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普天科技:太空算力时代的核心运营商

红番茄   / 05月17日 14:11 发布

事件概述

据,5月14日12时12分,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拉开了中国“太空计算”时代的序幕,太空中数据处理从天感地算,跨越到天感天算、天地协同的新阶段。

分析判断

►  核心观点:三体计算星座”计划构建超2800颗计算卫星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实现“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转变。我们认为,普天科技有望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公司控股股东中电科54所牵头负责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公司自身在地面网络、卫星通信领域拥有核心优势和深度布局,有望承担主要卫星运营商的关键角色。同时,公司在卫星终端、地面站等相关领域也有相关产品和布局。此外,在军品订单恢复的背景下,公司PCB板需求爆发。我们认为,公司在业绩、估值上均有望上一台阶。

 

►  三体计划启动,打造2800颗算力卫星的天基算力网 

据腾讯网,“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建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运算)。1000P算力意味着,以对20万颗星体的数据探索为例,传统方式需要一个有经验的科学家用169天才能完成,现在只需要10.02秒,相当于50万台PC电脑的算力。2025年之江实验室预计完成超50颗星的布局。据央视网,研发团队表示,未来还将构建由2800颗计算卫星组成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表示。“对于之江实验室而言,不是简单地发卫星,们是要构建太空计算星座,把算力送到太空,实现计算卫星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而把人工智能送上天。”本次首发入轨的12颗计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算卫星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达100Gbps,12颗卫星互联后具备5POPS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卫星同时搭载了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将执行异轨卫星激光接入、天文科学观测等在轨试验任务。

据官网,之江实验室是浙江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于2017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2020年获批牵头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浙江省实验室,2023年成为全国首批获批建设的9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之一。之江实验室聚焦智能计算,瞄准国家战略前沿、科技创新变革、战略产业创新三大战略需求。据百度百科、新浪财经,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院士主要从事云计算领域研究,主持研发了中国唯一自研的云操作系统——飞天;2009年创办阿里云,2012年~2016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2023年参加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的平台企业座谈会。

 

►  换道太空,助力实现“天数天算”

智算需求爆发式增长,布局太空“换道” 突破地面算力瓶颈。通常,卫星需先将数据传回地面,再由地面数据处理中心对其进行解析,这种“天感地算”的模式受限于地面站资源、带宽等因素,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且存在数据时效差等问题。同时,随着算力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应用方向日趋复杂,地面算力系统在时延、可靠性、、带宽等方面出现明显瓶颈。通过建设太空计算中心来“换道”突破地面算力瓶颈,从而构建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将有助于解决行业难点痛点。“星算”计划的建设将构建未来算力网络,实现特定场景由“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转变,满足日益增长的太空即时计算需求,助力我国在全球率先建成太空计算基础设施,突破人工智能领域边界从地面迈向太空。

“天数天算”、“地数天算”成为现实。太空计算中心作为在太空部署的超高性能综合计算平台,可提供数据计算、AI计算、数据存储、通信链路搭建等服务。既可以在太空实现“天数天算”(卫星在太空中获得的数据无需传回地面,在太空中直接进行计算和处理),也可以“地数天算”(将地面的算力需求传输到太空中的算力节点,通过AI卫星或太空计算星座搭载的算力载荷进行数据计算)。

据腾讯网,算力卫星的优势在于:1、在于太空的特殊空间环境,既可以全年无间断获取太阳能,能源转换效率是地球的5倍以上,且无需承担高昂的电力成本,又因为接近绝对零度的太空环境能天然地满足低温散热要求,并可大幅降低散热成本,省去地面数据中心复杂的冷却系统。2、通过卫星组网,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尤其适用于偏远地区、海洋和空域的数据处理需求。算力卫星之间还可以通过激光通信实现低时延互联,数据传输效率高于地面二维网络结构。3、可以实时在轨计算,避免传统“天数地算”模式下的数据传输瓶颈。据悉,太阳观测卫星的数据处理量可从每天4%提升至80%以上,响应速度缩短至10秒。

 

►  全球掀起“太空算力”热潮,各国竞相布局轨道数据中心

据腾讯网,采用计算星座进行“天算”业已成为一股全球性的潮流,欧洲、美国都在执行将数据中心搬到天上的计划。2020年,微软发布“云上太空”服务,提供多轨、多波段、多供应商、有云计算能力的卫星连接解决方案。2021年亚马逊将一套AWS物联网云解决方案部署在星载计算载荷上,用以实时分析遥感卫星图像,并通过云将分析结果提供给决策者。2022年,欧盟推出ASCEND计划,提出将数据中心迁移到太空,实现净零排放。意大利泰雷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发布ASCEND可行性结果,宣布该模式可行,预计到2050年发射1300个数据中心模块进入1400公里高的轨道,总计实现1000兆瓦容量,相当于一个大型地面数据中心,投资回报有望达数十亿欧元。据澎湃新闻,该计划在Aom的第一个太空舱上建立一个轨道数据中心,预计将于2026-2027年发射。

据澎湃新闻,美国创业公司Lumen Orbit已开始太空算力计划。其第一颗卫星于2025年2月由Space X的猎鹰9号火箭发射升空,这是一个装满英伟达GH200超级芯片的AI数据中心模块。发射12小时后,地面控制中心收到首个确认信号:由Lumen Orbit设计的“曙光1号”太空计算舱完成自检,正式开始执行AI模型训练任务。据搜狐科技,Lumen Orbit计划在高度约315公里的极低地球轨道上部署约300颗卫星,建造太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可以使用太阳能供电,不受昼夜交替、天气和大气的衰减的影响,发电效率高。据Lumen Orbit,太空数据中心10年内运行成本仅820万美元,其中发射数据中心约500万美元。而地面数据中心整体运行成本高达1.67亿美元。

 

►  普天科技:有望承担主要卫星运营商的关键角色

普天科技背靠电科集团,控股股东中电网通作为电科集团通信产业发展平台,是卫星通信业务的“国家队”。 据中电网通官微,中电科54所牵头负责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据公司25年5月14日投关信息表,公司作为中电网通旗下上市平台同时也是服务国家网信体系发展的重要力量,卫星互联网是公司战略方向之一,目前已与西电ISN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天地一体化泛在信息网络方向的技术研究等。公司正积极布局,一是快推动低轨卫星通信类相关产品研制、面向卫星终端等领域推出自主产品,积极参与承接卫星运营商相关技术服务;二是持续深耕基于北斗的产品研发及应用,进一步提升综合位置服务能力;三是充分发挥航空级智能制造的领先优势,为卫星相关设备提供 PCB 设计和制造等高可靠产品组件。同时,公司设置独立的创新研发机构,聚焦卫星互联网方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逐步形成空天地一体能力体系。

我们认为,公司在地面网络、卫星通信领域拥有核心优势和深度布局,有望承担主要卫星运营商的关键角色。在天基智能大趋势下,公司将成为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最核心的厂商之一。同时,公司在卫星终端、地面站等相关领域也有相关产品和布局。此外,在军品订单恢复的背景下,公司PCB板需求爆发。据公司公告,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军用PCB板制造商,产品应用行业广泛(如通信、电力、机器人、低空经济、特殊装备等高端领域)。据公司25年3月在问答平台回复,今年以来,公司PCB业务势头良好,从当前情况看,适合公司市场定位的各类订单都有增长。我们认为,公司在业绩、估值上均有望上一台阶。

 

投资建议

考虑到下游需求释放节奏不确定性,我们调整公司2025年盈利预测,并增加2026-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5.04/74.91/83.14亿元(此前25年为76.17亿元),归母净利润2.54/3.40/4.21亿元(此前25年为3.49亿元),EPS分别0.37/0.50/0.62元(此前25年为0.51元)。对应2025年5月14日23.32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62/47/38倍,维持“买入”评级。华西军工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