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守望高新

资深人士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中国最佳私募基金经理张云逸:挖掘爆发性行业

小白龙   / 2015-08-19 12:58 发布

实战经验丰富的“银行派”私募基金经理张云逸对上市公司表现和股价之间的微妙关系有着精准的火候拿捏,他不断寻找爆发性行业机会,享受行业爆发带来的高增长过程
与其他来自“公募派”亦或“券商派”的明星私募基金经理不同,鸿逸投资的张云逸是地地道道的民间高手。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金融学系,如果非要给他贴个标签,他应该是实战经验丰富的“银行派”。
“我以前在银行工作,之后在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做财务总监和大股东的总会计师(CFO),接下来又在一家上市公司做投资部长,做股权管理,对各子公司进行资源整合。”
张云逸的履历,让他由基层开始了解这个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则,再用财务报表看穿一家公司,再结合上市公司对一级市场的深度股权运作,使得他形成自己对上市公司独特的评估体系。
一切了然于心后,他有底气在2006年辞去一切职务开始专注二级市场投资。虽然1992年当中国股票交易所开市的时候,他就开市炒股,但真正的兑变却是发生在2006年。当时他的自有资金也就30多万元,但当年他抓住的南玻A、上海梅林、山东黄金、冠农股份和沧州大化等牛股,让他资产翻了几番。最漂亮的一仗是2008年,张云逸成功度过2008年的熊市危机,“我们在6000点成功清仓,当跌倒3000点以下的时候,又建了点仓亏了一点钱,但总体都是盈利的。”
眼见当年广东新价值投资掌门人罗伟广荣膺“私募冠军”,张云逸非常受鼓舞,感觉自己在阳光私募领域值得一试。2009年他旋即在上海创立上海鸿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开始对外发行阳光私募产品。至今已有十多个产品,都是以二级市场投资为主的股权投资类产品。
最近几年稳定上扬的业绩使得鸿逸不断成为FOF(fund of funds)和MOM(manager of Managers)偏爱的基金。由其掌管的“诺德多策略1号基金”,今年以来的劣后收益率高达339%,3个月时间收益率达到3倍多。对于MOM的投资管理人而言,最核心的能力不是去募钱,而是怎么样找到优秀的管理人。
实际上,所有的财富管理机构都是如此。“募资能力强并不能证明你很有本事”,真正的本事是去识别和判断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那些管理人。在张云逸眼中,优秀的私募基金会让财富不断地增值,“财富由业绩而来,而业绩是做出来的” ——这是一个不间断的正向循环。
张云逸凭借在上市公司的工作经验,对上市公司的表现和二级市场股价之间的微妙关系,有着精准的火候拿捏。在今年6月中下旬A股大跌的前一周,张云逸精准的预测股市将调整, 看到4000点一线。
鸿逸建立起一套独特投研体系,13个来自公募基金或券商的投研人员,大致被分为6个小组,分别是宏观策略、传统行业、新兴行业、量化小组、投行业务和新三板,每两到三人一组,帮助张云逸集中性地筛选价值洼地。其中,量化、投行和新三板相对独立,而传统、新兴、策略却是有机结合在一起。
“我们为什么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这样划分?因为传统产业要有成熟的研究框架,有稳定的估值模式,有对全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的深刻理解;新兴产业要关注新东西,要时刻用新的眼光去评估去看待,要看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要探究发展的逻辑,看它市场空间多大,商业模式是否合理,能不能长大,要做出前瞻性的判断。所以我们要分传统和新兴,但也不是绝对的。比如消费是个传统行业,但却有很多新兴的东西。”
作为一家定位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鸿逸投资也做投行业务,张云逸解释,这一步棋实质上也是为了深耕行业研究。通过开展投行业务,反哺其对“相关的行业以及行业上下游”的认识,也就能更敏锐的发现机会。
对于斯时热点航空股,鸿逸没有介入。张云逸认为,航空公司从低位上来已经涨了5-6倍,严重高估不可持续。关键是作为周期股的航空公司本身没有太多行业壁垒,其核心要素只有两个:一个是油料,一个是外汇汇率。“为什么现在航空股大幅上涨?核心问题就是油料成本下降,航空公司的成本里面50%以上是油料,这里的逻辑很简单,与2007年相比较就很清楚,2007年航空股也是涨了10倍,但怎么来怎么回去。“
对于长期低估的银行股,他认为估值之所以低,这里面传递了很多对未来的预期:一是银行体系慢慢放开和利率市场化的预期,利差将缩小利润会下降;第二是坏账的预期,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过程中局部、区域性的坏账将一定存在,而银行作为高杠杆经营企业,一旦出现坏账,几年的利润都抵不过一年的亏损。
与时俱进,张云逸看好的三大投资方向与时代脉搏非常贴近:
“第一,存在快速成长周期的首先是所谓的大TMT行业,包括传媒、通讯、电子信息、互联网及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技术不断发展、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但是整个行业的快速成长周期并不代表该行业所有公司的快速成长周期,有些公司也会被淘汰,新的公司会不断冒出来,要追踪行业的前沿发展;
第二,大健康领域,包括医药、医疗、医疗器械、医疗管理、健康管理、医院、养老等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这个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第三就是消费,不要去看传统的消费,要时时刻刻用创新的眼光看消费,不断有新的消费热点爆出,而新的消费热点形成,相关上市公司就会爆发性地增长。”
在调研方法上,张云逸推崇彼得.林奇(Peter Lynch),“彼得.林奇非常善于从细枝末节,从生活的小事中发现价值的线索。”为此他几乎读完了彼得.林奇的著作。他认为,博弈是不确定的,而真正的好公司是确定的,事实上,投资的过程是一个寻找确定性的过程。
“拿着这个股票不安的时候,我就把它卖掉,根据我们的判断,一个公司的快速增长期就是1年多,不超过2年。2年以后,他自身规模越来越大,自身成长的速度就会下降。这么好的行业会有很多新的加入者进来,成为一个红海,除非你有相对垄断的地位和定价的优势。同时市场容量亦会越来越饱和,这三方面加起来一定会让他增速下降,这时候我们就退出了。”张云逸说。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快速增长的细分子行业会不断的涌现,消费品、TMT、汽车电子等行业都可能会有爆发性的行业机会。方法在于不断的挖掘这些新的尚未被人们所发现的价值——“不断地去找爆发性的行业,确定它具有爆发性的起点的时候我们就进去,享受它爆发的过程,这是我们收益率这么高的原因。”其实,鸿逸收益高的原因还在于他敢于押注自己的选股能力,持仓仅仅集中在20支股票左右。
“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态,拥有一双发现机会的眼睛,这很重要。”张云逸踌躇满志地说,“从本质上讲,我绝对是个价值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