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易者应尽量屏蔽“噪音”
林灵 / 2018-07-20 10:07 发布
行情欲振乏力,各种讨论有时便难免形成交易噪音。作为交易者,大可不必过多理会。只要认为这个市场已处于筑底过程之中,用投机思维的“值博率”也能用得上“很高”两字,那么,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参与就可以了。至于市场的各种宏观问题,比如如何健全和完善市场各种制度,比如监管层要不要“救市”等等,其实都属老生常谈的话题。近期我们就“股投不抄”所发表的观点,也可以归入这一类。
昨日看了一篇很及时的研报,分析了A股与美股近期走势出现背离的原因。不过分析的角度依然是旧角度,如退市制度不畅,如投资者机构化率太低等。这些当然都是问题,但这些问题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向成熟市场“看齐”想在短期内实现毕竟是不现实的。其实,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多有涉及,尽管我们并不是以专业性的面目出现,但观点却很鲜明。举A股散户化备受诟病这一老掉牙的问题来说,也许表面看这确是A股投机性强于成熟市场的原因之一,然而深层原因是否如此则值得打个大问号。有几个方向可以让我们开开脑洞:一是股市设立之初入市者对“业绩浪”的追求,因大家都没经验,因而采取拿来主义,对公司经营业绩普遍还是看重的;二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之后,基金一开始提倡价值投资理念,后来却出现了散户化倾向,甚至还出现了不拿投资者的钱当钱的一些现象,让“基民”无法省心。三是再深入一层想,是A股散户的势力大到可以左右机构,还是因为投资趋利避害的本能在发挥作用……
笔者觉得,与其深究这些几年内都可能改变不了的事情,还不如正视现实,并针对现实找到应对的好办法。见贤思齐固然好,但因应现实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则更好。因此,市场参与各方若能从市场实际出发,而不仅仅去做简单“攀比”——如以前“引进”增发代替原来高门槛的配股导致了上市公司再融资曾经的近乎失控——则市场固有问题得到解决的可能会更大。
近期我们再提上市公司这个市场基石的重要性,其实这个观点也在老生常谈之列,6年前我们在《我们的蓝筹心》系列文章中就说:“要扭转市场积重难返的投机气氛,引导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观念恐怕不能成为重点,更为繁重的工作应该放在上市公司身上。首先是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管……这里说的,是给予所有上市公司公平待遇的问题……其次就是目前正在完善的制度,可以引导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回报股东……最为重要的,还是对违规者的严刑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