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冬:美元的一劫
老夫子 / 04月27日 16:14 发布
近来特朗普对着美元连砍三刀。第一刀是推出对等关税,向全世界贸易宣战,并推翻了战后美国以开放本国市场为代价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第二刀是政策上朝令夕改,动摇了美国政府的信用,政策变成了菜市场讨价还价的游戏。第三刀砍在鲍威尔身上,他扬言要炒掉鲍威尔,公然践踏联储的独立性和法治精神,尽管之后他对自己的言论作出修正,市场反应十分负面。
4月2日关税战启动至今不到四个星期,美元指数贬值了4.4%,这在汇市是罕见的。美国的国力、法制和市场深度,令市场将美元看作避险天堂,将美债视作零风险资产,然而在最近的市场抛售中,美元不能避险,美债风险很高,市场以脚投票,et America成为共识交易。特朗普摧毁了美国一手建立起来的贸易秩序,玷污了美国自身的国际信用。美国通过极端施压,也许可以在双边谈判中获得一些短期利益,但是伤害的却是美国的软实力,尤其是美元。
特朗普主推的“去全球化”、“再工业化”,有其历史原因。全球化导致产业链的外移和美国中产阶级的萎缩。疫情令美国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支撑国家安全和军事力量的工业基础,再工业化作为国家安全的考量,凌驾于经济因素之上。中产阶级的愤怒则将极端思维、极端情绪的特朗普再次推上权力巅峰。
然而,美国重建产业链的时间可能要以年为单位计算,但是所产生出的物价压力、衰退风险却是以月来计算的,市场的反应更是以日来计算的。特朗普在贸易政策上的倒行逆施,直接伤到了美元的根基,美元失去了全球化支撑的贸易之锚、信用之锚。这是美元资产近期极度动荡的根本原因。
布列顿森林体系坍塌后,美国抛弃了以黄金作锚定的承诺。美元依靠在全球贸易中的绝对垄断,维持着全球交易货币、储蓄手段的尊崇地位。美元交易在全球外汇交易中占比88%,全世界外债发行中70%是美元债,各国外汇储备里美元占比59%,世界外贸中大约54%用美元报价,银行间同业拆借中美元占比47%。
当然,世界上暂时还没有一个可以取代美元的替代货币,所以美元的主导地位并非一时半会可以消失的。但是美元的软实力,毫无疑问被弱化,美元的信用遭到质疑,这是本轮美元急跌的逻辑。笔者承认,今年以来对美元走势看错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料到特朗普政府会那么打关税战,完全置美元信誉于不顾。
从长期和结构上看,“去全球化”势必带来“去美元化”。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长期的贸易逆差,使得巨额美元流向海外,海外美元再通过投资美债、美股回流到美国。IMF估计,现在海外投资者总共持有大约22万亿美元的美元资产,并每年仍以1.1万亿美元的速度增持美元资产。美国一旦在经常项目的逆差消失,在资本项目的顺差也会消失。
最后谈谈美债市场最近的暴跌。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拳打脚踢,毫无顾忌,但最后被美债市场的暴跌制止住了(起码暂时制止住了)。自从“解放日”,美债市场经历了一场罕见的抛售,恐慌程度直逼2008年的金融海啸和2020年的熔断危机。投资者被迫重新审视对未来前景的各项判断,资产价格也需要重新定价,债市特别动荡,并显露出系统性风险的若干迹象。
美债这次被抛售,与对冲基金通过衍生产品高杠杆投资有关。投资者捕捉到债券现货价与期货价之间的差异,他们通过掉期锁定差价赚利差,俗称basis trade。由于策略是中性的,锁定的差价几乎是稳赚不赔的,于是对冲基金大多高杠杆操作,最多放100倍杠杆以增强回报。此交易的软肋是突遇市场大跌,风险预期改变导致借款银行要求补仓,如无力补仓则可能被斩仓,并带来连锁反应。
特朗普的关税战远超市场预期,引起了资产价格断崖下跌,并触发抵押资产价值下滑,margin call成为夺命锁,并导致债市踩踏。Basis trade在正常市况下是稳健的,但是如果出现大的市场波动,则容易发生火烧连营。据美国证监会最新数据,大约9040亿美元参与了固定收益类“相对价值”的杠杆交易,金额比十年前翻了一倍。特朗普的关税突袭,坏了对冲基金赚钱的好事;他们的连环抛售,又坏了特朗普“交易大师”的名声。
本周聚焦点有三个,1)美国与日、韩、印的双边关税谈判及市场反应,2)美国非农就业数据(预测160K),3)美国第一季度GDP(预计0.4%)及核心PCE(预计0.1%),4)欧元区及德法GDP数据。日本银行例会,料利率不作调整。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的官方立场和预测,亦非投资建议或劝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