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部分互金平台开始大量裁员?
薛洪言
/ 2018-10-12 16:40 发布
据媒体报道,近期不少互金企业都在进行大裁员,部分公司的裁撤比例达到30%以上。
先说说裁员的逻辑。在行业快速扩张阶段,很多互金平台采取的是人员驱动规模增长的模式,即通过大量的线下门店和销售人员进行获客,员工总数动辄数千甚至上万人。这种模式运营成本高,行业高增长阶段,可以通过规模增长实现对成本的覆盖,在当前的行业调整期,增速下滑、业务低迷,通过减员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也就成为此类平台正常的”过冬“逻辑,某种意义上也是行业过冬期的写照。
在此次行业性裁员中,线下团队成为重灾区,原因也不难理解。线下获客分公司聚焦特定区域,业务拓展存在天然的物理边界,一般情况下,局部市场做得越透,新用户拓展难度就越大。而互联网平台非常注重从线下到线上的导流,即线下获客、线上服务,线下负责新增用户,存量用户交由线上维护,当特定区域的目标客群均已演变成线上维护的存量用户时,线下获客团队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从影响上看,站在机构的角度看,裁员是为了活下去,无可厚非;而站在从业人员的角度,需要意识到行业寒冬期的来临,并做好心理预案。
一是需对薪资的预期回归理性。考虑到行业扩张阶段,互金平台从业人员的薪酬获得了较高的溢价,这一波的大减员,将重构行业人才的供需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会带来互金从业人员薪酬水平的重估,行业平均薪酬水平有望回归理性。
二是保饭碗、忌折腾。当前这个阶段,职业的稳定性是第一位的,切忌瞎折腾、乱跳槽。诚然,行业性的裁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人才流动,会有各种各样看上去不错的机会出现,难免有人受不住诱惑,加入离职跳槽大军。问题是,行业调整期,减员是大趋势,而社招新员工通常是最先被裁掉的一批,在你跳槽的同事,也意味着你从一名“老员工”变成了下家的“新员工”,当下家遭遇危机时,很可能成为被裁撤的一员,这个风险不值得冒。
三是学习和成长才是王道。任何时候,都不应放松对自我成长的要求。而自身能力的不断迭代和进步,也是应对一切行业性危机的不二法门。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来源:洪言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