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市场规范利于价值投资

林灵   / 2018-07-18 14:32 发布

  笔者今年以来多次对“价值投资”进行了探讨,得出的观点是市场从过度投机转向价值投资的关键在于上市公司,套用流行语就是“上市公司强则股市强、上市公司弱则股市弱”。从时间维度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蓝筹股整体行情出现,并没有多少持续性,即使最近的这一轮,也只不过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随后就开始进入长达半年且至今尚未完成的调整。

  实际上,A股历史上蓝筹股的表现也大致如此。当然,一些公司长期以来股价不断向上,经过几年十几年的时间,从并不起眼的小公司成长为蓝筹公司,只不过,目前这类公司数量还有待大幅提升。

  以笔者的观察,上市公司的强弱,首先在于自身治理结构,其次在于市场环境。前者需要投资者“火眼金睛”去发现,后者则主要靠市场各方共同营造,而监管为其中的重中之重。

  上市公司作为融资主体,他们来到这个市场的目的和作用,就是募资、投入项目、跟投资者分享经营成果,是市场中处于较为主动的一方。投资者作为出资方,主动的方向只在于选择要投资的公司,一旦做出决策买入股票,相应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回报水平,就只有等待时间来验证,期间唯有被动等待。在决策之前,尽管我们可以用“历史告诉未来”的方法来趋利避害,但历史和未来有时候也会“脱节”——“雷”就是这么来的。投、融资双方的方向本来是一致的,只是需要游戏规则来进行利益上的平衡,而平衡点,在经济理论上应该有,在实际市场中却难以找到具体位置。于是市场规则倾向于保护弱者,但如何保护相对被动的投资者,如何约束经营大权在握的公司高管好好履行其职责,一直都是监管的难题。

  我们看到的证券史是市场由乱而治的上升螺旋式循环,历史上上市公司三角债问题、担保链问题、重组并购问题、业绩操纵问题、上市造假问题,近段的市值管理问题、股权减持问题、股权质押问题等等,都在市场的不断发展中由监管层进行了整顿和规范。而这些正是市场生态环境的净化问题,也是监管层可以主动发挥本色作用的地方。当市场不断得到规范,上市公司“雷脸”相对少见,投资者买入股票也就相对可以简单一些,即注重研究上市公司自身的问题即可,而最终的投资效果,就看投资者自身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