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正念+正见+正法+正行 = 正果

拙政江南   / 2021-09-17 07:20 发布

文:抱拙居士


一个人的精力花在哪里,成就就会在那里。如果一个人总想着吃喝玩乐,这个人的成就就是一堆狐朋狗友。


我对生活没有太高追求,但我对世界、人类、宇宙的奥秘,特别入迷。举例说吧,别人请我客,我很不情愿别人太铺张浪费,我感觉对不起别人,这就是我对生活没有太高追求的典型表现之一。


我是一个捍卫精神比捍卫物质更坚定的人。岁月已过半,上半生服务别人,下半生服务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好每一天,而不每年每月甚至每天被各种复杂、功利、势利、世故的社会关系牵绊我的精神。中途,有2-3个上市公司请我去做老总,我都拒绝了,因为我做了十多年高管,已经很腻了,办公室政治斗争累,服务客户也累。金融研究与股票投资刚好是满足我的精神独立的心理需求的领域。


金融,是完全出于对人类扑朔迷离的命运感兴趣我才入手研究的。我在金融领域概括出来的东西(规律性、法则性、原则性)都是我在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美学等诸多场域长达20余年的深入思考做的一场范式转换而已。


每天,我一个人的时候,无论是散步还是睡觉,我都在思考三个东西:


1、我要什么?2、我怎么要?3、我的“怎么要”靠谱吗?


“要什么”解决的是目的地的问题,它是主客体问题。


“怎么要”解决的是路径与手段问题,它是方法论问题。


{“怎么要”靠谱}解决的是对目的地与路径的二次思辨,它是系统证伪与基石重构问题。


把这3个问题搞明白、搞透彻,股市就可以成为我们的自动取款机了。


我花了很多年在消解中国人的认知与行为及习惯。例如,中国人讲究“积少成多”,中国人讲究“波段操作”,中国人讲究“小富即安、落袋为安”,中国人讲究“复利思想”……诸如此类,我从哲学入手分析这些认知、行为与习惯背后的逻辑,最后判断这些逻辑基本上是荒唐的认知。


金融的本质是非线性混沌世界,我们怎能用“复利思想”、“积少成多”、“波段操作”等陈旧模式去赚钱呢?很显然,它们严重违背了金融本质。金融赚大钱的关键是放弃小、追求大,不是积少成多,是赔20%去赚120%,不是复利思想或波段操作。


我研究了很多年中国人的投资框架与交易框架,我发现中国人普遍错了,普遍是偷鸡为主,极少数人是投资企业为主。举例说,4-5-6月份,大家是不是非常浮躁了?为何大家会浮躁,因为大家看到自己的票不涨,其他票又涨。我就在反思,我到底要不要换股做波段操作,我如果换股做波段操作,意味着我背叛了我的初心,又变成短线博弈了。我要的是躺赢,而不是每天追涨杀跌,或每天沉浸在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中。最后,我放弃了大家的习惯性选择,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与初心。


中国人的投资生态有多么恶劣,估计大家意识不到,是非常恐怖的恶劣。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还是券商,普遍都是短线思维,都是及时享乐思维,都是显摆思维,都是投机取巧思维。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氛围内,我怎么突围,我思考了很多,最后决定:虽千万人,我独往矣!不理会市场的聒噪,不理会周围的人的不理解,坚持捍卫自己的原则与体系,通过原则与体系去赚自己能赚的利润。现在回头看,是否真真切切理解我4-5-6月份的苦心?我当时遭受致命的打击,我说,我要好好安静梳理一下逻辑,梳理完毕后,我的结论是:80%的人要踏空这次行情,我们会翻倍。


一定要记住:赚钱靠行情,不是靠其他。每年,在非大牛市背景下,只有几个板块有行情,其他都不能碰,这是铁律,但是无数人包括30年的老股民及20多年的公私募基金经理普遍不尊重趋势为主。例如,今年公募基金经理,普遍都是不尊重趋势,故50-60%的基金今年没赚到钱。


一定要牢记如下铁律,这是我复盘了25年的结论:


1、任何一笔行情,80%的人都是做“三陪”---陪打、陪笑、赔钱,只有不到20%的人可以通过行情赚到钱,与牛熊无关。


2、31年金融投资历史,任何一笔行情,80%的人都是在周而复始做如下5个规定动作: 追高、踏空、割肉、站岗、坐过山车,跟牛熊无关。


万物乃周期,周期乃系统,系统乃供需,供需乃价格。搞懂并落实这段话--它是普适全球的,股市就是我们的自动取款机了,我是花了很多年才搞懂的。


如果只停留在“涨价逻辑”看周期股,说明大部分人没有真正理解周期股及周期股牛市。一谈到周期股,国内券商、机构都在谈涨价逻辑,我就知道大部分券商与机构都还没搞明白事物的底层逻辑。涨价是一种现象,本质是市场偏好转移到了“涨价”端因子,而周期股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周期股的涨价特别明显,于是周期股的牛市便形成了。


甭说一般散户,包括无数机构都不开窍或者说在某个点没有搞明白,所以今年波澜壮阔的周期股牛市,大部分人包括许多机构完美踏空或并没有深度参与。


问:一路走过来是不是很佩服自己?


答:对的,我执行的策略是买入持有策略,这个策略要抵挡持有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诱惑,且要确信无疑持有后会赚钱。


它的难度系数是非常高的,包括80%的机构都很难如我一样这样严格执行自己的原则与策略的,散户就更加不用说。举例说,4-6月份是最考验人性的,我一样想改变我的策略,但是我克制了我自己,战胜了魔性。


其实,整个心路历程与决策过程,我都一路提前阐述了。尤其是我在去年9-10月份决定中线投资的时候,我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中线投资的难度系数是最高的。恐怕大家意识不到,最难的不是短线,我本身就是短线高手,最难的是中线投资,难在哪里呢?


1、一年内的事件是非常多的,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我们怎么去判断。


2、趋势走到了去年,未来怎么走,谁都不知道。如果知道,公募就不会半壁江山被淹没。


3、行业风口与预期变化也是变化莫测的。


4、企业本身的问题非常复杂。


我分析问题喜欢从根本上入手去研究,我每天思考的不是涨跌,而是企业逻辑、市场逻辑与投资逻辑三大逻辑。企业逻辑是客观事物,市场逻辑是客观事物,投资逻辑是主观事物。在n个企业逻辑集合中,我尽量做到让自己的投资逻辑匹配市场逻辑,即我的责任与使命是把两个客观事物串联起来,对它们做一致性判断及对我这个判断的证伪性论证--如果两个客观事物逻辑一致,我们就会赚钱;如果两个客观事物逻辑背离,我们就会赔钱。


金融投资赚钱本质上是以上三个逻辑发生了耦合效应,如果不能形成耦合效应,是一定赚不到钱的,不管怎么努力。我们投资股票其实是追求企业逻辑与市场逻辑两端的耦合效应,它是一种美的体验。我们投资者扮演的角色是负责把它们俩耦合在一起,形成美的判断,相当于“媒人”或“欣赏绘画、舞蹈、话剧、电影”的审美观众。赚钱是体验到美的一种审美体验,赔钱是没有觉察到美的一种悲催体验。


金融投资,归根到底是我们投资者对“真、善、美”矢志不渝的拷问与追求。真是客观世界,善是投资法则,美是客观世界与投资法则形成了耦合或共振。投资法则是最重要的东西,它必须是“善”,才能长期稳定赚钱,也只有“善”,才能匹配“真”。这里就是我经常说的“正念+正见+正法+正行=正果”。


做一个好人=正念


+拥有符合大道原则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正见


+用靠谱、可行、符合公序良俗的方法=正法


+投资若干好的企业=正行


+得到长期的稳定的回报=正果。


以上是我思考与实践了20余年的恒等式,它是我的活法。


无论是工作、生活、感情还是社交,只要做到“正念+正见+正法+正行=正果”,一个人便会活得特别踏实、真诚与勇敢,活得问心无愧、暗室不欺。后来,我又把我的活法变成了我的投资原则,于是便有了以上我对“正念+正见+正法+正行=正果”的扩展式诠释。


我的所有等待只是为了一场非线性的跳跃,在得到这个跳跃之前,我可以无休止的合理赔钱,故千万不要为短期涨跌而忧伤,一定要为未来的尖叫耐心等待。


哈耶克的老师米塞斯曾经告诉我一个永恒课题,他说:利润是对未来的洞见。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的眼睛一亮,顿时明白了许多,于是,我的逻辑重心放在系统思考未来。未来太长,我们可以一段一段去拼接。当下这一段,我们还可以满仓上涨30-50%。


当我决定做好一件事的时候,我就已经选择了主动承担寂寞。


当我决定头也不回的时候,我就已经选择了去勇敢追逐光明。


我深知,一路上,充斥着世俗的喧嚣与市场的聒噪,它们会一直如田间里的青蛙,呱呱叫,或如树丫上的秋蝉,叽叽喳喳。但是,我内心深处虔诚的信仰,可以战胜一切。


以上,纯属个人独家观点,仅供有缘人参考。

(抱拙居士)


#新能源# #锂电池# #六氟磷酸锂# $厦门国贸(SH600755)$ $多氟多(SZ002407)$ $延安必康(SZ002411)$ @研报直通车 @今日话题 @中国基金报 @每日经济新闻 @中访网 @券商中国 @航锦科技 @中国长城@财经早餐 @东湖高新@太极实业@福日电子@天华超净@川能动力@兴发股份@永太科技@江特电机@天赐材料@天际股份@宁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