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重塑行业格局的科技新引擎

悠悠股道   / 03月23日 20:43 发布

中国气象局近期发布的《全球气象发展报告2024》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正深刻改变气象行业的未来走向。其中,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凭借其突破性进展,不仅入选2023年《科学》杂志十大科学突破,更被列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这一技术浪潮的兴起,不仅标志着气象预报进入智能化新纪元,也为科技、农业、防灾减灾等领域带来了深远的投资机遇。


#### 政策驱动与技术创新双轮并进

为推动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的规范发展,中国气象局于2024年5月启动了“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示范计划”,并配套发布了包含6大类12种气象数据的《训练专题数据目录》。该计划旨在构建“模型—数据—产品—评估”全链条体系,通过统一标准和开放协作,加速技术研发与业务应用的融合。根据规划,2024年7月至10月为测试期,将完成模型部署与实时运行测试;11月起进入正式示范阶段,逐步实现多场景的业务化应用。


技术层面,国内科研机构与企业已取得显著突破。例如,华为云研发的盘古气象大模型可在10秒内完成全球7天气象要素预报,计算效率较传统数值方法提升万倍以上,台风路径预报误差降低25%。国家气象中心联合清华大学研发的短中期预报大模型,其性能已稳定超越国际同类产品。此外,“伏羲”次季节大模型融合AI与气候科学,实现了15天全球预报精度的跨越式提升,达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集合预报的平均水平。


#### 应用场景拓展与行业价值释放

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的优势正逐步渗透至多个领域。在极端天气预警方面,短临预报模型(NowcastNet)将强对流预警时间延长至3小时,台风监测识别准确率超80%;在能源领域,基于机器学习的风能太阳能集成预报技术,使预报误差降低20%-30%,助力新能源优化调度。此外,精细化格点预报技术已实现逐10分钟更新的1公里分辨率产品,为城市运行、农业生产等提供精准支撑。


然而,技术发展仍面临挑战。数据质量依赖、极端天气预测能力不足以及模型不可解释性等问题,制约了其全面推广。专家指出,当前阶段需坚持“人机协同”模式,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决策而非完全替代传统方法,同时加强物理机制与数据驱动的融合研究。


#### 投资前景与未来方向

随着《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推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被明确为战略重点。中国气象局计划到2025年形成支撑大模型研发的算力网络,并构建“1+N”模型体系(1个基础大模型+N个专业适配模型)。这一趋势将推动算力基础设施、数据标注、算法优化等领域的投资需求,同时为农业保险、智慧城市、新能源等下游产业创造新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气象部门正加速开放合作生态建设,通过示范计划评估筛选优秀模型,并深化与高校、企业的联合攻关。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具备自主可控技术、数据壁垒和场景落地能力的创新企业,以及气象与AI交叉领域的技术突破。


#### 结语

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的发展,不仅是气象科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推动多行业效率革命的关键力量。随着技术迭代与政策支持的持续深化,其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展,为全球气候治理、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未来,围绕这一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有望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