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中美关税谈判初步成果及后续走势展望

蓝白相见   / 今天08:03 发布

1、中美关税现状

关税政策延续与调整:特朗普第一任期针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拜登政府未作改变;1200亿美元商品关税为7.5%。2020年1月15号协议将部分商品关税从15%降到7.5% 。此次谈判并非降30%,而是125双方各降9%,其中24%暂时suspend,10%立即实施,总体关税仍维持在55%左右。如按2018年清单1到3是25%,加上芬太尼20%,加上10%(暂时),除以55%,还有1200亿美元商品是7.5%,加上20%,再加上10%少掉17.5%,大概在30.5%左右 。
重点产品关税情况:中国新能源车关税较高,如电动车经拜登政府在2024年5月调整后达100%,光伏调到50%。降税后电动车维持在145%关税,光伏产品维持在139%,还未算惩罚性双反关税。电池若按矿物质延伸产品10%不增,关税为45%,半导体70%,钢铝70%,汽车零部件70% 。

2、232调查相关

调查发起与实施:232调查由特朗普政府发起,第一任期发起钢铁、汽车零部件调查,汽车零部件当时调查但没征,后很快恢复征,税率25% 。
潜在加征关税产品:特朗普二进宫后,对木材、铜、半导体、药品、汽车以及关键矿物质(包括储能电池等衍生品)等六个产品开展232调查但暂未征,最快180天左右(约十月份)可能开征,232关税普遍在25%左右 。

3、关税谈判影响因素

美国国内经济压力:六月份美国美债到期,短期债务压力大,美国不希望美债主要持有国(如中国、日本和英国)采取行动影响其金融体系。同时,年底圣诞节购物季,5 - 6月份下订单,若维持高关税,美国普通老百姓圣诞节购物将受影响。这使得美国在关税谈判上有一定压力 。
中国供应链地位:中国对美国出口近几年维持在5000亿美元左右,除1000亿美元免对等关税外,其余4000亿产品部分供应链具有不可替代性,对美国下游及消费者影响大,美国国内部分州也在挑战特朗普对等关税 。

4、关税未来走势判断

整体关税区间判断:特朗普可能分阶段分批针对性加征关税,而非一股脑提高。其基准关税预计维持在对中国整体关税35% - 40%之间,即相比之前可能还有20个点左右的加征空间,最终可能维持在30% - 50%之间 。
不同产品关税趋势:对于光伏逆变器,作为谈判筹码,若中国做出让步,取消可能性较大。新能源产品(如光伏、动力电池、电动车等)和消费半导体产品,美国降低关税可能性不大;而美国消费高度依赖且自身难以生产、东南亚也无法替代的产品(如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及部分日常消费品),关税可能降低 。

5、关税风险上下限

上限情况:中国对美国增10%,所有分摊率包括25%都取消,加上原先19%左右普遍关税,大概在30%左右不到一点 。
下限情况:分摊率关税20%加上24%恢复,再加上目前20%左右,在55% - 60%之间。且可能针对中国强势产品设置更高关税,部分产品关税甚至可能达100%,总体在30% - 100%之间波动 。


Q&A

Q:是否可以理解为生态零关税和特朗普之前1.0的关税目前不变,91%不会再加关税,剩下34%中有10%会陆续增加,24%要看后续谈判情况,最高点加到34%?

A:是的,可以这样理解。

Q:剩下24%加征关税的时间窗口大概在什么时候?

A:这24%要在美国跟其他国家谈判完之后才会最终决定。因为中国产品可能存在转口情况,如果中国对美关税比东南亚国家低,中国产品就没必要转口。个人判断,最终中国的关税还是会比东南亚国家高,美国有可能对东南亚国家普遍增10%关税,还压迫这些国家对中国再增额外关税。

Q:东南亚地区目前处于暂时豁免状态,豁免期90天,中美谈判是否也会以90天左右为时间节点有个明朗情况?

A:目前来看,按照美国财政披露,会分两批各18个国家进行谈判。但现在谈判并不顺利,除英国外,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的谈判进展不佳。按照特朗普的风格,存在90天未处理完的可能性。

Q:从大方向看,基于特朗普后关税出发点、中美贸易逆差情况,中美关税谈判最后会是怎样的状态?

A:2018年特朗普第一轮贸易战效果不明显,中国对美顺差维持在3000亿美元左右(除2019年稍有下滑)。通过加征关税让美国中低端制造业回归是不可能的,特朗普提出对等关系更多是以其为要挟和谈判筹码,获取选民支持并从中国获取一些东西。他想让中国增加农产品购买、购买波音飞机、开放一些领域,还希望中国进行体制性改革,但这些问题很难在其任期内解决,中国政府也不一定有意愿配合。大概率中美会谈会涉及增加农产品和美国高端制造品购买、开放服务业。另外,拜登政府对中国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的“小院高墙”限制,特朗普不仅不会放开,还可能扩大到新能源、航空技术、定向能等领域,他可能只是想为美国公司创造一些商业机会。

Q:目前中美关税后续是否还会增加,增加幅度大概是多少?

A:特朗普有可能分阶段分批针对性加征关税,而非对中国一股脑增145%关税。他大概率会回到类似拜登政府针对中国180亿美元优势性产品提高关税的做法。美国对中国原加征关税在18% - 19%左右,整体关税原在10%、12%、15%,加征后估计会维持在35% - 40%之间,到顶可能还有20个点左右的加征,最终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可能维持在30% - 50%之间。因为若取消最惠国待遇,美国对中国最低税率是35%。

Q:光伏逆变器关税有可能取消吗?在什么情况下会取消?

A:光伏逆变器关税有可能取消,它是美方谈判的筹码。只要中国做出一些让步,比如满足美方让中国购买一定数量产品、中国不减持美债或将短期买债换成长期等要求,就有可能取消。

Q:新华社此次表述和上一轮有很大不同,释放了什么信号?

A:此次并非正常的贸易协定,中方还是希望能跟美国继续谈。中方诉求是取消20%的额外性关税和24%还在判定中的主要对等关税,若只留10%,中方认为还可接受,因为目前平均关税维持在15% - 55%左右,若再加高关税,中国外贸公司难以开展业务。

Q:目前锂电池(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储能系统的关税是多少?


A:车用锂电池目前关税在45%左右,包含25%的301关税和20%的光伏关税,因处于232调查中,还有可能加征10%的关税。若为光伏电池,会有针对光伏的100%多的关税,储能电池目前没有相关关税。

Q:针对汽车行业单独征收的25%关税和232关税后续情况如何?

A:汽车零部件的25%关税和232关税很难取消。232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就调查了,当时钢铝征了税,汽车零部件没征。232、301、201等针对特定产品,中美双方谈的是普遍性问题,不会涉及特定品种关税的取消。且特朗普两三个月就发起6起232调查,力度强烈。另外,木材、铜、半导体制造设备、药品、货车、关键矿物、储能电池等产品很有可能在明年初(储能电池最快今年年底)被加征20%的关税。

Q:为什么之前特朗普增加关税时对光伏关税讨论较少,而近期很多观点认为光伏关税可谈且后续有谈判空间?

A:芬太尼相关问题中,其目标指向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实际针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情况反复且未正常,中国从2月3月4号开始增征20%关税。美国想从中国获得一些东西来限制中国,而中国出口的是芬太尼中间品即原料药之类。从美国对墨西哥、加拿大的情况以及对等关税状况来看,光伏关税是可谈的。

Q:中美关税后续波动的上限和下限大概是怎样的,与现在情况相比,最好和最坏的情况分别是什么状态?

A:普遍来讲,上限是中国对美国增10%,所有分摊率包括25%都取消,加上原先19%左右的普遍关税,大概在30%左右不到一点;下限是分摊率关税20%加上24%恢复后为34%,再加上目前20%左右,在55%到60%之间。不过更可能针对不同产品设置关税,对美国消费者承受不了的产品,总体关税会在30%左右;对美国认为要扼杀中国竞争力、促使美国本土资本回归的产品,关税可能到100%,所以基本在30%到100%之间波动。

Q:对于中国很强势但美国本土有替代、与圣诞季采购或通胀有关且美国本土无替代、美国很需要但本土无替代的三类产品,往后在关税层面会变成什么样的状态?

A:对于光伏、动力电池、电动车等外贸新三样产品,美国还会维持很高的关税,甚至对东南亚也会维持高关税,降低关税可能性不大;对于消费半导体产品,也会维持很高关税,唯一能降的是对等关税里豁免的、美国消费高度依赖且自身做不出来、东南亚也替代不了的电子产品和日常消费品,这类产品关税会降下来维持较低水平,如手机目前只有20%报复性关税,取消报复性关税后就无关税。最终可能会回归到分阶段、分批、分产品设置不同关税的结果。

Q:中国新能源材料供应商在欧洲设厂,产品一部分供欧洲本土消费,一部分出口美国,这种模式是否有较大风险,目前状态能否持续?

A:这些企业认为在美国不会像盯东南亚那样明显地盯上欧洲。但美欧之间的问题并未解决,美国最终对中国的关税会比东南亚和欧洲高一点,会加紧对原产地转口贸易的追踪。如果能接受东南亚的环保成本、劳工成本,那么到欧洲设厂的风险程度肯定会比在东南亚低。不过,欧洲的环保成本、劳工成本以及劳工监管很严格,和在美国建供应链类似。股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