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滴司机偷拍200多名女性被行政拘留,网约车平台安全机制再遭拷问
快消前瞻 / 05月15日 23:26 发布
“私自安装摄像头,偷拍女性乘客视频,并配以低俗文字发布在网上用以引流吸粉……”
近日,一则关于"女子乘滴滴被聋哑司机偷拍"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轩然大波。
截图自微博
车内偷拍,私密视频成"流量密码"
5月9日,有一IP地址为上海的女子发布帖子称自己在乘坐滴滴网约车时,被一名司机偷拍了自己在车内的视频,并被上传到了某短视频平台,视频被转载到另一平台后获得了大量点赞。该女子的熟人发现后将该情况告知女子,女子这才知道自己在车内被录像。
图片源于网络截图
女子在帖子中表示自己在乘车时知道是聋哑司机,还打赏了10元钱。“司机在车里除了网约车平台的监控外,另外装了一个360度的监控。平时会拍摄很多女乘客视频,配一些低俗的标题引人眼球。”女子表示该司机在某平台200多条视频全是女乘客的监控视频。
女子随后在帖子中表示,自己联系了滴滴客服,滴滴平台客服的处理方式是让该司机删除了与女子相关的视频,“司机只删了置顶我的视频,其他视频一条没删,甚至还留着另一条置顶视频。”
5月10日,该女子告诉媒体,“司机偷拍过两百多个女生的视频。”
目前,查询网传该司机个人账号,发现该司机已清空自己账号的全部内容。
滴滴平台回应:私自安装录像设备属侵权行为
司机被上海市公安局行政拘留
根据相关报道,滴滴平台客服告诉媒体,“车内录音录像是平台安装的,司机是不允许私自安装录像设备的。”客服表示,司机私自给乘客拍照或者录像,“都是侵权的。”同时客服表示将去核实此事,“核实成立的话,会严肃处理。”
对此,根据潇湘晨报报道,知名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虽然《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并未明确禁止网约车车上安装监控设备,但安装和使用监控设备过程中,遵循合法、合理、必要的原则,不能侵犯乘客的隐私等合法权益。
在本案中,网约车司机私自安装摄像头,目的是窥探乘客隐私,将监控视频用于非法目的、泄露乘客个人信息,这种行为是违法的。该司机侵犯了女生的肖像权、隐私权。根据民法典,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司机未经允许拍摄女乘客车内视频并上传,属于公开他人私密信息,侵犯了乘客隐私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属于侵犯肖像权行为。
如果司机涉及有大量偷拍视频,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有偷窥、偷拍、、散布他人隐私行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女子因此遭受严重精神损害的,还可要求司机和平台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5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经查,王某(男,33岁)从2025年3月起自行在网约车内安装偷拍设备,偷拍女性乘客视频,并配以低俗文字发布在网上用以引流吸粉,侵犯他人隐私且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王某已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图片来源于@警民直通车—闵行微博
安全之殇:滴滴平台屡遭约谈、投诉不断
随着网约车的普及,人们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却也伴随着安全隐患。尤其是女性乘客,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屡见不鲜,近期的偷拍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
事实上,这并非滴滴平台首次因类似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早在2016年,根据钱江晚报的报道,浙江余姚就有滴滴司机偷拍女乘客,并在中分享照片,此事当时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图片来源于钱江晚报
事发后,滴滴承诺对涉事司机予以处罚,可类似事件依旧不断出现,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平台监管机制的有效性。
除了偷拍事件,滴滴平台此前因安全问题多次被相关部门约谈并责令整改。
2018年5月5日晚,一名空姐在郑州航空港区通过滴滴平台打车前往市区时,惨遭司机杀害。仅仅3个多月后,即8月24日,浙江省乐清市一名20岁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时,也遭遇不幸,被司机强奸杀害。
这两起恶性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也使得滴滴成为舆论焦点。多地交通运输、公安等监管部门纷纷约谈滴滴当地分公司,约谈内容涵盖乘客安全保障、平台运营资质、管理责任、司机安全管理及背景核查等多方面。
然而,此后多年,滴滴依旧是监管的“常客”。
尤其是2021年,这一年堪称滴滴的 “监管风暴年”。这年6月30日,滴滴低调赴美上市,然而上市交易仅3天,就受到了我国监管部门的重罚,并被应用商店下架其App。
2021年7月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消息,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相关规定,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并要求,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7月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消息,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 的通报。
截图自中国信息网
7月9日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通报,下架“滴滴企业版”“滴滴车主”“滴滴顺风车”“滴滴代驾司机”等 25 款 App。
然而,尽管历经多次整改,类似的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这不禁让人怀疑,平台是否切实履行了应尽的责任,还是仅仅停留在事后处理层面,未能从根本上建立起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
交通运输部曾发布《关于维护和规范网约车市场秩序的通知》,明确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司履行承运人义务,强化对驾驶员的管理,保障乘客安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平台的监管力度显然有待加强。按照规定,我国网约车平台必须对注册司机进行背景调查与资质审核,可这些审核流程是否足够严格,平台是否具备定期复核机制,都值得深入思考。
此外,在服务质量上,滴滴也屡遭投诉。快消前瞻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发现,滴滴用车商家主页累计投诉量达189207条,投诉问题包括退款问题、订单问题、网络欺诈、客服问题、霸王条款、恶意罚款、发票问题售后服务等。
截图自黑猫投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