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润怡宝,包装水市场老二
柴孝伟
/ 07月02日 06:56 发布
一、历史发展:从区域品牌到全国化巨头的蜕变
华润饮料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关键阶段:区域深耕期(1989-2010年)、全国扩张期(2010-2020年)和上市转型期(2020年至今)。1989年,怡宝纯净水在深圳诞生,凭借华南地区的先发优势迅速占据市场,2007年广东市场份额达50%。2010年后,华润饮料借助华润集团的渠道资源,以“大单品+区域渗透”策略向全国扩张,2015年营收突破百亿,短暂超越农夫山泉。2024年10月,公司以“华润饮料(02460.HK)”在港交所上市,募资52.92亿港元用于产能建设与渠道下沉,标志着其从单一水企向综合饮料平台的转型。
二、主营构成:纯净水基本盘稳固,饮料业务快速崛起
华润饮料的业务结构呈现“水强饮弱”的特点,但饮料板块正成为新增长极:
1. 包装水(占比89.7%):
核心品牌“怡宝”在纯净水市场市占率32.7%,断层第一。2024年包装水收入121.24亿元,其中中大规格水(1-15L)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8.6%,成为抵御小规格水收入下滑(-8.9%)的关键支撑。公司通过5L天然水等产品抢占家庭场景,并推出2元价位矿泉水“本优”应对农夫山泉价格战。
2. 饮料业务(占比10.3%):
2024年饮料收入13.97亿元,同比激增30.8%,其中“至本清润”系列凭借菊花茶细分市场第一的地位,销量同比增长122%。此外,公司布局无糖茶(佐味茶事)、果汁(蜜水系列)、电解质水(魔力升级版)等赛道,形成“草本+”矩阵。
三、行业地位:纯净水龙头与全国化渠道的护城河
华润饮料在包装水行业稳居“龙二”,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市场份额与品类优势:
按零售额计,公司包装水市占率18.4%,仅次于农夫山泉(26.5%);在纯净水细分市场,怡宝以32.7%的份额领先,超过第二至第五名总和。2023年行业CR5达60%,华润与农夫合计占比超40%,双寡头格局稳固。
2. 渠道深度与效率:
销售网络覆盖超200万个终端,三线以下城市占比近60%,应收/存货周转率(52次/年、16次/年)均高于行业均值。通过“拆箱有礼”等活动提升终端动销效率,2024年包装水销量逆势增长部分抵消了降价影响。
3. 成本管控能力:
自有产能比例提升至50%,代工费率优化20%,瓶坯自主生产与包装减重等措施推动毛利率提升2.6个百分点至47.3%,净利润率从9.9%升至12.3%。
四、前景分析:量价空间与第二曲线的双重机遇
1. 包装水市场的增长潜力:
- 量价齐升空间:我国包装水人均饮用量(39.4L/人)仅为美国的1/3,单价(4元/L)不足发达国家一半,未来有望通过健康意识提升与家庭场景扩张实现翻倍增长。
- 结构升级红利:中大规格水18-23年复合增速12.8%,华润24年该品类收入46亿元,21-24年CAGR达10%,先发优势显著。
- 集中度提升:中小品牌加速出清,华润在广东、江西等地市占率第一,有望通过渠道下沉进一步抢占份额。
2. 饮料业务的爆发式增长:
- 健康化趋势:至本清润系列以“药食同源”定位契合年轻消费者需求,24年网点覆盖率仅67%,提升空间巨大。
- 品类多元化:无糖茶、电解质水等新品类与水业务形成协同,22-24年饮料收入CAGR达39%,预计2025年占比有望突破15%。
3. 风险与挑战:
- 价格战压力:农夫山泉重启纯净水低价策略,2024年华润小规格水收入下滑8.9%,需通过产品差异化(如本优矿泉水)对冲冲击。
- 原材料波动:PET树脂价格波动可能挤压利润,需通过自产率提升(目标70%)与规模效应消化成本。
- 第二曲线不确定性:饮料业务需在统一、农夫等巨头夹击下建立品牌壁垒,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
五、总结
华润饮料凭借纯净水基本盘的稳固地位、全国化渠道网络与精细化运营能力,在包装水行业双寡头格局中占据重要一席。其未来增长将依赖三大引擎:中大规格水的家庭场景渗透、饮料业务的健康化品类创新,以及上市后产能与渠道投入的协同效应。尽管面临价格战与成本压力,公司通过“水饮双轮驱动”战略有望实现从区域龙头向全国综合饮料平台的跨越,长期价值值得期待。
(本文为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