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灾后重建:把握“持久战”中的结构性机会【兴证策略|深度研究】

王德伦策略与投资   / 2020-08-19 21:20 发布

投资要点

★  灾后重建:把握“持久战”中的结构性机会

在“通缩”转向基本面“复苏”的背景下,针对受到疫情或者洪涝灾害冲击地区的灾后重建将是下半年“持久战”中的结构性机会。本篇将从以下维度出发寻找地域性的主题投资机会:1)同时受到公共卫生事件与洪灾冲击的地区,该类地区受到的灾情冲击为灾后重建留出空间;2)地区本身经济发展程度尚不充分,灾后重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边际改善效果显著。


★  以湖北为代表的洪涝灾害区和以新疆为代表的经济薄弱地区值得注意

以湖北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各省市先后受到疫情与洪灾的集中冲击,将成为灾后重建重点地域,其中新老基建相关领域、农业、医疗健康以及湖北省支柱性产业“锻长板”有望获得政策倾斜。而以新疆为代表本身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域和一带一路桥头堡,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恰逢自治区成立65周年,预计随着疫情受到完全控制后,新疆的经济建设工作将再度提上议程,其中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数字丝路等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  投资建议:关注基建、农业、医药以及湖北和新疆优势产业

——传统基建板块:重建房屋、兴修水利工程等需求将提振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建筑装饰、钢铁等板块行情。建议关注中国电建、苏交科、东方雨虹等。

——新基建板块:5G基站的持续大规模基建和新兴产业也将带来经济复苏的新驱动力。建议关注中兴通讯、拓普集团、诚迈科技等。

——农业板块:由于生猪、水产品主产区受灾,农产品价格上涨将提振整个农业板块情绪,动物防疫值得注意。建议关注天康生物、隆平高科、苏垦农发等。

——医药板块: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新增更新医疗器械、医疗信息化等都将带来投资机会。建议关注迈瑞医疗、乐普医疗等。

——以湖北、新疆为代表的地域性投资机会:湖北省内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新疆资源禀赋优越,基建成政策发力重点。建议关注天山股份、烽火通信等。


风险提示:中美博弈预期加大,基建项目落地不及预期,疫情二次爆发,汛期超预期。

报告正文


经历了年初的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自5月下旬以来又持续受到洪涝灾害影响。年中会议定调,百年未有之变局,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较大,需要从“持久战”角度认识,强调下半年没有强刺激,仍然聚焦中长期中国经济发展。同时,会议还强调,要精心谋划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因此我们认为,在“通缩”转向基本面“复苏”的背景下,针对受到疫情或者洪涝灾害冲击地区的灾后重建将是下半年“持久战”中的结构性机会。本篇将从以下维度出发寻找地域性的主题投资机会:1)同时受到紧急公共卫生事件与洪灾冲击的地区,该类地区受到的灾情冲击为灾后重建留出空间;2)地区本身经济发展程度尚不充分,灾后重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边际改善效果显著。

 

湖北为代表等地:疫情叠加洪涝,亟待大力度重建

本篇瞄准的第一类地域性投资机会,便是以湖北为代表的洪涝灾害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该类地区先遭疫情,又遇洪涝灾害冲击,亟待实施大力度灾后重建,以拉动经济恢复增长。我们通过复盘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次大洪灾对行情以及行业表现的影响,来深度挖掘相关主题投资机会。

 

历次洪灾持续期间,基建相关的周期类板块涨幅居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四轮有代表性的大洪灾。在20世纪90年代后,分别在1998年、2003年、2010年和2016年出现了有代表性的大洪灾。这四轮洪灾集中发生在6-8月间,随着防汛措施的完善,受灾面积、因灾死亡人口、倒塌房屋等度量洪灾损失的指标都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以因灾死亡人口为例,1998年为4150人,而在2016年已下降到686人。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洪灾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的绝对值又显现上升趋势,如2010年和2016年的两轮大洪灾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3000亿元。



从各轮洪灾持续期间行情走势来看,基建相关周期类板块涨势居前。我们取各轮洪灾结束为起点,当年12月31日为终点,计算区间内各申万行业板块涨跌幅,以此观察洪灾后各板块行情。统计结果显示,在2003年、2010年、2016年洪灾后,采掘都获得了正的相对收益,分别为13.78%、19.1%和0.79%。建筑装饰、建筑材料、化工、家用电器则是在2010年和2016年两轮洪灾后,均获得了正的相对收益。其中建筑装饰和建筑材料在2016年洪灾后的走势领跑A股,相对收益分别为18.22%和13.13%。钢铁板块在2003年和2016年两轮洪灾后,相对收益也都是正值。由此可见,灾后重建拉动对基建的需求一定程度上能提振周期板块行情。



长江流域各省市将成为救灾的重点区域

5月下旬以来,强降水叠加疫情阻碍防汛工作开展,洪灾对全国多省市造成大规模损失。2020年5月下旬以来,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影响,更充足的水汽进入我国江南和华南地区,带来持续强降水,进而导致洪灾。而疫情冲击限制了人员流动,令冬春季的水坝维修、检查、干部应对培训、涉水工程受阻。又加剧了洪灾的危害。从6月2日至7月11日,中国气象台发布连续40天暴雨预警,造成大规模损失。据水利部8月13日披露,2020年以来共有634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黄河、淮河、珠江、太湖等流域大江大河发生12次编号洪水。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219人,倒塌房屋5.4万间,比前5年均值分别减少54.8%和65.3%。而洪涝灾害造成6346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789.6亿元,比前5年均值高12.7%和15.5%。



长江流域各省市持续处于洪灾影响下。从7月2日至7月31日的全国降水实况图来看,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等位于长江流域的各省市是全国主要的降水集中地。过多降水进而带来洪灾,在7月,水利部相继在7月2日、7月17日、7月26日宣布长江2020年第1号、第2号、第3号洪水形成。其中,第2号洪水在7月23号过境武汉,第3号洪水分别在7月27日、29日和30日过境重庆、沙市[1]和武汉。而8月份以来,长江2020年第4号、第5号洪水分别在8月14日和8月17日形成。叠加嘉陵江1号和2号洪水先后形成的影响,四川、重庆等省市成为防汛重点。8月15日,第4号洪水过境重庆。而8月18日,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决定启动I级防汛应急响应。这是四川首次启动I级防汛应急响应。洪灾持续影响着长江流域各省市,防洪防汛及灾后重建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洪涝灾害对湖北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对全国占比接近三分之一,叠加疫情影响,湖北省将成为灾后重建的重点地域。在年初受到新冠疫情集中冲击的湖北省,在本次洪灾中,再次成为洪涝灾害的重灾区。据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自2020年进入梅雨期以来,截至7月14日,湖北省历经了8轮大范围强降雨过程。17个市(州)91个县(市、区)因洪涝出现较重灾情;紧急转移安置32.63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2056.5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210.89亿元,而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数据,截至7月13日,洪灾造成全国的直接经济损失为861.6亿元,而洪涝灾害对湖北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接近全国的三分之一。因此,洪涝灾害叠加疫情影响,湖北省将成为灾后重建的重点。

 

关注基建、农业、医药等相关板块的结构性机会

当前政策重点从防汛救灾转向灾后重建。自5月下旬以来,防汛救灾就成为屡屡强调的工作重点。而在7月30日召开的会议中,在强调要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又提出要“精心谋划实施灾后恢复重建”。



总体来看,可以从洪灾的经济影响入手,探索行业板块的政策催化行情

Ÿ   洪灾毁坏房屋、水利设施等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重建和水利工程建设将拉动基建需求,进而提振传统基建相关板块行情,如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建筑装饰、钢铁等。而包含对新兴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对传统基建领域补短板双重内涵的新基建板块,也将是灾后重建中投资机会的重要来源;

Ÿ   洪灾破坏农作物和禽畜,降低食品供给,进而推高农产品价格,进而带来与农业股相关的投资机会;

Ÿ  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和洪灾接连发生,而洪灾后又须谨防“大灾后必有大疫”,基层医疗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灾后重建中,基础医疗机构设备的补充升级和传染病防治相关领域值得关注

Ÿ   湖北省先后受到疫情与洪灾的集中冲击,与全国其他省市相较,湖北省的灾后重建需求较为迫切,因此,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与重点发展产业将成为新的“政策洼地”。

 

l  传统基建:水利工程建设将成基建重点,施工项目加速落地助力复苏

就洪灾而言,重建固定资产与新建水利设施将拉动传统基建需求,而本轮洪灾后新建的重大水利工程将带动直接和间接投资约6.6万亿元。洪灾造成房屋倒塌、水利设施毁坏、通讯及供电线路中断等。房屋重建能够拉动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建筑装饰、钢铁等多个传统基建板块相关的下游需求,而通讯及供电线路中断后,则需要更换电力电缆等,拉动对有色金属的需求。截至8月13日,本轮洪灾致使5.4万间房屋倒塌,与历次大洪灾对比,房屋倒塌数量有显著减少。因此,本轮洪灾后的项目建设重点在于计划建设的重大水利工程。据发改委披露,2020年及后续将进行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额约1.29万亿元,能够带动直接和间接投资约6.6万亿元,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需求有利于基建投资落地。



以湖北省这一灾后重建重点区域为例,复工与新开工项目落地进度加快。截至2020年6月,受疫情与洪灾双重冲击,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下降56.2%。但续建项目的复工与新开工项目落地进度已在逐步加快,据湖北省发改委披露,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5874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复工。而新开工项目也明显增多,5月新开工项目仅为452个,而到6月时已有826个,数量同比增长82.74%,截至2020年6月底,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共有1399个。湖北省于5月公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建设清单,全年预计投资完成额为2262.3亿元,将持续提振基建需求。而从灾后重建的重点项目水利工程来看,湖北省2020年预计建设5个水利工程重大项目,年计划投资额达到27.5亿元,助力落实基建投资,而湖北省内的传统基建相关企业也将受益。



l  新基建:以5G为代表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基建补短板机会值得注意

新基建包括对传统基建领域的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在灾后重建中脱颖而出。传统基建补短板主要是为传统领域的新兴细分子行业服务,如交通运输短板领域的冷链物流,能源行业短板领域的特高压和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则要求加强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的建设。2020年以来,在疫情和洪灾的冲击下,政府致力于实现经济稳增长。而与新基建相关的投资既能够支撑5G等新兴产业发展,又能够为基础设施投资扩容,助力经济稳增长。因此,新基建也将为灾后的经济复苏提供新的驱动力。



补短板领域,净化水体需求与防洪排涝体系完善要求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将带来确定性较强的投资机会。洪灾过后水体受到污染,亟需进行污水处理,而污水处理管网本身也属于防洪排涝体系的一部分,管网的更新与新疆都将使投资机会落地。2020年7月28日,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指出到2023年,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地区的县城及以上城市设施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其中,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为补短板的重中之重,“十三五”建设规划已提出要新建污水管网12.59万公里,老旧污水管网改造2.77万公里,合流制管网改造2.87万公里。而据生态环境部统计,2018年全国仅污水管网缺口就有约40万公里。2020年既然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那么污水管网建设进度极有可能加快。“十三五”建设规划叠加2023年要达成的污水设施建设目标带来的驱动力,将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带来确定性较大的投资机会。



洪灾造成城市内涝,要求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传统基建进一步补短板。据国家减灾委员会分析,在2020年洪灾中,部分城市呈现出“因洪致涝、因涝成洪、洪涝混合”的特点,如重庆、黄冈、湘西、新余等多地市,尤其是具有立体城市形态的重庆,沿江低洼路段的积水无法排入江中,导致严重的渍涝现象出现。据水利部统计,2010年至2016年,我国平均每年有超过180座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内涝现象要求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而“十三五”规划也要求新建8000公里的综合管廊,但截至2018年,新建综合管廊长度仅仅为3948公里。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年,又有大洪灾冲击,2020年综合管廊建设投资或将加速落地,既为传统基建补短板,也助力灾后重建。

 

在新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规模5G基建将带动万亿级产值。2020年以来,工作会议多次强调应加快推进5G发展,而《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拓展5G应用。政策为5G建设接连注入确定性,而5G建设也将带动万亿级产值。据信通院测算,预计2020年5G将带动约4840 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年、2030 年将分别增长至3.3万亿元和6.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9%。故而5G建设能够成为灾后经济复苏的确定性支撑力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计划2020年底建成55万个5G基站。其中中国移动计划目标是30万个,截至4月已建设近5G基站14万个;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计划联合建设25万个5G基站,截至4月已建设10万个。从建设进度来看,下半年将继续开展5G大规模基建,为灾后重建托底。


在疫情及洪灾期间,数字化、线上化趋势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在线课堂、远程护理、送药机器人等应用已崭露头角。而从洪灾发生以来,水上救援机器人、红外监测无人机、数字化汛情研判平台等应用又成为了智能防汛的利器。新兴产业助力应对大疫大灾,已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持。在灾后重建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为经济复苏赋予新动力。



l  农业相关板块:猪肉同比增幅超八成,看好相关农业股

本轮洪灾影响下,CPI短期内呈上行趋势,猪肉同比增幅超八成。从以往各轮洪灾后CPI走势来看,洪灾过后CPI会出现短期向上的趋势,尤其是在洪灾毁坏田地及作物的影响下,粮食CPI会出现明显走高,如2003年淮河洪灾和2010年南方洪灾后,粮食CPI的当月同比增速高于CPI至少10个百分点。但本轮洪灾中,5月以来,粮食CPI5月和6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5%和1.6%,低于CPI当月同比增速(5月:2.4%;6月:2.5%)。受到洪涝灾害及疫情反弹影响,猪肉涨幅领跑各农产品,5-6月猪肉CPI同比增幅分别达到81.7%和81.6%,短期内农业股中与猪肉相关的标的值得注意。而其他肉类如牛羊鸡鸭等作为替代品,需求也可能受到提振,价格上扬。但随着洪灾影响渐退,生猪产能将逐步恢复,猪肉及其他肉类价格也将稳中有降。



除了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产能受影响以外,动保方向也值得注意。洪灾发生时,洪水使土壤中的芽孢、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转移到各处,感染畜禽水产继而引发疫病。而病死、淹死的禽畜水产尸体可能会被洪水冲走,其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进一步传播,使洪涝灾害区的禽畜水产进一步暴露在疫病风险下。而在洪灾过后,夏季高温洪涝灾害创造的潮湿高温的环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繁殖,加上畜禽水产灾害中被长期浸泡,环境湿度过大,抵抗力降低,灾后很容易发生和流行多种畜禽疫病。对大规模动物疫病爆发的预防将使畜禽消毒、防疫、保健等需求增大,动保板块有上行机会。



就湖北省来看,畜肉类与水产品价格上行幅度较大。从湖北省的CPI分项走势来看,洪灾发生以来,尽管湖北省粮食CPI当月同比增速低于CPI总体增速,但湖北省畜肉类产品和水产品的CPI同比增速则领先各农产品分项。以2020年6月为例,畜肉类产品CPI当月同比增速为62.48%,水产品CPI当月同比增速则为9.66%。畜肉类产品方面,主要是猪价上行带动畜肉类CPI涨势,湖北是全国主要的生猪养殖地,据2017年统计数据,湖北生猪年出栏数在10000-49999头间的养殖户有414户,仅次于河南(526户),居全国第二。洪水淹没猪场,导致种猪仔猪死亡,供应端受损导致猪价上行。水产品方面,湖北作为中国第一水产大省,本轮洪灾中沿江、沿河和水库养殖受损严重。据中国水产频道报道,以苗种养殖为主的黄冈市蕲春县的养殖区约有70%受损,而阳新县的养殖区受损比例则超过80%。



l  医疗健康:灾后防疫和基层医疗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洪灾过后,水源污染、积水等均有可能引发疫情。洪灾会带来水源污染、积水等后续问题,进而引发传染病。水源污染方面,由于洪水卷入污水、粪便和动物尸体,导致一些饮用水源被污染并携带致病微生物,甲肝、戊肝、伤寒,甚至霍乱可能通过水源传播,而在水源被污染后,鱼虾等水产品也易产生寄生虫。积水方面,暴雨天气易引发积水从而滋生蚊虫,容易传播登革热、疟疾和乙脑。此外,由于本轮洪灾主要发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域是血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地区。。据统计,2018年血吸虫病发生地区包括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和云南,其中湖北省作为洪涝重灾区,2018年血吸虫实有病人数达到7855人,居全国第一。在洪灾发生期间及灾后,水灾中抗洪需要涉水的工作人员及水灾过后需要在水田里劳作的农民,还应注意血吸虫病的防控。以上相关疫病的防控将为医疗健康板块带来投资机会。



完善基层医疗体系进而带来医疗设备的新增及更新需求。2020年2月3日,会议便提出,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及洪灾后的传染病防治,要求完善基层医疗体系,尤其是传染科和发热门诊建设,进而带来对相应医疗设备的新增与更新需求,新增需求方面,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统计表明,截至2018年,中国整体基层医疗机构配置万元以上设备平均每家不足1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1~50万元设备,平均每家7.28台,但大于50万以上设备平均每家只有0.22台,可见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新增需求广阔。而更新需求方面,目前基层医院设备超期使用情况明显。2015年《基层装备功能需求及评价研究》课题对重庆市与苏州市59家基层非盈利医疗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区县医院的设备稍新,但设备平均使用时间也达4.66年,超期使用近30%。乡镇和社区机构的设备使用时间相近,均数分别为5.31年和5.37年,40%以上已有超期使用现象,大量医疗设备需要更新。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新增及更新将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在完善基层医疗体系时,结合新基建推进趋势,医疗信息化建设也将持续发展。医疗信息化以电子病历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医院内多条业务线的信息化,最终实现依托大数据对临床诊疗进行提示和辅助的目的。2018年8月28日国家医政医管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2020年全国三级医院全部要达到电子病历4级以上水平。而截至2018年平均应用水平仅为2.11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政策时间节点临近有望为医疗信息化带来百亿级的需求,利好相关企业。



l  湖北省支柱性产业“锻长板”

2020年上半年湖北GDP累计同比跌幅为19.3%,亟待复苏。湖北省先后受到疫情和洪灾的集中冲击,上半年GDP累计同比跌幅高达19.3%,第一/第二/第三产业GDP累计同比跌幅分别为7.9%/23.3%/17.2%。从历年GDP增长贡献率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拉动湖北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如2018年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6.50%和39.70%。因此,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和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亟待复苏。

 


湖北省支柱产业的复苏将带来投资机会,如汽车业等。以制造业为例,可以看出湖北省制造业有较为突出的支柱产业,而这些支柱产业也将成为后续灾后重建的重点扶持对象。据《湖北统计年鉴》可知,2018年湖北省有15个产值过千亿元的制造业,而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四大产业的产值超过3000亿元,是湖北省的四大支柱产业。其中汽车业产值高达7239.38亿元,企业数量达1490个,共创造42万个就业岗位,是湖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而在疫情冲击下,汽车产业2020年一季度增加值下跌56%,而随着政企共同发力,截至2020年5月中旬,湖北省规模以上汽车企业已全部实现复工复产。2020年6月时,湖北汽车行业增加值已同比增长4.5%。而如汽车业这类支柱产业的复苏将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湖北省规划发展的十大重点产业后续也将不断发力,且多属于新基建领域,既助力复苏也有利于省内经济转型发展。2019年11月,湖北省发改委发布了湖北省“十大重点产业”,主要为集成电路产业、地理空间信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汽车产业、数字产业、生物产业、康养产业、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和航空航天。此后,围绕十大重点产业,湖北省又发布了《“一芯两带三区”布局产业地图》。可以看到,湖北省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与新基建领域多有重合之处。因此,在新基建与灾后重建等多重动力驱动下,十大重点产业将持续发力,在拉动经济恢复的同时也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转型。



34家央企与湖北省签订超3000亿元的扶持复苏项目,进一步为新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复苏注入确定性。2020年6月3日,国资委与湖北省委省政府共同召开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34家企业与湖北签约72个项目,投资总额3277.25亿元。签约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生态环保、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产城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进一步为签约所涉及领域注入复苏确定性。



新疆为代表等地:经济基础较弱,重建边际改善效果显著

本篇瞄准的第二类地域性投资机会,便是以新疆为代表本身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当前新疆单日确诊人数已回落至个位数,预计在疫情受到完全控制后,新疆的经济建设工作将再度提上议程。在当前“补短板”与“锻长板”双循环的背景下,新疆板块值得重点关注——1)目前经济发展有广阔的上行空间: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65 周年,随着后续相关的政策利好落地,新疆“一带一路”桥头堡的地位将持续强化;2)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共同提振新疆经济。在疫情二次爆发前,新疆加码基建,对经济的提振效果已有显著体现。而在疫情影响下,疫情后对新疆的重建力度预期将加大,对传统基建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大和新基建在新疆的逐步铺开,将进一步为新疆板块的投资机会加码。3)基于新疆本身资源禀赋而发展的各类产业也是值得关注:新疆本身优越的资源禀赋为发展特色产业奠定基础,而在疫情后重建中,这类特色产业也将发挥作用。

 

新疆发展大有可为

新疆是全国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总面积166.5万平方公里,包括5个自治州、5个地区和4个地级市,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6,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等八国接壤,国界线5742公里,约占全国陆地国界线的1/4,交界邻国数量与陆地国界线均居全国第一。

 


新疆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下游,经济上行空间广阔。从GDP体量来看,2019年新疆GDP为13597.11亿元,名列全国第25位;从人均GDP来看,2019年新疆人均GDP为全国54280元/人,名列全国第19位。总体而言,新疆长期将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政治经济工作开展的重点,导致经济发展有所阻滞,目前经济水平处于全国中下游。2019年,新疆GDP同比增速达到6.2%,居全国第13位,经济增长活力亟待释放。新疆经济广阔的上行空间,将使灾后重建带来显著的边际改善效果。



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新疆目前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拉动发展,疫情后重建将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持续赋能。从GDP产业占比来看,2019年新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13.10%、35.27%和51.63%,第三产业是新疆的主要经济支柱。而从GDP同比增速来看,第三产业也是拉动新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9年新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GDP同比增速分别为5.3%/3.7%/8.1%,仅有第三产业GDP同比增速高于总体增速(6.2%)。在疫情后的重建中,除了三次产业本身的发展以外,各类建设项目的落地,也将为三次产业准备更完善的基础设施,进而赋予相关产业更强的增长动力,带动新疆相关板块整体上行。

 


近年来,新疆地区的工作重点从维稳逐步转向经济发展。新疆地区的工作重点过去几年主要以反恐维稳为主,如2014年召开的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把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当前斗争的重点。随着秩序的恢复,近年来经济利好政策不断落地,如“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等,将新疆经济工作逐步推上正轨。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经济地位上升将成大势所趋。



新疆在“双循环”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新疆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求中国立足国内经济发展,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域,是国内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迎来成立65周年,政策利好有望相继落地,又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加动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则要求中国加强国际经济交往,走好开放合作之路。新疆作为邻国最多、国界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天然成为国际大循环的重要一环,而如今新疆又是一带一路的桥头堡,进一步提升了新疆在国际大循环中的地位。因此,新疆的疫情后重建顺利进行,将为构建“双循环”格局提供有力保障。在疫情后的重建工作中,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双轮驱动,在补足新疆基建短板的同时,也将助力新疆落实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畅通自治区内、自治区与国内其它地区及其它国家之间的大循环,推动“双循环”格局尽快形成。

 

l  政策力推新疆基建,且2020年上半年基建提振经济效果已得到印证

从国家层面来看,与新疆相关的经济利好政策中,基建工作成为强调的重点。如2020年5月17日下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新疆不仅是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推行的重点区域,也是基础建设实施的重点区域。从新疆本省层面来看,目前自治区政府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规划也体现了基建的重要性。基建投资不仅助推经济发展,而且也为其他产业发展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从2020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在新疆疫情二次爆发前,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有显著体现。2020年上半年,由于新疆对疫情防控颇有成效,长期无新增确诊病例,新疆复工复产进度领先全国,而基建投资增速也独占鳌头。截至2020年6月,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28.6%,居全国首位。而截至2020年6月,新疆GDP累计同比增速为3.3%,仅次于西藏(5.1%),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得到了印证。



l  建设力度亟待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将成为传统基建的有力推手

新疆省区面积广大,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亟待加强,将促进自治区内外大循环格局形成。相对于新疆广大的面积而言,新疆目前拥有的传统的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等,密度远不及全国其他地区。以公路和铁路这两类重要基础设施为例,公路方面,2018年,新疆公路里程为18.91万公里,居全国第12名,但新疆公路密度仅为1135.44公里/万平方公里,仅高于西藏省(796.29公里/万平方公里)。铁路方面,2018年,新疆铁路里程为5959.39公里,居全国第6名,但新疆铁路密度仅为35.79公里/万平方公里,仅高于青海(32.52公里/万平方公里)和西藏(6.39公里/万平方公里)。由此可见,新疆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亟待加强,为疫情后的基建投资增长留出了广阔空间。如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打通自治区内经济循环,也有利于自治区与国内其它地区、其它国家之间的要素流转,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



新疆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超万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600亿元以上,多个传统基建项目为重点推进对象。待疫情消退,传统基建将继续大发力。2020年,新疆重点建设项目达到390项,总投资为16788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2600亿元以上。项目类别包含水利类、交通类、能源类、产业类和民生类,其中重点推进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新疆段)、阿勒泰至富蕴至准东铁路等项目。待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在疫情后重建中,重点项目建设将成为拉动传统基建投资的重要动力。



l  数字丝路建设发力,新疆完善新基建布局

新疆的新基建布局同样需要大力拓展。以5G基站建设为例,相比于其他省级行政区上万级别的5G基站建设规划,据新疆通信管理局披露,新疆2020年的5G基站建设计划仅为4897个,且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市内。因此,结合新疆的广大区域来看,新疆5G基站及其他新基建项目建设的空间十分广阔。据新疆通信管理局披露,2020年,自治区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进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随着5G建设快速推进,“5G+”将成为新疆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数字丝绸之路的构建要求新疆拓展对新基建的布局,叠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驱动力,新基建投资也将加速落地。截至2019年,我国的数字产业化规模已经达到9689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而结合我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我国一直将数字经济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首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都提出要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建设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而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要求新疆加强对5G基站、国际光缆、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以国际光缆为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之间修建的国际光缆的登陆点均位于新疆,而新疆拥有的众多邻国与漫长国界线,或将要求新疆进一步推进国际光缆的建设。在当前国际新形势下,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也将赋予数字丝路更多政策利好,进而驱动新疆更多的新基建相关投资落地,进而助力疫情后重建。



l  优越的资源禀赋将成为新疆“锻长板”的重要抓手

新疆的广大面积与众多邻国,成为对外合作与贸易的先天优势。如在对外贸易方面,新疆可发挥其邻国众多的优势。至2018年,新疆以及通过新疆与内地中东部省区进行对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61个,并拥有国家批准的一类口岸17个,自治区批准的二类口岸12个,是全国拥有对外开放口岸数量最多的省区之一,发展对外贸易有先天优势。

 

新疆具有优越的资源禀赋,在疫情后重建开展时,丰富的资源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Ø  第一产业方面,新疆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光照条件为农产品种植与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土地方面,新疆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亿亩,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而新疆拥有7.2亿亩天然草原,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光照方面,全年日照时间平均为2600-3400小时,居全国第二位。因此,新疆的牧业板块和基于丰富光照而发展的特色农业相关标的值得关注。

 

Ø  第二产业方面,新疆矿产种类多,储藏量大,利好新疆资源开采、制造业等板块。截至2018年底,新疆发现的矿产有142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2.1%。据全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石油、天然气、煤炭预测资源量分别占全国陆上这三种矿产资源量的30%、34%、40%。结合新疆疫情后重建基建项目的陆续落地,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加大,将利好资源开采板块的相关标的,而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有利于构建齐全门类的工业体系。

 

Ø  第三产业方面,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成就了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截至2018年底,全区有国家5A级景区12个, 4A级景区79个,3A级景区132个。有5个城市(县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个村镇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17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2个。基于丰富的旅游资源,新疆的旅游产业孕育着投资机会。



投资建议:关注基建、农业、医药以及湖北和新疆优势产业

在灾后重建中,基建、农业和医药等板块将趁势而起。同时,湖北、新疆这类灾后重建的重点地域相关标的,也值得关注。

 

重建房屋、兴修水利工程等需求将带来与传统基建相关板块的投资机会,涉及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建筑装饰、钢铁等行业。建议关注:建筑行业的中国电建(水利工程建设)、苏交科(工程设计);建材行业的东方雨虹(防水材料)、祁连山(水泥);机械设备行业的恒立液压(液压件)、浙江鼎力(高空作业);钢铁行业的方大特钢(长材)、南钢股份(中厚板)、应流股份(高温合金)。

 

新基建板块也将在灾后重建时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新基建板块包括对传统基建的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5G基站的持续大规模基建为灾后重建注入确定性机会,新能源车、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相关标的也值得关注。建议关注:中兴通讯(5G基站建设)、拓普集团(新能源车)、科大讯飞(人工智能)、金山办公(云计算)、诚迈科技(信创)。对传统基建的补短板方面,可以关注洪灾后对污水处理设施和地下管网建设的补短板,建议关注:碧水源(污水处理)、瀚蓝环境(污水处理)。

 

农业板块上,由于生猪、水产品主产区受灾,农产品价格上涨将提振整个农业板块情绪,而灾后畜禽消毒、防疫、保健等需求增大,动保板块也值得注意。疫情、洪涝、虫害等灾害及国际争端频繁引发粮食安全担忧,种植链相关企业也值得关注。建议关注:隆平高科(种子)、苏垦农发(种植)、天康生物(动保)。

 

医药板块上,疫情与洪灾的接连冲击要求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引起对医疗设备的新增与更新需求,也助推医疗信息化进程。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医疗设备)、乐普医疗(医疗机械)、美年健康(医疗服务)、卫宁健康(医疗信息化)。

 

湖北和新疆的地域性投资机会也值得注意。湖北相关标的:葛洲坝(基础设施建设)、中信特钢(特钢)、华新水泥(水泥)、烽火通信(5G主设备)。新疆相关标的:天山股份(水泥)、新界泵业(电解铝)、伊力特(食品饮料)、新疆天业(化工)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中美博弈超预期加大,基建项目落地不及预期,疫情二次爆发,汛情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