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产业链及细分龙头全梳理
价值投机小学生
/ 2022-08-24 23:09 发布
今年上半年
我国光伏发电装机30.88GW, 同比增长137.4%, ; 出口总额约259亿美元 同比增长113%,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 通过对各省装机规划了解看, 乐观预计光伏市场或将开启加速模式, 并将今年新增装机预测调高10GW, 预计全年实现85-100GW, 。 欧洲市场受俄乌战争影响光伏装机需求不断超预期
美国关税政策边际向好, 进一步验证海外市场难以摆脱中国光伏制造, 巴西, 东南亚、 中东非等新兴市场需求加速启动、 预计2022年海外光伏装机将达160GW。 同比增长约40%, 。 多家机构表示
展望下半年, 光伏行业需求依旧强劲, 高效产能结构性供给不足。 供应瓶颈决定超额收益分配, 上游硅料。 硅片环节2022年供给紧平衡、 盈利确定性强, 大尺寸电池片结构性供给不足; 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组件龙头全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N型技术转型节奏领先, 逆变器; 胶膜环节受益下游需求高增+原材料端IGBT、 EVA粒子紧平衡、 有望出现量利齐升, 。 光伏技术创新爆发期将到来
技术创新一直是光伏行业重要的投资方向
在光伏众多新技术迭代中, 电池片进步意义最大, PERC当前仍为主流技术。 但提效降本已近尾声, N型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效电池技术路线变化备受瞩目。 目前N型电池仍处多条技术路线百花齐放的状态。 TOPCon, HPBC、 HJT都得到更大的产业投入、 据不完全统计。 TOPCon在建产能超过80GW, HJT超过100GW, IBC超过50GW, 。 对目前具有一定量产基础的三种技术和PERC进行成本对比
可以看到, 目前成本差异主要集中在硅片, 银浆、 设备投资三个方向上、 其降本进度是市场跟踪的重点方向, 新技术光伏电池在发电效率和成本上都已经具备或者即将具备面对PERC的优势。 。 未来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及良率和转换效率的提升
N型电池市场率有望不断提高, 根据CPIA。 2021年N型电池市场占比约为3%, 预计至2025年N型市占率有望达到40%, 2030年有望达75%, 。 TOPCon率先启动大规模量产
目前TOPCon量产效率达24%—24.5%
头部电池厂商量产平均效率突破24%, 隆基绿能等头部公司实验室效率做到25%以上, 目前。 TOPCon在建产能超过80GW, 扩产潮已至, TOPCon已经展现出比较好的经济性。 随着未来规模化放量降成本, 转化效率提升、 经济性上会出现正反馈, 。 TOPCon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在PERC设备升级
总体改进或增加的步骤较少, 成本相对HJT较低, 所以有很多PERC产能的龙头企业更支持TOPCon的路线, 。 HJT产业化进展提速
HJT是另一种N型电池
又叫异质结, 综合了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的优势, 转换效率更高, 2022年6月金刚玻璃披露。 其量产线采用单面微晶技术, 已经可以做到24.95%的量产效率, 年底有望达到25.5%, 。 据机构分析
HJT未来通过双面微晶, 更好的背接触技术、 效率有望到26%以上, 叠加钙钛矿效率可能会进一步向30%+迈进, 。 HJT与TOPCon不同的是
其优点在于步骤少, 只需要4道工序, 而TOPCon则需12道, 所以工艺精简且效率高, 除此之外。 HJT较TOPCon转换效率更高, 且未来可以和钙钛矿结合成叠层电池, 大幅提升转换效率, 长期看较TOPCon更占优势, 。 HJT的缺点主要是成本高
设备成本在4亿左右, 除了设备成本外银浆和靶材的成本高也是制约HJT大规模商业化的重要原因, 。 但今年HJT技术利好频出
华晟新能源公布HJT性能超预期, 降本也超预期, 华西证券认为。 HJT技术成本下降路径明确, 技术层面突破在即, 。 近期HJT降本进程的提升重新将市场关注的焦点聚焦到HJT
HJT类似于去年的TOPcon, 今年年底至明年HJT的经济性预计将开始显现, 目前。 HJT布局的企业以金刚玻璃, 爱康科技、 迈为股份和东方日升为主、 。 IBC具有巨大发展前景
相比于HJT和TOPCon
IBC电池技术难度更大, IBC电池即叉指式背接触电池。 最大特点是正面无栅线, PN结和金属接触均在背面, 缺点是工艺复杂。 良率低, 成本高, 。 IBC电池可与多种不同电池技术叠加
形成不同工艺路线, IBC技术可以看作是HJT技术和TOPCon技术的进一步升级, 基于IBC电池结构衍生的新型高效太阳电池研究可分为两个方向。 包括HBC, TBC、 POLO-IBC( 高效晶硅电池技术) 以及主要为PSC IBC叠层电池技术, 。 目前这两个方向实验室效率均有25%以上的案例出现
量产层面而言。 爱旭股份在2022年6月发布会上展出了效率达到25.5%的IBC电池技术, 。 布局IBC电池的国内企业众多
如隆基绿能, 爱旭股份、 天合光能、 晶澳科技等、 隆基绿能计划在原年产2GW单晶电池项目的基础上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提升改造, 改建成8条HPBC, P-IBC( 高效单晶电池产线) 预计形成年产4GW的电池片产线, ; 横店东磁预计2023年择机做N型TOPCon和P-IBC的产能扩张。 光伏产业链及细分龙头全梳理
光伏产业可以分别为硅料
硅片、 电池、 组件和光伏系统等环节、 其中硅料与硅片环节为产业上游, 电池片与光伏组件为行业中游, 下游为发电系统, 。 在硅料环节
工业硅被提纯成为光伏级多晶硅料, ; 在硅片环节 多晶硅料被加工成为单晶硅棒或多晶硅锭, 再经过截断, 开方、 切片等工艺、 得到单晶硅片或多晶硅片, ; 在电池片环节 硅片经过制绒清洗, 扩散制结、 刻蚀、 化学气相沉积和丝网印刷、 烧结等步骤、 得到硅基光伏电池片, 。 在组件环节
光伏电池片将与光伏胶膜, 光伏玻璃背板等组装在一起、 得到可以应用于下游光伏电站的光伏组件, 。 电池片是太阳能发电的核心部件
通常分为单晶硅, 多晶硅、 和非晶硅电池片、 由于晶体硅电池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 工艺成熟、 原料储量丰富等优点、 因此目前晶体硅电池片占有主要市场份额, 并且以单晶硅为主, 。 从光伏全产业链看
去年最受益的当属硅料环节, 主产业链中硅片次之, 电池, 组件环节均受高价硅料影响、 利润微薄, 辅材产业链中整体毛利几乎均被压缩, 此外。 像光伏设备, 耗材等受硅料影响较弱的环节盈利状况较好、 主要直接受益光伏需求爆发以及N型电池扩产, 订单量饱满, 得以维持较高盈利水平, 。 ①
硅料涨价周期有望拉长
。 目前国内硅料价格为30万元/吨左右
且短时间内还看不到跌价的可能, 硅料环节由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供给超预期收缩, 中金公司认为涨价周期有望拉长, 作为当前供需最紧张子环节之一, 将受益于海外电价上涨带来的产业链利润扩容, 。 根据统计
2021年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前四厂商分别为大全能源, 通威股份、 协鑫科技、 新特能源、 CR4市占率为66%。 随着 CR4扩产提速。 成本与品质优势加持下, 龙头市占率呈加速提升趋势, 预计2023年 CR4市占率有望达到84%, 。 ②
硅片盈利稳固
石英保供成为胜负手, 。 多晶硅价格高企
支撑硅片价格上涨, 近期, 隆基中环均有不同涨幅、 国内外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带动硅片需求快速增长。 未来硅片行业有望迎来景气向好, 硅片辅材热场价格竞争基本见底。 随着硅料放量行业有望于下半年实现供需边际改善, 金刚线供需景气得益于硅料持续高价加速硅片减薄降本进程。 间接带动金刚线细线化需求, 石英坩埚是拉晶环节核心耗材。 由于海外企业扩产决策保守以及优质矿源的稀缺性, 优质石英砂供给增速将阶段性慢于需求增长, 高纯石英砂涨价将持续, 。 硅片环节
隆基绿能, TCL中环双寡头格局稳固、 占率合计超过50%, 2022年隆基绿能单晶硅片产能预计为130GW。 TCL中环产能为140GW, 垂直一体化厂商晶科能源, 晶澳科技至2022年分别形成硅片产能50GW、 43GW、 。 ③
光伏辅材环节盈利望持续修复
。 在欧洲新能源呈高速增长态势以及国内大型电站项目开展的推动下
下半年光伏组件需求较好, 带动辅材需求持续上行, 2Q22原燃料价格上涨。 胶膜, 玻璃企业通过涨价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 目前EVA粒子价格放松。 天然气价格下降, 胶膜, 玻璃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 ④
金刚线竞争格局稳定
细线化进程加速, 。 国内金刚线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龙头一体化布局成本优势突出, 2021年美畅股份市占率约61%。 高测股份, 恒星科技、 岱勒新材等企业市占率在5%以上、 。 ⑤
电池片盈利能力边际修复预期增强
N型电池未来接替P型电池, 。 2021年规模化生产的P型单晶电池均采用PERC技术
新增产能以Topcon和异质结为主, P电池产能投资暂缓, 2022年大尺寸P型电池有效供给约为250GW, 供给相对紧缺, 电池片环节格局有望逐步改善, 。 ⑥
组件龙头议价能力得到提升
。 随着全球光伏装机增速趋缓
组件环节品牌和渠道效应越来越强, 预计至2022年CR3占比提升至50%。 CR5占比提升至70%, 由于晶硅技术路线难以颠覆。 因此垂直一体化成为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行业龙头纷纷布局硅片-电池片-组件一体化产能, 随着行业垂直一体化程度加深, 组件龙头议价能力提升, 。 ⑦
逆变器海外需求旺盛
。 欧洲加码新能源
光伏逆变器出口需求保持高增, 6月我国逆变器出口7.14亿美元。 同比+63.11%, 印证需求强势, 中长期看。 全球这一轮能源危机可能会进一步刺激光伏发展的热情, 逆变器需求会有所加速, 其中微型逆变器应用空间在扩大, 国产企业份额提升的空间更大, 。 ⑧
光伏电站成本有望下降
。 目前的光伏电站成本主要由光伏电站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构成
由于光伏发电不消耗燃料, 因此运维成本较低, 电站建设中组件成本占46%左右。 关键设备成本和建安费用合计占40%, 随着光电转换效率提高。 每瓦光伏组件成本实现下滑, 同时节省电站面积, 减少发电站的建设成本, 光伏发电成本实现大幅下降, LPR贷款利率的下降。 光伏电站企业融资成本也将不断下降, 。 光伏产业链及细分龙头
硅
: 合盛硅业
硅料: 通威股份 协鑫科技、 新特能源、 大全能源、 东方希望、
硅片: 隆基绿能 TCL中环、 保利协鑫、 京运通、 双良节能、
耗材: 美畅股份 金博股份、 石英股份、
电池片制造: 通威股份 隆基绿能、 爱旭股份、 天合光能、 山煤国际、 爱康科技、 东方日升、 晶澳科技、 晶科能源、 拓日新能、
组件: 晶科能源 晶澳科技、 隆基绿能、 协鑫集成、 东方日升、 天合光能、 阳光电源、 亿晶光电、 阿特斯、 中利集团、
光伏玻璃: 信义光能 福莱特、 彩虹新能源、 亚玛顿、 南玻A、 旗滨集团、
背板: 中来股份 赛伍技术、
胶膜: 福斯特 海优新材、 斯威克、 联泓新科、 东方盛虹、 斯尔邦( ) 回天新材、 天晟新材、 高盟新材、
逆变器: 德业股份 禾迈股份、 昱能科技、 阳光电源、 特变电工、 固德威、 锦浪科技、 科士达、 正泰电源、 上能电气、
光伏支架: 中信博 爱康科技、 意华股份、 清源股份、 振江科技、
设备: 高测股份 晶盛机电、 上机数控、 京运通、 捷佳伟创、 连城数控、 迈为股份、 帝尔激光、 奥特维、 金辰股份、 天龙光电、 精功科技、 北方华创、 先导智能、
运营商: 三峡能源 爱康科技、 晶科能源、 太阳能、 天合光能、 特变电工、 正泰电器、 中利集团、 华能水电、 中国核电、 大唐发电、 华能国际、 深圳能源、 北方国际、 湖北能源、 中天科技、
储能: 宁德时代 比亚迪、 亿纬锂能、 欣旺达、 科华数据、 国轩高科、 派能科技、 亿华通、 林洋能源、 新雷能、 孚能科技、 科士达、 骆驼股份、 圣阳股份、 科力远、 保力新、 易事特、 雄韬股份、 南都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