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底反弹抓龙头 最全上海国企改革A股标的
浪漫小短线 / 2015-08-26 13:56 发布
光明乳业:公司拥有“光明牌”乳制品商标属上海市著名商标,市场数据显示,在华东,光明全线产品已经占据绝对优势:其鲜奶和酸奶多年来稳步增长。并于今年3月定增落地,收购了TNUVA集团76.7331%股权。
强生控股:公司是一家以出租车为主营业务的上海本地公用事业龙头企业,其“强生”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利用品牌优势和已有网络,基本形成汽车销售、维修保养、租赁和汽车服务为内容的汽车服务经营链。公司的出租车业务具备移动互联网接入想象空间,同时有望在商务租车O2O领域打造新的成长空间。
龙头股份:公司主营纺织品生产及经营,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作为上海老纺织工业基地,其拥有大量黄金地段的厂房资源,具有众多土地资产。上海纺织集团或将划入上海国盛,整体上市将提速。
兰生股份:是全国外经贸系统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是上海最大的文教体育用品进出口专业公司。业绩表现优异,改制成功提升主页发展,国企改革加速转型步伐。
申达股份:公司主营外贸进出口业务、国内贸易、汽车内饰业务等。多年来贸易规模和盈利在纺织行业中名列前茅,综合能力在国内汽车配套纺织品行业中居龙头地位。汽车内饰销售收入占比的提升大幅提高公司毛利率,并拓展海外业务,海外收购兼并、海外建厂,汽车内饰业务占比提高,将会有促进公司整体毛利率的提升。
上汽集团:是一家以汽车制造业和金融业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旗下主要合资整车企业充分发挥品牌和产品优势。在业务模式创新方面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O2O汽车电商平台,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研发互联网汽车、推进汽车金融在线服务,构建产业链竞争新优势。
上港集团:是一家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公司,我国大陆最大的港口企业,前身是上海港务局,主要从事港口集装箱、大宗散货和件杂货的装卸生产以及与港口生产有关的引航、船舶拖带、理货等业务。公司制定了2014-2016三年行动规划和国企改革方案并有序推进,与上海市国资委签订了三年任期目标责任书,通过了以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实行员工持股计划方案,深化混合所有制发展,并对接落实自贸区政策实现突破。
隧道股份:国盛持股的老牌上海国企,公司专门从事软土隧道施工,是中国施工行业第一家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为配合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入,兼顾区域市场开拓、多元化业务模式发展以及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海外市场拓展正在加速。
上海梅林:是一家主营罐头食品和禽畜屠宰等的食品公司,并逐步发展成为集养殖、屠宰和罐头生产为一体的食品加工企业,成为在国内食品市场占有相当份额,在国际食品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企业。在国企改革进程中带来效率提升,2015年上海梅林国企改革迈出坚实一步,实际控制人光明集团旗下的牛肉猪肉相关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意在打造中国肉类航母企业。同时,新管理层计划加强激励、整合渠道、并购强化产业链。
百联股份:公司主要经营超市、建材、百货等业务,致力于连锁产业,发货“联华”和“华联”品牌影响力。百联是上海国企改革重要受益标的,“资产优化+引入战投”推进公司国企改革稳步落地。
上海建工:是一家建筑类性质的上市公司,以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建筑工业、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主要业务。在2014年年报里,业绩符合预期,基建投资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省外业务拓展顺利,海外业务稳步发展。未来建工总公司将29%的公司股权无偿划转给国盛集团;承接过迪士尼一期项目工程,后续迪士尼相关项目仍然可期。
上海机电:公司主营业务种类较多,涉及电梯业务、印刷包装业务、液压机器业务、销售材料、能源工程业务、韩彩业务、劳务收入等。拥有世界销量第二的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及其“上海三菱”品牌。点滴业务保持稳定增长,预计未来两年符合增速约10%,大股东公布增持计划并承诺一年不坚持,彰显对公司长远发展信心。“电梯+机器人”战略逐步清晰,国企改革进程加速推进,未来公司顺应变革可能性较大,市场化将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上海电气:“上海电气”是中国装备制造业领袖品牌,公司主营工业装备业务、高效清洁能源业务、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业务、合并抵消等。未来发展将抓住新兴产业发展契机,把不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盈利能力相对较差的业务逐步剥离,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海洋工程、油气设备、高端医疗等领域。国企改革正在加快推进,上海电气改革方向明确,未来会整体上市,母公司下面的优质资产将会装到上海电气上市公司中。通过整体上市,整个集团的产业结构更加清晰,企业发展后劲更足。
三条线索把握上海国资证券化
1、两家国资流动平台——上海国盛集团和上海国际集团
国改十余年来,上海国改形成以“股权支配权”为抓手的核心逻辑。而这两大集团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过度。近一年多时间以来,两大集团在做剥离集团本身的经营性资产和划入股权资产。
自今年初,两大集团先后有部分上海国有企业集团的股权完成了划转。这些集团公司包括旗下上市公司的股权将有非常大的运作空间。
2、集团单一上市平台
简单的逻辑在于,如果一个上市国有企业是该市、区、县国有资产的唯一上市平台,那么以该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作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3、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叠加国企改革
此类属于“多重催化剂”的投资方式。虽然国企改革本身作为地方上市国有企业股价的催化剂,是可以保证获得足够上涨空间,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其在时间的跨度和成功的概率上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此类上市公司的股价能够同时伴有其他催化剂的刺激,那么这将完美对冲掉投资地方国有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海博股份:是一家出租物流为主的商业公司,主营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海博投资”是公司实行多元投资的平台,形成以品牌为特征的投资业。在重组后,公司主营业务体现为地产与物流双轮驱动,有机结合;物流物业积极拓展,在于菜管家的联动上,将菜管家作为B2C电商平台开拓O2O模式,申配公司为其做好低温配送服务。
金枫酒业:是一家所属行业为商业的以食品、黄酒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食品销售管理,酒、仓储货运、租赁,市外经贸委批准的出口业务。公司2015年收购无锡占有率72%的振太公司将形成多地域和多品牌竞争力集团还在对收购的发过迪瓦葡萄酒和全兴白酒进行重新定位,梳理完成后有望注入公司。
耀皮玻璃:公司是中外合资、国有背景企业,是一家经营玻璃制造加工的公司,主营产品有加工玻璃、浮法玻璃、汽车玻璃等。公司坚持差异化、一体化竞争战略,发展深加工业务。随募投、技改线的不断投产,以及未来可能的择机收购。
棱光实业:是一家主要生产混凝土制品、三氯氢硅产品、商品房等为主的公司,其经营涉足了多个行业,以重组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效提高公司资产质量,拓展了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材料产业规模和范围。华东设计院将借壳棱光实业实现上市,有望在交割完成后变革激励机制。
申能股份:公司已初步确立石油天然气、电力的双主业产业布局,电力、油气并举的综合性能源供应商,利润构成来看,电力业务是目前公司利润的核心。申能集团推动的改革突出解决了国有企业当前运行过程中的考核与激励制度,有望真正释放国有企业的活力。
上海机场:公司属交通运输行业,经营范围为国内外航空运输企业及旅客提供地面保障服务、广告经营与航空运输有关的业务,为中国最大的三个国际中转枢纽航空港之一。作为产能富余的上市机场,公司业务量增速在上市机场类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15年5月,为推动“互联网+”在上海机场的推进,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造全国首个“互联网+机场产业创新基地”,以改善机场商业环境,实现传统机场业务创新发展。
开创国际:是一家以远洋捕捞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一支大洋性捕捞船队和其它过洋性捕捞船队。但杂鱼捕捞等更多是维持产能运转,政府出于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一直对远洋捕捞给予高额补贴。未来公司有望通过延伸产业链,进入下游食品加工行业来稳定业绩增长,获得价值链上更多的增值空间。
张江高科:公司依托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已形成了生物医药、房产物业、通讯信息和海外投资四个投资集群,主要经营受让地块内的土地转让、房产开发与销售、房产租赁等。作为传统的产业地产运营商,张江高科确定了全面市场化的转型原则。未来有望受益与国企改革以及科创中心政策推动,公司随着转型的深入,将享受更高的估值体系,市值提升空间较大。
市北高新:公司定位于“精品园区”综合运营商、服务集成商和投资商。主营业务由纺织机械生产转变为园区产业载体开发经营及园区产业投资的综合运营商,主营产品有委托及其他服务收入、园区产业载体租赁、园区产业载体销售等。公司处于大张江范围内,未来有望享有科创中心相关政策利好。
陆家嘴:公司致力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开发建设,在浦东的两大重要商业物业已经实现结构封顶,现在已经开始对外招商。主营房产销售和租赁、物业管理、酒店业、动迁房转让等。随着自贸区政策扩围和推进,加之国企改革催热效应,凸显公司资源禀赋优势。
爱建股份:公司主营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实业投资、进出口业务等,是上海市实力强大的金融、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公司还直接控股爱建信托,并参股爱建证券,在金融领域实力较强。作为上海本地综合金控平台,伴随上海国资改革迎来诸多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