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布洛芬、连花清瘟买不到怎么办?专业药师给出方案

邢星   / 2022-12-18 22:44 发布

连花清瘟、布洛芬买不到了怎么办?

有没有一些“替补药方”?

吃了中成药后出现高烧

能吃退热药吗?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者

居家治疗期间应如何科学用药?

自己戴了口罩为什么还会被感染?

哪个细节除了问题?

怎样戴口罩会影响心肺功能?

多位专家进行解答


如何科学用药?

按需对症是关键


12月15日,
武汉市中心医院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赖永继
回答了相关用药问题

图片

直播截图

问:我们得知赖主任此前也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目前已经基本好转,作为一名专业药师,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您这几天的用药经验?


赖永继:12月11日,我开始出现明显的症状,发热,感觉身上发冷,肌肉酸痛、头疼,当天服用了1粒复方感冒药,第二天症状持续,又服用了1粒复方感冒药,第三天已经无发热症状,肌肉酸疼、头疼好转,但是咽喉疼痛加重,干咳,晚上再次服1粒复方感冒药,后面症状逐渐好转,今天是第五天,偶有干咳。


问:不少网友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是不是一旦发烧了就要开始吃药呢?退烧药需要吃多久?在吃药和停药的时机上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赖永继:一般情况下是超过38.5℃开始使用退热药,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后会有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而退热药同时具有止痛的作用,所以要结合发热情况和痛疼情况开始用药,发热超过38.5℃或疼痛难受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用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症状缓解就可以停药。这一点和治疗慢性病的药物不同,不需要规律服用,而是按需服药。


问:如果真的感染了,究竟应该如何科学地进行药物治疗?


赖永继: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新冠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药,对于轻症患者来说,使用解热镇痛药是关键,中成药可以辅助缓解症状。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消炎药,即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无效,例如阿莫西林、莫西沙星、阿奇霉素等对新冠病毒感染无效,只有合并细菌感染时才考虑使用。



联合用药有无注意事项?

对乙酰氨基酚切勿过量


问:我们看到,此前公布的推荐用药表上有针对不同症状的药物,针对发热症状的药物大概有8种左右,既有布洛芬这种西药,也有连花清瘟这种中药,有些人就会有疑问,如果存在发热症状,究竟应该选择哪种药呢?

图片

赖永继工作照

赖永继:低热的时候可以选择中成药,出现高热、疼痛症状较重时还是需要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或者洛索洛芬等西药快速缓解症状。


问:如果在发热的同时,还存在其他多种症状,又应该如何科学地联合用药?


赖永继:发热合并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和咳嗽等感冒症状的,可以使用复方感冒药缓解多种症状,比如酚麻美敏片、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需要注意的是服用复方感冒药的时候,不要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的单方制剂,因为复方感冒药中已经含有解热镇痛的成分。


咽喉疼痛的可以使用西瓜霜含片、西吡氯铵含片、地喹氯铵含片等,后期的干咳可以选择复方甲氧那明、复方甘草酸片、右美沙芬等针对处理。


问:在联合用药时,有没有哪些绝对禁忌?比如哪些药绝对不能同服?如果同时服用,可能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


赖永继:比如刚才提到的复方感冒药中如果已经含有解热镇痛的成分,以对乙酰氨基酚最为常见,这个时候就不能再同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单方制剂,如果同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一天的总剂量超过2.0克,过量服用容易导致肝损伤。


这几天也有不少亲戚朋友向我咨询,之前刚刚吃了中成药,现在体温烧到39℃以上,这个时候可以用退热药吗?回答是肯定的,可以用。需要强调的是部分中成药中可能含有解热镇痛的西药,这个时候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根据含量判断是否还可以联合使用西药。




买不到热门药怎么办?

药师开出“替补药方”


问:很多没有买到药的市民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连花清瘟、布洛芬买不到了怎么办?有没有一些“替补处方”呢?请赖主任为大家推荐一下。


赖永继:解热镇痛药除了布洛芬,还有对乙酰氨基酚、洛索洛芬和双氯芬酸钠,这些药物只需选择一种使用,不建议联用;对于6个月以上儿童推荐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儿童剂型,3至6个月的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孕妇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中成药主要用于辅助缓解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中推荐的中成药包括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或胶囊,疏风解毒胶囊、清肺排毒颗粒,其实目前市面上可以购买到的其他中成药也有类似的功效,比如金银花口服液、蓝芩口服液、肺力咳合剂、感冒疏风胶囊、花软胶囊、金叶败毒颗粒等都可以选择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一种使用即可,不要同时使用几种功效相同的药物,症状好转后应及时停药,更不可服用中成药预防奥密克戎感染。


问:请赖主任为大家划个重点,市民居家用药有需要注意的要点?


赖永继:第一,对于奥密克戎轻症患者来说,解热镇痛是关键,有多种药物可以选择,不局限于布洛芬;第二,中成药可以辅助缓解症状,有的话就使用一些,也可使用中药汤剂替代。第三,对症处理3至5天后,如果症状依然没有缓解,需要及时就医。




长时间戴N95

可能影响心肺功能


近日,多家药店的N95口罩出现一“罩”难求的现象,我们佩戴的普通医用口罩还有防护作用吗?


12月14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感染管理处副处长张翔,他表示,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去医院这类风险较高的场所建议佩戴N95口罩、KN95口罩,如果没有,也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普通医用口罩。需要注意的是,N95或者KN95口罩不建议长时间佩戴,可能会影响心肺功能,老人、儿童、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慎戴。另外,在风险相对较低的场所,佩戴外科口罩或者普通医用口罩即可。


对普通人而言

N95和KN95防护效果相同


在挑选口罩时,许多人都认准了N95口罩,认为这种效果最好,真的是这样么?张翔介绍,大家通常所说的N95口罩,分为医用型N95和普通型N95,对于普通人而言两种N95都可以选择,其中,医用型N95口罩属于医用防护口罩范畴,主要是防止喷溅物渗透,对于普通人而言意义不大。


另外,所谓N95或KN95,是指口罩的防护级别标准,N95是美标,KN95是国标,标准基本一致。如果需要去医院等高风险场所,首选佩戴N95或者KN95口罩,而且首选佩戴头套式而非挂耳式N95。


张翔强调,虽然N95、KN95口罩的防护效果好于其他型医用口罩,但这类口罩也是个双刃剑,防护效果好的同时,长时间佩戴也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不适,体弱多病及老人孩子这类人群不要长时间佩戴,在风险相对较低的场所,佩戴外科口罩或者普通医用口罩即可。


口罩戴多层 防疫并不“升级”


大家戴口罩的方式五花八门,“漏洞”却不少。有人佩戴多层口罩防疫,张翔表示,这种方式不可取,也没有必要,戴多了反而可能会影响密封性。有人表示普通医用口罩挂耳带打结佩戴,防护效果相当于N95,实际上,仅从外观观察,两者的材质和厚度就明显不同,打结增加密封性的方法,效果也非常有限,并不能达到N95口罩的防护效果;还有人觉得不用口罩时,将其挂在胳膊上很方便,其实这样做,口罩很容易被污染,临时不用时,建议挂在通风处,或者装进一次性密封袋。“戴口罩前,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是做手卫生。”张翔强调,一定要做好手卫生后再戴口罩,否则佩戴时手污染了口罩内侧,反而增加感染风险。


口罩使用寿命4-6小时


一个口罩的使用“寿命”究竟是多长?张翔介绍,不管是哪种口罩,一般都建议4-6小时更换一个,尤其是在湿度高的寒冷冬季,口罩更容易变湿。一旦觉得口罩变得潮湿,应及时更换,因为口罩潮湿了会影响阻隔病毒的效果。口罩过期了是否还能使用?一般不建议使用,但如果自己实在没有其他口罩,也可以佩戴。


1岁以内孩子不建议佩戴口罩


孩子该如何佩戴口罩?一方面要挑对口罩,选择适合孩子脸型的口罩,另一方面,小孩呼吸功能弱,且不擅长表达,家长要严格注意佩戴口罩后孩子的状态,以防出现窒息。“不建议1岁以内的孩子佩戴口罩,有情况可以先通过互联网医院就诊。”张翔强调。



戴了口罩为什么还会感染?


14日,湖北疾控发出提醒:


  •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近距离接触时,感染概率最大的是个人没戴口罩,感染者也没戴口罩;


  • 其次是个人戴了口罩,感染者没戴口罩;


  • 再次个人没戴口罩,感染者戴了口罩;


  • 感染概率最小的是个人戴了口罩,感染者也戴了口罩。


同时,佩戴口罩不规范,相当于“没有戴”。有的人习惯把口罩扯到下巴处,露出口鼻,这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有的人为了节约,一个口罩反复戴,使得口罩的防护作用降低。正确的方式应是,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如被浸湿、污染、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若因就餐等原因需要临时摘下口罩时,应将口罩向内对折,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备一个干净的小袋子,装起来单独存放。


此外,使用过的口罩外层是最脏的,因此摘戴口罩过程中尽量避免触碰口罩外侧,触摸后应及时用流动水洗手。未洗手前,不要触摸口、鼻、眼睛等部位。


规范佩戴口罩是性价比最高、最简单的防护手段,既是对自己健康的保护,也是为家人、同事、朋友等每个身边的人负责。


来       源:央视网、北京日报、长江日报、健康浙江、极目新闻、红星新闻、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