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守望高新

资深人士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如何鉴定交易的输赢

闵非   / 2022-05-01 17:47 发布

如何鉴定交易的输赢?许多人或会说那还不简单,小学生都会:今天的收益大于昨天的收益是盈,今天的收益小于昨天的收益就是亏;或者说某一阶段的资产大于本金为赢,某一阶段的资产小于本金为输。这样说也对,但不全对。注意我说的是输赢而不是盈亏,上面的说法实际上属于盈亏而非输赢。

炒股是一个长期工程,某一天的盈利不能代表下一个交易日仍然能够盈利;某一阶段的盈利不能代表下一个阶段仍然继续盈利。除非在盈利后退出市场从此不再介入,否则很可能从赢而再转输。或许又有人会说做好每一天,确保每天都盈不就可以了吗。是的,如果能够这样,那当然是赢;但是,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工作。

股票盈利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复利。10万本金只要坚持每天赚1%,一年后的资产就可上升到1.27亿;如果以这种赚钱模式再往后推,几年后就可成世界首富。试问,世上有这样的人吗?或者说世上有人做到过吗?如果说1%太大,那0.3%或者0.5%可以吧?需知绝大多数个股每天的振幅一般都会大于0.5%,对于0.3%或者0.5%的要求应不过分;但世上仍无人能够完成这个的任务。或许是笔者孤陋寡闻,至少到目前还没听说过有这样的人。即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高达48万美元一股,或者说巴非特投资股市取得了无人企及的成就;但从巴菲特投资股市的年限算,也仍然未能达到平均每天盈利0.5%的收益水平。

那么,这么小的目标任务或者说这么小的收益计划为什么就那么难实现呢?这里有一个悖论。赚0.3%或者0.5%甚至赚1%其实都不难;在某一阶段或者某一波行情中大赚特赚其实也有可能实现。但是,别忘了股市有涨就有跌。某日或者某周期所赚到的钱,不能排除在下一个某日或者下一个某周期全部亏完,甚至倒亏。是的,倒亏。因为股市永远是一个亏钱比赚钱更容易的场所。上涨100%只需要下跌50%就可将收益直接抹平(如果算上交易费用,实际上已是亏损);反过来,当亏损了50%后,就需要今后赚100%才能补回来。所以,难点并不在于能赚多少钱;难点在于不能持续性赚钱(复利的持续性),也就是“每天”。

大数据统计,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譬如说在一个基本级的八浪循环中,股市上涨和下跌的时间大约占到此周期的40%左右,其中上涨周期和下跌周期的时间基本相等,其余时间也就是此周期60%的时间都在震荡或者说在走横向趋势。

这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五年或者十年,你可以从基础资本譬如10万块钱变成百万甚至千万,但也可从百万或者千万变回到起始资本甚至身无分文(利弗莫尔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事实上,绝大多数长期沉浸于其中的投资者多是如此;即使是短期,经历电梯般涨跌的过程也比比皆是。所以,放在某一日或者某一周期甚至某一较长时期,用和昨日对比或者与本金对比的方法不仅不科学,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误导,并得到的结果还并不是最终想要的结果。

那么是否有一种更科学或者说更简便更有帮助判断自己输赢的方法呢?肯定有,譬如我后面将要说的和指数的比较法。

个股有涨必有跌,同样指数也有涨必有跌;延续下去,你所参与的资本有涨也必有跌。

涨自然好,皆大欢喜;问题是跌。拒绝下跌是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下跌,是你必须面对并无法回避的现实。不要和我说价格下跌时你可以空仓,价格上涨时你可以满仓。那不是人干的活,那是神才能完成的工作。如果相信自己是神,那我无话可说;但神并不食人间烟火。股市诱惑对于神来说还不如山顶飘过的一丝丝浮云;所以反过来,参与股市并在股市投资或者投机者,就一定不可能是神而只能是人。

因此如何跌?跌多少?才是进入讨论或者控制的范围。其根本,就是风险控制系统。

市场有涨有跌,并在一个相对的周期内还会循环。

指数是对市场的分解,如A股市场可分解成上综指和深成指;上综指还可分解出科创板,深成指还可分解出创业板。个股是对指数的分解,指数就是个股的统计;所以指数是个股天然的参考数据。大数据统计表明,绝大多数个股会随着指数的波动而波动,只有极小部分个股与指数会相向而行;而且,如果放到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这些短期相向而行的个股,绝大多数最终仍会回到与指数趋向相同,只有更小部分的个股才会与指数不同步。而这最小部分异类个股,必定已脱离了市场的基本面而在走自己内在的变化了的基本面。要么产品具有了革命性的价值而被市场认同;要么基本面暴雷而被市场抛弃。实际上,这类绝对性小部份个股已和指数脱钩,剩余的市场属性,仅仅只是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这就是为什么炒股必须遵守“先大后小”(先大盘后个股)的原因。

此处,实际上还有另一种情况。指数是单一的,而个人交易股票或者说个人持仓情况却并不单一。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不会将所有用于股市投资的资金简单地交给单一一只个股;如果那样做,就不是炒股或者说不叫投资,而是在参与。这才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真谛。所以,一个需要长期混迹于市场的成熟投资者永远不会满仓也永远不会空仓(这涉及到另一个话题,今后如果有机会再说,否则就涉及到篇幅和其它话题了。另外,经常可见某些人会自称在上涨时满仓了在下跌时空仓了。仅凭这一点,就可确定此人不是在说谎就是不成熟的长期投资者——你见过哪一个机构或者基金满仓或者空仓过?即使真有这种情况,也不代表此人真有多高明,只是碰巧罢了),同样也不会永远只持有一只个股。成熟的投资者,一定会从基本面着手,持有不同行业、不同板块、不同题材,总之互不相关不重复的几只个股;甚至某些时候还会在这些不同的个股中来回穿梭,并根据市场(指数)涨跌而调整仓位。指数上升时加重仓位;指数下降时减少仓位。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我所说的鉴定输赢的基准数据是指数了吧!

指数涨,持仓个股也涨,并涨幅大于指数为赢;

指数涨,持仓个股也涨,但涨幅小于指数为输(用盈亏此处为盈);

指数跌,持仓个股也跌,并跌幅大于指数为输;

指数跌,持仓个股也跌,但跌幅小于指数为赢(用盈亏此处为亏)。

许多人对于我如此解释输赢很可能一时半会仍不理解。“指数涨,持仓个股也涨,并涨幅大于指数为赢”和“指数跌,持仓个股也跌,并跌幅大于指数为输”没有歧义也就不会有不同理解;问题出在“指数涨,持仓个股也涨,但涨幅小于指数为输”和“指数跌,持仓个股也跌,但跌幅小于指数为赢”。前一条明明赚钱了,为什么是输?后一条明明亏钱了,为什么还说赢?

靖注意:我用的词是输赢,而非盈亏。一般来说,“盈亏”用在做生意时多一些,词性也偏中性(以日涨跌分输赢,其实就是盈亏);而“输赢”大多时候和有关,词性也是贬义多一些。炒股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所以不能用盈亏而必须用输赢。并注意:“盈亏”是“盈”在前“亏”后,说明盈面可能大于亏面(稳健的实业投资或者开店低进高出卖产品赚取差价盈面或大于亏面);而“输赢”是“输”在前而“赢”在后,说明输面可能大于赢面(十赌九输;特别是和庄家对赌时。这就是为什么我在群中始终不让大家去做科创板的原因。科创板开板时,我在群中说过:不怀疑科创板今后能出伟大的公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很大一部分将变成没有“流量”的“仙股”。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散户根本无法抗衡;因为和主板不同,科创板中大多数是“主力”,即使有散户也是大散户。试想,无任何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的散户,怎能生存于食肉动物远多于食草动物的科创板。实际情况如何?至周五,尽管单日大涨4.88%,但指数仍处于基准1000点之下;也就是说理论上买入持有科创板股票的所有筹码都处于亏损状态——注意:我说的是理论上。不要用某只个股或某人盈利来和我来较真)。汉语的精深,在“输赢”和“盈亏”这两个词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更准确的理解,其实就是跑赢还是跑输了指数。上面如此长篇幅的“楔”和“引”,其实就说了一个事情,即指有涨就有跌,并会在某一个周期内重复循环(当然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在更高基础上的循环——螺旋法则)。所以,只要能够跑赢指数就一定是赢;而跑输了指数,大概率就已经是输了!

跑赢或跑输指数,还涉及到心态和持仓问题。

能够跑赢指数,说明所持个股比大多数个股更得到市场认同,或者说持仓更合理;跑输指数,说明所持个股未得到市场认同,或者说持仓并不合理。

这会影响心态,甚至严重影响心态。而心态对于股市交易非常重要。好的心态,能让交易更完美;不好的心态,会让交易变形,甚至有违于初衷。

举一个简单例子。

2022年4月25日(星期一),大盘以52点低开,并收盘大跌-158点(-5.13%),市场个股跌幅一大半超过-7%。如果你用“盈亏”去衡量,不但不敢买相反甚至会考虑止损;因为与前一个交易日相比亏损幅度太大,没几个人的心态能够承受;同时有些人甚至还会考虑如此下跌,后市是不是还会进一步大跌的问题。但如果用“输赢”去考量,问题就变得特别简单;因为在大盘跌了5%,大多数个股跌了7%以上的前提下,选择买入后即使不反弹而继续小跌(因为此前已经大跌,那即使不涨再跌最多也只能是小跌了),也已经跑赢了指数。这个时候的心态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正是因为有了不一样的心态,才有可能对市场或者个股抱有客观分析判断的能力。此后的演变已经不用再多说了吧?至周五,指数已经全部回来了(全部是指回到了开盘上方——缺口部分总不至于也能买入成交吧);假设在这个过程中(指周一至周四)每天的交易仍能跑赢指数,那这里的下跌对于交易来说不但不是风险反而是一次极好的机会。

需要提醒的是:参考或者对比输赢指数的基准最好是上证指数(无论买的是哪个市场或者哪个板块的个股),因为上证的体量最大,更具不可操控性或者说更具真实性;当然也可以用深成指,但不可用创业板指。

创业板指已是市场奇葩。几只甚至其中某一只个股就可将创业板指搅得翻天覆地。如果用创业板指去作基准,那么在2019年下半年至2021年下半年的这两年中,假设未持有其权重的那几只个股,明明盈利却大多数时间却跑输;而2021年下半年至今,明明亏损却在跑赢。

至于仓位控制,那不用再说。实际交易中,仓位管理的重要性要远大于技术分析和判断。仓位控制是交易盈亏最重要的法门。

市场下跌时轻仓,市场上涨时重仓,赚钱会非常容易(亏钱反而不容易),容易到怀疑自己是否已是股市天才(两次市场大涨时,有多少人飘飘然?绝无半点怀疑自己已掌握了炒股天机,股市将是此后他家的提款机);

市场下跌时重仓,市场上涨时轻仓,亏钱就如流沙而无法阻漏,甚至可一泻千里(赚钱那就是天方夜谭),甚至可达怀疑人生。

而用指数为基准去比较自己的输赢,就是最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平衡仓位的方法。跑赢指数,那就说明持仓个股和仓位都没有太大问题,即使亏损也只是暂时现象,因为已经跑赢了市场中的大多数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必定还能再赚回来;跑输指数,那就说明持仓个股或者持仓份额已经出了问题,及时修正就可改变现状甚至扭转颓势。所以,用指数来衡量输赢,可时时提醒自己持仓的合理性;有时候甚至还可反过来用,即用自己持仓量的合理性来判断指数上涨的趋势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盈亏是过去式;输赢才是未来式。今天的收益大于昨日,盈利已经兑现;而炒股永远属于明天。既然在明天,那就不能用盈亏来衡量,而必须具有永不言败赢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