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奶业格局分析
柴孝伟
/ 07月11日 06:49 发布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2023年中国牛奶产量达4196.65万吨,同比增长6.7%,但2024年受供需失衡影响,产量降至4079万吨,同比减少2.8%,为2018年以来首次下降。市场规模方面,2024年中国牛奶市场规模约1006.4亿元,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4497.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57%。消费端呈现结构性分化:基础液态奶需求疲软,2024年奶类表观消费量同比减少4.6%,人均消费量降至41.5公斤;而高端产品(如A2、有机、高蛋白牛奶)增速显著,A2型白奶电商销售额2022-2023年增长45%,高端进口牛奶纽仕兰连续7年稳居市场第一。
二、竞争格局:双寡头主导与区域分化
1. 头部企业垄断市场
伊利、蒙牛双寡头合计市场份额达45%-48%,其利常温奶市占率近半,蒙牛占比约40%,两者在高端产品(如金典、特仑苏)和全渠道布局上优势显著。光明乳业以差异化策略深耕华东市场,鲜奶市占率领先,低温酸奶业务增长稳健。
2. 区域乳企差异化生存
新乳业、三元、天润等区域品牌聚焦低温奶和特色产品(如新疆奶、水牛奶),通过近场化渠道(便利店、社区团购)和细分市场(儿童、老年群体)争夺份额。例如,天润乳业常温奶收入占比提升至54%,成为跨区扩张的典型案例。
3. 国际品牌高端渗透
进口牛奶在高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欧盟、新西兰为主要来源地,2024年进口液态奶65.46万吨,其中包装牛奶37.8万吨,但同比下降23.9%,反映国内乳企高端化策略成效。
三、消费趋势:品质升级与渠道变革
1. 高端化与功能化
消费者对高蛋白(如4.0g/100ml以上)、A2β-酪蛋白、有机等功能性产品需求激增。例如,越秀辉山推出的“谢添地”超高端常温奶定价达51.2元/L,挑战传统高端品牌;君乐宝“悦鲜活”通过技术创新(无菌灌装、隔氧阻氧)占据高端鲜奶市场三成份额。
2. 低温奶加速渗透
低温鲜奶市场渗透率从2020年的23%提升至2024年的41%,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家庭周购买率超58%。君乐宝“悦鲜活”通过电商渠道和技术升级,销量突破10亿瓶,瓶装高端鲜奶市占率超四成。
3. 渠道多元化与近场化
传统商超零售额下降,便利店、线上社区团购等近场化渠道增长显著。2024年液态奶电商销售额331.5亿元,同比增长9.9%,即时零售贡献超30%增量。
四、供应链与成本压力
1. 奶源集中度低,乳企控制力强
上游牧场CR5仅14.6%,但中游加工企业CR5达73.95%,伊利收奶量市占率32.5%,通过长期锁价合同和自有牧场(如优然牧业)把控成本。2024年生鲜乳价格连续三年下跌,社会牧场退出加速,乳企自有牧场比例提升至45%,优然牧业、现代牧业等头部牧场单产突破9吨/年,规模效应显著。
2. 成本与环保双重挑战
原奶价格与成本倒挂导致牧场亏损面超80%,乳企通过喷粉处理过剩原奶(2024年上半年奶粉库存30万吨),但面临资金占用和保质期压力。同时,环保政策趋严推动牧场规模化改造,中小牧场退出加剧,行业集中度提升。
五、政策与国际化布局
1. 政策驱动与市场调节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等政策推动消费升级,但2024年乳制品进口量反弹(折合原料奶1423万吨),国内供需偏松格局未改。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出台稳生产措施,宁夏、山东等地细化政策提振市场信心。
2. 国际化战略加速
伊利、蒙牛通过海外建厂(如伊利新西兰基地)和并购提升全球竞争力,海外收入占比分别达10%和13%。光明依托华东市场构建“1小时鲜奶配送圈”,区域深耕与全球化结合。
六、未来趋势展望
1. 行业整合深化
中小牧场加速退出,乳企通过自有牧场和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CR10牧场原奶供应占比预计2025年达51%。
2. 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
国产灭菌设备国产化率突破70%,环保包装(如可降解材料)渗透率提升,低温奶冷链物流优化推动行业升级。
3. 消费分层与细分市场
高端化、功能化产品持续增长,区域乳企通过差异化(如水牛奶、羊奶)争夺细分市场份额,进口品牌在高端领域仍具竞争力。
总体而言,中国牛奶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转型,头部企业通过全产业链控制和高端化策略巩固优势,区域品牌则需依托差异化和渠道创新突围,而消费升级与供应链整合将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变量。
(本文为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