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投资者情绪暴涨,是否会来大牛市?

股怪大叔   / 2020-07-06 09:07 发布


来源:股怪大叔,分享财经价值资讯,欢迎关注


周末闲暇的2天休息,朋友圈一大堆券商在营销开户,各种财经开始预测要来大牛市,投资者几乎都在蓄势等待周一。那么,接下来是否要来大牛市?今天大叔给大家做一个稍微深度的分析。


周五,券商板块无畏周末消息面强势发力,板块大涨7.74%,山西证券、中泰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国金证券、中银证券、中信建投等集体拉板。龙头股光大证券更是8天5板,A股和港股交相呼应;而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2大巨头纷纷涨停,浙商证券更是一字板。



这一波券商股的上涨是非常符合逻辑的,而且几乎没有多少机构存在分歧,因为人家业绩预期就摆在那里。2月再融资新规落地,3月新证券法出台,4月创业板注册制确认,6月沪指迎来30年大修。可以说,资本市场的改革力度空前绝后。其中仅注册制一项,预计未来1年或将直接拉动行业净利润增长19%-32%,更不用谈其他的。


有意思的是,券商偏偏又被称之为牛熊风向标,它与A股市场景气度也高度相关。而过往每一轮大牛市,几乎都离不开券商的提前带动。用四个字形容,就是权重搭台,小盘唱戏。


牛市行情都有哪些特征?其实最典型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盘完全形成单边上涨趋势,指数涨多跌少,高点不断地被刷新,而且成交量可以得到有效放大;


第二,金融和周期股轮番上涨,银行、保险、券商、地产、煤炭、有色、钢铁、水泥、建材回轮动从而推高指数;


第三,妖股层出不穷,部分小市值概念股会在情绪和资金共振下一口气上涨几倍甚至十几倍,彰显市场赚钱效应,此外每天涨停的股票非常多


第四,新入市的股民不绝如缕,大家都争先恐后先来市场捞一把钱,基本不看估值只追阻力最小的龙头,最后就会使得市场形成泡沫

牛市其实可以理解为一轮财富大洗牌,作用是提前反映经济预期,所以主要是为预期性盈利加速的市场主导产业服务。比如2005-2007年牛市的地产、2012-2015年牛市的移动互联网,它们后来都如期兑现,美梦成真了。


其实大叔历来不主张预测市场点位,因为未来只是一个概率,所谓预测是寻找大致的方向,做到模糊的精确即可。但历史往往是惊人的相似,所以我们可以从市场的一些小事进行推演。




1990年12月21日开市,探底95点后,1993年2月上涨至1558为第一轮牛市,历史上被称为试验牛


1996年5月沪指突破1558-1052点的下降趋势线压力后,展开了第二轮牛市,直到2001年6月的2245点结束,历史上被称为少年牛


2006年4月沪指突破2245-1783下降趋势线的压力后,展开了第三轮牛市,直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结束,历史上被称为大疯牛


2014年9月沪指突破3478-3186下降趋势线的压力后,展开了第四轮大牛市,直到2015年6月的5178点结束,历史上被称为杠杆牛


但如果非要说全面牛市,那么大家承认的其实是2007年和2015年,它们的背后基本都有三大驱动力,其一是政策资金面极其宽松,其二是资本市场真正改革,其三是预期未来经济会走强。


2007年的大牛市最低点始于2005年的998点,正式确立是在一年后的2006年5月成交放出天量,最大的事是股权分置改革。期间上市公司业绩一季比一季好,2007年上市公司营收增长25%,利润暴增43%,大幅超过营收增幅。中国的GDP增速达到14%,历史上仅次于1992年。


2015年的经济则是不容乐观,国家GDP首度破7,当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1%,剔除金融和两桶油后整体增速为-15.78%。但中小板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幅为11.3%和12.95%;创业板更高,分别为29%和25%。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所以,其实中国股市并非与经济无关,任何牛市都有其业绩基础,实际上它正是关于市盈率的一场全盘博弈和市场预期,巴菲特老爷子的真知灼见在A股其实是适用的,尤其是在有利于趋于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下。



那么,如果今年真来这一波大行情,莫非要被称之为价值牛?或者是新经济的结构牛?或许是注册牛?或许是科技牛?以下,大叔从5个维度展开分析。


基本面:全球央行大放水,全球经济预计在下半年出现复苏;中国疫情提前结束,近期科技、消费、地产等行业已经被验证利空小于预期。贸易摩擦下的科技自主替代预期带来芯片产业链的业绩井喷,可以留意晶方科技和闻泰科技等的业绩;5G和数据中心显著提速,行业订单不断,可以留意新易盛和中际旭创等的业绩;消费电子复苏超预期,可以留意立讯精密和歌尔声学的业绩。总体来看,市场从个股牛演变为行业牛。


技术面:创业板指单边走牛,但其实目前的分析重心在于滞涨的上证指数。通常情况下,业内以43月均线作为长期牛熊分界线。43月线在牛市中是强支撑,在熊市中是强阻力。43月均线最重要特点:熊市中会两次反抽43月均线,并遇阻回落。熊市中第三次攻击43月均线,并成功站稳后,新一轮牛市就将展开。上证指数自2015年后已经经历2次攻击,目前恰好是第3次,所以市场非常有可能正处于拉指数的第一阶段。



消息面:近日官媒连续多篇唱牛,7月4日证券日报头条称《今年经济增速、A股表现或许会“出人意料”》。此前,中证报头版头条《A股新一轮牛市呼之欲出》,上证报昨天官微《哈哈哈哈哈!牛市特征越来越明显了》,中证报官微文章《真有牛市感觉!”知情人士:银行系资金正借道权益基金入场》。四大证券报一起鼓吹牛市,在A股真不多见。最近一次是2015年初,当时说4000是牛市起点。


政策面:政策底就是指政策出台各种利好,政策已经认可当前股票市场的点位,各部门都联合出台重大政策利好。今年以来,这个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资本市场的改革还是新老基建的推行,甚至是IPO提速和特别国债发行,一切都在表示市场需要一场牛市来扶持实体经济。股市必须要有赚钱效应,才能吸引资金进场,才能支撑起扶持实体和注册制改革,所以国家近期还释放政策利好鼓励外资积极参与市场。


资金面:最近两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成交量连续突破万亿大关,时隔近4个月再次回到万亿量级。券商单月开户数据暴增三四成,90后年轻人最多。有错过3月下旬抄底机会的投资者,甚至打算加杠杆跑步进场;而硬币的另一面是,十倍杠杆配资又抬头。甚至有人开始卖房炒股,这也是熟悉的味道。外资依然在不断流入,新发行的公募产品募集规模接近2015年牛市,且不少银行系资金正借道权益基金入场,社保基金积极布局新老基建。A股市场熊了5年,肺炎疫情导致实体经济难做,大家其实都憋坏了,心理相对严重,都想着干一票,从而化解当前的经济焦虑。


综合以上5个维度,大叔认为目前市场可参与性其实挺高的,因为这是天时地利人和,太多因素叠加到一起形成了共振。其实我们都清楚国家想要的是长牛和慢牛,看着本周的行情如此疯狂,证监会今晚IPO又加速了,直接发了6家,加上科创板的4家,这是19年以来首次单周发10家以上。



但关键问题是,A股的散户实在太多了,和投机心理其实非常严重,所以一不留意就看演变成疯牛行情。大叔心理的关键点位是3300点,如果突破了就非常有可能要来一波非常不错的行情,但极有可能是先扬后抑再扬。所以,我依旧提醒大家,千万不要错过难得一见的历史性机遇。


而假设市场真有行情,在大金融保持强势的同时,资金必定会开始低吸低价低位、符合政策预期、具有想象空间的板块,然后才会由局部牛走向全盘牛,赚钱效应才会开始扩散。而大叔的排序是新能源汽车、5G通信、区块链、互联网金融、文化传媒,前面3个是趋势不可阻挡,后面2个是利空已经出尽。而它们都符合四个特点,即可预期、可展望、可想象、高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