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周市场能向上突破吗
余岳桐余扬
/ 2021-07-16 18:30 发布
本周市场,最终平稳收官,沪指单周上涨了0.43%,深成指单周上涨了0.86%,创业板指本周上涨了0.68%,尽管周五整体市场表现不佳,但全周的走势看,还算平稳,特别是周四市场机构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成功将濒临险境的大盘拉了回来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投资者的疑虑还是在于市场的几大热点主线能否延续,锂电、光伏和半导体,高高在上让人不免高处不胜寒,周五锂电板块冲高回落,分化加剧,石大胜华、恩捷股份大幅下挫,特别是宁德时代大幅回撤了6%令投资者异常担心,但西藏矿业、振华科技、云天化等品种却依然我行我素。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光伏和半导体上面,比亚迪、汇川技术、隆基股份大幅回踩,也让投资者忧心忡忡,但同样可以看到特变电工、杉杉股份不断上行的雄姿。这些都说明,主线并非不在,而不过是进行了有序的高位切换而已,换句话说,涨多了调一调这本身就是很正常的事。我们研判该类个股到底能否继续持有的关键,就是紧盯其大道通子线,只要维持在通子金叉的上升通道中即便说近期有所回落也不用过于紧张。但同时也要提示投资者,一旦出现了破位或者死叉的情况,再好的基本面也最好先行离场观望,切莫心存侥幸,毕竟,资金才是市场的决定性力量。
至于说大盘,我倒是觉得不用太过担心,中期来看,消费服务行业还将持续复苏,科技行业持续维持高增速,A股整体基本面支撑较强。从万得全A指数来看,自三月开始,已经走出了中期震荡向上的走势,未来在流动性合理宽松,基本面较强支撑的背景下,震荡向上格局还将持续。结构性行情主要体现在高景气板块上。低位的白酒、医药、医美等板块和高位的锂电池、光伏、半导体等板块都属于高景气赛道,只是两个方向呈现出蹊跷板效应。短期建议静待市场整固期结束和热门板块拥挤交易降温,关注正在孕育中的新景气与主题方向,目前看,在没有发现新的景气成长板块之前,整固期之后市场中期方向大概率依然将围绕新能源、半导体、医美、医疗等核心成长赛道。也就是说,以新牛市三剑客为代表的成长股和以金融、周期为代表的权重股的修复行情有望延续。周五还有一件大事,全国碳市场开市。据央视财经消息,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这一成交价格略高于过去几年全国七个试点省市的加权平均碳价。据央视财经报道,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162家。去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包括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在内的2225家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它们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全国碳市场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流动。这是碳市场追求的一个重要效果。根据中国碳论坛发布的《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全国碳市场启动之初,平均碳价约为49元/吨,到2025年碳价将上涨至71元/吨。不要小看这个碳交易市场,这除了在资本市场上又多了一个资本流动场所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极大促进全球环保事业的进程。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市场,那就是:减少的温室气体可以卖,多排放的温室气体需要买回来,遵循“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用资本的力量保护环境。
好了,至于说下周市场,仍然需要充满信心,沪指3560点还是一道强阻力位,但也说明,一旦拿下这个位置,沪指的通子金叉就有望形成,那也意味着新的上升趋势的开启。两市已经连续十多个交易日成交过万亿了,这可是一个重要信号。万亿成交额是衡量市场活跃度的一个重要阈值,在A股市场并不多见,上一次连续10个以上交易日突破万亿的时间点出现在去年7月初。近10年来,成交额连续10个以上交易日突破万亿的仅有8次,集中在2015年、2020年及2021年。统计发现,连续突破万亿的后3日,后5日及后10日累计表现涨多跌少。以最近一次为例,截至2021年1月15日,沪深两市连续10日突破万亿,在此后3日,沪指累计涨0.48%,后5日沪指累计涨1.15%。截至7月16日收盘,沪指月内小幅下跌,按照此规律,沪指后期上涨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周末了,我知道大家都不太开心,或者说本周成绩不好,都感觉不到幸福感。办公室老张也是,最近炒股又赔钱了。昨天老师家访,问他儿子:“你们家幸福吗?”儿子骄傲地答道:“幸福!”老张上来就给了他记耳光:“小兔崽子,谁让你改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