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点津:何谓大局观兼谈超短与波段
A股点津 / 2018-09-30 13:09 发布
超短炒情绪,关键在于大局观;波段炒预期,关键在于确定性。
----- 点津
昨天晚上看到一篇文章《基金经理如何做投研》(作者:投资聚义厅),里边讲足球顶级运动员场上瞬时空间感的一段,让我一下想起了股市里有关大局观的说法:
在股市里其实也非常需要这种瞬时处理全面信息的能力:
持仓股的盘面,如量能、资金、板块效应如何?
大盘指数如何?
涨幅榜涨停多少?
什么概念领涨,处于什么炒作阶段?
涨速榜上有哪些异动,是否有板块效应和题材催化?
同样的,跌幅榜如何?
权重板块及重要个股如何?
哪些板块在涨,哪些在跌?
期货哪些在涨,哪些在跌?
外盘比如日韩、港股如何?
即时财经消息如何?
……
光了解不行,很多时候还要知道前因(经验),并迅速判断后果,及时作出反应。
这是每一个合格超短选手都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
这个非常的难,需要天赋,即便我现在已经基本知道应该怎么做了,但实际还是做不好。这也是我研究了一年然后放弃追涨打板的主要原因。
评价蛋炒饭、知道怎么做蛋炒饭和真正做好蛋炒饭,这里边的差别大了。
还需要盘后看别人复盘梳理涨停板的,就别做超短了。对于短线高手,这都是盘中就该了解的,就像上边足球场明星一样,即时就该清楚,并第一时间做出处理反应。盘后再看,只能总结经验了或者给先手接盘了。
甚至于,应该像教练一样,赛前就做好预判,例如周五短线点津盘前讲的次新:
有这样的预期,才有可能第一时间抓住下面这几个股票:
类似的还有科创新源,越博动力,乐汇国际,伯特利等等。
无论哪种理论何种方法,买股票的初心都一样,一定是博涨势未止。因此除非是借助封板判断涨势未止(如有些人的二封理论),否则一定是买的价格越低越好。
所以每当看到很多新手在热血激昂的打板,我都心生怜悯。
昨天恰好看到一个帖子:
他已经发现了问题,但是思维仍陷在坑里,所以我忍不住回了一句试探他:
但人家不领情,直接杠了我,我也就懒得再说了,毕竟自己也是半瓶水:
没有那个金刚钻,就老老实实做波段。
因为波段对能力的要求显然低了很多,至少不需要那种有天赋才能做到的瞬时处理信息的能力。
波段的核心是炒预期,成败的关键在于预期的确定性有多大,以及相应的时间节点。
除了大盘的影响之外,对于个股的波段走势,通常主要受三方面影响:
1,这个股是不是有事,这事是不是有预期?
2,这个事会不会、何时会发酵,让更多的人知道?
3,有没有大资金来引导、主导或者潜伏资金砸盘?
利好出尽是利空,这话的关键在“尽”字,尽所以就没有预期了,那还吵啥?
明白了这一点,才会理解诸如三大报利好,为啥有的会炒,有的高开低走反而跌。
以本周一复盘讲的钒涨价概念为例,周四周五继续大涨,炒的是钒涨价吗?不是的。钒都涨了一年了,而且涨价的东西多了,比如现在的尿素、醋酸等。
炒的是“还会涨”。这就是预期。截一下9月24号的复盘里,我当时的分析:
当时就两次强调了预期。
同样的,9.18日复盘讲的快递,基于当天的业绩利好和双十一题材预期,标的申通快递和音飞存储都是连涨趋势:
超短需要极高的天赋和丰富的经验,但波段的要求就亲民多了,通常只需要基本的经验,剩下的主要看努力程度了。
努力什么?努力搜集信息资料,从中找出有预期的。
信息资料的来源有很多,比如网络文章、行业信息、新闻公告、财经资讯等等,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是研报(干货集锦里写过有关看研报的文章)。
这里举个例子,也算是个小福利或者验证吧。洪城水业在周三和周四各出了一篇研报,截取部分如下:
如图中所讲,10月18号就要召开涨价听证会,这个涨价幅度最低竟然也有31%,要知道这涨的可都是纯利!对此,公司也不讳言:
首先,不管是否能通过,至少在18号之前,这股就有了预期。其次,对于中国的价格听证会,嗯,大家都懂的。
另外洪城水业不光做自来水,从第二个截图也能看出来,他还是标准的燃气股,甚至拥有9个在营的加气站,贴合近期热点天然气概念。
研报发布后,股价跳空整理了3天,看看节后会不会涨:
最后,推荐大家长假看看几位知名游资(赵老哥、职业炒手、炒股养家)的经验语录吧,每次读都有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