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2021年度A股市场展望: 权益时代新格局

王德伦策略与投资   / 2021-01-01 20:19 发布

2020年我们提出: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权益时代,在国家重视、居民配置、机构配置、全球配置的“四重奏”下,股市已经处在“长牛”中。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和A股“三十而立”的第一年,无论在制度环境、投资者结构、还是上市公司质量上都呈现出一片新气象,2021年市场整体将波动向上。全球经济基本面从疫情中恢复向上,流动性预期变化是引导行情的主要矛盾。岁末年初是重要的投资时点:基本面持续向上,内外经济改善,景气向上补库存品种有望成为受益方向。待经济增速拐头向下,流动性将阶段性成为市场焦点,其预期改善有望为投资者提供较好买点,此时流动性受益的方向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基本面整体呈平稳态势,国内外投资和消费动能稳步接棒,经济复苏后劲十足。国内方面,2020年国内产业梯队式恢复,明年全球经济复苏环境下,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回暖;海外供应链受疫情影响恢复较慢,促使国内出口持续超预期。向后看,内需有望置换外需,类比今年商品类的报复性消费,期待2021年服务类的报复性消费。


另一方面,内循环激发农村消费群体、提升数字经济比重、突破高端技术壁垒,有望给相关产业方向带来长期投资机会。一方面,坚持传统要素改革,例如土地和劳动力等,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2035年中国人均GDP有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内需市场潜力无限;另一方面,加快新型要素建设,提高数字经济比重,推动中国步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关键高技术突破和自主可控,相关科技成长产业具备长期投资机会。


宏观流动性易松难紧,全球宽松时代格局已经到来。本轮宽松的流动性何时再收紧,且传导至资产价格调整,是市场主要担忧,但我们认为全球宏观流动性易松难紧,无通胀、不紧缩。关注全球第二轮货币宽松为市场带来买点机会。


股市流动性好于社会宏观流动性,居民、机构、外资等持续增加权益资产比重。居民配置、机构配置、外资配置是中国权益时代的重要推手,随着A股走向成熟,资金流入A股的趋势仍在继续。随着金融供给侧改革以来,广谱理财型产品收益率下行、基金具备赚钱效应,吸引基民入市;同时,各类长钱在低利率时代中,将逐步加配权益资产,获取收益;叠加经济增速、利差和制度优势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进入中长期升值通道,未来几年万亿量级外资有望流入A股。 


新格局下,多个因素推动A股“美股化”,中国资本市场享受“长牛”。A股“三十而立”,结束牛短熊长、进入长牛,从“有利好才涨”逐渐向“有利空才跌”转变。第一个转变在制度因素,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面注册制即将实施,退市制度有望出台,为A股美股化趋势的确定提供了优良的政策土壤;第二个转变在监管因素,资本市场进入“严监管”时代,市场运行健康平稳、融资功能显著发挥、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第三个转变在公司因素,经历30年的“赛马”,优质龙头核心资产已经胜出,且越来越多好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能让投资者更能分享到国家发展的红利;第四个转变在投资者机构化,机构投资者持股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比例达到30%,投资者结构逐渐优化、去散户化,更加有利于A股“长牛”。


行业配置上,沿着景气复苏布局三条主线:复苏服务业、优势制造及出口链、科技成长主线。首先重点关注从疫情中梯队式恢复的服务业:餐饮旅游、影视、航空、金融、医疗服务等,冲击最大时段可能已经过去并且估值修复空间大的银行;疫情解除后低基数+开门红以及受益于长端利率上行的保险,还有受带量采购影响较小的医疗服务。


其次关注构建双循环体系叠加国内经济率先复苏下的制造业,具体包括高端制造链条、优势出口链条、工业金属等。随着国内经济率先恢复,国内优势制造业龙头一方面受国内需求回暖带动,另一方面切入海外供应链占领全球份额。高端制造领域,关注新能源车及光伏产业链。新能源车政策、新车型双周期共振,海内外需求拐点已至,关注锂电材料、锂电设备、汽车整车等。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成本绝对优势,光伏装机规模有望大幅增长,关注玻璃硅料、光伏设备及组件等。由于全球经济恢复叠加疫情仍未消退,国内出口优势企业持续收获订单,过去几年低需求下供给侧持续优化,关注化工、轻工、家电、机械及器械等。在经济恢复大趋势下,带动制造业持续复苏,叠加国外潜在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工业金属价格有望持续上行,关注铜、铝。


最后,科技成长是长期主线。顶层设计+高质量发展需求驱动+降低融资难度,多因素推动科技成长进入长期向上通道。短期关注业绩持续释放的消费电子、5G应用、军工等,中长期关注“十四五”推动下“卡脖子”环节的国产替代,如半导体链条、新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