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医药股背后的机构行为
启明
/ 2020-07-14 16:13 发布
启明:今天邀请我的好朋友江辉,我们希望一起倡导价值远航的投资思路,今天我们两个一起聊聊医药。
我知道有很多医药高手,纵深深度研究某家企业,有研究长春高新的,有研究迈瑞的,我们也是深度研究,但跟有些持有三年五年的股东比起来研究深度还浅一点,去年我和江辉老师一起在广州参加了的嘉年华活动,有很多高手,当时也邀请了江辉老师,他的粉丝并不多,但文章专门写医药,我觉得研究程度深一点,也作出了邀请,在此感谢平台,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一是企业的角度,巴菲特说我们做投资有两门课程:一是给企业做估值,你要了解企业。二是看待市场的波动,你如何去对待它。
比如最近市场出现狂涨,很多朋友认为长春高新贵得离谱,茅台也离谱,爱尔眼科也离谱,反正都离谱,到底离不离谱,背后是有一种行为的,这种行为助推了估值,这种行为就叫做机构的力量。在国内公募和外资都会对我们所投资的企业产生一种力量,所以今天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跟大家做一些思考和交流,帮助你在投资的路上正确看待市场的波动,有些波动是有行为助推的。$长春高新
这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主要方向,板块主要是医药,所以茅台、猪你就别问了,我就不回答了,我研究的面广一点,江辉老师相对来说聚焦在医药领域,所以我们今天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医药行业有几个长牛赛道,这里我们希望江辉老师简单地给咱们介绍介绍几个他认为的重点医药赛道。
江辉:刚才启明老师聊的我先跟大家分享一段话,很多人都说估值贵了便宜了,最近有一段话,有一种人很聪明,他总是提前知道市场的泡沫来了提前离场,但离场之后发现泡沫一直在,而且越吹越大,他能够看到泡沫,但没有享受到泡沫,这样的人一直很聪明,但最后没有赚钱。另外一些人长期持有优秀企业,跟随企业一直成长,在泡沫没有破裂之前他一直待在里面,这群人虽然没有那么聪明,但他却享受了资产的不断增加。
我们选企业首先要选赛道,先有赛道再有企业,最后才是估值。医药赛道其实是容易出牛股的,相信大家都知道,综观欧美股市都能看到很多种医药股(的长牛),辉瑞等都涨得特别好,多少年持续上涨,在中国其实也一样,医药股里有很多比较好的赛道、比较好的企业,我在里重点做了几个赛道的整理和交流。
第一个赛道主要是沿着创新药和CRO走的,大家发现创新药跟CRO这块是目前大家熟知的高瓴资本重仓的赛道,说白了这个赛道里最重要的好处在于它能够研制出新的药品,延缓或提高人的生命,给人们带来健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才有更多资金涌入,这个赛道里也有更多优秀企业。比如恒瑞医药,大家都看到恒瑞医药贵,贵的背后是什么,背后是高研发投入和长研发管线。正是因为它有不断的研发投入,而且研发投入全部进行了费用化处理,很多我们可以看到的企业进行了资本化处理,资本化处理的结果是什么呢?如果将来药物没有研发成功,当期利润就会计提,但恒瑞一直都是全部费用化,不管研发成功与否以及时间长短,都不会影响当期利润。恒瑞医药我也说得比较多,这种企业每年稳定20%到30%之间的业绩增速,也是外资特别喜欢的。
同样,为创新药做服务的就是CRO,所以第一个赛道就是创新药跟CRO赛道。我在发文章时有人说,你看看你讲的CRO里搞安评的不就是养猴子或养小白鼠吗?我说这就是没有看懂背后的逻辑,很多企业都能养小白鼠和猴子,但是不是你养的能进入到这个环节里?这个未必。这样CRO就建立了很强大的(门槛),为什么这次招远新药(音)股价涨幅这么大,就是跟新冠疫情有关,因为新药物和疫苗的研究首先都要进行安全测评,安全测评离不开它,再往后整个CRO赛道里,CRO产业里从临床前到临床,包括我们看到的凯莱英,2月份高瓴资本全部把定增拿下,进军这个领域。包括泰禾医药,它是国内临床做的最大的,基本市场份额在10%-12%,第二名基本在4到5左右,领先空间比较大,上升空间也比较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泰禾医药最近几年的复合增速都在30%以上。
综合对比我发现CRO行业的年收入复合增速在30%,净利润在40%以上,ROE在20%,净利率在25%,你想这样一个赛道出牛股也是很正常的。泰禾医药就在这块。前期很多人会认为疫情对它有很大的影响,但事实上疫情确实在前期有影响,但国内4月份疫情基本就得到了缓解,缓解之后临床这块就已经开始做了,包括大家可能没有完全理解的,新药(包括疫苗)要进行后期实验,也需要在医院,包括一期二期三期……也需要进行临床,泰禾就应运而生。$康泰生物(SZ300601)$
同样,国外疫情发展比国内更严重,所以国外的临床、大药分子这块的严重都在向国内转移,也使国内CRO保持非常好的增长趋势。所以这个赛道我依然长期看好,当然我们会跟踪,一是跟踪赛道竞争的情况,二是看一下这个赛道里的利润、收入和新进入的竞争者,我们一起来观察。
这是第一个赛道。
第二个赛道是生物制药,主要是疫苗,国际上有几个大单品种年销售额很大,比如13价肺炎疫苗年销售额接近50亿美元,九价宫颈癌疫苗接近40亿美元,这都是特别厉害的。可以看到一点,目前国内这块也已经开始不断地有自主研发疫苗出来了,比如之前我们用的很多疫苗都是进口,现在沃森的13价疫苗出来之后逐渐上升,股价也翻了一番,去年11月份我写文章有人说你看的都是杳无音信,但事实上长期关注企业而不是盯着股价,你知道有大单品种,迟早要出来,而且国产替代是趋势,中国人口这么大,只要是真正有效果的疫苗,量也会爆得比较厉害。
在国产里HPV这块目前只有万泰上市了,万泰上市大家知道,上市之后中签一个万泰基本就是20万的收益,很多人做一两年都未必有20万的收益,但中签就有这么多,因为它是国内第一个上市二价疫苗的,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企业在研究九价,都在进行,沃森的二价已经进入临床三期了,相信如果按照这个速度,2021年底或最晚2022年都能上市,这也是沃森最近被炒得很厉害的重要原因,但我认为这还不是已经到了最高峰,业绩贡献是持续的,在整个市场没有饱和之前十三价肺炎疫苗的针剂还会继续贡献收入和利润。
生物疫苗这块上市公司多,但我研究和跟踪的并不多,主要是在里跟踪了沃森,智飞主要是进口的,相当于是代理,但现在它在做代理的同时自己做大做强,也开始提高自主研发这块,这几个疫苗大家也可以重点关注,华兰生物的疫苗,高瓴资本已经在二级市场中进入它的子公司了,包括沃森子公司,高瓴也投入,我想这个行业可以跟创新药做一些类比,这两个都要投入较大研发,基本十到二十年的投入研发,10到15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所以催生了创新药、催生了生物制药,同时也催生了CRO,因为很多创新药物公司自己的研发实力和各个方面,不是说整个环节都做得特别好,可以把它委托给CRO来做,这样就相得益彰,创新药发展很快,CRO也发展很快。所以这是我说的第二个赛道,生物制药,主要是疫苗这块。$华兰生物(SZ002007)$
第三个赛道关注比较多的就是医疗器械,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医疗器械的迈瑞医疗从美国私有化回归A股之后增长速度是很快的,有很多人也在质疑,你在美国发展不下去了回到A股,但我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企业。
中国很多行业在美国可能变成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它是成长期或者说初创期,比如中高端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你可以看一下迈瑞医疗的收入和利润,前面我发文章时也做过对比,整个迈瑞医疗的收入和净利润可以把下面一众小兄弟的收入和净利润都吃掉,如果这时候兼并并购它可以把任何一家企业都吞掉,因为它有足够强的研发实力和销售实力,可以看到这次新冠疫情武汉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时迈瑞医疗做的贡献,设备很快就能到位,而且能够很快让设备运转,为疫情的有效控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相信迈瑞医疗在这个领域发展还会很迅速。
当然还有金域医学,我也是一直写得比较多,它是做三方诊断,以后在县级医院,可以把片子拍出来,但未必能诊断,这样就可以送检,专业团队就会出现,像金域医学一样。
另外我写文章中提到了关于新冠试剂,有些医药公司会出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医药公司的业绩都在放量,而且放得很大,我们可以看到钟南山院士也在说,面对疫情我们要打持久战,不是很快就能结束的,像我们现在在北京,想要出去就很难,出去之后还要做检测,回来也要检测,原来几天,到后来十几个小时,再到现在十几分钟就要出结果,这个事情要常态化。但这个行业是不是一定能出长期的牛股,现在未必,因为它只是短期的刺激,原来计划刺激两三个月,现在可能时间长点,但必须有核心的重磅产品才会维系这个公司,所以在医疗设备器械行业里我主要是看好迈瑞医疗,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最后再说一个稍微小一点的赛道,因为这个行业里的企业稍微少一点,就是医疗服务,刚才启明老师跟大家聊时也说到了,他跟爱尔眼科时间比较长,而且一直伴随爱尔眼科的成长,因为他看好爱尔眼科专科医院这个赛道。第二是它特殊的经营模式,合伙人模式使得企业员工高管能够与企业一起成长,很多人看,说它的商誉很高,但事实上它的商誉是并购下面已经成熟的医院,这些医院进来后很快就能贡献利润,所以不能简单以商誉评判公司好与坏,这样有失偏颇。
这个行业我大概看了一下基本从2013到2019年,整个行业的增长规模大概在15%(医疗服务收入这块),整个单价基本提高在7%到8%,也就是和我们看到的类似茅台、片仔癀一样,它都具有自主提价权,这是很好的,一个企业能具有自主提价权,就证明它在市场上的护城河相对宽广,也有利于企业更好、更迅速地发展。
我基本先跟大家聊一下我平时跟踪得比较多的几个赛道,大家平时也可以在里跟我进行互动。
启明:感谢江辉老师,您点上面就可以关注江辉,有些内容在文章上,我们没有专门做PPT,视频往上点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名字。
讲完第一个话题,医药的几个长牛赛道,包括CRO、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下面有一些朋友问了问题,这里江辉老师可以解答一下:
说说金域医学吧。大概就是未来怎么样?
江辉:金域医学主要是第三方检测,现在它在全国各省都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未来检测的过程里可能会有一些重大病症,一些小医院,诊断出来之后没办法给出正确的检测结果,如果把它送检专业机构,可能相对来说诊断结果会更加详细。所以我认为金域医学其实是一个重资产公司,它要有大量设备,你可以看它的负债率,是比较高的,这样一个行业已经率先布局了,很多企业再想布局其实是比较难的,因为布局进来之后在这个赛道里已经先入为主了,再想侵占它就比较难,这个行业能跟它形成竞争的就是迪安诊断,但看迪安的收入、净利润和各方面的数据,和金域医学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启明:第二个问题:现在医药股还有哪个可以上车?
江辉:我认为主要是看多长时间的周期,如果一天两天确实没办法回答,但如果占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刚才我说的这几个赛道都可以上车。我在分析里前段时间也说到,你看到了估值的高低其实只是看的静态,如果看三年或五年,一个行业增速在30%-50%,即使现在估值稍微贵一点,但长期来看它的估值还是会下来。
第二,如果净利润增长速度快了,原来预期10个亿,这一年变成12个亿了,一下子估值也就下来了,所以最重要还是看好行业的长期发展,短期股价是要看但不能过分看,如果市场情绪起来了,像医药股,基本没怎么回调,你想等它来20%,30%,类似3月份的调整,不是说不可能,只是难度比较大,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主要是看你看多远,看远了没问题,看短了估值确实并不便宜。
启明:非常认同这个观点,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了长春高新,十几年前刘宇老师就研究长春高新,那时候觉得太贵了,和当时的茅台一样,100。现在拉长十年来看,哦,原来当时很便宜呀,这就好像现在涨到1700你去看100的茅台,你觉得太便宜了,但当时100的茅台贵呀,已经从30涨到100了,那也挺贵的。所以投资有一个概念,就是时间,您这个问题能不能上车就看什么时间了,之前江辉老师写了一篇文章《赛道第一,企业第二,估值第三》。
所以能不能上车呢,有人说我刚来,那你来远了就得看长远,承担短期波动之后才能挣大钱。
今天我和江辉老师的交流和别人交流可能不大一样,前面别人讲的赛道可能在别的地方听到很多,下面讲的东西可能你会听到的很少,但你会看到,就是机构,医药股怎么这么火?背后的资金行为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的第二个话题是:外资持有的前十名。
刚才我看有朋友问的问题是:中药股不聊吗?不聊不看我,而是看聊不聊得懂,今天我们把话题缩小一下,看一下外资重仓的医药股,很显然这轮牛市我个人的观点是从2016年开始外资入场,外资加大入场比例之后我们看到茅台等优秀企业外资持有比例越来越高,今天市场里宁德时代、片仔癀等千亿企业直接涨停,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站在资金的角度跟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对待波动,有朋友说ETF涨这么多了,哎你注意,ETF恰恰是最近我们看到助涨医药股的核心,而且是助涨医药龙头股的核心,为什么呀?ETF大部分是国内的公募机构发的,来到国内的外资有一些也是通过明晟基金进入的,所以一是给企业做估值,二是外面还有很多人,你怎么看待波动。网上有一个段子说得比较到位:十个人在屋里打牌,6个人看空大盘,结果外面哗啦一下来了70个人,6个看空的比例立马就下降。所以现在的市场就是这样,得跳出来看,我们看看北向资金的重仓的医药股,我们把顺序给您理理,客观来讲,哪个好哪个不好,今天我们就说片仔癀、中药,外资相对比较聪明,他们在海外市场时间比我们长,他们不是炒概念炒小炒新为主,而是选择绩优股、业绩好的,质地好的。我们来看一下外资持有:
第一名600亿市值的股票是恒瑞医药,创新药赛道的龙头;
第二是迈瑞医疗,100多的时候我们就关注过迈瑞医疗,作为我们“价值20”重点组合,我们认为是非常棒的国内最优秀的20家企业,奇瑞恒瑞在、迈瑞在、药明在、泰格在、爱尔眼科在,而这5只个股是外资持股比例最高的5家医药股。
一个是创新药赛道里的恒瑞,一个是医疗器械里的迈瑞(迈瑞因为这次新冠肺炎大家都明白了),药明康德属于CRO赛道的,泰格是CRO赛道的,有创新药的,有CRO赛道的,有医疗器械的,还有一个是爱尔眼科,属于医疗服务的眼科龙头。在上以我个人的跟踪发现,爱尔里的长期投资者是比较多的,药明和泰格的长期投资者数量没有那么高。江辉:最多的感觉就是爱尔。
启明:记得有次我们在发帖,健帆生物,我一看两天居然没有一个人留言,那说明健帆这个股票没有散户,散户很少,但实际这个企业,国内机构持有比例非常高,机构并不是天天活跃在上,有些可能看看不说话,但我们发现发帖时有些好企业里完全没有普通投资者。
普通投资者有几个特点,一是不买特别贵的,现在让你选一个5块钱的医药股哗啦一下人就来了,为什么?便宜,但恒瑞100块,迈瑞将近300快,药明100块,爱尔眼科老是除权所以价格相对便宜比较亲民,其它的股票,长春高新不除权现在1000块,茅台现在1700块,我特别喜欢贵股票,普通投资者少,交易频度就低,普通投资者持有比较多的是京东方、TCL,为什么?便宜买得多,而我们更希望机构持仓比较多的。所以我们看恒瑞外资持有,持有多少呢?有一个比例的分析,恒瑞的外资持有比例达到11.66,这个公司总市值5000亿,外资持有了11%,将近600亿,今年的涨幅不算最大,但如果拉长十年、二十年,刚才有人问这个公司还能买吗?你看你看多久,如果再往后看十年,也许恒瑞5000亿到1000亿那是松松的,因为很多药它都没有爆款上市呢。
有朋友问的一些问题我顺便就聊聊,网友问“涨多了怎么卖?”一样的问题,怎么卖,看你看多远,就像茅台一样您看得近了早点卖,看得长远了就不需要急着卖,就像恒瑞、药明、泰格一样。以前我讲一个比喻,茅台就是北京德胜门的学区房,德胜门是哪?就是北京西城区德胜门的学区房,堪称整个北京最好的学区房,没有之一。
恒瑞迈瑞好比是海淀区或东城区、西城区的其它学区房。我是这样来理解的,你说学区房到底啥时候卖?谁知道呢?有的学区房十几万,深圳湾1号20万一平方,啥时候卖呀?你能不能想想有些好企业的股权你不需要卖呢?有人说“疯了疯了,启明你也疯了”,我没疯,问题在于您看的时间到底多远,就像看长春高新,十年以前看贵,现在看便宜,每年的增长速度在35%,对恒瑞来说三年翻一倍,现在打个折三年翻60%也是大概率事件,关键是能不能坚持住。慢,不如你那些涨停的快,不如口罩涨得快,但我个人对口罩的关注度倒是低,因为刚才我讲了,我们特别喜欢机构重仓的。
前五名再念一遍,具体点向上的,恒瑞排第一,迈瑞排第二,药明第三,泰格医药第四,爱尔第五,第六名云南白药。华兰生物54亿,再往下乐普医疗,益丰药房、沃森……长春高新特奇怪,这个公司外资只持有2%,比例并不是特别高,但内资共计持有长春高新20%多,所以长春和药明两个不一样,公募基金持股的第一名应该是长春高新。
最近新发了中证医药基金,第一重仓股就是长春高新,买恒瑞的投资者就不乐意了,为什么是长春高新呀?真有点奇怪,长春高新现在是1700亿市值,恒瑞5000亿,恒瑞肯定是药中茅台,但国内资金反而选择了长春高新,长春高新也有一种观点,有些人投资不愿意去东北,所以这个企业有很多人直接Pass,再往下是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康泰生物,安图生物各30亿,通化东宝,东阿阿胶……这里面是我们看到好的医药股,尤其是前面几个,应该是外资重仓的前10名,应该到沃森或智飞。
创新药赛道是恒瑞和贝达药业,CRO行业是药明、泰格。生物制药是华兰生物、沃森生物、智飞生物、长春高新;体外检测是金域医学,医疗服务是爱尔,通策也没有进入到外资持有比例靠前的。
这个一是钱,二是占这个公司的持股比例,什么意思?比如泰格排第一,泰格外资占泰格的17.82%(持股总市值),意味着机构持仓比例越高的公司它的控盘程度越高,里面的长线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数量就大,这个股票的交易频率就会下降,像茅台一样外资持股比例也是非常高的,以前大家都知道庄股,还谈不上这种情况,但2014、2015牛市的时候,那时候很多互联网科创基金重仓持有乐视网、华谊兄弟这些企业,最后因为公司的问题、行业的问题也都开始下降了,而现在医药赛道机构高持仓,但它的行业增长绝非当时的乐视和华谊兄弟、光线传媒那些企业可以比拟的,一场疫情下来我们就发现人类是多么脆弱,新药要不要研究?必须要研究,我们看到泰格外资持有比例是17.8%,药明持有比例是12%,恒瑞的比例是11.6%,益丰药房是12点多,金域医学持有13%,迪安诊断14%,康泰生物2%,涨幅最大的是华大基因,165%的涨幅,但外资持有比例只有2%,不同的角度选择这样一些企业,这是我们今天交流的第二部分,根据外资持股的前10名我们再次验证一些长牛赛道已经被机构重仓了。
说到机构,这是外资,国内机构也有重仓的,下面请江辉老师给我们讲讲高瓴资本的持仓,有位朋友研究高瓴资本比较多,三年之前我不太了解高瓴资本,但这两年特火,它所持仓的个股,比如健康元,再之前凯莱英、凯利泰,包括泰格、爱尔,全部是被高瓴资本通过定向增发等各种方式进入的,这就是机构行为。你别鄙视机构行为,因为国内最优秀的价值投资者叫段永平,他也抄巴菲特的作业,关键看你会抄不会抄,有没有在网上抄大V作业,人家重仓持有茅台,我记得有一个大V买了三个医药股,人家选的很好,人家选择了爱尔、通策和康美,结果有些朋友全进了康美,肯定就笑不出来了,这就属于抄作业的水平有问题,照人家的组合,茅台配60%抄,人家康复配2%,您照100%抄,那也不行。还有的抄分众传媒那也不行,人家重仓的是茅台,你总捡便宜的抄那肯定不行。
下面请江辉老师聊一下高瓴资本目前重仓的医药赛道里的持股。
江辉:高瓴资本我应该是周末在里发了关于高瓴资本的文章,其实高瓴资本的张磊先生从人民大学毕业之后去美国,回来之后他的思路主要就是围绕科技、医药和教育,所以他在投资时说过另外一句话“教育是永远不需要退出的一个行业”,但在我们A股没有这方面的相关公司,科技这块我又不是特别容易看懂,所以我主要关注医药,在关注医药时发现高瓴投的方向。其实它投的方向我那个帖子里写的也有,第一个投入数量最多的就是创新药,但创新药里主要投A股里的恒瑞医药,恒瑞医药它买的比较早,通过二级市场在2014年就买了,虽然说获利并不是特别多,但它一直就没有退出,自从买入之后到现在一直持有,这是第一个赛道。
第二个赛道是CRO,因为创新药在香港上市比较多,在香港会有很多,比如百济神州,这几个都在那边。A股里的创新药主要是恒瑞。CRO赛道里进的比较早的是药明康德,没有上市之前一级市场就进入了,相当于一路捡,但药明生物没有捡,同样是在A股里买的药明康德,港股里买的药明生物,虽然是一个老板,但他们做的不太一样,大家说药明生物可能更有前进,药明康德侧重CRO服务这块,药明生物侧重研发这块。
同时他今年刚进了凯莱英,今年2月份凯莱英刚刚修改了定增新规,从原来的打九折到打八折,然后凯莱英的定增就被高瓴包圆了,全部拿下之后还给他送大单,说两三年之内我给你拿8个亿的订单,你想想这个合作是什么合作,我们喜欢的合作是这样的合作。有些合作就是拿点钱过来赚点钱就跑,但高瓴资本是过来之后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成长,当企业成长起来之后大家一起跟着成长,它是要跟优秀的企业一起共进退的,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去看的。刚才启明老师说抄作业,抄什么作业?就是抄这样的作业,长期发展的才可以。
当然这里面还有泰格医药,泰格医药是在2016年时就通过大宗交易,当时跟淡马锡每个都受让了一部分,今年过了5月又受让了一部分,现在整个持有比例就越来越高了,在加码这一块,继续加临床的泰格医药。
同时还有进的国瓷材料,做牙科材料这块的,也是通过定增,昨天的健康元也是通过定增,前面的华兰生物子公司疫苗公司也是通过一级市场进行战略投资,华兰生物现在也要分拆上市,所以它在这时候投资其实也是奔着上市来的,同时里面还有甘李药业,刚才有人说糖尿病,其实甘李药业目前高瓴资本也在前十大流通股里,它并不是没有投,但并没有投通化东宝,反而投了甘李,它也是对糖尿病,为什么叫甘李?其实李就是糖尿病的老板,甘是他俩一块儿合伙开公司,名字放在里面,后来分道扬镳,现在三代已经出来了,上市涨幅也比较大。
它投的方向也会慢慢在里面做,刚才问到赛道,为什么不讲中药,不是的,一是我们时间有限,二是能力有限,就像巴菲特说的,你要划定自己的能力圈,能跳1米栏也不要经常跳1米栏,而是跳7尺,不要过分扩大自己的能力圈而让自己载跟头。我建议高瓴资本的投资大家多看看,因为它的方向确实是与时俱进的方向,而且作为高瓴资本的领路人,张磊先生公开的演讲和言语其实是能够真正让更多人受益的。随后我也会在里继续跟大家沟通和交流。
启明:说到高瓴资本,这是咱们今天交流的话题,医药是一个研究方向,你可以深入研究,你借助一些机构行为,加上高瓴,研究的成功率会不会更高?显然会更高,因为我们团队在跟踪中,一是跟外资,外资买谁最多我们一般会重点关注,包括恒瑞,恒瑞里有一个叫奥本海默基金,据说是中国人操盘的,至少是华人,他当时其实重仓茅台,后来就重仓恒瑞,那时候我一直就关注奥本海默基金,他在国内买的股票不多,还买过什么效果没那么好,但茅台和恒瑞,眼光绝对相当棒,高瓴资本也强调和企业共赢,比如他持有格力,网友问这个要不要卖那个要不要卖,你看高瓴什么时候卖?像爱尔和格力,没有见高瓴卖,现在高瓴又募集了新的资金。
说到这里发现一个现象,只要是医药股里涉及到定增的,又是细分赛道龙头的,高瓴经常会出手,因为它在加大布局这个赛道,这中间一般赛道的前两名都会考虑,你抄我也抄,泰格爱尔凯莱英凯利泰,最新的就是健康元,保不齐今天晚上人家又入股一个定增。医药企业要发展需要钱,谁给它呢?一种是市场公开发行,现在这种很少了,公开配资的没有,再就是定向增发,比如我是某医药公司,我要定向增发,江辉老师说我特有钱,那行,你打个八折,锁定18个月,把你的钱定增到我的项目里,我拿钱再去投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投成了我又赚回来很多钱,这样我的市值也高了。这中间八折定增、九折定增是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开始出现的资本运作方式,2014、2015年这个运作方式比较多,当时买着买着买乱了,上市公司把外面一个利润只有1000万值1个亿的东西按照3个亿卖给上市公司了,还跨行业,瞎并购,还记得华谊兄弟当时买的大明星、大导演的公司,还有对赌协议什么的,后来一地鸡毛。
还有高送配也是一个市场行为,它助推了股价,比如长春高新进行了高送配,爱尔现在没有进行大规模高送配,健帆生物有高送配,基本现在高送配要求企业质地非常好,以前是编故事炒作,现在真得有些高送配质地比较好,高送配、定增、有大机构介入,这些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都是缩小医药行业选股范围的,医药这个行业太多了,我做了专业二十年来的医药我还不认识,我昨儿问江辉老师宁德生物是干什么的,因为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看不了那么多,口罩我一个也不懂,但不影响别人发大财,我懂的就在我的领域里去做。
第三部分一会儿我们再回答最后大家的问题,有些朋友选择医药股,今天三个话题,第一是几个长牛赛道跟大家交流了;第二,通过外资持股把钱跟你说了,文章点进去关注,关注江辉老师的头像,包括高瓴资本也有,我有医药三篇,在3月大盘见底的时候写了三篇文章,把医药的一些我认为的主要企业都给列了一下,下面我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的一个数据,内资持有比例多的,刚才讲了外资,也讲了高瓴资本,今天都是干货,倾我们所学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因为研究企业的多,研究机构的少,研究机构的是博弈,但机构之间会有研究,包括机构在医药股里面很显然是在抱团的,这个你还没看出来吗?这轮牛市可能有一个主要的线索就是医药和科技,以科创板为主的医药和科技就是这轮行情的主要线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机构持有的医药股,来看一下公募,对比几个数据,比如外资持有的药明持有12%,国内资金只有8%,在药明这个企业上外资多内资少,凯莱英就不一样了,外资2.9%,内资是10.8%,我给你一个阈值,外资超过5%的重点关注,内资超过10%的重点关注,超过10%就说明持股比例高,像泰格17.9%是外资,内资是10%,这样我们就想到泰格这家企业内外资加起来持有股票的流通盘接近28%,您还想什么?股票市场有人把它当成筹码游戏,有道理,但股票市场上股票数量是有限的,举个例子,一个企业10个亿,为什么小市值涨得猛跌得也猛?因为它本质上是个游戏,假如这家企业有10个亿,我持有这个企业30%的筹码,这个企业外面还有70%,但你得知道有30%的筹码平时是并不动的,或者互相买卖,所以如果一个庄家敢持有一个股票30%,几乎就控盘了,如果持有50%那就等着崩盘,因为持有50%流动性就会非常差劲,看那些爆仓的庄股,说到这医药股里还真有两个有名的庄股爆仓呢,大家看证监会处罚的案例,康美,广发证券周末刚被处罚,看康美就能看出来它怎么给自己做庄做成千亿市值的,看当时它内资和外资的持股比例。还有一个,以前持股比例非常高后来出问题的,叫上海莱士,你也可以看到,这都是医药股。康得新不属于医药股,但医药股里最有名的这两年出问题的就是康美和上海莱士,不能说他们的赛道不好,也不能说它估值高,但它本身就是一场骗局,这就另当别论了。
来看一下,国内机构持有的还有比例比较高的,迈瑞医疗,国内是16%,外资是5%,所以迈瑞医疗这个企业很少暴涨暴跌,持仓筹码一直比较稳定,看得也比较长期,还有一个是里没啥人关注的健帆,短线的不喜欢健帆,希望股票像贝达一样腾腾涨,但健帆是慢慢涨的,有些股票吧里的斗争比较厉害,买牧原的就叫牧原神教,乐普外资持有6.9%,内资11%,还有一家内资持有比较多的外资很少,叫南微医学,内镜诊疗器械,跟踪的人少。刚才有人问金域医学,外资持有13%,内资持有20.6%,就像我的脸一样,忽然占屏幕比较大,投资也一样,金域医学里机构持仓已经达到34%了,那就像我的脸一样,呼哧一下占屏幕的比例就高了,道理就是这个道理,这样高好不好呢?好就在于持续成长的稳定,或者有人先看出来它稳定了,它不好在于如果碰到康美上海莱士和那就费劲了。
往下看迪安诊断,外资13%内资1.9%,说到这里跟大家聊一下机构怎么看医药股,您知道外资和内资各喜欢什么吗?外资喜欢超级稳定的好东西,这样的它就愿意买恒瑞;内资买什么恒瑞?5000亿太慢了,搞贝达,为什么搞贝达?快呀,盘子小,200亿给你干到400亿,内资,公募基金它也要排名、要比赛,外资有些钱可能是三年五年期的,所以不一样。最后看长春高新,外资只有2%,企业增速这么高,罕见的外资不重仓,这确实是我们研究中发现比较罕见的,外资好像看不上一样,连我们说的简单的3%,5%都不到,但内资干到22%。
还有一家内资更多的,最近有一个原料药行业,普洛药业,国内机构持仓比例26.3%,内资只有1.3%,这个股票肯定很猛,外资买的肯定走得很长,内资买的肯定相对来说很猛。
说个反例吧,通化东宝,一度被外资买到第三名,结果通化东宝自己不喜欢外资跟着,也折进去了,当然人家靠时间回来了。天宇是目前我们看到内资在我们跟踪的小100家医药股里天宇应该是内资持有最多的,包括国内公募、社保、保险、券商资金盘,现在券商资金盘在市场上的号召力太低了,反而外资的影响力比较大。康泰生物国内资金持有22.8%,沃森很奇怪,国内资金只持有5%,所以研究疫苗的时候我跟江辉老师各有所爱,他喜欢沃森我喜欢康泰,我喜欢跟着国内机构搞又稳又快的,沃森是外资持有的6%,反而比国内机构持有得多。不同机构的选择也不一样,简单总结一下今天的三个方向:
1、医药的几个长牛赛道我们列举了CRO、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医疗服务,涉及的相关企业都跟大家讲了。
2、外资持股前十名给大家讲了,恒瑞排第一。
3、机构持有的医药股第三部分讲了内资,尤其内资持有20以上的我都重点点评了,就那么10家左右,当然这是我关注的,我还有很多关注不了的,这里供大家参考。
下面回答个别的问题,可能回答不完,一共给我发了27个问题。
“信立泰?”
我们不太熟。
问题:医药用什么估值方法比较合理?
江辉:医药的估值方法比较难,尤其是生物医药,包括创新药,主要看研发管线,有很多药研发管线很长,但要看到临床三期的大概有多少,通过临床三期再到上市还有点时间,重点关注这块,前面我看沃森,其实已经到了四期之后,相当于已经在国家申请了,但迟迟不批,但迟早要批呀,那时候等着它的批件,真正批件在12月31号出来,出来之后到生产投入3月底4月,所以放量到那个时候才开始,但这不影响它,里我了解有几个长期持有沃森的朋友,他们不去看短期沃森的股价,就看沃森13家肺炎疫苗的情况以及关注它二价的情况,它的估值我刚才说了,没办法直接用现在的市盈率,50倍好还是30倍好,这个看不出来的,像贝达药业一百多倍,现在它只有一个单品,但它的后面,尤其是明年、后年,管线上会有很多上市,这时候就会有一批资金进来,先不管今年上市还是明年上市,我先买进去,持有,等着你上市。
所以我认为对于它的估值大家一定要去看它的管线,看管线上的产品有没有可能成为爆款,根据国际通用爆款产品的收入来测净利润,再给出它一定的估值,但这个估值没办法给确定倍数,因为医药股属于成长期比较快的,很多人用PEG估值,即使PEG,100倍市盈率,50%的增速也是2倍PEG了,30%增速就3倍PEG,还是高于平时说得1倍左右的PEG,所以我认为医药股主要是看未来,看它未来到底有没有研发管线,可能会用未来三四年、四五年产生的净利润折合看现在的估值,千万不能静态,尤其是用当年的看,当年来看,尤其在去年,或者今年一季度看沃森,300倍的市盈率是怎么做的,因为那时候市盈率高,很多人不关注,它现在才涨那么好。
这个估值我没办法给出大家统一概念的东西,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下文章,有些东西可以在文章里跟大家继续探讨。
启明:好,大家多关注,左边启明、右边江辉,大家关注,我们一起加入远航。下面再简单回答一些问题。
问题:医药股能不能跑赢创业板?医药股是创业板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这个不好比。
问题:中药股用什么方法?
启明:我们俩都不擅长中药股,真抱歉,看得早的也就是白药,其它没有什么太多中药股我们关注。今年的的颐顶药业(音)?不熟悉。
问题:低估买入没问题,现在配得上20到30吗?这个自己考虑。
问题:糖尿病板块怎么看?
启明:太大了,看不懂。问题:中药不聊聊吗?
启明:聊不懂,聊不住。
问题:看看健康元吗?
启明:看了。看看凯莱英吧,健康元未来走势可能和凯莱英、凯利泰有点类似。
启明:山东药玻还能接入码?
启明:能力圈外,疫苗的玻璃。最近听说很火。
启明:通化东宝问得人挺多的,便宜呗,便宜的我们不聊,不爱聊10块钱以下的,真的好东西不会落在10块以下的。启明:药明、泰格各自的优点,一定要关注江辉 价值远航看看,简单来说药明是综合的,上元新药(音)是前端的,泰格是临床的。
启明:金域迪安哪个更有优势?
启明:没法儿比吧。
江辉:从启明老师给机构的统计可以看,外资持股差不多,内资金域医学超过迪安诊断只有个位数。
启明:爱尔眼科是不是透支到2021了?
启明:已经透到2022了,透吧,公司好不让它透吗?茅台已经奔2022年的业绩了,有时候市场会疯狂,疯狂不是买点,恐慌的下跌,像今年2月份、3月份我们都建议抄家伙干,都已经透支了,你拿着享受泡泡就行了,这时候不是最佳买点。启明:鱼跃不咋看,我们关注得很少,疫情来了我就讲,宁肯买迈瑞也不买鱼跃。
启明:健帆涨多了,什么时候卖?刚才说了,高瓴资本参考参考。
启明:长春高新的高增长还能有几年?
启明:这个不好回答吧?
江辉:不好回答,但三年翻番的业绩还是可以保证的。
启明:这个公司比较会玩,所以高增长是指30还是70?它的增长速度已经是医药股里最高的了,所以国内机构比较喜欢。
问题:怎么有效的了解医疗股的知识?
启明:多看上市公司年报,剩下的就像交朋友一样,江辉和启明讲的靠不靠谱,那你得看,先把以前一年的文章翻翻看,有时间把三年的文章翻翻看,企业也一样,多看时间才能知道这个企业到底好不好。
启明:中药股我们看不懂。
问题:医药方面有什么ETF推荐没?
江辉:也没有。我们建议买优秀公司的股权,有朋友买,但我们不太了解这个东西,上也有一些组合买医药,这个自己选,我们更愿意看企业看股权,我不愿意看基金经理,你说这个基金经理买什么,所以我也买什么,那你可以参考,但ETF是什么咱就不好说,我觉得把焦点放在企业上,要把焦点都放在研究基金经理上,经理逃跑了怎么办呢?
问题:从哪儿看外资持股。
启明:网站上有相关数据,港交所也有。
问题:健康元做什么?
启明:呼吸相关设备的。
问题:港股现在是不是价值洼地?
启明:这个不好说,港股里面主要是金融股,我们以前有个观点,外资要买金融股人家去香港,买科技股去美国,A股买最多的就是消费类,医药和食品,茅台没有在美国上市,但京东、阿里巴巴全在海外上市的。
问题:什么情况下机构会出货?
启明:很多机构,出货也不好说,公募私募随时出货,社保或长期资金都不一样。
启明:有问香港结算中心有限公司的,它是北向资金的总称,都是通过这个结算中心过来的。
启明:复星我们很少覆盖,恒瑞不用讲,创新药ETF不用讲。欧普康怎么看,还有最后四个问题,达安基因怎么看,
江辉:达安基因我在前面对比过,现在涨得比较好,但现在和历史对比还在拦腰一半,所以好不好呢,都是在这个行业里,有些是讲故事,今年碰到疫情起来,长期我还是不太关注这个。
启明:达安基金我也关注得少,但今年很牛。欧普康也做过分析,我们把它和爱尔分析的,我觉得欧普康的方式就是和爱尔学习,你抄巴菲特的作业,它抄爱尔的作业,人家怎么进行市值管理,怎么进行体外培养,它应该都学会的,都是眼科赛道,而且今年学得很棒,涨得很厉害。
问题:普洛药业,原料药主要跟疫情有关,这有什么大方向吗?
启明:都是原料药,我们也搞不太懂化学的东西。
启明:最后两个问题,一是买入医药基金是保险和懒惰的决策吗?你回答回答。
江辉:一是我们不会去买医药基金,因为医药基金有一个投资上限,买一个企业只能买10%,比如看好恒瑞医药最高只能买10%,但如果我看好恒瑞医药可以买15%、20%,甚至可以买50%,像买长春高新的老师,可以重仓买,那你想想到底哪个更容易让你获利呢?因为医药基金只是一揽子,而我们更希望找到优秀企业,长持优秀企业,与优秀企业共成长。所以医药基金这块我也不能说你是保险和懒惰,我只能说那不是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启明:以20年投资周期来看,医药股绝对是个大赛道。这是绝对保险的,但医药股有很多,买差劲的医药股,历史上有很多以前好的医药股都不行了,今年有人问华东医药遇到问题了,最早我记得还有海正药业,其实医药赛道股票挺多的,首先你敢选医药这个赛道就不是懒惰,这是大智慧,这个赛道出现好股票的机率是比较高的,二是你买医药基金业要看什么时候买,反正我们两个的思路就是买企业就是买股权,价值投资核心就是买股权,不是买基金,你可以买基金,但最终跳出来之后实现人生最大的财富自由是买股权。最近还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我发现很多人炒基金,不是买基金,每一个基金经理都希望钱是长期的,但你非要在长期里做波段,我看最近有些平台上做波段的基金,炒基金的人很火,比炒股票的还火,这不是正道,这样基金也被迫需要在高点应对你的这些炒作,最好像外资一样把时间周期看长。
今天咱们的交流就到这里,最后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