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全面梳理锂电产业链,价值量开始转移,寻找行业强α!

研报院   / 2022-03-03 23:00 发布

碳酸锂价格暴涨电池厂已难以承受?全面梳理锂电产业链,价值量开始转移,寻找行业强α

兴业证券指出,锂价上涨不断侵蚀电芯环节利润,预计产业链盈利分配向中上游转移,并全面梳理锂电主材各板块,寻找2022年的强α。

1)锂价上涨侵蚀电芯环节利润,成本向下游传导带来盈利修复。

此前原材料成本上涨对电芯成本带来较大压力,本轮原材料价格核心压力来源于锂价。

目前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不断压缩电芯环节利润,电芯环节成本压力加大,根据测算,碳酸锂单吨价格每上涨10万元对应单车成本提升约2500元,对应极限承压约为42万元/吨。

 

随着锂价进一步上升,电芯成本端压力开始向整车端传递,带来盈利修复。根据测算,若碳酸锂单吨价格超60万元,则电芯价格需上涨15%才可达到当前盈利水平。

上游价格上涨带来中上游环节在盈利分配中占优,随着价格持续高位,中上游盈利占优将持续,后续电芯成本压力向整车端传导帮助电芯环节盈利逐渐恢复。

 

2)各主材供需格局与盈利趋势梳理

①负极:石墨化成本上涨,负极供给充裕

石墨化价格2021年上张超过70%。石墨化产能在全国能耗管控的高压下,项目审批繁琐且不易。

2021年负极环节成本上涨压力向下游传导并不充分,根据测算石墨化自供比例需要达到50%以上,负极价格的上涨才能覆盖成本压力。预计石墨化自供比例每提升10%升对应毛利率提升2.27%

从供需结构来看,整体来看,单纯负极环节的产能供给近年来始终较为充裕,出于供应链安全和成本考量,各家负极企业都在加速石墨化自供产能的建设,预计到2022年底仅头部七家建成产能可达77.4万吨,石墨化供给紧张的问题将会陆续缓解。

 

②铜箔设备受限,供给仍然紧张

根据测算,2021-2023年全球锂电铜箔需求28.99万吨/41.94万吨/50.93万吨,同期供给32.8万吨/44.1万吨/66.9万吨,年内供给紧张程度有所加剧,全年铜箔加工费预计有望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铜箔技术迭代构建壁垒。

锂电铜箔生产由于定制化属性具备大量know-how,目前国内已经基本普及6μm铜箔,宁德开始引入4.5μm铜箔,海外仍以8μm为主。

按照目前的铜价和加工费来测算,采用6μm铜箔相较于8μm铜箔,铜箔使用成本下降约13%,且可提升能量密度。厚度降低加工难度提升,目前仅嘉元、诺德等少数厂商实现批量供应。新技术PET铜箔在电池生产中难度大,处于产业化应用早期,中期不具备大规模应用条件,传统铜箔仍是主流。

③隔膜仍是竞争格局最好的环节

由于前期经历多年价格竞争,低端产能出清,目前隔膜行业格局为四大主材中最优,其中湿法隔膜恩捷保持一家独大的局面。

尽管当前主流隔膜企业纷纷扩产,但是国内隔膜行业设备主要依赖于进口采购,设备采购周期长达2年左右,叠加设备调试和产能爬坡,整个扩产周期往往需要2-3年。

据测算2021-2023年隔膜需求合计为80.8亿平方米/113.9亿平方米/142.4亿平方米,同期隔膜有效产能为67.4亿平方米/106.8亿平方米/149.5亿平方米,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

 

④6F供给有望缓解

六氟作为电解液核心溶质,2021年在供需错配的影响下价格上张超过400%。

以装机口径测算,预计全年六氟需求10.6万吨,考虑产能爬坡和备货的影响,我们预计下半年随着多氟多、新泰材料的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供需将有所改善。

 

⑤正极材料:铁锂盈利回升,三元有望维持高位

在无模组技术推广,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背景下,2021年以来铁锂占比持续显著回升,下半年以来保持在50%以上。在需求超预期回暖的背景下,磷酸铁锂环节的盈利能力显著回升。考虑行业产能多在今年下半年陆续释放,以及产能爬坡的影响,我们预计供需关系到年底才会陆续缓解,年内铁锂盈利能力有望保持稳定。

三元材料由于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2021年受益材料价格上涨单位盈利回升,在锂资源供需紧张,价格持续上行背景下,预计年内盈利有望保持高位。

3)新技术突破方向

①磷酸锰铁锂日趋成熟

磷酸锰锂电压高,但电导率低内阻大,结构相对不稳定,磷酸铁锂性质稳定成本低,但能量密度上限低,低温性能差,磷酸锰铁锂可综合两者的优势,与磷酸铁锂相比,电压上限可以从3.7V提升到4.1V,能量密度理论上可做到20%提升。

液相法能够达到材料好的颗粒度和混合一致性,能够帮助锰铁锂达到理想的性能,对材料的配比,增加的过渡金属的研究也帮助材料愈发接近量产要求。

②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接近

钠离子电池的主要优势在于成本以及原材料选择,纯碱供应充足价格低廉,负极集流体可直接使用铝箔,钠离子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成本有30-40%的下降空间。

钠离子电池的应用有望依靠低成本优势在多元领域展开,包括储能,电动工具,两轮车等,钠离子电池的推广应用还有助于缓解对锂原材料的需求。宁德时代计划2023年将钠离子电池实现产业化,预计在2024年可以形成有效大规模供货。

 

③固态电池优势明显,技术突破将带来行业重塑

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液态电解液和隔膜,能有效提升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50Wh/kg以上,大幅提高续航里程,可有效降低新能源车能耗。

固态电池面临三种路线选择,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从现阶段来看,全固态电池的预期成熟时间依然在2025年之后,大部分公司也在研发半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的成功量产将带来电解液和隔膜环节的变革,同时固态电池适配高能量密度体系材料,届时将带动对高镍正极,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等材料的需求

 

④4680量产在即,引发材料变革

目前来看特斯拉和松下在4680大圆柱领域开发进展最快,根据其最新报道特斯拉已经量产100万支4680电池,并将于22年Q1德州工厂的ModelY最先搭载特斯拉自产的4680电池。日韩电池企业也将在22年和23年量产,国内的圆柱技术存储较少,最快于24年量产。

硅基负极材料应运而生,克容量高达3500mAh/g,产业中通过硅和石墨负极混合使用,调配成不同容量的材料,优化硅膨胀的缺点。

电池应用端,硅碳负极通过4680的圆柱结构和使用不锈钢外壳的设计,圆柱结构抑制了硅碳负极的膨胀,4680圆柱卷绕导致极片膨胀产生的应力均匀,有效改善了硅碳负极的衰减较快的缺点,不锈钢外壳相比于铝的高强度抵御了硅碳负极膨胀的应力。

预计4680电池负极硅碳掺杂比例可提高至10%-15%,而方形和软包电池最高只有5%。

 9.png

资料来源:内容均来自券商公开研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