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特斯拉新能源车安信电话会议

金鼎股战场   / 2020-01-05 22:55 发布

主持人发言:

近几天特斯拉接连释放出了很多利好消息,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一个是特斯拉4季度的全球交付量达到11.2万辆,继续单季度创新高,全年累计交付超过36万辆;一个是国产Model 3宣布降价,补贴后的最低售价不到30万元。可以说Model 3在美国市场已经印证其产品竞争力,并且有望在中国市场延续爆款效应。对于产业链上的本土供应商来说,将迎来非常重要的历史大机遇。接下来我们也有请到安信五大行业分析师来为大家从不同视角剖析特斯拉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一、电新行业观点:

1、如何看待国产Model 3 的降价:意料之外,预期之内!

国产成本存在较大降低空间。当前Model 3国产化率在30%-40%,我们预计20年3季末有望提升至80%,国产化替代环节来自于三电、内饰、座椅、轮胎、玻璃等。我们测算,美国工厂标准版Model 3单车成本在23万元,通过国产化率的提升,国产Model 3成本可降低10%-15%。同时根据特斯拉Q3财报,上海工厂单位产能的资本开支比美国工厂低65%;同时人工成本也低于美国。综合考虑国产Model 3单车成本预计可降低20%-25%。此外,按照此前35.58万元的售价,国产Model 3的毛利率将大幅高于美国工厂,若考虑牺牲部分毛利率,接近美国工厂20%左右的水平,那么降价空间实际上超过30%。

30万元以下Model 3将对传统豪华车市场形成冲击。Model 3主要面向一、二线城市,在牌照因素、购置税优惠、充电设施普及等非价值因素叠加,将对传统豪华车品成冲击。2019年1-11月,我国28-42万元价格区间乘用车销量136万辆,占比为6%,而这一价格区间将成为特斯拉的主要冲击市场。

对于电动车市场而言,增量效应大于拉出效应。当前,国内定价在25万元以上的车型不多,Model 3的竞品主要有比亚迪唐、上汽荣威Marvel X、蔚来ES6、腾势等。因此,特斯拉降价带来的增量效应将高于挤压效应;同时,对于消费者品牌认知、电动化接受度的提升也带来显著推动作用。从特斯拉的角度而言,在美国市场补贴下滑的情况下,Model 3的降维打击也体现其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及保持交付量高增长的野心。

2、2020年特斯拉的销量预测:同比增长40%+!

上海工厂2020年交付量有望达到10万辆以上。上海工厂一期(第一阶段)年产能为15万辆,考虑到产能爬坡及零部件产能限制,对应产量预计在10万辆。值得注意的是,一期总规划产能有25万辆,考虑第一阶段10个月的完工速度,要在2020年底达到25万辆的整车产能也并非不可能。因此,20年10万辆以上的超预期交付量可以值得期待。

特斯拉全球交付量有望达到50万辆以上。Fremont工厂的产能预计在50万辆,2019年36.7万辆的交付量尚未实现满产。近日根据外媒报道,松下有望提高Gigafactory 1的电池产能从30GWh提升至54GWh,那么制约Model 3生产的一大制约因素有望消除。我们预计,2020年特斯拉总体交付量有望达到50万辆,同比增长接近40%。

3、产业链的空间测算:未来3年CAGR有望100%+!

当前我国28-42万元区间的乘用车年销量在150万辆左右,也是Model 3(以及后续Model Y)的主攻市场。按照2020年10万辆的销量测算,市场份额仅为6.7%,存在巨大可渗透空间。

2020年,我们仅考虑上海工厂带来的增量,10万辆车按基础款测算对应电澉需求量在5GWh,暂不考虑电池供应,按照60%-80%的国产化率测算,电池四大材料(正负极电解液隔膜)产生的增量大致在 10亿元左右,锂电结构件约1.5亿元,热管理和高压直流继电器分别约1.5亿和0.5亿元。到2023年,按照特斯拉的规划全球产能将达到150万辆,对应的电池需要量将达到90GWh。我们按照同样的国产化率测算,四大材料的增量将会达到110亿元以上,结构件、热管理、高压直流继电器等的增量都将达到15倍以上。

4、投资建设:重点推荐全球化供应的龙头标的。

中国电动车产业链发展迎来黄金十年!特斯拉的国产化带来的是从“0”到“1”的机遇,特斯拉面向的不仅局限于上海工厂的50万辆空间,而是全球150万辆,并且未来还会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参照宁德时代与宝马的合作,特斯拉严苛的供应条件将更有利于国产厂商的成长。正如苹果的崛起为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培育完整的产业链和一大批优秀的供应商,同时也推动了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发展壮大与全面赶超。未来10年,这一历程有望在电动车行业得以复制!从特斯拉供应链标的上看,我们重点推荐:LG产业链的璞泰来、恩捷股份、科达利,零部件供应商宏发股份、三花智控、旭升股份等。

国内销量有望达到160-180万辆。对于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而言,2020年将是合资和外资品牌发力的重要一年,除Model 3的10万辆以上增量之外,大众、奔驰、丰田、本田、现代等在国内的合资工厂也陆续有新车型推出,定价大部分位于15-20万元、50万元以上区间,与自主品牌、特斯拉基本形成错位竞争。同时,在上周财政部对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声支持下,今年的补贴退坡预计将更为温和,因此我们给予2020年160-180万辆的销量预期。

叠加海外在碳排放政策驱动下的电动化加速,当前我们仍重点推荐产业链全球化供应的龙头标的:宁德时代、璞泰来、恩捷股份、科达利、三花智控、宏发股份、先导智能等。

风险因素:新能源车产销量低于预期等。

二、汽车行业观点

1、下游需求跟踪:

特斯拉公布了2019年Q4的产销情况,单季交付首次突破11万辆,其中Model 3交付9.225万辆,全年交付30.1万辆;Model S/X交付1.945万辆,创造了2019年的最高销量,全年交付6.66万辆。2019年全年特斯拉共交付36.7万辆(YOY 50%)!

我们进行了特斯拉主力车型的竞品分析,1)Model S/X相比于传统豪华品牌的中大型车,在动力和操控性能、科技体验和全生命周期价值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充电便利性、工艺质量和豪华感营造上有不足之处,其中Model X也存在价格不够亲民的问题。2)豪华中型车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各大车企必争之地,在这一市场的车型一般都是豪华品牌厂商“走量”的主打车型。这一市场的消费者不仅对于品质有要求,对于价格也非常敏感。Model 3/Y在价格下降的同时依然保留特斯拉独有的科技体验和动力性能优势,这使得Model 3能够在与其他豪华品牌中型车价格相近的同时具有了极高的性价比,因此Model 3在美国一经发售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快就坐上了这一级别销量的头把交椅。Model Y与Model 3共用70%的零部件,可以进一步控制成本,国产版本会进一步降低成本,性价比优势更突出。

我们之前进行主力车型的竞品分析之后,通过测算市场空间和市场份额,在美国、中国、欧洲市场分车型预测特斯拉销量,预测2019-2021年销量分别为37/50/74万辆,是接近2019年的销量水平的。

2、核心竞争力解析:

毫无置疑,特斯拉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由一家硅谷初创小公司成长为在战略、品牌、技术、价格和市场份额五个方面领先的全球电动汽车行业领导者,得益于三大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之一:硅谷极客的品牌印记。品牌价值高,马斯克的个人魅力和超强产品力都塑造了一个富有硅谷特色的“锐意进取、改变世界”的品象,是其他任何品牌都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二:坐拥两大核心技术。强大的电池管理系统和基于视觉的低成本路线的自动驾驶是特斯拉的核心技术,自动驾驶或将颠覆汽车行业盈利模式,智能汽车有望取代手机,成为单价最高生态最丰富的移动智能终端。核心竞争力之三:供应链扁平化削减生产成本,“直营+线上”创新营销模式。模仿手机行业,特斯拉打造扁平化的供应链体系,削减生产成本。效仿苹果的直营模式更适合电动车,颠覆了现在传统车靠售后养活的商业模式。

国产化角度,国产版Model 3车型将于1月7日正式开始交付,降价至30万以下,加速放量指日可待。从产业链角度,特斯拉这一波利好对于全球包括中国的电动车零部件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是全面的,建议重点关注旭升股份、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岱美股份、均胜电子等。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

三、有色行业观点

1.钴锂供需改善预期进一步强化

一是需求层面,2020年动力、3C、周期性均存在改善

1)新能源车角度:国内政府补贴前期的退坡影响逐渐消化,2020年160-180万辆销量可能性大。海外补贴也在增加,欧洲2020年期执行更严排放新规,倒逼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提速;同时叠加Model 3等爆款车型的逐渐放量,2020年新能源汽车钴锂需求将明显复苏。

2)3C角度:智能手机近一两年情况不乐观,2019年甚至负增长。进入2020年,随着5G换新机潮来临,一方面智能手机整体增速有望从负增长到2%、3%的增速,另一方面5G功耗提升带动的单机电池容量提升,对于占比在30%~35%的需求来讲,钴和锂都有较好的支撑。

3)周期性需求:近期全球宏观经济有所回暖,同时阶段性缓解,国内工业品库存均处低位,钴锂的产业链中库存多集中于上游环节,下游库存极低;一旦周期性转暖,价格出现上行苗头,在非常低的库存下,补库行为可能一触即发,带动价格持续上行。

4)钴价本周止跌上涨:元旦以来,钴价已出现上涨,国内硫酸钴、四氧化三钴本周均止跌上涨,MB钴价也结束了三个月的下跌之势,本周五重启上涨,标准级钴报价报于15.25~16.05美元/磅。

二是2020年钴锂上游新增供应收缩明显,价格下跌空间不大

1)钴:2020年供给收缩明显,价格中枢逐步上移。受益刚果金民采矿减产及2019年底Mutanda大型铜钴矿停产,预计2020-2021年钴供需由过剩转为紧平衡,这将为钴未来整体价格走势以及钴相关估值带来系统性的重构,预计2020年价格中枢在30~33万;同时由于钴的供应结构是寡头垄断型,随着寡头做出垄断型保价做法,需求的边际改善,叠加旺季补库等因素,季度层面价格上涨超过中枢的情况容易出现。建议关注华友钴业、寒锐钴业、道氏技术、洛阳钼业等。

2)锂:新增供应全面放缓,2020年过剩情况得到缓解,价格下行空间不大。一是澳洲银河资源、Alita、Altura等高成本矿山企业出现减产甚至现金流风险。二是即使是低成本龙头企业如雅宝、天齐等也着手削减或暂缓远期扩产规划。预计2020年全球锂上游供应增速降低至个位数,几无增长。目前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跌破5万元/吨,成本锂精矿价格跌至500美元/吨,价格基本见底。

2.关注爆款车型放量对氢氧化锂需求的拉动

1)海外三元系新能源车放量,显著拉动氢氧化锂需求。三元锂电基本以氢氧化锂为锂源,以Model 3为例,按照国产Model 3 单台带电量56KWH计算,上海工厂一期25万辆就需要14GWH动力电池供应,折合约1.2万吨氢氧化锂需求。结合其他车企计划,我们测算表明,2020年全球氢氧化锂新增需求约3万吨。

2)全球仅4家企业具备稳定、有效供应能力。结合车企认证、生产规模等因素,全球仅雅宝、Livent、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目前具备稳定有效供应能力,预计四家企业2020年氢氧化锂产量增量为2万吨左右。

3)供需趋紧,氢氧化锂高溢价有望持续。目前氢氧化锂出口长单价(日韩)在1.1万美金/吨左右,比国内高约60%,背后体现了这一细分领域的景气度。考虑到氢氧化锂有效产能新增供应有限,而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氢氧化锂高溢价状态仍将持续。建议关注赣锋锂业、天齐锂业、雅化集团等氢氧化锂标的。

3、稀土永磁同样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新能源车景气复苏,需求拉动可观。一辆新能源车带动的系统永磁同步电机的磁材3公斤左右,如果到500万辆的水平,会带来1.5万吨的增量,整个行业产量在10万吨左右,相当于增加15%,如果达到1000万辆需求拉动30%。

二是订单向龙头集中,强者恒强。新能源车磁材的需求,和下游电机厂以及顶级车厂是高度的嵌入的,这种嵌入就是从最新的车型研发开始就配套的研发,所以这个行业壁垒不在于产能,不在于相关资金,最重要的壁垒是在于客户,一旦进入这个全球顶级供应链的话一般是不会换的。为了保证稳定性,保证在上游拿到稀土原料的可靠性,供应链是不太会变的。尽管磁材行业本身有一定的过剩度,但可能就几家龙头企业把新能源的蛋糕都分掉了。因此对于中科三环、正海磁材这种高端的龙头企业,这些订单对于公司整体的订单的拉动,基本上都是在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甚至有翻倍的可能。

三是重稀土重新封关,带动稀土价格回升。据SMM报道,目前至中国的离子型稀土矿进口关口再次关停,事实上由于目前赣州南方稀土打黑,国内矿山关停非常多,国内现在用的重稀土其实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因为当地黑稀土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一旦开始打黑,其实是中国打黑在一个延续,那么重稀土的调价也会带来稀土价格整体的回升。稀土价格一旦回升将给龙头厂商带来存货重估收益,而且下游毛利率也是能够保证的,单吨毛利就是一个改善的状态,加上扩产比例比较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家在钴和锂情绪特别高涨的时候也可以关注稀土永磁龙头,非常大的程度可以享受到赛道红利的中科三环和正海磁材。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四、机械行业观点

从设备角度来看,一方面国内随着特斯拉Model 3、MEB平台等合资新车型的导入,将带来中游汽车电子设备的增量需求;另一方面国外电动化导向背景下海外电池厂扩产坚定,也将打开龙头国产电池设备的海外出口市场。前期相关设备标的股价已经体现,未来叠加行业景气度上升、公司龙头地位确定等优势,我们判断长期来看仍有进一步成长空间。

汽车电子方面,我们主要建议关注汽车电子龙头企业克来机电。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普及,将会带动整车电子化率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电机、电控汽车电子占比较高,传统燃油车的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例约为15%-28%,而纯电动车的这一比例达到65%。汽车电动化将带来汽车电子相关零件、系统用量提升,从而驱动汽车电子生产线需求不断增长。

目前克来积极推进新能源领域产品布局,公司目前中标的IPBFA、BRMFA2、iB2FA等产线订单,均为全球汽车电子龙头博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战略产品,充分体现公司全球领先的竞争优势,后续相关订单有望继续放量。

此外,克来也将显著受益于大众MEB平台的推出。克来子公司众源为大众汽车旗下发动机零配件的核心供应商,独家供应大众国六燃油分配器产品。目前,众源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方面的二氧化碳空调管路产品,产品性价比与竞争对手相比优势显著,未来大众新能源销量提升后,带来的零部件订单价格和量相当可期。而克来自身也在新能源电控领域的igbt产品有所突破,目前和igbt龙头英飞凌已有相关合作。预计2020年大众MEB新车型公布、2021年大批量生产后,公司igbt供货量有望不断上行。

锂电设备方面,我们同样建议关注龙头设备厂商先导智能。基于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及电动化规划,按照每GW设备投资额2亿测算,我们预计国内锂电设备市场空间未来5年有望保持年均200亿元左右。相对于国内其他竞争对手,公司产品性能品质优势显著,目前已经在国内龙头电池厂商占据主要供应份额,随着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景气度回升。

而在海外,先导凭借其较高的性价比和产能优势也绑定了众多龙头厂商。目前在美国、欧洲新能源政策补贴扶持、以及大众、奔驰等整车厂电动化导向、特斯拉自身扩产需求等因素综合影响下,海外动力电池也迎来了新的扩产高峰。目前公司此前已与northvolt、特斯拉签订批量订单,预测先导在未来全球也将占据较高份额,支撑公司业绩订单不断增长。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五、计算机行业观点

1、观点和研究成果回顾

其实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就围绕特斯拉和整个汽车智能网联产业发布了多篇行业深度报告、包括专门在研究所内部组织了汽车电子团队在三地路演整个汽车电子产业链。有几个重要观点,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有前瞻性的:

1)特斯拉只是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化的产业趋势的开端,产业趋势的大幕才刚开始。我们清晰的观察到当年iPhone的发展历史正在特斯拉,乃至传统汽车产业身上重演。今年的投资机会,绝不只是特斯拉产业链,而是整个汽车电子产业链的投资机会。今年的汽车产业链就是10年的苹果产业链。对于这个观点,我们非常有信心。

2)汽车电子产业变革大浪潮的投资机会或比10年前苹果产业链。支持这个判断,我们觉得主要有三大红利。国内拥有全球第一的汽车消费市场、巨大的消费红利数倍于手机;在科技新基建的支持下,国内有望拥有全球最领先的车联网路网基础设施;这轮变革的重要科技驱动力——5G+AI,国内的技术的全球领先的。

2、特斯拉引发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机遇

第一个大机遇就是自动驾驶。

提到特斯拉,最有标志性的一定是他的auto pilot自动驾驶功能。当然,目前auto pilot的自动驾驶等级还是L2.5级别,还需要驾驶员必要时的介入操作,并不是完全自动驾驶。但其实我们离L3、L4级别的高等级自动驾驶,已经不远了。

首先从市场的落地时间表来看,20、21年将是绝大部分产业玩家自动驾驶落地的时间。特斯拉的最新说法是20年实现全自动驾驶,当然他是最激进的。其他主流车厂也在积极研发,与时间赛跑。从目前进度来看,我们继续看好20、21年L3级别的自动驾驶开始全面落地。从应用场景来看,全自动泊车、L3级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将是首先落地的场景。另外,除了车企之外,我们觉得进度更快的互联网厂商,大家可以关注下谷歌Waymo还有百度的进展。谷歌Waymo近期公布了自动驾驶服务数据,其已经接送乘客超过10万人次。自2019年1月起,每周乘车人数都在增加,目前每个月稳定在1500名用户。

再从供应链来看,基本都已经是ready的状态了。我们之前报告有分析过,自动驾驶最核心的硬件供应就是激光雷达和芯片,基本要占自动驾驶硬件成本的70%,也是导致自动驾驶大规模量产困难的重要制约因素。观察产业链的话,这两大部件都有非常明显的进展。1)激光雷达:国内厂商速腾聚创,发布了全球首款的量产固态激光雷达,125线单价1898美金。宣布激光雷达进入固态激光雷达时代。大家熟悉的无人机公司——大疆,也要在1月份开卖他的激光雷达产品,价格在3999元。未来,激光雷达的全面降价是可以预期的。2)芯片方面。两大主要厂商英伟达和英特尔的主要芯片系列,也已经在量产和准量产阶段。英伟达方面,黄仁勋明确表示前两年发布的Xavier,将于20年正式量产。英特尔面向自动驾驶的eyeq 5也将在21年量产。除了硬件,核心软件——高精度地图也已经完成了准备工作。基本上,所有主流地图公司都已经完成了高速公路的测绘以及地图云平台的搭建。

最后,是政策方面。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的最新表态,我们国家智能汽车的顶层设计《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经过2年的修改和意见征求,有望在近期发布。顶层设计的出炉将为自动驾驶的发展保驾护航。

第二个大机遇是车联网。

特斯拉除了auto pilot自动驾驶功能之外,另外为大家广为熟知的就是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智能驾驶舱设计,尤其是他的中控大屏,可以说是引领了产业的趋势。包括,还有他的OTA远程升级的设计,让汽车出厂之后,还会有持续的能力升级,代表了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方向。

从车端来看,简单说,智能汽车在硬件方面就意味着屏幕的增多、屏幕的大屏化、摄像头的增多。相对而言,这块国产厂商去追赶和模仿特斯拉是相对较为容易的。实际上,我们也看到了,这两年智能座舱的配置在不断下城,渗透率在不断提高。最早是特斯拉,然后是高端车,现在其实我们看车市的话,很多中低端车,也在前装配置智能驾驶舱,作为重要的卖点。所以,这块对于国内的车联网供应商来说,面临的机遇在于量和价的提升。价的方面,从传统车机到智能驾驶舱,整体解决方案的单价会从1000元到5000往上提升;量方面,在特斯拉的引领下,智能驾驶舱的渗透率有望在未来2年继续提升。

另外,除了车端之外,车联网产业还有一个是中国特色的细分领域就是车联网的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机会。我们一直反复强调这块的投资机会,ETC只是开始,后续在5G-V2X技术演进下,RSU、边缘站、差分站等科技基础建设将拉开帷幕,规模可能是ETC还要高一个量级。观察产业,政策利好也是催化不断。9月,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12月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通知,拟通过1~2年时间,培育若干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项目,用3~5年时间取得相对完善的系统性成果。可以看出,发展车联网产业是中国从交通大国演进到交通强国的必然途径。

从投资规模测算来看,大家可以参考现在国家车联网先导区的投资规模。从公开新闻上看,无锡是国家第一个批准成立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他首批重点建设的南山车联网小镇,首期投资就在20亿。除了无锡之外,去年底以来,苏州、天津、广州、德清等地都已经获批成立国家级别的车联网先导区。参照无锡的投资示范,几个城市的示范区加起来的投资就有百亿级别。未来全国的车联网路网基建带来的投资规模可见一般。

3、投资机会和标的推荐

回归到今年的投资机会,我们可以把汽车智能网联划分为车端和路端两块机会。19年实际上是结构性的机会,由于汽车消费市场的萎靡,整个车端的机会不太好。反而是路端,政府大力推动ETC为代表的路网建设,涌现出了万集科技、金溢科技这两只大牛股。展望20年,我们对车端和路端整体性的看好。

路端:一句话概括核心逻辑——政府对于车联网路网基建的投入还会持续投入,ETC只是开胃小菜。看好的公司包括:万集科技(1月金股)、千方科技、金溢科技等。

车端:今年整体板块公司有望出现业绩回暖。我们重点推荐:四维图新、中科创达、锐明技术、德赛西威、虹软科技、鸿泉物联、天迈科技等。补充提一下,商用车联网的投资机会。因为,刚上市了以锐明技术为代表的几家商用车联网的公司,大家都很关注。商用车联网这两年确实是快速增长期,一方面是因为政策驱动;另一方面其实是技术解决方案的成熟,营运公司确实能感受到切实的产品价值,买单意愿和市场需求变强了。所以,商用车联网实际上是政策和市场的共振。我们重点推荐的是锐明技术。

风险提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不及预期;车联网落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