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5.18忠言周评:冲3400点为何又无功而返?周末证监会重组新规能否激活市场?

李志林   / 今天13:06 发布

各位投资者朋友,大家好,我是忠言

今天是5月18日,星期日

今天忠言周评跟大家讨论的话题是:

冲3400点为何又无功而返?高盛预测沪深300有18%涨幅目标可信吗?周末证监会重组新规能否激活市场?


第一个话题:冲3400点为何又无功而返?

在三月份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次冲3400点的行情,现在五月中旬又来了一次。这一次是在缓和、达成重要共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面,全球股市都大涨下,A股在本周也有了一次向上冲锋的行情。

那么为什么又无功而返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冲锋的动力是公募基金。为了适应证监会的新规,也就是今后的基金管理费和经理的薪酬必须跟业绩挂钩。而业绩主要是以沪深300指数为参照系,这样几百上千家公募基金就开始调仓换股。

在以往公募基金持有银行股比例只占仓位的3%左右情况下,大幅增持银行股、权重股、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和510300ETF。这样就造成了指数大幅的上涨,比如510300ETF周三涨到了4.066元,四大银行股也创新高,上海银行、浦发银行等地方商业银行也连创历史新高。

大盘指数冲高到3417点,收在3403点,两个多月来首次重返34000点,可以说是权重股拉升的指数冲锋,事后看往往都不可靠。

第二个原因是缺乏成交量的支持。因为公募基金这一次只是调仓换股,配置大盘股,而不是炒作大盘股。一旦停止配置,这么大的权重,盘子是守不住的。比如银行股市值已经超过了十万亿,获利回吐的压力就比较大。

而看下市场的成交量,周三冲3400点也只有1.35万亿,周四1.19万亿,周五1.12万亿,成交量不足以撑起90多万亿市值的大盘。

第三个原因,存量资金的腾挪拆东墙补西墙,中小市值高成长的科技股成了抛售对象,这样反过来又压抑了人气,无法形成合力。哪怕一些高科技股已经跌到了十几二十多倍市盈率,因为资金的失血,所以还在跌。所以三千四百点就守不住了。

第四个原因,就是进入了今年市场的头部区域的密集成交区。二月中旬到三月中旬,大盘曾在3350-3450一线,盘整了一个多月,堆积了大量的筹码。当时日均成交量是1.8、1.9、2万亿,所以很多套牢盘都在这个上方。

在3400点上方还曾经有过五天收盘,最高一次收盘是3429点,也没有过3430点。这这一次又火速打到了3417点,成交量跟不上了。

而当时三二三月份,是由DeepSeek人工智能带领着高科技冲锋,容易凝聚人气。这一次高科技股偃旗息鼓,主要靠拉权重股。这种效果在市场从来就不可持久。

我们看最近五周的成交量都是1.1-1.2万亿左右,没有增加,没有人气,所以离重要会议提出的要持续稳定激活资本市场还差的很远。

这是冲3400点再度无功而返的四个主要原因。


第二个话题:高盛预测沪深300还能涨18%,可信吗?

5月15日,高盛发布报告称,将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12个月目标分别上调至84点和4600点(有18%的潜在上涨空间),维持对中国股票的超配评级,并建议聚焦多条主线以捕捉主题性超额收益。

在A股历史上面,我们经常看到一致性的舆论,预测往往出错。比如前几年券商一哥高叫茅台能涨到3000元,结果要斩。我们也看到过高盛大摩这些外资投行,曾高调的预测指数能涨到多少点,但似乎从来没实现过。

今年以来,大摩高盛多次预测沪深300能涨到4700点,后来说4400点,后来又说4100点。现在沪深300指数到了3800,最近他们又高调了,说还可以涨18%。

涨18%的话就是到4600点左右,有800点上涨空间,那太诱人了。如果沪深300涨18%,那大盘也涨18%的话,要套4300多点。可能吗?

我们刘继鹏教授指望了五六年的4000点合理价位都没看到,不要说4000点,3800也没看到。去年10月的井喷也只到了3674点。

那么外资投行判断300指数能涨18%的理由是什么?

他的理由一个是A股的估值低,比如沪深300只有12.3倍市盈率,上证指数只有14.5倍,深成指只有25.12倍市盈率。而美股道指27.6倍,纳指37.4倍,标普25.3倍。所以我们A股的沪深300指数还不及标普的一半。所以他从估值角度预测能涨18%。

再一个参照系是按美股的涨幅,美国股市确实是能涨。从2008年的6400多点已经涨到了45000多点,确实涨的厉害。哪怕美国经济不好,打关税仗,今年以来股市大幅下挫,但是现在都收复失地了。单本周道琼斯指数就涨了7%,我看了很感慨,我们A股一个月都涨不到7%,一年涨7%都很困难。

所以外资投行以这个标准来看A股,但是他忽视了一点,就美股里面有养老金保险资金、共同基金、跨国公司,还有富豪们,他们把主要的资金都投入到股市,所以资金非常充沛,另外还有全球的资金追捧。

而A股主要是靠国内市场的资金,外资至今只有3万亿的市值,加上我们的国家队3.04万亿,社保基金1.16万亿,公募基金7.45万亿,保险资金6.57万亿,总共加起来也就是18万亿左右,而90多万亿市值靠散户靠个人投资者怎么行呢?

所以吴晓求最近组织编写了十卷本的中国资本市场的报告,他认为A股市场真的要崛起的话,必须是财政资金、政府资金、大机构资金大量介入,而不能靠散户资金。

所以高盛预测的18%空间,我认为不可信。因为历史上他们经常有叫更高的目标,以吸引国内资金去追涨,然后他获利了结。或者他们出于解套的目的,也会造舆论。

相反国内的机构现在已经不太敢预测指数了,因为每年年底十大券商、券商报告预测指数能涨多少,没有一次是准的,所以到现在就不敢预测了。

所以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确定性,指数更难预测。

因此,高盛的预测只能参考不可相信。我更相信的是,根据目前国内股市的资金面,目前A股的90万亿市值,他只能够缓慢的阶。

比如说我们收复了3342点关税风暴失地,接下去要收复去年底3350点的失地,然后慢慢的去收复3350-3380点,需经过较长时间的盘整,充分换手以后才能够站到3400点上方去。

如果急于冲锋,想拉大盘指数,必然适得其反。

按照高盛的18%涨幅的预测,现在的93万亿的市值,就要达到110万亿的市值,增量资金哪里来?我感到市值增加一两万亿都是非常困难的。

比如我们上一周是在3342点,本周收到3367点,涨了25点,这就是当前A股市场高速扩容下供求关系的现状,这就是有了类平准基金之后,我们的A股也只能够是走碎步走慢步,慢慢上移。

所以投资者需要耐心,切不可冒进。


第三个话题:周末证监会的重组新规能否激活市场?

今年二三月份是靠高科技人工智能来引领行情的,五月份又靠银行股、权重股、沪深300短暂的拉升行情,那么我认为这个都难以持久。

A股持久的上涨,需要结构的轮动和板块的轮涨,也就是市场要有全面的财富效应。现在的问题就是缺乏全面的财富效应。所以外围的资金虽然非常充沛,买理财产品33万亿,就是不进股市。银行资金150万亿,也是不进来。

如果能像道指标普那样连涨八天,那么我们A股也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来。现在我们只要涨二三十点,第二天第三天必下跌。因为没有新的资金进来,所以重要会议提出的要活跃资本市场,我认为关键是要有财富效应。

而要有财富效应,市场历来要有重大的题材。我回想2010年到3014年,那是零八年金融危机熊市开始后的几年,市场一直有行情,靠什么带动的?就是资产重组。

当时所谓的司令、军长、上海本地股、自贸区概念等,硬是把大盘从2400百点拉到了3000多点。然后2014-2015年再进一步的通过改革,通过发展高科技,然后有了2015年的5178点大牛市。所以还是要靠重组、靠改革,这个力量才是持久的力量。

自从2015年股灾以后,后面两任证监会主席都制定了史上最严的资产重组新规,导致资产重组、购并重组、国资改革等就变成了小打小闹。

本周末证监会修订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规定,里面总的一个基调是松绑再松绑,而且有很多第一次。在这里就是我的认识和体会解读一下:

第一就是资产重组,它是通过打造上市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善资本市场结构,吸引新的投资者进场,产生财富效应,激活资本市场的活力和魅力,它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我认为这一步是必然要到的,因为只有资产重组,才会吸引新人进来,因为会有财富效应。因为购并重组会让乌鸦变凤凰,能涨几倍十几倍的黑马出现。有财富效应,新资金就会进来。

第二,新规突破了长期以来跨界购并重组的,也就是借壳上市的严厉限制规定。

所以这次就规定收购兼并重组,借壳上市的标的只能是新质生产力。特别是硬科技,这样乌鸦变凤凰才是可信的,可成长的,可持续的,才会使资产重组成为最具魅力、最具爆发力的题材。

第三点,简化重大资产重组的程序,就符合简易重组程序的上市公司,不需要经过两大交易所的并购重组委的审议,也无需经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只需上报证监会,五个工作日必须给予允许注册或是不允许注册。因为现在是注册制,不是批准。

允许注册后,这个重组就ok通过了。这样跟以往的重组上报要几个月,然后重组委审议,审议完还要来几次修改。上上下下环节太多,从证监会到交易所,到各个部门过手了以后,时间太长,还容易出现内幕交易。

第四点,提高收购方和被兼并方股东的积极性,被兼并方的重要股东或一致行动人,他的持股解禁期只需要六个月。收购方还是要十八个月的。这样时间都比原来锁定期大大的缩短

第五点,建立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的机制。比如说他要通过定向增发来收购资产需要五十亿,但是他可以分批实施,比如分四年实施,这样就减轻了市场的资金抽血的压力,这也是一个创新。

第六点,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这以前从来没有的,都认为私募基金参与就是内幕交易。还鼓励一大批还没有上市的高科技创投公司参与购并重组,这样就增加了购并重组的资金来源。

所以我认为这六点新规,是史上最宽松的诟病重组新规。证监会就开始放松管制,要激活市场。

所以我认为,在这样六条新规下面,资产重组国资改革的春天即将到来。

同时,周末还有国务院国资委也召开了会议,强调国资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今年是收官年。也就是说现在还有半年时间,必须完成。

所以我相信,接下去我们A股市场将会迎来资产重组、国资改革的实质性高潮。一大批周期型行业、经营困难的行业,包括一些房地产行业,如果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如果经过市场化的运作,吸引各方进行购并重组的话,然后转型为新质生产力,不仅市场的活力增加起来了,赚钱效应出来了。

而且上市公司改变了面貌,提升了质量,业绩都将提高。第二增长曲线有时候比上市公司内在的成长性更吸引人。因为他是出人意料,是有意外的惊喜,而且还有一倍或几倍的股价上涨,充分激发市场的想象。

所以我想我们A股里面的大批低价股,包括上海国资股里面很多低价股,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购并重组。我想这就是很好的机会。

所以下一周,我估计国资改革股,尤其是上海的收购兼并重组股、借壳上市股,还有高科技、高成长股、消费股等将会活跃起来。

大盘呢我认为去年底的收盘指数3350点台阶,将会形成有力的支撑。缓慢的阶,争取在3350-3380点再能够盘上一周,我感到市场紧绷的心就可以松下来。因为证监会周末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莫大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