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市场背离和时间周期看市场
闵非
/ 2020-01-12 12:55 发布
关于顶背离和底背离,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譬如价格创了新高(新低),指标(如MACD、KDJ等)未创新高(新低),就形成了技术性的顶背离(底背离);价格创了新高,但成交量未同步跟进,就形成了价格和量能的顶背离等。但这些只是单一指数或者板块、个股的识别,如果是整个市场,那么就需要用至少两个市场的对比来进行分析、验证。
技术分析鼻祖查尔斯-亨利-道关于技术分析要素的重要一条就是“指数之间必须相互验证”(共六条,分别为:平均指数包容消化一切;市场同时存在三种趋势运动;大趋势存在三个阶段;指数之间必须相互验证;成交量验证趋势变化;惟有明显信号才能判断既有趋势结束),而从A股既有历史来看也确实如此,当上证和深成指形成涨跌同步时,市场的涨跌就显得格外真实;而当上证和深成指涨跌不同步时,市场涨跌就会显得跌跌撞撞;特别是当上证和深成指形成背离时,市场就往往蕴含了风险或者机会,而且背离级别的不同还和风险或者机会的大小成正比。
先回顾一下A股历史上当沪、深两市发生股指背离后究竟会发生何种演变。
案例一、
上图为深成指(上)和上证(下)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的日K线图。此前,两个市场已经历了近6年的下跌,即上证从6124点下跌到了1849点,同期深成指也从19600点下跌到了7045点,日期同为2013年6月25日(同步创出新低);但此后既2013年6月25日至2014年3月21日,两市却现出了变化,上证期间一直运行于1849点之上,而深成指在2014年3月20日跌破了7045点,且第二天(21日)最低下探到了6959点,从而形成了两个市场的底背离(深成指跌破前低创出新低而上证未跌破前低)。此后,经过近4个月的横向震荡,两个市场同步迎来了大幅度的上涨,造就了有史以来的第二大“牛市”行情。
案例二、
上图为深成指(上)和上证(下)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的日K线图。此前,上证于2015年6月12日(周五)完成历史次高点5178点后于15日(周一)转跌(深成指6月15日略冲高完成18211点后直接转跌。上证未创新高,深成指创新高,亦是一次顶背离),至2015年8月26日,上证最低2850点,深成指同日9776点;但随后两周,上证一直运行于2850点之上,而深成指于9月15日跌破前低创出9259点新低,两市构成底背离,此后市场出现大级别反弹。但在2015年12月22日,深成指突破了波段前高12970点至13187点,而上证同期却未能完成突破,从而两市构成顶背离,就此“股灾”出现。
案例三、
上图为深成指(上)和上证(下)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的日K线图。此前,两个市场在“股灾”后出现了近2年的反弹(幅度不大但周期很长,典型的B浪反弹特征),2017年11月13日,深成指到达此次反弹的最高点11714点(上证周期最高3450点),此后下探再反弹始终未能完成新的突破;但上证同步回探后却出现了突破性上涨,于2018年1月17日突破前高3450点后一路上涨至3587点(2018年1月29日),两个市场构成顶背离,从而再一次出现了历时达一年之久的大幅下跌,上证最低2440点,深成指最低7011点。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大致可知当两个市场出现分化(背离)后,往往孕育着风险或者机会,其中顶背离时,只要有一个不跟后市都跌(上证突破深证不跟是跌;深证突破上证不跟也是跌);底背离时,深成指创新低而只要上证不创新低后市就会上涨,但深成指不创新低而上证创新低大概率仍要跌。
那么,现在两个市场又出现了分化,即深成指已经突破了去年4月的高点而上证却连中长期下降趋势线都还未完成突破。见下图:
上图为深成指(上)和上证(下)2019年4月至今的日K线图。图中,深成指不但于2019年12月13日以缺口的形式突破了中长期下降趋势线(上图中下降蓝线),而且于2020年1月2日仍以缺口的形式突破了2019年4月8日的最高点10541点;但是,同期上证却一直徘徊于中长期下降趋势线之下(下图中下降粉虚线),不但未能同步构成对4月8月3288点的突破,甚至仍被压制于3587点与3288点的下降连线之下,从而再一次构成了两个市场的顶背离。
如此,后市或将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第一种,根据历史经验,市场应出现下跌,而且还有可能是一次幅度稍大些的下跌(当然过程或会比较复杂,时间周期也可能经历数月,甚至不指导短线操作);第二种,上证出现放量上涨去追赶深成指从而完成对下降趋势线甚至4月高点的突破,但期间深成指不能同步快速跟涨,只能震荡或者小幅缓慢上涨,而且还不许放量(因为深成指现在已经是后量超前量了——2019年3月时的量能已经超越了历史次高点即18211点期间的量能,如果再放量会影响到今后进一步上涨所需要的能量),以等待与上证的同步,否则顶背离就无法消除。
许多人或许会担心“踏空”或者认为自己已经“踏空”,其实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踏空”只会出现在资金量非常大的机构身上;对于散户而言,想要满仓干实际只需要1分钟。散户与机构相比,任何地方都不会占有优势,惟一的特性就是“船小好调头”,所以要充分扬长补短。实际上,如果去除那些小幅上涨、下跌波动而只寻求大级别的上涨、下跌,譬如说牛市、熊市,那么只要记住1、4、7、10这四个月份就可以了,因为大级别的上涨、下跌,必定会在季K线上显示,而一年只有四季。如果不信,看下面统计(以上证为例):上证从95点起涨,第一次大的上涨见顶转跌是1992年7月,跌4个月刚好是10月;然后上涨到1993年4月又转跌至1994年7月。第二次大涨转跌时间是2001年7月,一直跌到2005年7月,然后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上涨即第三次大涨至6124点,而其见顶的时间是2007年10月;此后下跌刚好一年,于2008年10月见底上涨,7月见顶回落;而这一次的下跌企稳时间是2013年7月,上涨时间是2014年7月。第四次大涨至5178点略有出入,其创新高和转跌同为2015年6月,因此企稳后上涨亦变成了2016年2月;但随后又回到了这个周期,即此次反弹的最高点又出现在了1月(2018年1月),并于2019年1月完成下跌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