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清仓分众传媒净赚160亿,郭广昌究竟是得还是失

透明砝码   / 2018-10-17 21:25 发布


分众传媒2005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纯广告传媒海外上市第一股。随后借助资本的力量,疯狂的展开并购,成为了中国楼宇广告市场的霸主。股价也若坐了火箭般蹿升,由发行价9.5美元涨到了最高66.3美元。

 

彼时的创始人江南春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打电话给中国巴菲特、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建议赶紧配置分众股票,股价还要往上飞涨。郭广昌笑而不语。

 

好景不长,接下来的2008年,金融危机、汶川地震、三聚氰胺事件三大行业利空叠加,使分众失去了最大最高端的广告主:汽车,金融和乳业,头部广告大户乳业更是全军覆没。当年分众亏损7.68亿美元,市值蒸发90%,股票跌到了7美元。

 

此时的江南春几乎输掉了全部身家,走投无路的他再次找到了郭广昌。这一次,郭广昌二话没说,果断出手。2008底,先后投入3.05亿美元分批购入分众传媒股票,最后持股达30%,直接控股了分众传媒。

 

复星赚了多少钱

 

2008年12月~2009年3月,在市场万分恐惧时,郭广昌张开贪婪的大口以每股7.76美元的价格吃进0.39亿股分众股票。

2010~2011年,危机解除,郭广昌以24.93元的均价减持了1600万股,套现4亿美元,相当于收回了成本。

2011年11月,浑水做空分众传媒,股价大跌,郭广昌再次买入1000万美元以示支持。

2013年~2014年,趁分众私有化之际,分两批套现2.11亿和5.5亿美元。

 

在分众传媒美股上市期间,加上历年分红1.16亿,复星国际共计套现约12.77亿美元。

 

2015年12月23日,分众传媒A股借壳七喜控股上市。复星国际持有的剩余股票置换成了3.33亿股A股股票,占比8.09%。2015年度、2016年度分众传媒权益送股,复星国际持股分别增加了3.33亿和2.22亿股。

 

2016年,复星没有动作,一整年风平浪静。

 

2017年刚过,复星便开始了疯狂减持。根据wind统计,2017年,复星共套现了32.41亿元。根据年报的减持数量,可以算出减持均价在11元。2017年复星国际全年利润133亿元,分众的套现功不可没。

 

 

步入2018年,复星国际还持有6.12亿股分众股票,但持股已降到5%。第一第二季度复星继续套现。按照10元/股的均价,减持2.41亿股,套现24亿元左右。

 

随后就发生了马云150亿元火速入股分众传媒的事件,复星将剩余的2.51%的股份合计3.69亿股,以每股9.87元的价格作价36.47亿卖给了阿里巴巴。

 

至此,2018年复星清仓分众传媒,共套现60亿元。今年的业绩应该不错,净利大概率会上170亿元。

 

在分众传媒A股上市期间,加上2年分红3.1亿元,复星国际共计套现约95亿元。

 

2009~2018十年间,复星国际在分众传媒身上,美股时期套现12.77亿美元,A股时期套现95亿元。若按照6.5的汇率,总计套现178亿元。减去成本3亿美元,复星持有分众10年,净赚159亿元。妥妥的十年十倍。

 

郭广昌看中的是什么

 

首先肯定了分众传媒是一家好公司。郭广昌说,很多人说分众这问题那问题,看一家企业不应该在它出问题的时候只看到问题,它万丈光芒的时候只看到万丈光芒。在我看来,分众已经把所有问题暴露出来了,这个时候是它最扎实的时候。

 

郭广昌肯定了分众有宽广的护城河。他说,从长远发展来说,一时得失不是最重要的。今年多做一个亿,少做一个亿,不是最重要的。以前,虽然也很风光,但是实际上不断地有很多敌人冒出来跟他打。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你不知道敌人从哪里冒出来。现在这场仗一打,我已经看不出有哪些敌人还能跟他争夺整个阵地。当然小的还有,但是大的已经没有了。

 

其次,好公司还要有好价格。郭广昌说,以前60美元的时候,我肯定不感兴趣的,它再好我也不感兴趣。但是它到7、8美元的时候,已经被严重低估了。当然我不会看出哪里是最低点,我没有这个本事。相对来说管它是7元、8元还是9元,只要有这个投资价值就可以了。市场疯狂的时候,买的再便宜的东西也是贵的;市场非常理性或者是超低的时候,只要在一个区间里,买的再贵也是便宜的。

 

马云的意图

阿里巴巴豪掷150亿元买下分众传媒10.3%的股权可能不仅仅是高位接盘这么简单。对于如马云一样的产业大佬来说,更看重的是分众传媒的资源对阿里巴巴主业的协同性,他可能根本不关心分众传媒赚不赚钱,只要协助阿里巴巴新零售赚钱就已足够。

 

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分众传媒不重要,但是不被腾讯、京东控制很重要。阿里巴巴抢先一步控制分众传媒,也可以看做马云遏制腾讯系的重要一环。毕竟,分众传媒的最大客户是京东、美团等腾讯系投资。

 

郭广昌的得失

复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2~2000年。以郭广昌为首的复星五剑客以3.8万元初始资金创业,投入到当时一片大好的地产和医药,赚到了人生第一笔佣金。1998年复星医药A股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

 

第二个阶段是2000~2007年。正逢行业低谷,复星进入钢铁和矿业领域,先后买下了海南矿业、南钢股份、招金矿业并参与运营。又赶上了国企改革,复星从国资委手中买下了豫园股份,试水零售业。与中国医药集团合资成立国药控股,进入医药流通领域。

 

第三个阶段是2008年至今。金融危机爆发前,复星集团整体香港上市,取名复星国际,募资130亿港元。受巴菲特启发,郭广昌开始买保险公司,用保险浮存金去投资,先后拥有了6家保险公司。

 

利用雄厚的保险浮存金涉足文旅产业,耗资超100亿元买下了地中海俱乐部,耗资110亿元打造了七星级酒店亚特兰蒂斯。并买下了一大堆欧洲时装品牌以及以色列化妆品、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并入股青岛啤酒成为第二大股东。

 

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复星国际上市之后,产业路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上市前无论是钢铁矿业还是医药,都是ToB的。上市后无论是保险文旅还是时尚消费品,都是ToC的。复星新的口号是:为中产家庭提供令人尖叫的产品和服务,说白了就是做内容生意。

 

内容就是流量生意。有好内容,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触达目标群体才是一个好生意,才会产生收入。而流量,是复星最大的短板。互联网时代,线上流量红利已经被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美团、京东等瓜分殆尽。

 

复星也是在这两年才意识到了流量的金贵,但是它丝毫没有办法。郭广昌说,我不做平台,因为永远竞争不过阿里巴巴和腾讯,复星的强项是内容制造能力。

 

于是郭广昌提出了C2M,也就是customer to maker directly的意思,绕开平台,让消费者直接和制造者无缝衔接。在小砝码看来,这更像是一种无奈。

 

复星号称有庞大的线下流量,比如豫园每年有4000万人次的访问量,复星医药旗下有几十家医院几百万的流量。复星意图将这些流量整合到线上,但效果不佳。

 

但在小砝码看来,这些流量大部分是无效流量,几无可能搬到线上。流量是复星的命门,如果没有庞大流量,复星的产品将来是没有出路的。

 

正好,分众传媒来了。分众垄断了中国楼宇电梯广告的市场,是最为庞大的线下流量入口。500个城市,500万终端直接触达几亿中产阶级,与复星的战略定位几乎完美契合。

 

如果拥有分众传媒,复星优质的产品和内容可以大面积高频次快速直接触达中产群体。复星若有了分众传媒,就像腾讯有了..,可以用庞大的流量为所投资企业赋能。有了分众传媒,复星国际这一盘棋将全盘皆活。万亿美元市值不敢说,市值达到1000亿美元,妥妥的。

 

如此看来,分众传媒看起来就像是为复星模式量身定做的。可惜了,郭广昌根本就没有明白分众的战略价值,或者明白的太晚来不及了。或许本人不够狼性,不忍心去掌控控制权。

 

当初复星国际30%控股分众传媒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账面上的利润。当江南春意识到险境,意图重新夺回控制权的时候,郭广昌首先想到的是减持套现。

 

如果说2010年郭广昌还没有意识到流量的重要,那也情有可原,毕竟那时候复星还没有真正要做大文旅时尚消费产业。但是到了2014年分众从美国退市时,复星已全面布局大文旅、大消费产业,还没有意识到那就是眼光的问题了。

 

2014年,复星依然持有分众17.41%的股份,仅次于分众创始人江南春。或许是心软,此时的郭广昌依然没有想要夺取控制权。分众A股上市之后,复星国际更是一路减持,剩下的打包卖给了马云。

 

在小砝码看来,失掉了分众传媒的复星国际,虽然赚了160亿,却可能要亏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