在此架构中,联接算力节点的高性能网络直接决定了通信效率,进而影响整体吞吐量和算力利用率。5、制冷:单机功率密度攀升驱动散热系统升级,液冷技术有望成为数据中心的主要选择。在"双碳"战略指引下,液冷技术通过节能增效正加速向算力基础设施渗透,可关注液冷相关供应商。
风险提示:产业发展进程不及预期;政策出台和落地具备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波动。
策略|A股策略周思考——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怎么看?
1、4月3大经济数据均回落,其中工业高于万得预期,社消、投资回落且低于预期,工业增加值同比6.1%,预期5.21%,前值7.7%,社消同比5.1%,预期5.48%,前值5.9%,固投增4%,前值4.2%,预期%。2、港股上市规则不断优化,核心资产在港股认可度相对更高。2024年10月起香港监管机构加快审批流程并设快速通道,中国央行推进两地金融互联互通,中国香港财政司司长表态愿做中概股回流首选地,2025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3、今年A股企业赴港上市升温,年初至今5家已上市,预计年内上市或达到27家,2025年至今的融资规模已超去年整年。已上市和通过备案的10只AH标的近期市场表现取得明显超额。在现阶段AH溢价方面,有4家AH公司溢价倒挂,在AH溢价率最低的10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的市值均超过500亿元,而AH溢价率最高的10家公司有5家市值低于100亿元。而2010年至今招行长期的AH溢价均围绕1范围波动。行业配置建议:赛点2.0第三阶段攻坚不易,波折难免,重视恒生互联网。
风险提示:地缘冲突超预期,海外通胀持续性超预期,流动性收紧超预期。金工|量化择时周报:继续等待缩量
1、择时体系信号显示,均线距离-0.32%,距离绝对值开始小于3%,市场继续处于震荡格局。市场处于震荡格局,核心观测是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宏观方面,下周将披露5月的PMI数据,数据的不确定性对风险偏好形成压制,同时端午假期3天小长假也会带来不确定性;技术指标上,短期成交金额持续缩小,显示增量资金入场有限;2、综合来看,短期市场宏观不确定性增加和成交萎缩的压制下,风险偏好较难快速提升,预计成交或将继续下行,等待地量信号,预计成交缩量至9000亿附近有望迎来反弹。我们的行业配置模型显示,中期角度行业配置继续推荐困境反转型板块,推荐港股创新药以及港股汽车以及新消费等行业;TWOBETA模型继续推荐科技板块,关注消费电子。同时,目前仍在延续上行趋势走势的银行以及黄金股依旧值得关注。当前以wind全A为股票配置主体的绝对收益产品建议仓位至50%。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模型基于历史数据。汽车|行业深度:AGI率先落地:无人驾驶出租车
我们预计2025年或是Robota的元年。1、政策端,对Robota的法律法规愈加完善。中国:全国性政策给出Robota准入和上路途径,允许其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进行商业化试运营;地方性政策则进一步对车辆安全员、事故权责划分等进行规定。美国:推出AV-STEP框架,对Robota的申报、事故认定上报等进行详细规定。用户体验端,Robota较传统出租车或网约车更具有吸引力。2、Robota市场空间:预计Robota市场有望从2027年开始迅速增长,于2030年达到接近5000亿的规模,达到2027年的22倍,在智慧出行中的渗透率达到32%。3、投资建议:Robota厂商:技术实力强的【小马智行】和技术优秀且有望具备Robota量产能力的【特斯拉】;激光雷达:主流L4级Robota车型均采用多激光雷达感知方案,激光雷达领域头部企业【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线控转向:特斯拉Cybercab首次采用无方向盘设计,标配线控转向,推荐【耐世特】。
风险提示: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竞争情况加剧;法律法规推进速度不及预期;费用控制不及预期。策略|如何高频跟踪贸易冲击影响?
1、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持续走弱,4月期货收盘价跌39%,5月9日跌至低点后展开反弹,截至5/22,5月期货收盘价涨67%。在中美日内瓦会谈后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快速回升,欧线现货指数短期较为抗跌,波动较小,Pricein较慢,当前仍处于下行区间,SCFI综合指数震荡回升,一定程度上或受到抢出口、抢转口的影响。2、港口方面重点关注国内及美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情况。国内港口货物吞吐量4月13日当周大幅回落,但4月27日当周同样创数据记录以来新高,整体看中国港口货运吞吐量保持韧性。美国洛杉矶港锚泊地等待船舶数量4月份大幅波动,4月27日当周升至近期高点后持续回落,对等关税对美国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3、贸易前瞻——韩国出口情况。韩国海关于每月11、21日发布当月前10日、前20日出口数据。旬度数据显示韩国出口4月上旬、下旬出现强于季节性的增长,中旬出现一定程度回落,韩国抢出口效应明显,但5月韩国出口上旬弱于季节性,中旬基本持平于季节性,韩美谈判落地前,韩国出口波动仍然较大。
风险提示:地缘冲突超预期,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收紧超预期。电子|消费电子周观点:小米玄戒O1发布,赋能“人车家”AI生态进阶
1、小米玄戒Soc:发布玄戒 soc及系列搭载产品,看好以底层芯片为根基、人车家全面生态向纵深布局。小米自研玄戒O1芯片基于第二代3nm工艺,实现国产 SoC在旗舰性能与能效比上的关键突破。2、华为:看好PC平板混合化的产品创新趋势及 OLED在中尺寸的渗透。MateBook Fold首次采用双层OLED大尺寸屏幕,在亮度、对比度及功耗控制方面实现突破。3、汽车:多项利好事件催化,Robota 商业化步入加速期。Uber 加大对于文远知行的投资;小马智行与Uber宣布达成全球战略合作;特斯拉计划于今年6月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总部附近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4、面板:消费电子新品发布,看好屏幕环节重点受益,关注折叠、HUD、叠层OLED等产品创新机遇。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创新力度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冲突风险;消费电子产业链外移影响国内厂商份额风险。
电子|闻泰科技(600745):2025Q1盈利能力复苏,战略转型聚焦半导体业务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5.98亿元,同比增长20.23%;归母净利润-28.33亿元,比上年减少40.14亿元,转盈为亏。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99亿元,同比减少19.38%;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加82.29%。1、半导体应用领域市场增长空间广阔,增长趋势积极。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驱动系统、电源系统、电控系统、智能座舱系统和高级别辅助驾驶等多个关键领域,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以及公司产品料号和平台覆盖范围的持续扩展,未来业务增长空间仍然广阔。2、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高ASP产品为未来业务增长持续提供驱动力。公司全年投入研发费用18亿元,在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升级推出新产品的基础上,持续开发高功率分立器件(IGBT、SiC和GaN)和模块、逻辑与模拟芯片组合(电源管理芯片、栅极驱动芯片、LED驱动芯片、能量采集芯片、信号链等)新产品,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高功率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有力支撑了公司产品在汽车、工业自动化、光伏新能源、AI服务器、数据中心、消费终端等领域的应用。考虑公司主营业务结构变化,我们下调盈利预测,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23.36/34.70亿元下调至11.24/21.56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8.88亿元,下调为“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主营业务结构变化和营业收入下降的风险,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波动的风险,半导体行业供应链风险,半导体行业竞争风险,持续影响的风险。通信|周观点:Oracle将采购40万枚英伟达GB200芯片,博通发布单通道200GCPO方案
1、Oracle计划投资约400亿美元购买Nvidia最新的高性能芯片,用于支持OpenAI在美国的新数据中心建设。OpenAI、Oracle和Nvidia还参与了中东地区的Stargate项目,计划在阿联酋建设一个新的大型AI数据中心。2、博通发布单通道200G能力的第三代CPO方案,并表示第二代100G/lane产品和生态系统已经成熟,重点强调了OSAT工艺、散热设计、操作流程、光纤布线和整体良率的关键改进。3、由于外部政治环境动荡扰动,市场整体情绪较为低落,但我们仍然看好AI行业作为年度投资主线,后续伴随着DeepSeek R2/V4等以及包括Agent、多模态方面相关进展,仍然看好AI行业以及围绕AIDC产业链的持续高景气。整体上我们积极看好25年或成为国内AI基础设施竞赛元年以及应用开花结果之年。中美AI均进展不断,同时推理端持续推进。建议持续关注AI产业动态及AI应用的投资机会。此外,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纳入“深海科技”,海风看到25年开始明确不断改善趋势,积极关注海风海缆产业链头部厂商。
风险提示:AI进展低于预期,下游应用推广不及预期,贸易摩擦等风险。
环保公用|新天绿色能源(00956)首次覆盖:“风电+天然气”双轮驱动,区位优势显著
2024年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实现营业收入213.72亿元,同比增长5.38%,实现归母净利润16.72亿元,同比降低24.24%,2025Q1伴随来风好转,公司业绩显著修复,实现归母净利润9.54亿元,同比增长14.71%。1、风电:区位优势显著,装机增长有望提速。2025Q1公司平均上网电价(不含税)为0.43元/千瓦时,较去年同期持平,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为44.71%。截至2024年底,公司风电控股在建容量96.44万千瓦,累计有效核准未开工项目容量430.99万千瓦。2、天然气:板块短期承压,静待码头二期投产与产能爬坡。2024年公司总输/售气量为58.88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5.13%,分季度看,公司2024Q4完成输/售气量13.79亿立方米,同比降低24.43%,气量下滑叠加LNG码头折旧增加,导致天然气板块业绩压力增大。2025Q1公司完成输/售气量18.47亿立方米,同比降低17.18%,板块业绩压力仍相对较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224.07、240.34和269.60亿元,同比分别增加4.84%、7.26%和12.17%;可实现归母净利润25.49、25.16和29.90亿元,同比分别变化+52.40%、-1.27%和+18.81%。合计市值为229.76亿港币,对应目标价为5.46港币/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