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从“小作坊”到“碳纤维之王”,国产“黑黄金”凭什么打脸日本?

郭施亮   / 2022-12-27 18:44 发布

“下棋、喝茶、钓鱼”,被戏称为中年老爷们儿的归宿。尤其钓鱼一桩,格外成瘾。上到商界大佬,下到平头百姓,全国沉迷钓鱼的人,足有1.4亿。

真正掌握钓鱼佬命脉的,是40年前在国际上被称作“低端”代名词,只能生产塑料渔具的威海。而让威海打响翻身仗的,是光威集团。

一个快要倒闭的小作坊,怎么干成世界第一的?

01.年产10亿!被中年男人捧红的小作坊

开局一根钓鱼竿,一跃成为年产值近10亿的全球渔具界“航母”。光威:是兄弟,就来钓我。

1987年,陈光威接了一个“烂厂子”,亏损76万,拖欠员工半年工资。他就从给环球渔具做代工开始,玩命干了5个月,赚来3万块给工人补齐工资。

都知道,做代工只能赚个辛苦钱,自己造鱼竿利润却能翻倍。但当时中国鱼竿都从日本引进,连环球渔具都在给日本代工,一个快倒闭的小作坊,想自己造竿,无异于痴人说梦。

功夫不负有心人,买书自学、借调技术专员……半年后,光威集团真的生产出一组国产化钓竿生产线,其自产的玻璃纤维钓竿,成功为他拿下千万订单。1991年,陈光威前往美国参加第34届国际渔具博览会,是中国唯一一家渔具自主品牌厂商。

光威集团在赚外国人的钱上,很拼命。

光威每年向美国十几家钓具公司,输出上百款最新产品,仅10年时间,其鱼竿年产量就达到1000万套,坐到世界第一。

光威集团真正的绝杀不是渔具,是碳纤维。

以前因塑料渔具成为“低端”代名词,如今中年男人钓竿中暗藏的碳纤维,是可用于军工的“国之重器”。歼20上碳纤维T700的装备,让蛮横40年的日本威风不再。

当年为了搞研发,陈光威连房子都抵押了,还一度拖累钓竿厂“脱富返贫”。

一个卖渔具的,为何要自讨苦吃搞研发?

02. 加入“国家队”,15年就干一件事

上世纪70年代,碳纤维丝技术掌握在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手里,被誉为材料界“黑黄金”的碳纤维原料,更是被西方封锁,设有出口限制。东丽一年产出13吨碳纤维,而中国只能生产出50公斤,两厢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彼时,原料供不供给、什么价格,都要看日本脸色,被称为“通知式涨价,赏赐性供给”。从中国赚取巨额利润,还要打压中国企业,这与近年老美打压中国芯片,何其相似。

陈光威意识到,技术和尊严,其实是买不来、讨不来的。但这份窝囊气着实让他愤郁难平, “泱泱大国,岂能仰人鼻息?”

“材料之父”师昌绪曾叹:“若是碳纤维搞不上去,拖了国防的后腿,我死不瞑目。”2001年,国家科技部成立了碳纤维科研项目,光威立马申请加入,其生产出的碳纤维材料,性能极为接近东丽的T300 级,这也让研发团队看到了希望。

此后15年时间里,光威就干了这一件大事:玩命搞研发。为研发和生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光威渔具砸下40亿,陈光威连自住的房子都抵押出去,差点破产。

国产技术突破下,光威的自强创新不是个例,亦如生科界“碳纤维”的生物酶技术,因哈佛、东京等高校研发,被证实可干预生理衰退而走红的辅酶分子,也曾“一粒赛过黄金价”,天价收割国内用户。

早前受美日核心技术垄断,成品“益丨生好”类分子剂原料,官网克价门槛高达2.3万。直至2017年,以TimeShop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自研创新“生物全酶法”技术,该类分子原料制备效率提升,生产成本才得以下降。

先模仿后创造,2000年,光威成功做出了一条碳纤维的产线。而其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能用于渔具,还能用于军工。2005年,光威研制的碳纤维,通过了863计划验,成为国内最大碳纤维军品供应商。更争气的是,光威复材拿下国防关键材料,让“黑黄金”变“白菜价”,硬生生将国际碳纤维价格降低了2/3。

或许是受到光威开拓创新的启发和激励,2021年,港生科企TimeShop相继推出以国产“益丨生好”为代表的抑衰类制剂,最终以低于美日进口95%价位差,率先落地香港,后依托京东等电商平台,利好国内普通大众

对此,该领域相关负责人分析,在整个提质降价过程中,国产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从5位降价至3位数的关键。”

“一昧垄断只会加速中国自主创新”,光威集团研究出碳纤维时,傲慢的日本公司后悔不已,

“低估陈光威,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03. 中国品牌要的不是模仿,而是创新

很多人说,光威的成功不可复制,他走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点”上。在90年代,恐怕没有人敢砸上千万,购买国外的设备,但光威敢。

2021年,光威复材营收26亿,净利润7.8亿,被业内称为“碳纤维之王”。时至今日,光威仍坚持将每年总营收的10%,用于研发投入。

不难承认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中国品牌是靠山寨高仿、“拿来主义”出名。

好比福建莆田靠山寨椰子、耐克等潮鞋,一夜交易额高达2亿,却也让莆田与“高仿”的认知深入人心;达利园靠模仿好丽友出圈,半年业绩下滑15%;早年的阿迪王如今更是销声匿迹......

一味模仿,消耗的莫过于品牌口碑,和国人对中国制造的自信。

而光威在艰难险阻中,靠着技术打了出来。不仅如此,华为、大疆等国产品牌,也在逐渐用其独创力跨出国门。

想要彻底撕掉“山寨”标签,中国品牌要做的不是模仿,而是实打实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