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斯曼一战站错队的后果
黑郁金香 / 02月14日 14:09 发布
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选择了加入同盟国,这一决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一、领土丧失
大面积领土被瓜分:战后,奥斯曼帝国的大部分领土被协约国瓜分,根据《色佛尔条约》,其领土将大幅缩减,仅保留约40多万平方公里。虽然后来通过斗争签订了《洛桑条约》,保留了7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仍然失去了包括阿拉伯地区和塞浦路斯等大片领土。这些领土涵盖了现今的中东、巴尔干半岛等地区,包括土耳其、匈牙利、希腊、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约旦、伊拉克、沙特、阿联酋、埃及、利比亚等众多国家和地区。
库尔德问题:库尔德人的民族意识觉醒,库尔德地区成为区域性问题,库尔德人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叙利亚以及南高加索地区国家,相关地区的政策变化和外部势力的干涉使得库尔德问题日益严重。
二、国家解体
奥斯曼帝国最终解体,其继承国土耳其共和国的实力、面积和影响力都远不如从前,基本成为一个区域国家,在出海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
三、经济和财政困境
战争导致奥斯曼帝国的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国家财政陷入困境,战后需要承担赔款,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负担。
四、国际地位下降
作为战败国,奥斯曼帝国的国际地位大幅下降,失去了对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在当时的国际格局中处于被动地位。
五、社会和政治动荡
战争和领土丧失引发了国内的社会和政治动荡,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高涨,政治局势不稳定。
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中的站队失误,使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仅失去了广阔的领土,还导致了国家的解体和国际地位的下降,这些后果对后来的中东地区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附录:假如中国在一战中站错队,后果有多严重?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中国正值袁世凯当政,国家贫弱。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中国都惹不起,所以中国在第一时间宣布中立。
1916年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当政,在段祺瑞的推动下,虽然几经波折,中国最终还是在1917年8月加入了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当然,中国没有派遣军队赴欧洲参战,而是派出14万劳工为英法军队做前线的后勤保障工作。
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在巴黎和会上,列强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竟然把德国在青岛的权益转交给了日本(后来在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了青岛)。这一外交失败直接导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
中国参加一战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远没有达到中国人的期望。
但是,很多人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中国不参加一战,或者站错了队,加入了同盟国一方,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假如不参战,肯定会引起协约国的怨恨,战后他们会以此为理由加紧侵略中国。
假如中国站错了队,加入了德国一方,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曾被称为“西亚病夫”的奥斯曼土耳其在1914年11月加入了同盟国一方,帮助德国打协约国。
一战结束后,1920年8月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了《色佛尔条约》,土耳其丢失了其领土的四分之三,其本土也被列强共管。
后来,如果不是凯末尔组织军队打败了协约国支持的希腊军队,与协约国重新签订了《洛桑条约》,从列强那里夺回了一些领土和利益,那么,今天的土耳其将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地区小国。
当然,土耳其最终还是失去了约百分之七十的领土。
如果中国站错了队,那后果也是可以想到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赔款。这肯定是少不了的,国民经济被列强的控制会加深。
2.割地。即使不比土耳其更惨,也会损失一部分国土。最起码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会被日本拿走。整个山东岌岌可危。
3.其他方面。国际地位下降,欧洲和美国对中国的印象更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