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的软肋是什么?|东哥笔记
东哥解读电商 / 04月29日 15:23 发布
作者:李成东
来源:东哥笔记(更改内容欢迎关注)“美国地缘政治专家最担心中俄伊联合起来对付美国,而中国其实最担心美国和欧盟铁板一块对付中国。这场中美大博弈当中,显然欧盟比俄罗斯和伊朗更重要。”by#东哥笔记
美国还是那个美国,但是换了个总统的美国还是那个美国吗?和过去的美国,有什么最大不一样?
川普宣称:吞并加拿大和格陵兰岛,重新占领巴拿马运河,放弃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占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领土。
特朗普不需要盟友信任,不需要美国的信用,可以反复无常,利益导向不讲规则,重返丛林法则社会。
在企业经营中,信任和信用是两大核心无形资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而在国际社会中,信任和信用是国家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外交关系、经济合作、安全秩序乃至国际话语权。
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信任与信用是个人、企业与国家生存发展的根基,一旦崩塌,代价惨重。但在商人总统川普看来,却毫不重要。所以不奇怪川普经商差一点破产!
那么美国的软肋是国债吗?
4月10日,在川普的全球关税贸易战刚启动13个小时的时候,紧急喊了刹车,休战90天,集中火力对付中国。
这背后有着什么故事?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深度“扒坟”,据说是财政部长贝森特和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趁着经济顾问纳瓦罗不在的时候,游说特朗普:“美债市场的剧烈波动已威胁到美国经济的根本稳定。”4月9日,美国国债遭遇大规模抛售,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飙升至4.5%,创20年来最大单日涨幅。贝森特警告:“若美债信用崩塌,美国将陷入“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甚至可能引发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动摇。”
2025财年上半年,美国联邦利息支出将达5820亿美元,同比激增11.5%。2025年美国到期国债9.2万亿美元,美国计划发行6.1万亿美元新债,其中83%用于置换到期债务,但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升至4.8%,将导致利息支出或突破1.5万亿美元,占联邦财政支出的21.4%,占联邦收入的30% 以上。川普现在还要继续给富人减税,而新增的关税,据说现在一天能收5亿多美元,根本就填不上新增的国债利息。
再加上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对冲基金巨头比尔·阿克曼等华尔街代表在特朗普爱看的FOX电视台节目上公开批评关税政策,称其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和小企业破产。
这一系列风险评估迫使特朗普重新评估关税政策的代价,促使特朗普暂时让步,等川普发了推特确认,贝森特和尼特里克才放心走出白宫。
所以现在川普隔三差五在推特上大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降息,是存心要和他对着干。
4月22日,唐纳德·特朗普(DonaldTrump)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说,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为零”。特朗普的言论是对21日早些时候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的评论的回应,贝森特表示,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他预计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会“降级”。
特朗普为什么妥协?这张漫画,就说明一切。
特朗普后一顿操作猛如虎,在美国国内,除了选民,算是众矢之的。把铁杆盟友都得罪一个遍的,主动放弃美国霸权杠杆,和中国一对一单挑,在美国外交政策有史以来罕见。何况是给全球贸易伙伴加关税,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一个遍。
中国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对付美国,美国现在是乱成了一锅粥,吐槽到白宫电话不断。国际供应链是复杂的,短时间没有可能切换,145%的极端关税,没有美国企业能够承受的起。所以川普发起的这场贸易战的内部矛盾太大了!
但美国现在的软肋,真的只是国债太多了吗,国债利息太高了吗?所以只要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制造混乱就能够达到遏制特朗普的疯狂关税吗?
当然,我还是不认同的。
如果说中国的软肋不是出口,而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那么美国的软肋是什么?不是国债,而是全球人才和资本家对美国的信心。
4月12日发了一条朋友圈,不管是地方政府为了弥补短期亏空搞远洋打捞。还是美国政府为了堵住国债的亏空搞远洋打捞,发起贸易战行动,都是在破坏自己的信用。结局是什么?企业不敢投资,而全球资本不敢投资美国。
美国的软肋,当然不能简单从这一次关税贸易战,川普紧急叫停简单的寻找答案。
美国财富从何而来?
为什么美国是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成为超级霸权国家的持续来源是什么?
是因为美国吸收了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因为美国吸收了全球的资本,然后人才和资本组合成全球最具创新力的科技企业。
美国吸纳全球 40%的高技术移民,远超其他国家。美国拥有全球最密集的研究型大学网络(如哈佛、斯坦福、MIT),其研究生教育以科研为核心,培养了83%的诺贝尔奖得主和89%的图灵奖得主。2023-2024学年,在美留学生总数达 112.7万人,中国贡献了四分之一。硅谷科技公司中,印度裔高管占比显著(如谷歌、微软CEO),清华校友超 2万人,华人芯片工程师达25万。最近引人注目的美国AI创业公司半数以上的核心工程师都是中国面孔。
同时美国还吸引了全球最多的资本。德意志银行数据:截止2024年底外国投资者持有约18.4万亿美元的美国股票,约18.4万亿美元,占美国股市总市值(60万亿美元)的30%和7.3万亿美元的固定收益资产,总计约25.7万亿美元。比如我们知道中东沙特阿联酋等靠卖中国石油天然气转了很多钱,但它们又把数千亿的资金通过孙正义大规模的投资到了美国创业市场。
自由民主的灯塔,吸引了全球的顶级人才,打造了一流的企业和顶尖的科技,然后接着吸引了更多的全球资本。中国是自力更生,美国是借鸡下蛋。
各行各业我们都能够看到美国如何利用全球人才和资本,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打造美国梦,并帮助美国攫取全球的财富。除了来自南非的马斯克,中国台湾的黄仁勋、苏姿丰,还有缔造谷歌的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来自俄罗斯,微软的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是印度移民,还有英特尔的安迪·格鲁夫(Andrew Grove)来自匈牙利。从硅谷芯片到华尔街金融,从抗癌药物到AI革命,移民企业家深度重构了美国产业版图。
依靠一流的企业和人才,美国掌握了半导体(ASML光刻机出口管制)、5G专利(高通)、操作系统(Windows/iOS)等领域掌握标准制定权。而谷歌、Meta、苹果等跨国企业也赚的盆满钵满,占据全球70%以上的数字广告和移动生态市场份额。因为有这些一流的科技企业,华尔街吸引全球60%以上的跨境资本流动,2025年美股市值超过60万亿美元,占全球股市总市值45%,稳居全球首位。
美国的软肋,是全球对美国的信心
4月5日,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Miran)表示:“其他国家要么接受美国的关税而不进行报复,要么真的向美国财政部写一张支票。”
而川普发动这场全球关税战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米兰的这段论述:“2018年至2019年的关税,实际税率大幅增加,却几乎没有明显的宏观经济后果。美元升值幅度几乎与实际关税率相同,抵消了大部分宏观经济影响,但带来了显著的收入。由于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因货币贬值而下降,中国实际上支付了关税收入”。
米兰很聪明,但米兰显然并没有从全局思考关税影响的复杂性,尤其是美国针对所有重要贸易伙伴开征关税的时候。尤其是采取卑劣的谈判手段!
川普百日新政的信号是很明显的:“依赖美国很危险!”
中国最怕美国搞联合把中国和世界脱钩,美国“孤立主义新政”的结果是大家要和美国“脱钩”,至少是不能像过去那么依赖了。
川普反复无常的政策,为什么会影响全球资本对美国的信心?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认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和反复无常的政策制定导致美元和美国国债遭到抛售之后,对美元将失去储备货币地位的担忧“有些过度”。
共和党大金主,也是全球知名对冲基金城堡集团(Citadel)CEO肯·格里芬(Ken Griffin)认为,特朗普的行为玷污了美国资产曾经“无可比拟”的卓越声誉,包括美国国债、美元强势和国家信用度,其关税政策无法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反而已经让美国“在四周内变穷了20%”,贸易战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不会产生任何赢家。
特朗普政策的本质是通过制造危机实现“资本收割”,但其短期收益(如美元回流)难以抵消长期代价。国际资本已从“规避波动”转向“重构信任”——2025年一季度全球央行黄金增持量突破1000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均表明资本正在寻找更稳定的锚定对象。
4月22日,黄金价格首次冲上每盎司3500美元的历史高位,黄金饰品价格一度超过每克1000元人民币。
中国有句古话:“乱世黄金,盛世古玩。”
新冠疫情之后,仅5年时间美国国债扩张了10万亿美元,全球债务扩张、货币信用削弱、地缘政治及气候危机或强化黄金的“终极避险”地位。川普反复无常的政策,让印度、巴西股市一季度波动跌幅超6%,资本加速流向黄金、日元等替代避险资产。特朗普的关税战与债务政治化(如威胁对外国持有美债征税)削弱了美元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
不只是资本在避险,人才也在加速避险,尤其是华人科学家。
特朗普政府“中国行动计划”导致72%华裔科学家遭遇职业歧视,38%实验室暂停中美合作。马斯克领导的DOGE改革导致美国科研经费削减: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2025年基础研究资助下降8%,终身教职竞争加剧。在美国反华政策之下,过去四年3878名顶尖科学家从美国回流中国,形成“反向掐尖”。
我简单罗列几位代表性归国科学家
1)刘畅(核物理学家)
履历: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博士,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实验室研究核聚变装置。
现职:2025年2月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主导下一代核聚变装置设计,解决逃逸电子控制难题。
2)林华新(数学家)
履历:国际算子代数领域权威,在俄勒冈大学任教30年,解决C*代数理论长期难题。
现职:2024年12月全职加盟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SIMIS),推动数学与量子力学交叉研究。
3)陈沪东(计算物理学家)
履历: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先驱。
现职:2024年底加入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推动能源领域基础算法创新。
4)王存玉(生物医学专家)
履历: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终身教授。
现职:2024年12月出任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主导CAR-T细胞疗法研发。
5)齐国君(人工智能专家)
履历:IBM前研究员,伊利诺伊大学双博士,AI多模态算法领域开创者。
现职:2025年1月加入西湖大学,领导“MAPLE实验室”开发医疗影像AI技术。
6)陈则宇(免疫学家)
履历: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德研究所研究员,发表6篇《Cell》《Science》顶刊论文。
现职:2025年4月入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免疫基因调控机制。
类似的归国案例比比皆是,更多美国华人科技人才回到国内,这必将极大的加速中国科技的进步,而不再畏惧美国的卡脖子。
说回到贸易战,说回到美国的软肋。
川普似乎已经放软了身段,自己给自己下了台阶,为什么中国不急于谈?是因为贸易战对中国出口企业没有损失吗?是不想控制出口损失吗?并不是。
是因为川普治下的美国没有信用,没有展现出可信任的谈判。如果没有美国没有在贸易战中感受到疼痛,那么关税战必然还会重来。这不只是中国这么看,全世界都是这么看。
今天美国能够放弃乌克兰,无视欧盟的安全利益,明天就能够抛弃欧盟。欧盟自然犯不着配合美国,和美国铁板一块对付中国。
4月27日,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在一次竞选活动中再次表示,“美国背弃了加拿大,加拿大与美国的传统关系已经不复存在。”“特朗普政府滥施关税等做法,撕裂了全球经济体系。美国的世界领导力、美国对全球经济的主导地位也宣告终结。”
从古罗马的“契约精神”到今天的区块链技术,人类始终在探索如何守护信用这一文明基石。失信者或许能赢一时,但持信者才能赢一世——无论个人、企业还是国家,皆然。
那么终极一问:换个党换个总统能挽回美国信誉吗?
我觉得美国政客可能没人在乎这个,对于盟友关系,可能他们认为盟友们都是薅羊毛的,本来就没有那么重要。川普是可能有点自恋,但是川普的手下没有笨的人,天天拍川普马屁,坚定执行川普的想法,说明他们不是那么在乎美国的信用和全球影响力。
东哥很喜欢近期《经济学人》杂志最新一期封面为一只伤痕累累的白头鹰,同时配文距离特朗普离任“还剩下1361天”。
美帝国的信用,川普100天应该还毁不掉,川普坚持搞四年有可能的!加油。
我以前听不懂神棍局局长讲中国2025年的国运是什么?2025年才是转折点。然而整个2024年美国在AI加持下一路高歌猛进,中国还看不到任何苗头。原来川普就是我们的2025年国运啊,这他M的叫惊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