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散 / 05月02日 17:20 发布
什么错呢?
就是以己度人,刻舟求剑。
就是想让孩子成为:父母自己想成为的人。而没有充分考虑,孩子擅不擅长,喜不喜欢,能不能够,成为这样的人。
以董小姐父母的学习与工作能力。
如果给他们同样的资源,
想必是可以顺利从协和4+4博士毕业,
然后顺利成为一个好医生,并且结一段好姻缘的。
而且读协和博士,可能也是父母自己的梦想。
但是,换上董小姐这事儿就拧巴了。从董小姐只是考个社区大学,然后转巴纳德,最终还是拿下了G点可以看出。她学习能力十分一般,但还是基本可以应付经济类课程。而上协和博士的跳科论文及在规培的临床表现看。她不喜欢,不擅长,也无法完成高水平的医学研究与临床工作。
一个家境优渥花花草草的学渣,在一群智商140的做题家学霸里混,还比人家少学几年基础医学。这活想想都痛苦。一路求人,一路被碾压,连护士都瞧不起啊。然后被个有妇之夫的穷渣男给拱了。
这当父母的,不是给孩子找罪受吗?
给大家讲两个聪明父母的案例。
1,巴菲特,老巴的父亲是国会议员,自己是股神首富。那么俩儿子是从政?还是搞投资?人家俩儿子一个是玩音乐的,一个是联合国抗饥饿亲善大使。然后都兼着基金会主席。丝滑不丝滑?
2,高晓松,父母都是清华高材生,外公是清华副校长。牛逼吗?那高晓松不得读个博士,然后搞个校长当当?人家矮大紧玩音乐说书去了。
这才是精英父母的榜样。
因才施教,因势利导。
挖掘孩子喜欢和擅长的事,然后给资源铺路。
不是自己以为弹钢琴很高级,就买台钢琴逼孩子练
就像很多家长那样。
幸福,是多样的。
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喜欢并且擅长,是成功与幸福的基础。
条条大路通罗马。
资源,是可以各种方式变现的。(陈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