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ARCFOX上市!从造车盛宴观电动车提速【安信电新】

机构研报精选   / 2021-04-18 21:35 发布

1

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客户优质)

2

恩捷股份(全球湿法隔膜龙头,海外拓展强势)

3

璞泰来 (高端负极龙头,海外拓展强势)

4

科达利   (电池结构件龙头,客户优质)

5

当升科技(三元正极龙头,海外拓展强势)

6

宏发股份(全球继电器龙头,配套优质客户)

7

法拉电子(薄膜电容龙头,新能源相关业务高速增长)

8

隆基股份(单晶硅片龙头,光伏需求稳中向好)

9

晶澳科技(光伏一体化龙头,光伏需求稳中向好)

10

中信博(全球光伏跟踪系统领先者)

11

良信股份(低压电器中高端市场领军企业,发展加速)

12

国电南瑞(二次设备巨头,受益能源物联网发展)

13

正泰电器(户用光伏和低压电器龙头,直销业务突破)


行业观点概要

新能源汽车:从造车盛宴观电动化提速。本周,备受瞩目的几款车正式推出,包括吉利的极氪001,小鹏的P5等。此外,搭载了华为智能驾驶系统的极狐阿尔法S也在复杂路况中交出了优秀的成绩单,并于周末正式上市,价位从25.19-34.49万元,搭载了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HI版基础价格38.89万元,高阶版本42.99万元。华为加持下的ARCFOX,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个方面都有较强竞争力,不仅搭载了三激光雷达和鸿蒙OS车载系统,在快充和续航领域也分别交出了10分钟195km和708km续航的成绩单。新一轮造车盛宴的来袭,科技巨头的参与,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产业链的思考。


回顾过去,2014-2015年,在中国针对电动车的高补贴政策驱动下,第一波造车盛宴开启。从结果来看,除了少数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发展良好,大多数造车新势力由于在研发成本、资金和供应链管理上的缺陷宣告造车失败,且从2019年开始,特斯拉的鲶鱼效应使得没有竞争力的车企加速出清。


立足当下,在全球政策+产品双擎驱动,电动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中汽协和Marklines的数据,中国、欧洲和美国Q1销量分别为51.5/45.8/12.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52%/100%/49%,在主要车市共振下,我们预计全球2021Q1新能源车销量达116万辆,同比增长150%。且从发展阶段来看,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在2020年开始有了明显的跃迁,2020年全年全球渗透率达到4%,同比增1.5Pcts;2021年Q1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预计达到6.5%,同比再次大幅增长,是电动化提速的最好证明。在此基础上,我们预计2021年国内电动车销量有望超240万辆,同比增长80%,全球电动车销量超500万辆,同比增长超70%。


展望未来,在电动化与数字化背景下,智能电动车的竞争将同时在以电气化架构为基础,涵盖三电系统在内的成本和安全性能,以及以软件、算力为基础的智能化驾驶和智能移动座舱化间展开。规模化、保有量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各车企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集中度将大幅提升,倒逼车企不断突破发展。而为占据先发优势,随着各大车企对新能源车产能的加大投入及新车型的持续研发,新能源车无论是车型数量还是销量均将进入快速增长期,第二波造车盛宴已正式开启。同时,电池和中游材料环节的军备竞赛业已展开,产能为王,细分领域龙头将持续受益,因此,我们认为供给层面的短暂受限并不影响电动化的长期逻辑,造车盛宴恰恰印证了电动化的提速并将进一步加速电动化的进程。


投资建议:全球电动化大势所趋,我们重点推荐四条主线,1)电池环节,龙头享受行业高增速,优质二线电池厂价值重估,重点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2)材料环节,正极(涨价传导顺畅),隔膜(供需紧平衡带来涨价预期),负极(一体化优势,涨价传导超预期),电解液、铜箔环节(涨价传导&供需紧张共振),推荐当升科技、恩捷股份、璞泰来、科达利、嘉元科技、多氟多、容百科技、德方纳米等;3)估值底部&公司基本面改善,重点推荐中科电气、星源材质、诺德股份;4)全球细分行业龙头,受益于电动车相关业务高速增长,重点关注法拉电子、宏发股份


■新能源发电:产业链价格出现松动,行业博弈初现曙光。2021年开年至今行业上游硅料、硅片不断涨价,下游电池、组件成本压力较大,不能完全传导给下游,因此进入一季度第三月份组件厂减产应对,一方面和下游博弈组件价格,另一方面和上游博弈原辅材料成本,行业陷入胶着状态。从当前时点看,1)硅料:由于全年新增供给较少,价格将维持高位。2)玻璃:随着Q1信义光能、福莱特新产能不断投产,当前玻璃行业库存处于不断爬升状态,4月份3.2mm报价已经从40元/平的高位下跌至28元/平,测算可增厚组件盈利5分钱以上,且短期有望继续下探至25元/平,进而助推组件企业重燃接单意愿,行业需求有望回暖,博弈初现曙光。


政策来看,2021年4月,发改委发布了《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补贴方面:2021年起,除户用光伏还有0.03元/kwh补贴以外,新备案集中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陆上风电均不再补贴;2022年起新建户用光伏项目也不再补贴。同时,鼓励各地接棒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支持光伏发电、风电、太阳能热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我们认为,本次征求意见稿有以下几点影响:1)政策明确2022年起不再提供任何补贴,倒逼行业进入全面平价时代;2)户用项目仍有补贴且不占用年度保障并网规模,在2021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中的渗透率有望提升,并且未来将逐步成为我国光伏的主力应用领域;3)市场化并网项目需要通过电化学储能等方式落实并网消纳条件并获得较优惠的电价,预计将提升对于电化学储能需求。


投资建议:继续重点光伏和风电产业链机会。光伏建议把握4条主线:1)受益于国产替代、业绩有望持续高增的跟踪支架和逆变器环节,重点推荐中信博、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2)在户用分布式光伏领域布局较深的正泰电器、锦浪科技、固德威;3)垂直一体化龙头企业,重点推荐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建议关注晶科能源(美股)、天合光能;4)今年供需较为紧张的硅料和热场环节,重点推荐通威股份、金博股份,建议关注大全新能源(美股)。风电方面,重点推荐新强联、金风科技、明阳智能、天顺风能、日月股份、金雷股份等;


电力设备与工控:国网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获加速发展。本周,国网社会责任报告在本周正式发布,从报告来看,2020年国家电网实现营收2.66万亿,同比增0.3%,利润总额为591亿元,同比下跌23.63%,未能实现2020年2.76万亿,810亿利润总额的目标,主要由于2020年疫情之下,政策性降电价带来的影响。在2020年,国网完成电网投资4605亿元,完成率达100.11%,同比增长2.95%。2021年,国网计划完成电网投资4730亿元,同比增加125亿。在2021年的承诺中,国网也再次强调了“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和清洁能源消纳。此前,国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其中主要提到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从路径规划来看,国网将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不仅将给光伏风电并网建立绿色通道,还将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


工控方面:工信部近日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和产业集群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统。从具体目标来看,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2020年3月份,PMI指数为51.9,延续了2020年下半年的良好势头,制造业景气度持续上升。而从工业机器人产量来看,随着上半年疫情后国内中小企业复工达产,2020年4-12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7%/17%/29%/19%/33%/51%/39%/32%/32%(1-2月同比下降19.4%),工控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从长期来看,未来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将进入中速成长期,主要需求来自于产业升级带来的以效率提升为目的的设备改造,同时,进口替代也是中国工业自动化企业有望获得高于市场平均增长水平的驱动因素。


投资建议:电力设备重点推荐四条主线:1) 低压电器国产化替代趋势显著,未来空间广阔,行业集中化趋势明显,龙头公司增速高于行业整体,重点推荐良信股份、正泰电器;建议关注天正电气、众业达、宏发股份;2)发展清洁能源,国网将持续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和综合能源服务发展,重点推荐国电南瑞、国网信通、亿嘉和、南网能源、涪陵电力、宏力达、威胜信息、金智科技、正泰电器、良信股份等;3)提升清洁能源输送能力,特高压领衔的电网基建带来2-3年的业绩弹性,重点推荐平高电气、许继电气、国电南瑞、特变电工、长缆科技等。


工控方面,本土品牌产品进口替代的逻辑已经得到广泛验证,细分领域龙头公司增速将高于行业,重点推荐:汇川技术、麦格米特、信捷电气、雷赛智能、鸣志电器等。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动力电池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光伏装机低于预期,新能源发电政策不及预期等。


本周组合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璞泰来、科达利、当升科技、宏发股份、法拉电子、隆基股份、晶澳科技、中信博、良信股份、国电南瑞、正泰电器

新能源汽车


从造车盛宴观电动化提速

华为正式加入汽车电动智能化大潮,ARCFOX上市。本周,备受瞩目的几款车正式推出,包括吉利的极氪001,小鹏的P5等。此外,搭载了华为智能驾驶系统的极狐阿尔法S也在复杂路况中交出了优秀的成绩单,并于周末正式上市,价位从25.19-34.49万元,搭载了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HI版基础价格38.89万元,高阶版本42.99万元。华为加持下的ARCFOX,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都有较强竞争力,不仅搭载了三激光雷达和鸿蒙OS车载系统,在快充和续航领域也分别交出了10分钟195km和708km续航的成绩单。新一轮造车盛宴的来袭,科技巨头的参与,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产业链的思考。

图片

图片

回顾历史,政策驱动下的第一波造车盛宴已渐远。2014-2015年,中国正式推行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针对电动车的高补贴政策驱动下,无论是当时的传统国产燃油车企业还是新兴的造车新势力都积极响应电动化号召,纷纷加入第一波造车盛宴。从结果来看,目前传统车企中,五菱、长城、广汽等车企通过积极转型和爆款车企的培育,走在电动化的前列,而造车新势力中,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发展势头良好,但大多数造车新势力由于在研发成本、资金和供应链管理上的缺陷宣告造车失败。

图片

特斯拉的鲶鱼效应使得没有竞争力的车企加速出清。自2019年在上海完成超级工厂建设后,特斯拉陆续推出国产Model 3、国产Model Y等多款爆款产品,鲶鱼效应在极大激发了中国市场的产品驱动力也加速了第一波造车盛宴后的车企出清。且自国产特斯拉在2019年10月发布第一款定价后,后续至少经历四次价格调整,在降价、提质并举的推动下,其品牌力和价格优势为中国市场各车企的后续车型、指导价格等规划提供优质参照物的同时,也加速了没有竞争力的车企出清。

图片

立足当下,政策+产品双擎驱动,电动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政策方面,中国区别于往年,补贴退坡已提前确定,不会对季度销量造成影响,同时,商务部持续发文,鼓励各地通过补贴等方式促进农村和城市的新能源车消费。欧洲的核心政策碳排放目标持续加码,目前各国补贴政策总体并无显著退坡。美国则计划通过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方式推动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而从产品角度而言,传统车企的加速转型和新势力的加速开拓,使得全球优质供给迅速增加,在此基础上,To C销量占比提升显著。根据中汽协和Marklines的数据,中国、欧洲和美国Q1销量分别为51.5/45.8/12.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52%/100%/49%,主要车市共振下,根据往年中、欧、美三车市新能源车占比进行测算,我们预计全球2021Q1新能源车销量达116万辆,同比增长150%,在当前政策+产品双擎驱动下,电动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图片

图片

渗透率的跃迁是电动化提速的最好证明。从发展阶段来看,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在2020年开始有了明显的跃迁,2020年全年全球渗透率达到4%,同比增1.5Pcts;从2021年Q1来看,随着欧洲和中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增长,2021年Q1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预计达到6.5%,同比再次大幅增长,而渗透率的跃迁是电动化提速的最好证明。

图片

而从排产方面,产业也继续呈现高景气态势。从目前的排产情况来看,动力电池产业链各领域行业高景气态势将在二季度延续,随着下游整车厂尤其是新能源车厂需求持续高涨,电池产业链维持高景气态势。

图片

在此基础上,预计2021年国内电动车销量有望超240万辆,同比增长80%。参考前3个月的产销数据、主要车企的畅销车型市场表现及一季度产业链上下游各主要环节排产情况,我们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超240万辆,同比增长80%。

图片

2021年欧洲电动车销量预期维持200万辆,同比增长47%。政策层面:1、碳排放持续趋严,是主要推动力;2、补贴政策具备持续性(德国预计延续到2021年年底,法国疫情补贴延续到2021年中,英国补贴延续到2023年等,此外还有相应的税收政策推动)。企业层面,大众、宝马、奥迪、奔驰等传统巨头相继推出电动化新平台的车型,toC市场产品竞争力提升。

美国销量有望达到50万台。拜登总统上台后,对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加大,1740亿美元电动车刺激计划,及政府用车电动化提速,特斯拉新建产能逐步释放和下半年美国造车新势力皮卡车型相继推出,预计销量显著回暖。

图片

图片

展望未来,在电动化与数字化背景下集中度将大幅提升,倒逼车企不断突破发展。在电动化与数字化的背景下,智能电动车的竞争将同时在以电气化架构为基础,涵盖三电系统在内的成本和安全性能,以及以软件、算力为基础的智能化驾驶和智能移动座舱化间展开。而在数据和算力竞争的基础上,规模化、保有量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各车企生存发展的关键。而在此基础上,拥有规模化和保有量优势的厂商将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产业集中度也将大幅上升。


电动化+数字化趋势明确,为占据先发优势,第二波造车盛宴来袭。在全球碳中和的步伐驱动下,传统车企方面,除大众的MEB平台和对数字化的投入和规划外,目前,包括奔驰、奥迪、沃尔沃等车企纷纷加大投资规划,加速自身在平台化车型的开拓和对于数字化的探索;此外,包括宝马Mini、福特、宾利、捷豹和沃尔沃等车企也纷纷提出电动化时间表;而从电动化车企和新势力来看,特斯拉持续推进电动车与动力产能建设,以蔚来、理想和小鹏为代表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也在纷纷提出其未来五年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包括苹果、小米、华为、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加入战局,随着各大车企对新能源车产能的加大投入及新车型的持续研发,未来新能源车无论是车型数量还是销量均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图片

各车企电动智能化车型加速推出,群雄逐鹿之下将使电动化再提速。此前提到,本周,备受瞩目的几款车正式推出,包括吉利的极氪001,小鹏的P5。此外,搭载了华为智能驾驶系统的极狐阿尔法S也在复杂路况中交出了优秀的成绩单。一方面,优质车型的推出将加剧新能源车领域的群雄逐鹿局面,在此局面下,电动化将再迎提速;另一方面,电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已受更大程度的认可,造车盛宴下,为抢占先发优势,也将倒逼车企和智能化厂商加速产品升级迭代和专注下游需求,将使电动化更加优质。


同时,电池和中游材料环节的军备竞赛业已展开,产能为王,细分领域龙头将持续受益。在全球电动化趋势之下,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速加快,下游车企对上游供应商的供货渠道、产品质量稳定性要求不断提升,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逐步形成“车企——电池——材料——资源”强强联合的稳定供应体系。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电动化进程加速,电池和中游材料环节的扩产节奏显著提升,以宁德时代为例,先后在四川宜宾、江苏溧阳,福建福鼎、广东等区域连续投产动力电池产能,在涵盖动力电池和电池材料等细分领域,军备竞赛业已展开,在此背景下,中国锂电产业链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电池材料厂商将持续受益。


供给层面的短暂受限并不影响电动化的长期逻辑。因此目前在政策+产品的双擎驱动下,我们认为电动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造车盛宴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并将进一步加速电动化的进程。因此,即便在供给层面短暂受限,无论对于B端还是C端,其电动化的意愿并不会减弱,而延期交付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电动化的长期逻辑,对于全年的销量影响也预计有限。


投资建议:全球电动化大势所趋,我们重点推荐四条主线,1)电池环节,龙头享受行业高增速,优质二线电池厂价值重估,重点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2)材料环节,正极(涨价传导顺畅),隔膜(供需紧平衡带来涨价预期),负极(一体化优势,涨价传导超预期),电解液、铜箔环节(涨价传导&供需紧张共振),推荐当升科技、恩捷股份、璞泰来、科达利、嘉元科技、多氟多、容百科技、德方纳米等;3)估值底部&公司基本面改善,重点推荐中科电气、星源材质、诺德股份;4)全球细分行业龙头,受益于电动车相关业务高速增长,重点关注法拉电子、宏发股份

新能源发电

图片


产业链价格出现松动,行业博弈初现曙光

从产业链供需和价格情况来看,2021年开年至今行业上游硅料、硅片不断涨价,玻璃价格更是自2020年四季度就居高不下,下游电池、组件成本压力较大,不能完全传导给下游。因此从一季度第三月份开始开始组件厂减产应对,一方面和下游博弈组件价格,另一方面和上游博弈原辅材料成本,行业陷入胶着状态。


从当前时点看:


1) 硅料:由于全年新增供给较少,价格将维持高位。据PV Infolink统计,目前市场散单大多为125-130元/公斤,4月份的长协交易价格为3月末周的交易价格130元/kg。但考虑到终端低迷、组件大幅减产,且头部企业保利协鑫已公告近期价格不再上调,预计行业涨势有望趋缓。


2) 光伏玻璃:随着Q1信义光能、福莱特新产能不断投产,当前玻璃行业库存处于不断爬升状态,据PV Infolink统计,4月份3.2mm玻璃报价已经从38-40元/平的高位下跌至约28元/平,单月降幅约25%,测算可增厚组件盈利5分钱左右,且有望进一步下降,进而助推组件企业重燃接单意愿,行业需求有望回暖,博弈初现曙光。

图片

3)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本轮产业链涨价对于今年需求的影响相对有限,主要是因为:1)海外,经过前期多次验证,海外本身对组件价格微涨接受度较高,且很多海外项目2020年因为疫情已经延期过一次,2021年并网的需求比较迫切;2)国内,户用和工商业分布式项目对于组件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主要是大型地面项目对于组件价格容忍度一般,根据智汇光伏的统计其中70%-80%的项目属于央企(含地方央企)。一方面受到3月1日能源局综合司征求意见的影响,2019、2020年存量的竞价、平价项目有望抢在今年年底前并网,另一方面2021年国内央企都有新能源装机的硬性指标,二季度对组件有需求,对于IRR的要求可能会让步于装机的硬性指标,而且根据我们测算,目前1.70-1.75元/W的组件价格对应电站全资本金的IRR大致在7.0%-7.5%左右,收益率尚可。再考虑到央企本身的资金利率优势,杠杆后项目收益率依然非常可观。在政策驱动下,下游大概率接受产业链价格上涨,且当前价格向上仍具备一定弹性。


政策方面,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就2021年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上网电价形成机制,以及最新补贴额度等作了明确阐述。


《2021征求意见稿》中,新建项目电价以保障性小时数为分界点,按照不同的电价执行,主要分为两类:


1) 第一类是按照各省非水可再生能源责任权重确定的年度新增规模内的项目,上网电价由两部分组成:保障收购小时数以内的发电量(竞争性配置获得且不超过指导价)+保障收购小时数以外的发电量(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形成)

2) 第二类是市场化并网项目,上网电价包括两部分:保障收购小时数以内的发电量(按当年当地指导价、不参与竞争性配置)+保障收购小时数以外的发电量(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形成)。此外,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国家新能源实证平台(基地)电站全发电量,上网电价按照电站投产年度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


补贴方面:2021年起,除户用光伏还有0.03元/kwh补贴以外,新备案集中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陆上风电均不再补贴;2022年起新建户用光伏项目也不再补贴。同时,鼓励各地接棒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支持光伏发电、风电、太阳能热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本次征求意见稿有以下几点影响:1)政策明确2022年起不再提供任何补贴,倒逼行业进入全面平价时代;2)户用项目仍有补贴且不占用年度保障并网规模,在2021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中的渗透率有望提升,并且未来将逐步成为我国光伏的主力应用领域;3)市场化并网项目需要通过电化学储能等方式落实并网消纳条件并获得较优惠的电价,预计将提升对于电化学储能需求。


中长期来看,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尚低,成长空间广阔。我们假设非化石能源占比在未来十年持续提升,在2025年和2030年持续提升至20%和25%,在平均发电煤耗逐年下降,光伏+风电发电量占比逐年提升的基础上,我们分别以2019年和2025年为基年,预计2025年和2030年所需光伏+风电发电量增量分别达1.06万亿KWh和1.62万亿KWh。

图片

中国光伏在未来五年年均新增装机预计在85-113GW,根据预计发电量增量,在现有的风电和光伏装机的基础上,预计2020-2025年光伏和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量在85-113GW和15-31GW的范围内,2025-2030年光伏和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量在162-217GW和30-59GW的范围内。

图片

风电动态:

风电年新增装机中枢有望上调。此前市场预期十四五期间风电年新增装机20-30GW,市场预期悲观压制风电板块估值,业内对十四五呼声较高,预计年新增装机有望上调至40-50GW

从短期来看,考虑疫情影响,预计风电并网时间将顺延至2021年,叠加海上、分散式、平价、通道项目,我们认为2021年中国风电行业将维持高景气。预计2020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30-35GW,2021年维持在30GW以上。


投资建议:继续重点关注光伏产业链机会,建议把握4条主线,1)受益于国产替代、业绩有望持续高增的跟踪支架和逆变器环节,重点推荐中信博、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重点关注上能电气;2)垂直一体化龙头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建议关注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美股);3)今年供需较为紧张的硅料和热场环节,重点推荐通威股份、金博股份,建议关注大全新能源(美股);4)行业格局清晰的胶膜环节,重点推荐福斯特,海优新材

风电方面,重点推荐新强联、金风科技、明阳智能、天顺风能、中材科技、日月股份、金雷股份等,建议重点关注大金重工、东方电缆等。


电力设备与工控

图片

国网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获加速发展

政策性降电价影响利润。国网社会责任报告在本周正式发布,从报告来看,2020年国家电网实现营收2.66万亿,同比增0.3%,利润总额为591亿元,同比下跌23.63%,未能实现2020年2.76万亿,810亿利润总额的目标,主要由于2020年疫情之下,政策性降电价带来的影响。

图片

图片

计划2021年电网投资4730亿元,同比增加125亿。2020年,国网完成电网投资4605亿元,完成率达100.11%,同比增长2.95%。2021年,国网计划完成电网投资4730亿元,同比增加125亿,根据社会责任报告,国网计划围绕电网主导产业的前提下,加速金融业务、支撑产业、战略性新兴业务和国际业务的四翼齐飞,实现全要素发力。

图片

强调“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和清洁能源消纳。从国网社会责任报告书2021年承诺来看,在于2020年承诺的对比中,国网更加强调应服务于“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在此基础上,推进电网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绿色低碳,并再次强调挖掘在各领域电能替代潜力。此外,国网强调清洁能源消纳,提出跨区跨省输电通道与配套电源同步规划、建设、投产等承诺。

图片

此前,国网已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国家电网公司此前正式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其中主要提到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从路径规划来看,国网将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不仅将给光伏风电并网建立绿色通道,还将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


围绕清洁能源发展,推动智能化建设。从具体目标和举措来看,国网预计2025、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25%左右;预计2025、203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30%、35%以上符合预期。此外,国网将通过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和网源协调发展和调度交易机制优化,实现打造清洁能源配置平台和实现清洁能源并网消纳。到2030年,国网经营区光伏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1000GW以上。并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以及建设分布式光伏达到180GW。


此外,两部委发文,围绕碳中和,持续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两部委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持续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其中,在源网荷储一体化方面,将充分优化负荷侧调节能力,就地就近,激发市场化灵活发展。提出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探索构建包括(省)级、市(县)级、园区(居民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在多能互补方面,持续推动新能源发展,将通过利用存量常规电源,合理配置储能,优先发展新能源,积极推动存量和增量多能互补多元化发展。


工控方面: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规划征求意见稿。工信部近日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和产业集群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统。从具体目标来看,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图片

制造业景气度持续上升。进入2021年,尽管考虑到去年2月开始的疫情影响,但2021年前3月制造业景气度仍处于上行阶段,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上升35%;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势头。2021年3月份, PMI指数为51.9,继续位于荣枯线之上,制造业景气度持续上升。而从工业机器人产量来看,随着上半年疫情后国内中小企业复工达产,4-12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7%/17%/29%/19%/33%/51%/39%/32%/32%(1-2月同比下降19.4%),工控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图片

图片

未来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将进入中速成长期,主要需求来自于产业升级带来的以效率提升为目的的设备改造。背后的核心在于两点:1)中国制造业在升级,加工复杂程度和产品精度都在提升需求提升智能化的需求;2)人工成本在提升,被迫要以机器代人。国际低端制造业将因用工成本上升而转移出中国,国内的低端制造业领域则出现一轮行业洗牌,制造业升级有望持续较长周期。


进口替代是中国工业自动化企业有望获得高于市场平均增长水平的另一驱动因素。中国工业自动化企业已经从学习向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转变,正加大研发投入,以服务和性价比逐步蚕食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在伺服、小型PLC、中大型PLC等领域,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分别从2017年的34%、24%和7%提升到2020Q1的39%、27%和8%。

图片

图片

投资建议: 1) 低压电器国产化替代趋势显著,未来空间广阔,行业集中化趋势明显,龙头公司增速高于行业整体,重点推荐良信股份、正泰电器;建议关注天正电气、众业达、宏发股份;2)发展清洁能源,国网将持续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和综合能源服务发展,重点推荐国电南瑞、国网信通、亿嘉和、南网能源、涪陵电力、宏力达、威胜信息、金智科技、正泰电器、良信股份等;3)提升清洁能源输送能力,特高压领衔的电网基建带来2-3年的业绩弹性,重点推荐平高电气、许继电气、国电南瑞、特变电工、长缆科技等;

工控方面,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本土品牌产品进口替代的逻辑已经得到广泛验证,细分领域龙头公司增速将高于行业,重点推荐:汇川技术、麦格米特、信捷电气、雷赛智能、鸣志电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