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中美关税会谈后,科技股崩了!但一批美容股却悄悄翻倍,发生了什么?

行则将至   / 05月15日 21:11 发布

中美贸易谈判结束后,哪个板块涨得最好?

你一定想不到。

今天看了下数据,近5个交易日的东财行业板块涨幅,涨幅第一的是航运港口,周涨幅+10.13%。

第二的是美容护理板块,周涨幅+8.14%。

而受益于贸易协议的科技板块,如AI、计算机设备、光学光电子、电机等,则大幅被抛售。

这真是令人跌破眼镜。

航运港口的领涨,可以理解,毕竟短期需求的猛涨,必然能够带动运费的涨价,躺着赚一波。

但这仅仅是个短线机会,不能长久,因此大涨两三天后,今天已经出现高位回落的迹象。

科技股的被抛售,细想一下也能理出逻辑:

这轮关税谈判,仅仅是“休战三个月”,而不是永久降关税。

美国那边传出的战略意图很清晰,不是要“重新和好”。

仅仅是因为贸易链的突然中断导致吃不消,需要缓一下,给企业们更多点时间去实现脱钩。

“战略脱钩”才是美国的真实意图,因此在关税谈判结束后,马不停蹄的出台一系列配套制裁措施。

比如新的芯片限制法案,看起来比拜登的芯片扩散法案更加严格——

1,任何采购昇腾AI芯片的企业都将被制裁;

2,出售AI芯片给中国大模型训练的企业将被警告惩罚;

3,更严厉的防范AI芯片经第三方流入中国的风险。

可以预见,随着大量在中国代工的美企逐渐撤出,未来类似的脱钩政策还会一个接一个的出台。

因此,出口科技链行业短期看是利好,中长线来看实则是利空。

况且4月初暴跌之后,相关板块的修复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现在短线利好落地,正是跑路的信号。

唯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涨幅第二竟然是美容护理板块。

并且,美容板块的上涨不是短线行为,而是一个中长线的大趋势。

我们看美容护理板块的上涨,反转点是去年的924,跟整个大盘是一致的。

但不同的是,大盘在去年10月之后就滞涨了,仅有结构性的部分板块实现了小牛市。

而美容则是其中表现最出色的行业之一,板块指数今年以来已经连续4个月大涨,在不断创出新高。

图片

不是说消费降级吗?

白酒、餐饮、医疗、地产,都在跌跌不休,凭什么美容板块就率先反转了呢?

再看板块内部,两极分化也很严重。

上一轮牛市中的龙头,像爱美客、华熙生物、珀莱雅、贝泰尼等大白马,近一年股价都是跌的,依然趴在谷底。

拉动板块指数飙升的,另有其人。

从近一年涨幅榜来看,涨幅超过30%的个股有15只,简单分析一下:

第一阵营,涨幅100%以上的有3只,青岛金王+225%、登康口腔+137%、润本股份+125%。

第二阵营,涨幅在50-100%之间的有5只,拉芳家化+82%、丸美生物+71%、稳健医疗+66%、华业香料+57%、百亚股份+55%。

第三阵营,涨幅在30-50%之间的有7只,青松股份+49%、可靠股份+46%、诺邦股份+43%、依依股份+42%、两面针+37%、豪悦护理+35%、力合科创+35%。

先看第一阵营的3家:

1)青岛金王。

主营香薰蜡烛,境外业务占比75%,去年下半年以来实现业绩反转,24年净利润增速高达236.91%。

公司业绩反转主要靠跨境电商,但今年明显遭遇逆风,一季度业绩-5.23%。

在美国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废除后,这套增长逻辑难以维持,因此今年股价未能突破去年10月的高点。

今天美容板块大涨的情况下,青岛金王股价反而大跌超过5个点,说明其龙头地位已经不再。

2)登康口腔。

主营牙膏产品,主力品牌“冷酸灵”,在抗敏感细分市场线下份额连续三年超60%。

公司聚焦于内需市场,24年开始出现业绩反转,净利润增速从23年+4.97%,提升至24年+14.07%,和今年一季度+15.64%。

业绩反转的核心动力是毛利率提升,22-24年的毛利率分别为40.50%、44.11%、49.37%,今年一季度55.51%。

两年多时间提升了15个百分点,背后原因是儿童牙膏、电动牙刷、冲牙器、牙齿脱敏剂、美白牙贴等创新产品的业务占比提升。

2024年初至今,公司股价从低点16.87上涨至今天的55.40,涨幅超过3倍。

如无意外,公司股价很快就将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也是本轮美容板块行情的领涨龙头之一。

3)润本股份

主营婴童护理和驱蚊、精油产品,跟以上两家企业同属于日化赛道。

不同的是,公司是一家日化新势力公司,在聚焦内需市场的同时,主要靠电商渠道发展起来。

过去5年,公司业绩增速分别为165.51%、27.38%、32.66%、41.23%、32.80%,今年一季度继续维持24.60%的增速。

毛利率方面,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维持在57-58%的高位,比20-21年的52-53%提升了5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公司近年发力的婴童护理系列,如儿童防晒乳等产品毛利率高达60%,随着业务占比提升而拉动了毛利率的向上。

再看第二阵营的5家:

1)拉芳家化,主营洗发水,近年业绩表现并不好,属于跟风炒作。

2)丸美生物,主营眼霜和护肤品,2023下半年开始实现业绩反转,业绩增速维持在20%+,毛利率提升了10个百分点。

公司业绩增长,得益于新推出的大单品丸美小红笔全年实现GMV5.3亿元,24年同比增长146%,小金针GMV3.5亿元,同比增长96%。

3)稳健医疗,主营全棉日化和医疗用品,大单品包括干湿棉柔巾、伤口护理包、服饰、手术耗材、卫生巾等。

24年4季度以来,业绩出现反转,今年一季度归属净利润+36.26%,扣非净利润+62.46%。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手术室耗材和全棉卫生巾两块业务的大幅增长,一季度营收分别增长196.8%、73.5%。

手术室耗材业务是因为去年并购了美国医疗耗材公司GRI;

卫生巾业务增长是因为抓住了去年11月的卫生巾行业舆情危机,公司的全棉零添加+医护级品质卫生巾深受青睐,脱颖而出。

4)华业香料,主营合成香料,属于日化行业上游。

24年以来实现业绩反转,净利润维持20%以上的增速,毛利率提升了10个百分点以上。

5)百亚股份,主营卫生巾,23年以来实现业绩反转,增速保持在20%以上,一季度+27.27%。

增长原因跟其它日化龙头类似,主要是毛利率的提升,23年Q1-25年Q1毛利率从46.86%提升至53.32%。

背后是有机纯棉、敏感肌、益生菌等创新产品的业务占比提升。

最后,看涨幅排在第三阵营的7家企业:

跟华业香料类似,主要是日化产业的上游供应链和下游代工厂,属于跟随式上涨。

————

整体上来看,本轮美容护理板块行情的机会,跟疫情期间的医美主题上涨有着很大不同。

那一轮的逻辑是消费升级,主要卖的都是单价在千元以上的“奢侈品”。

而这一轮,领涨龙头的业绩增长虽然也是得益于单价提升、毛利率提升,但本质是不一样的。

与其说是“消费升级”,不如说是“国产替代”。

在传统上,国内大众日化市场主要被外资企业占据,像宝洁、联合利华等企业才是行业霸主。

这些产品单价不过几十元左右,外资企业享有先发优势,品牌+渠道占优,价格差异也不明显,因此国内企业难以竞争。

而这两三年,可以看到有这么一批企业,一来通过电商渠道撕开传统线下渠道的垄断格局,二来通过创新产品实现脱颖而出。

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国产替代提供的又一个时代性投资机会。( 君临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