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复增加厚度
柴孝伟
/ 2020-08-02 07:50 发布
举个例子,XYZ 是我们持有的一个公司,在我们眼里,它是生意,是我们看好的生意。股价下跌 20%、30%、40%,我们一点都不觉得遭受了什么损失。我们把持有 XYZ 股票当成拥有整个 XYZ 公司。只有 XYZ 公司像航空公司一样,生意真的恶化了,那我们才觉得遭受了损失。
————巴菲特
还是那句话,没有养成“低估好生意思维”,就不算学到了职业股市赚钱第一人的方法,就会在股市的涨跌中不安定一生,没有例外。这个必然是个痛苦的认识,因为很难改,但知道了总比不知道更好,至少让我们知道未来股市一生会错在哪里了。
巴菲特,让我们知道了我们与股市第一人“日常思维”的根本不同点,日常思维大大不同,命运怎会相同。
但是,我们一直说巴菲特是在“价值投资基础上投未来之机”,巴菲特和施洛斯相比,多了一个对手“未来先生”。
相比施洛斯的日常懒散,巴菲特芒格的每日勤奋,都用在了对付未来先生上。
勤奋+能力圈谨慎,成绩显著,以至于大众忽略了“未来先生”的强大,忽略了“价值投资”和“谨慎投机”有本质区别。
达美航空的例子,是真正理解巴菲特投未来之机缺陷的案例。
在未来先生面前,任何智者强者,都会在某一刻是弱者。
在达美航空案例上,巴菲特理解这一点,段永平不理解这一点,段永平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在价值投资,实际上真不是,根本上是一种谨慎的投未来之机。段永平只是半路出家,缺少巴菲特那十几年的格雷厄姆思维行为经历,高度可以,厚度不足。
平常真看不出巴菲特和段永平的区别,段永平甚至比巴菲特显得更强,但某一刻差距就出来了,某一刻重要吗,人生成败重要的往往就是那关键几步。
日常的不同,就是一直在为那关键几步做积累。
道心惟微,股市里连段永平这种级别的,尚且投资思维行为框架有大漏洞扭曲,何况大众。
施洛斯几十年独往独来,对市场对未来,基本没有什么兴趣,也从没有高人般的看法。不为什么,因为大众都是对市场很有看法,都对未来很有看法,施洛斯能和他们说点什么呢。
伟大公司顶级生意让人神往,也只是平添了个无法战胜的对手未来先生,人的命数一到就完了,多少巨无霸从辉煌到没落。
我们要学习巴菲特的鉴别优秀公司技巧,但最需要的不是巴菲特的智慧,而是他的格雷厄姆思维。
“买价按资产”的态度,是个厚度问题,需要重复提醒一年两年很多年。
口号:
踩实的股票越跌越安全!
低估好生意能理顺一切,日常涨跌思维是万恶之源,低估好生意是时间的朋友!
一个模板翻番七千倍,目标十七翻番十万倍!
呆笨固锁守每个模板翻番机会,安枕放松,尚愚钝,戒聪明!
和巴菲特一样稳,比巴菲特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