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摩-市场情绪能持续么?政策预期会兑现么?】
Q: 后续是否会有相关政策出台以支持当前的经济形势?A: 答案是肯定的。为了深入理解这次政策的转向,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框架出发。过去三年多,中国的发展策略已经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安全与发展并重,其中社会稳定问题仍然是决策层最为关注的重点。基于这一背景,我们编制了大摩社会感知指... 展开全文大摩-市场情绪能持续么?政策预期会兑现么?
Q: 后续是否会有相关政策出台以支持当前的经济形势? A: 答案是肯定的。为了深入理解这次政策的转向,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框架出发。过去三年多,中国的发展策略已经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安全与发展并重,其中社会稳定问题仍然是决策层最为关注的重点。基于这一背景,我们编制了大摩社会感知指数,该指数综合了公司就业福利、劳动者纠纷等多方面数据,以反映社会的整体情绪和经济状况。从最新的指数来看,当前社会情绪和经济活动都处于较为低迷的水平,这为政策的出台提供了迫切性和必要性。 历史上,如2015年底和2022年底,决策层在关键时刻都做出了有利的政策转向。这些转向不仅为经济提供了动力,也增强了市场信心。因此,理解这一政策框架对于预测未来政策走向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外资投资者而言,他们往往担心中国政策的不透明性和难以预测性。我们提供的投资框架,特别是大摩社会感知指数,旨在帮助海外长线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决策逻辑,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Q: 中国决策层面临哪些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应对? A: 过去几年,中国决策层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经济增长放缓、债务风险累积、社会稳定问题等。这些挑战使得决策层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左右为难。然而,当社会稳定问题和安全风险达到一定程度时,决策层通常会采取更为果断的政策转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除了初始阶段的货币政策和股市金融政策外,后续还会有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甚至针对民营企业的监管政策和改革也会相继出台。 具体来说,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已经在政治局会议之前启动,为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支持。然而,仅靠流动性支撑的市场往往难以持久,这也引发了一些海外观察人士的担忧。他们担心当前的牛市可能只是短暂的,类似于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的情况。对于这些担忧,我们认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需要看到决策层对于防空多的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新的高度。因此,我们相信后续会有更多的财政和监管政策出台,以支持市场的持续发展。 Q: 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和规模如何? A: 关于财政政策,我们预计在节后大陆回归到工作状态后,将会有接近2万亿人民币左右的财政政策出炉。这一规模虽然不及一些市场传言的5万亿、10万亿之巨,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具体来说,这2万亿人民币可能一半用于化解债务风险或银行注资,以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另一半则可能用于维持地方政府的开支,特别是在基础建设投资和消费品刺激方面。 对于市场而言,这一初始规模可能并不足以完全满足期望。一些外资投资者可能觉得这一规模相对较小,甚至有人试图获利了结。然而,对于经历过历史上种种周期的国内投资者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这次政策转向所代表的思维变化。尽管初始规模可能不大,但这反映了政府在尝试新的方法来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工业产能扩张、房地产刺激或大幅贷款刺激。 Q: 国内外投资者对财政政策的反应有何不同? A: 在过去的一周多时间里,我们与海外的3000多位国际投资人和国内的一些资深投资总监或私募基金创始人进行了交流。我们发现双方对这次财政政策的视角并不完全一致。一些外资投资者可能期望中国能迅速出台一个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因此当得知初始规模可能只有一两万亿人民币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甚至有人可能会试图获利了结,认为这一轮的预期过高,有些落空。 然而,对于更多的国内投资者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这次政策转向所代表的决策层思维的转变。他们认为,尽管初始规模可能不大,但这至少表明了决策层在尝试新的方法来应对经济挑战。这些国内投资者经历过历史上的种种周期,包括2007-2008年、2015年和2022年的经济波动。因此,他们更能够理解这次政策转向的深远意义。 Q: 民营企业执法规范和政策支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A: 除了财政政策外,政治局会议还提出了要对民营企业的执法进行规范。这包括对干部积极性的三个区分的保护,以及对当前一些诟病的执法行为进行纠正。例如,倒查几十年、异地执法、民营企业动辄配合调查等现象,都引发了企业家的担忧。因此,政策提出要对这些方面进行规范化,甚至掀起一种周边的风范。这包括让一些民营企业家能够顺利解除对他们的管制,对过去一年多的一些现象进行纠偏,并旗帜鲜明地要纠正对民营企业的执法不规范问题。 此外,政策还提出要配合民营企业促进法的迅速出台。这一字眼本身就对民营企业起到了保护和鼓励的作用。这些措施触及到了企业家心里最担忧的问题,因此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代表了决策层对民营企业的重视和支持,也为企业家提供了更为稳定和可预期的经营环境。 Q: 投资者对政策持续性和力度的看法如何? A: 在与投资者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他们对于政策的持续性和力度非常关注。他们认为,政策力度的持续性要比短期是不是一个大招的力度要更重要。也就是说,即使初始的政策规模较为温和,但只要能够持续推出,并根据政策落实的情况进行评估甚至加码,就能够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信心。 这代表了所有部门的通力合作,特别是后期是否有房地产政策更大的一些迈进。因为房地产依然是大部分海外投资者关注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到明年经济能不能实现再增长的关键变量。我们一直是建议还要适度的利用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出手解决库存问题,解决收储一些卖不出去的房子的问题。历史上我们看到如果过度的纠结于道德风险,纠结于要大幅低于市场价的情况下才能够政府出手。这种情况下往往已经持了止不住下滑的趋势。包括欧央行对他银行业的救助,包括美国在08年、09年出台的top对金融业的救助。他对核心资产的救助大部分情况下是等于市场价格,甚至高于市场价格的。也就是说财政、银行在这个过程中要承担一定的勇气。 因此,政策的持续性和力度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他们希望政府能够持续推出有力的政策,以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的稳定。同时,他们也希望政府能够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保持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以增强市场的信心和稳定性。 Q: 外资对中国政策转向的态度如何? A: 外资对中国的兴趣在明显回升,但仍在采取边际评估的态度来观察中国政策的转向。他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政策细节和落地情况,以确认这次政策转向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一旦未来几周中国政策从财政到监管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外资的信心就有望进一步回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积极向决策层提供了反馈。我们强调政策特别要避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方式,政策力度的持续性要比短期是不是一个大招的力度要更重要。我们建议政府持续推出有力的政策,并保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以增强外资的信心和稳定性。同时,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够关注外资的关切和诉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 Q: 当前财政、货币及房地产政策的效果及经济回升预期如何? A:在最近的一周内,我们与众多投资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其中,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集中在当前的财政、货币及房地产政策能够带来多大的实际效果,以及经济何时能够见底回升。从基本面来看,我们认为经济目前仍处于筑底阶段,尚未到达可以谈论回升的时机。 尽管本次财政政策的规模预计将达到约2万亿,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一部分资金可能被用于地方政府化债,这部分并不能被视为新的经济刺激。此外,还有一部分资金将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以增强银行的贷款能力,进而促进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来逐步显现效果。 在消费方面,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消费将受到大幅刺激。目前的政策可能更多地是温和地推动以旧换新等消费活动。因此,短期内政策的传导效果可能并不显著。投资者目前较为关注的一些短期经济指标,如黄金周数据和房地产消费市场的表现,从我们可以跟踪到的高频数据来看,出行消费和电影票房仍然相对疲弱。尽管出行量已经全面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降级和通缩的压力仍然存在。 因此,我们认为经济的改善将是一个缓和且需要时间的过程。在我们的基准预期下,四季度的GDP环比年化率有望从二三季度的3%改善至4.7%,并在明年一季度进一步提升至5%以上。但这里所说的是实际GDP,名义GDP可能仍然相对较弱。要使经济真正走出通缩,我们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刺激来稳定房地产市场和刺激消费。 Q: 当前政策刺激周期与过往相比有何不同? A:当前政策刺激周期与过往相比,有几个显著的不同之处。首先,我们注意到这次政策更加注重消费端的刺激。以往,政策往往更多地依赖于投资端,特别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在当前周期中,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地方政府财政模式的转变,消费成为了政策刺激的重要着力点。 其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在当前周期中相对较弱。特别是在财政政策方面,由于地产下行周期,地方政府过往所依赖的土地财政模式已经崩塌。因此,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地方政府加杠杆来刺激经济,而必须依靠政府来加杠杆。同时,由于地方被迫去杠杆的力度较强,过去两年即使官方财政赤字有所扩张,也被准财政赤字的大幅收缩所抵消,导致整体广义财政赤字一直处于大幅收紧的状态。 在货币政策方面,由于经济去杠杆的模式,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也较差。过去两年,无论是降息、降准还是按揭放松,其效果都一直止步不前。因此,在当前周期中,政策刺激的效果可能不如以往显著,需要更大的政策力度和更长的传导时间来显现效果。 Q: 为何需要更大规模的政策刺激来打破通缩顽疾? A:要打破通缩的顽疾,我们需要更大规模的政策刺激。这是因为通缩往往与经济中的供需失衡、债务压力、消费不足等问题紧密相连。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财政模式的转变、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以及消费降级的压力都加剧了通缩的风险。 首先,地方政府财政模式的转变导致地方政府无法再像过去那样通过加杠杆来刺激经济。这使得政府成为加杠杆的主要力量,但政府的刺激力度和传导效率可能不如地方政府直接刺激那么有效。因此,需要更大规模的政策刺激来弥补这一缺口。 其次,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对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产生了负面影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曾经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当前周期中,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导致投资减少、消费下降,进而加剧了通缩的风险。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和刺激消费需求,需要更大规模的政策刺激来提供支持。 最后,消费降级的压力也加剧了通缩的风险。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者对于未来的收入预期不稳定,导致他们更加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这种消费降级的趋势进一步压缩了需求,加剧了通缩的风险。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和打破通缩顽疾,需要更大规模的政策刺激来提振消费者信心、增加消费者收入并促进消费升级。 Q: 理想中的政策刺激规模及现实差距如何? A:理想中的政策刺激规模应该是万亿级别的美金,而不是人民币,并且需要在一两年内完成。这样的规模和时间框架能够迅速提振经济、打破通缩顽疾,并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政府刺激的方式与过去有所不同,更加注重消费端的刺激。由于这是新的刺激方式和打破通缩的方式,在初始阶段步子可能会迈得相对较慢,初始的政策刺激规模也会比较缓和。按照目前的政策时间表,我们预计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会先对明年的政策方向做一个预告,让市场确定我们是否仍在支持房地产和社保的正确轨道上。然后,到明年的三月份,可能会宣布一个两三万亿人民币的刺激计划。 尽管两三万亿人民币听起来可能并不多,但与过去两年我们看到的实际广义财政收缩相比,如果能够实现这一规模,其实也不是一个太差的政策规模。然而,与我们认为能够让经济快速走出通缩的10万亿级别相比,这一规模仍然较小。 不过,政策是相机变化的。政策的制定者会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稳定性的需要来调整政策力度和时机。如果我们的社会感知指数进一步恶化,打破了过往政策拐点时候的低位,那么也不排除会激发出更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并且刺激的时点也会比我们想象的更早一点。 ...................................... Q: 市场情绪能够持续多久?在政策兑现后,市场是否会感到失望,还是依然保持较强的信心恢复? A: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市场情绪的持续性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政策兑现后,市场反应可能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从历史数据来看,政策推动往往能在短期内激发市场活力,但长期效果则依赖于政策的实际成效及经济的基本面。市场是否会对政策感到失望,主要取决于政策实施的效果是否达到了市场的预期。 在现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从财政刺激到货币宽松,多重政策组合拳旨在提振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的信心,使得市场情绪得以维持。然而,若政策效果未能如期显现,或经济数据未能持续改善,市场信心可能会受到打击,导致市场情绪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投资者与A股投资者在市场情绪上可能会出现分化。海外投资者可能更加关注全球经济环境、国际贸易形势以及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而A股投资者则可能更侧重于国内政策、经济数据及市场估值等。这种分化可能导致市场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走势特征。 Q: 如何看待个别观察人士提出的2015年水牛泡沫重启的预警? A:对于个别观察人士提出的2015年水牛泡沫重启的预警,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但也不必过分恐慌。2015年的市场泡沫主要是由于过度杠杆化、监管缺失以及市场投机行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监管部门已经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对杠杆资金、市场操纵等行为进行了严格的打击和防范。 此外,与2015年相比,当前的市场环境、经济基本面以及投资者结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简单地将当前市场与2015年相提并论可能并不准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市场中的风险。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理性分析市场走势,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投机。 Q: 目前市场的估值处于什么位置?与过去十年的牛市相比有何异同? A:从当前市场的估值情况来看,无论是A股市场、港股市场还是明晟中国指数,其12个月前瞻性的市盈率都已经完全修复到了五年的均值水平,甚至有小幅超出。这显示出市场估值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与过去十年的牛市相比,当前市场估值的修复过程呈现出一些异同。在过去十年的牛市中,估值修复往往是推动市场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当前市场中,我们看到大盘的估值已经完全修复到了五年均值线,但偏成长的股票和互联网指数的估值仍然存在较大的折扣。这反映出市场在当前阶段对于不同行业和公司的估值存在较大的差异。 此外,与过去十年的牛市相比,当前市场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例如,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都可能对市场走势产生影响。因此,投资者在参与市场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 Q: 全球资金流动是否参与了本轮中国股市的修复和上涨?接下来可能有哪些动作? A:全球资金流动在本轮中国股市的修复和上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开始关注并投资于中国市场。这些资金的流入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还推动了市场估值的提升。 从最新的全球资金流动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趋势。首先,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尤其是对中国的一些优质企业和行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次,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的渠道和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接下来,我们可以预期全球资金流动将继续对中国股市产生影响。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投资热情可能会进一步高涨。另一方面,随着市场估值的不断提升和风险的逐步累积,国际投资者也可能会更加谨慎和理性地参与市场。 Q: 在当前点位,市场是否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A:在当前点位,市场是否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估值角度来看,大盘的估值已经完全修复到了五年均值线附近,甚至有小幅超出。这意味着市场估值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可能相对有限。 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市场中的一些积极因素。首先,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稳健,增长动力逐步增强。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次,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为中国股市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持。此外,一些优质企业和行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有望为市场提供持续的上涨动力。 因此,我们认为在当前点位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但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理性分析市场走势和风险收益比,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投机。 Q: 过去十年中国股市的主要行情有哪些特点?与本轮行情相比有何不同? A:过去十年中国股市的主要行情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首先,牛市行情往往伴随着估值的快速提升和市场的热烈反应。其次,在牛市行情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领涨行业和板块,如互联网金融、新能源等。此外,过去十年的牛市行情还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环境以及投资者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与本轮行情相比,过去十年的牛市行情在涨幅、持续时间和领涨板块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本轮行情在涨幅上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比过去十年的牛市行情仍然有所逊色。在持续时间上,本轮行情也呈现出较为短暂的特点。在领涨板块上,本轮行情更加注重优质企业和行业的表现,而过去十年的牛市行情则更加侧重于一些热门概念和题材的炒作。 此外,本轮行情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如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都可能对市场走势产生影响。因此,投资者在参与市场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经济形势的变化。 Q: 本轮牛市到目前为止的表现如何?接下来市场修复和上涨可能经历哪些阶段? A:本轮牛市到目前为止的表现可以说是有一定的规模和时长,虽然与历年五次的平均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已经完全超越了今年2月份到5月份这一波行情。市场在大盘估值修复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沪深300的DVD nude已经快速下降到了2.25个百分点以下。 接下来市场修复和上涨可能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已完成):央行给予资金支持的低成本和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所带来的估值修复。这一阶段已经完全结束,市场大盘估值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第二阶段:市场在不停给予中国更多信心,试图相信中国有决心、有毅力也有能力将经济从通缩轨道中拉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估值可能会进一步修复,收窄中国与整个新兴市场的估值折扣。目前已经从接近30%的折扣修复到了13%的折扣,修复速度较快。但这一阶段仍然主要是估值的修复,没有盈利的支撑。 第三阶段(未来展望):市场需要看到宏观经济企稳且加速的迹象,特别是房地产库存经理的状况、房地产销售数据、与再通胀相关的消费数据以及信贷需求数据等。这些数据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若经济数据持续改善,市场信心将进一步增强,推动市场继续上涨。但这一阶段需要盈利修复的支撑,否则市场可能面临回调风险。 综上所述,本轮牛市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未来市场修复和上涨仍需关注经济数据、政策环境以及投资者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变化。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经济形势的发展,理性分析市场走势和风险收益比,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Q: 财政政策支持对大盘互联网和消费相关股票的影响如何? A: 财政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发力,若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预期大盘中的互联网和消费相关股票将会获得相对较多的收益。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这些股票的盘子足够大,能够容纳大量的资金流入;二是这些股票的估值目前仍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同时流动性也非常高,这对于追求价值投资和长期回报的机构投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点。当更多的机构增量资金寻求进入市场时,他们需要找到那些能够承载其资金量的个股和板块,而大盘互联网和消费相关股票恰好符合这一要求。 Q: 机构资金是否已经开始进场? A: 根据我们观察到的数据,从9月25号央行发布消息的第二天开始,到10月2号截止,被动资金已经迅速进场。具体来说,这段时间内,已经有60亿美金的被动资金加仓了中国股票。然而,当我们观察主动型基金,尤其是公募基金时,发现其资金流入量非常少,仅占0.3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可能是因为市场变化太快,对于决策期较长且非常关注基本面的投资风格来说,初期的市场状况并不适合他们进行急促且未经充分论证的介入。 Q: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仓位情况如何? A: 目前,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仓位大约在2到3个百分点的水平下。这个水平相比今年年初时有所降低,当时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仓位大约在4到5个百分点的水平。如果市场情形不佳,全球投资者可能会进一步减少仓位。然而,如果市场情形向好,他们完全有可能加仓。例如,在2023年年初疫情时期,全球投资者对中国非常乐观,当时他们的仓位缩减到了0.8个百分点的水平。因此,在当前的仓位水平下,市场情形的好坏将决定全球投资者是加仓还是减仓。 Q: 后续政策支持和经济基面对市场的影响? A: 后续的政策支持以及经济基面的表现将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财政政策的落实和经济的通缩辩论,需要朝着一个更加光明的方向发展。此外,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也对市场的进一步走向和可持续性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价格还是销量,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都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期待后续的政策支持能够到位,以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 Q: 9月26号政治局关于房地产的表述与市场预期的比较如何? A: 9月26号政治局对于房地产止跌回稳的表述,远超了市场的预期。与过去三年促进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的表述相比,这一次的态度和语调都显得更为坚定和有决心。即便是与过去25年的历史相比较,止跌回稳这样强势的表态也是首次出现。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言辞上,更伴随着实际政策的调整。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除了出台房地产的放松措施外,还伴随了一些货币和财政端的刺激政策,这在2021年房地产开始下行以来是首次出现。因此,从态度和力度上来看,这一次的政策方向调整都比过去几年的救市措施来得更猛和更强一些。然而,决策层使用“止跌回稳”而非“止跌回升”的表述,表明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目标仍然是稳定和去风险,避免房价下跌对整体经济和金融系统造成进一步的拖累,而并非要重振房地产市场,让整个市场再次兴旺起来。 .................................... Q: 投资人最关心的是什么?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短期和中长期展望如何? A: 投资人最关心的是房地产市场是否能直接回稳,以及实体市场的底部是否能很快到来。从目前已经出台的政策来看,可能还言之尚早,需要后续持续观察监管部门进一步出台什么样的具体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出台的时间和速度。从短期来看,四季度可能更多的是前期政策的执行和观察期。除了上周四个一线城市一起放开限购措施之外,我们并不预期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会有更多的新的刺激政策在年底前出台。如果这些政策在执行之后,实体市场依然维持疲弱,销售量和房价下跌的速度没有得到放缓,我们预期在明年的上半年,会出台更大力度的一些购买库存和城中村改造的规模加快推进等等,从而缓解房地产下行所造成的经济和金融的风险。 对于中长期房地产市场要全面复苏的话,我们认为需要看到以下几个正面的因素:首先,从居民的收入预期端,我们需要持续的宏观策略发力来摆脱目前通缩的情况,以及扭转居民对于整体经济和收入的悲观情绪。其次,在保交付方面,我们需要更大力度地推进已经销售但还没交付的新房子,来重建居民对购买一手房的信心。最后,在整体房地产方面的管控,政府应减少行政手段的干预,制定更多可预判的政策来重建居民对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预期。对于中长期的一手房需求量,我们之前的测算显示每年有700到800万套的需求,按照目前的基本面来看,依然是比较稳固和可以期待的。 Q: 房地产市场近期出现了哪些积极信号? A: 在政治局转变语调之后的过去一周,我们观察到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比较积极的信号。一手房销售案场和二手房中介门店的来访量出现了一个飙升,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环比9月日均的成交量也出现了高双位数的增长,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翻番的情况。在房价方面,部分二手房业主主动调升了他们的挂牌价,或者减少了溢价的空间。而在一手房方面,个别的头部国企开发商减少了之前提供的优惠或者车位的赠送,甚至有个别的一手楼盘出现了轻微涨价的情况。虽然这些积极的信号与我们之前的判断一致,但我们依然强调更加关注的应该是市场热度是否能持续下去,特别是在成交量方面,这种爆发式的飙升到底是最后的一波韭菜,亦或是真正的需求端复苏,还需要投资人持续观察。 Q: 这次政策转向的主要目标是短期的GDP增长还是更战略性的防范通缩? A: 我们的分析倾向于后者,即这次政策转向是一个更加明确的、旨在防范通缩的战略性调整。这一判断并非仅仅基于GDP数字是否保4.5或5的考虑,而是更多地从民生、社会稳定以及地方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角度出发。大摩社会感知指数显示,政策转向的动因并非单一的经济增长指标,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因素。决策层在政治局会议后提出的KPI,更倾向于实现民生的改善、社会福利的强化以及地方政府财政的显著改善。这些因素是触发政策转向的主要原因,也是评估政策成效的关键指标。 例如,如果四季度GDP实现了4.6%、4.7%或4.8%,这并不意味着政策就会立即收紧。相反,如果财政政策、民生政策、物价政策以及房地产相关政策能够有条不紊地出台,并且在实际运行中取得积极效果,那么政策就可能会持续加码,以形成合力,打破通缩。这种政策转向的长期目标,是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或日本长达30年通缩经验的,旨在通过政策合力,更快地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Q: 中国的决策体系是否有利于长期打破通缩? A: 中国的独特决策体系,在历史上如2015年和2022年,每次形成共识后,政策转向都表现得比较有力。这种决策体系的长处在于能够迅速形成共识,并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经济问题。如果后续不仅有财政政策有条不紊地出炉,而且在明年发现某些政策效果良好,如消费品、社保、福利、民生等方面的政策,政府就可能会不断加码。同时,如果在对民营企业的政策上,监管环境变得更加透明,企业家的信心和投资的信心回升,那么这些因素将共同形成合力,有望打破通缩。 与日本历史上的通缩期间相比,中国政府的政策反应更为迅速和有力。日本在通缩期间也尝试过一些专门针对股票市场的政策,如央行出台购买ETF等,但这些政策只带来了股票市场的短期上涨,并未成功打破通缩。而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向,如果上层意志产生了重大变化,思维比较统一,那么在未来两三年内打破通缩的路径,可能会比日本当时探索十几年来得更快。 Q: 接下来几周可能公布的财政政策具体有哪些? A: 接下来几周,我们预计将会公布一系列具体的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可能包括针对消费品的以旧换新强化措施,旨在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社会保障福利的充实,特别是底层老百姓的部分补贴,也是政策关注的重点之一。此外,政府还可能对解决地方政府支出带来的社会大项目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以确保这些项目能够顺利开工,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已经预告的政策中,政府计划对银行业进行注资,规模接近1万亿,以及进行一些化解地方债务问题的资产置换。虽然这些措施不是直接的需求刺激,但从中长期来看,它们对经济也是有好处的。它们能够避免出现恶性的去杠杆,帮助维持一个比较良性的去杠杆过程,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思行研
-
【消费大幅改善,国庆假期消费行业数据更新】
◆出行市场:国庆假期全民出游热情高,景区热度超过暑期超预期国内全社会人员流动yoy+低个位数、预计出游人次yoy不低于这一水平据交通运输部数据,10月1-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1.8亿人次,同比23年+2.9%,同比19年+20.1%。其中:1)铁路客运量7484万人次,... 展开全文消费大幅改善,国庆假期消费行业数据更新
◆出行市场:国庆假期全民出游热情高,景区热度超过暑期超预期 国内全社会人员流动yoy+低个位数、预计出游人次yoy不低于这一水平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10月1-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1.8亿人次,同比23年+2.9%,同比19年+20.1%。其中:1)铁路客运量7484万人次,同比23年+7.0%,同比19年+27.2%;2)公路人员流动量10.9亿人次,同比23年+2.5%,同比19年+22.1%;3)水路客运量610万人次,同比23年+25.4%,同比19年-29.6%;4)民航客运量909万人次,同比23年+13.0%,同比19年+22.6%。
出入境比国内出游更积极、澳门入境人次yoy+20%以上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国庆节期间日均出入境旅客将达到175万人次,同比23年+18.5%。其中,
1)澳门地区:10月1-4日入境旅客63.86万人次,同比23年+22.3%;其中2日(16.61万人次)和3日(17.42万人次)接连突破历史最高单日入境记录(前次记录为19年10月5日);澳门旅游局表示,2024年黄金周首两天入境旅客总数达约30.4万人次,较2023年增加24%,较疫情前高出3%,中国内地游客占黄金周七日假期前两天整体到访澳门游客的87%,较2023增长约59%,比疫情爆发前的水平高出3%。
2)深圳机场口岸:10月1-4日出入境人员超5.7万人次,同比23年+58.1%;3)珠海横琴口岸:10月1-3日出入境旅客约27万人次,同比23年+37%。
据携程反馈,1)国庆首日国内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37%,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55%。“十一”首日出境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近四成。2)10月3日和4日的临时预订持续走高,10月3日节中酒店机票预订量比10月2日增长11%,同时,节中机票价格明显回落。
据同程反馈,1)10月1日至3日,全国热门景区预订热度同比上涨近三成,三线及以下城市旅游热度快速上涨,“十一”假期前半段,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旅游预订热度涨幅居前。
景区热度超过暑期超预期、主要上市公司表现亮眼
1)长白山:10月1-5日累计接待游客15.24万人次,同比23年+21.24%,国庆假期单日接待游客量高于此前暑期最旺季;
2)九华旅游:国庆假期预计高基数下有望实现增长,超过节前预期;
3)黄山旅游:10月1-4日累计接待游客12.60万人次,同比23年+7.0%;
4)峨眉山:10月1-5日累计接待游客22.79万人次,同比23年+30.7%,同比19年+101.5%;
5)丽江玉龙雪山:今年黄金周天气不好,截止10月6号三条索道游客接待量基本和去年同期持平。
6)宋城演艺:10月1-4日重资产累计场次数251场,同比23年+54.9%,同比19年+107%;其中,宋城55场/同比23年+45%/同比19年-9.8%,三亚12场/同比23年持平/同比19年-40%,丽江18场/同比23年-18%/同比19年持平,桂林34场/同比23年+26%/同比19年+55%,西安61场/同比23年+118%,佛山34场。
1)广东省:10月1-4日,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1446.2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23年+6.3%;
2)黑龙江省:10月1-4日,全省累计接待游客1142.4万人次,同比23年+11.5%;其中接待省外游客172.5万人次,占比15.1%,同比23年+20.3%;接待省内游客969.9万人次,占比84.9%,同比23年+10.1%。
◆消费市场:餐饮酒店环比改善表现超预期,黄金珠宝销售压力略缓解 餐饮消费环比改善快速,跟信心修复和消费券刺激有关
根据美团数据,“十一”假期全国生活服务到店消费规模同比增长41.2%,上海、北京、成都、深圳、重庆消费规模位居全国前五。其中,游客日均消费规模较上年假期同比增长69.6%。“十一”假期前5天餐饮堂食消费日均值相比2023年国庆假期增长33.4%,分消费时段来看,夜间时段消费较2023年假期增长44.8个百分点。
1)海底捞:10月1日当天,全国海底捞火锅门店共计接待顾客超19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5%。
2)九毛九:国庆首日太二酸菜鱼品牌总营业额超1887万;总接待人数超24万;总排队取号大约有4万个。
3)奈雪的茶:“十一”当日全国多地门店爆单,部分门店较节前销量提升明显。深圳、成都、厦门、杭州等多地奈雪门店业绩喜人。
4)百胜渠道反馈:国庆假期KFC还可以,外送很好。而且三季度KFC同店表现还不错。
5)海底捞渠道反馈:国庆假期挺好的,比预期好一些。股市放水,消费意愿增强。
6)同庆楼反馈:国庆假期表现很好,感觉消费意愿有所增强。
酒店RevPAR环比改善积极,比节前悲观预期好
1)锦江渠道反馈:国庆前三天(假期口径同比)中国区RPyoy-1%、OCCyoy+3pct、ADRyoy-4%。对比Q3中国区RPyoy预估-10%~-7%且9月弱于8月、环比改善积极。
2)华住集团数据显示,十一假期酒店整体预订率与去年基本持平,考虑去年同期高基数实际表现偏积极。
3)酒店业加盟商:国庆假期RP还可以,虽然整体还是下滑但是比五一好的,可能因为美国降息,国内股市好。
4)酒店业内专家:消费端十一的情况比预期要好一些,主要是节前预期和节前远期预定情况并没有让大家特别乐观,节前预期只有山西爆火,实际情况比预想乐观,可能更多和股市房市放水带动大家对于预期未来没那么悲观。今年旅游市场表现还不错,应该出行人次比去年好,到时看看文旅部数据对一下。
投资端的话现在投酒店的热度还在并且还是在加速、今年签约会相对加速但不会特别激进,主要是更多的认知在于酒店稳定现金流资产,投资者结构更多偏向于原主业对于酒店行业关联度不高专业知识相对缺乏的投资人。
部分购物中心景气走强,黄金珠宝销售压力略有缓解
1)北京:十一黄金周前四天,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2696.9万人次,同比增长20.9%。假期前四日服务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2%,其中外来游客旅游售票类、文化娱乐类消费金额同比增长31.1%、34.1%。
2)上海:投入市级财政资金5亿元发券促消费,面向餐饮、住宿、电影、体育等4个领域,其中餐饮占比最高,达到3.6亿元。
3)河南:国庆假期前4天,省重点监测的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总额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比2019年同期增长17.4%。
4)广西:国庆假期前四天,广西14座万达广场客流量同比增长36%,销售额同比增长16%。
5)河南珠宝大商:国庆假期表现超预期,预计同比增长十几二十几(vs9月yoy+14%),一是婚庆购买二是投资增加觉得金价还会涨也来买首饰。
6)西南珠宝大商:体感还可以,说不定就是拐点。这次国家造牛,也提升了信心。
7)华东珠宝大商:A国庆还好、总体比较平稳。同比相差不大、跟之前比的话。B销售数据未达预期,还是下滑只是有望降幅收窄,金价过高 国庆出游 同期数据高 都有关系。
海南旅游市场表现一般
1)航空:预测国庆假期,海南岛内海口美兰、三亚凤凰、琼海博鳌三大机场预计完成航班起降6207架次,保障旅客吞吐量92.7万人次。(VS23年国庆:海口美兰、三亚凤凰、琼海博鳌等岛内三家机场完成航班起降7276架次,旅客吞吐量115.8万人次)。
2)酒店:去哪儿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国庆期间三亚酒店已预订房间的平均实际支付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左右,其中高星级酒店降价幅度近30%。全产业链研究
赞(39) | 评论 (25) 10月07日 11:01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