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历史行情有什么价值?为什么要根据历史行情来研判股市?

东部牛人   / 2018-01-11 10:26 发布

股市再复杂,实际上也不过是无数次买进和卖出的叠加。叠加后呈现出的最终结果,就是K线、分时图、成交量等等


为什么要根据历史行情来研股市?

因为每一次的历史行情都完美代表着,处于当时历史下的投资者们最终做了什么决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比如——

新股上市首日必封板,代表什么呢?

代表着每一只新股上市首日,以涨停价去买它的资金总是比以涨停价卖出的中签资金要多。


新股上市经常拉很多个无量一字板,代表什么呢?

代表着一般来说,新股上市后的几天之内,中签的大部分资金都不愿意卖,而有很多资金提前排好一字板去接这些货。




这也是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无脑进行申购的原因。


甚至不用自己申购的公司是做什么的,或者说,知道跟不知道差距不大。

重要的是看到了历史上新股上市都会拉一字板,于是认为接下来上市的新股也会这样,所以干脆“一键申购”。

这难道不是潜移默化中参照了历史行情吗?


再深入点能发现什么呢?

大盘次新股(一般流通盘大于2个亿,并且发行价大于5元),总是会比同期上市的小盘次新股先结束一字涨停。


大盘次新股,往往开板后的一个月内,就会出现历史最高价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它上市后的一个月内去购买它,很容易几年都解不了套。

正是因为历史上都是如此,所以我在【江苏银行】【山东出版】这一类大盘次新股刚开板时就坚定的看空它的后市走势。


请输入图片描述

原因很重要吗?并不重要,不知道原因也不影响我做出正确的判断——坚决不碰大盘次新股


这是一组2017年11月29日时对部分大盘次新股进行统计得出的数据——



历史行情代表着所有投资者的心理叠加,K线,分时图,成交量,代表着叠加后的最终结果。

为什么历史经常会重复?因为历史是人类的历史,环境虽不相同,但人的心理和差异始终是相似的。

为什么股市的历史行情会经常重复上演?

因为投资者的心理以及它们愚蠢和聪明的程度是不会改变的,以前的投资者会怎么想,怎么做,现在的投资者还是会那样想、那样做。

况且表面的对应关系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层次的原因。举个例子——

一只股票在连续五个以上涨停并且创新高后,顶部出现一根放量的光头光脚(没有上下影线)实体大阴线,后市会怎么走?

比如光力科技刚开板时的走势——




这个笔者统计过,90%以上的情况,代表这个股一个月内没戏了。为什么呢?


原因只能是一个主观分析——

1、前期五个板以上,代表这只股票受市场追捧,热度高。

2、创新高,代表着这只股票在连续涨停时,完全没有套牢盘,里面的全部资金都处于获利状态。

3、顶部一根光头光脚阴线,代表着开盘价就是最高点,收盘价就是最低点。

4、放量,代表着有大量资金成交。


整体来看什么意思呢?里面前期的获利盘出货了,接下来肯定没戏唱了呗。



但是,如果你没有统计出90%以上这个结果来,当你看到这种K线——




万一你会觉得是回调呢?


可能现在这样看不会觉得,但在当时,假如你每天盯着这只股票,目送它连续涨停,最后几个板忍不住想买的时候,要么是一开盘就封住,要么是直接一字板不给机会,你不会觉得自己错过了很多吗?

到了最后这根阴线时,以一字板开盘,盘中炸板2分钟打到绿——




致命的是,变绿之后,立马又冲涨停,这是最最诱惑的时刻。


怎么才能拒绝这个诱惑呢?

你提前想到,第二天这只股票可能会出现这种走势,并且你统计过一个问题——

当一只前期连续涨停的股票,某一天从一字板掉下来打到负的并没有马上回封涨停,后市走势如何?

笔者曾经统计过,是为了找这些股票的卖点去统计的。

统计结果是——当一只前期连续涨停的股票,某一天以一字涨停开盘,盘中从一字板掉下来变绿,并且10分钟内没有回封涨停,则当天再以涨停收盘的概率几乎为0,后市五个交易日内下跌的概率为90%以上。

所以,如果有这个历史概率作为依据,笔者就可以决定它的卖点,以及如果有人问我买不买,我会建议他最好别买。


笔者自始至终,都只能通过历史行情去判断后市。

这也正是我对这波次新股大行情,细节上的判断不够到位的原因。

因为A股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2017年到现在这样猖狂、粗暴、明目张胆的操纵市场现象。

这一点任何一个股龄超过三年的朋友都能明显的感觉到。

官方庇护、机构抱团、控制媒体,拉拢大V,现在就差拿刀架在投资者脖子上,逼迫他们去买“漂亮50”了。


2017年疯狂发新股什么意思?

发新股,新股的稀缺性就低;稀缺性低了,就不容易涨;不容易涨,就会带着中小创也跌;中小创跌了,那自然“白马股”、“蓝筹股”就吃香了。

同时,公司上市,你不会认为其中的油水不大吧?

万一新股受追捧怎么办?简单,喊话嘛。坚决打压“高送转”、打压“雄安股”、打压“次新股”,坚决拥护“价值投资”白马股。

这是一组2017年的全年统计——



笔者只能说“666”


笔者并不是“漂亮50”的看空方,而只是在说,里面的泡沫、猫腻、利益链远超你的想象,至于它们接下来是涨还是跌,那不是我说了能算数的事情。

现在的市场,投资者还是一样的心理,但是环境不一样了,怎么想不一定就能怎么做。

笔者根据历史行情,能大致判断出整体的市场心理,但是我掌控不了大资金的行为,也改变不了如此恶劣的市场环境。


环境是,只有买“白马股”、“蓝筹股”、“漂亮50”才是政治正确,其他3000多家上市公司,基本上全是“炒作”、“垃圾”、“高估值”、“活该跌”

环境是,1月8日尾盘,1月9日早盘,次新股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集体趋势苗头,硬生生缺少更多热钱涌入,反观“茅台”却创出新高,逼近了万亿市值(现在还认为我之前在看空茅台的麻烦回去仔细看看我发过关于“茅台”的文章)

环境是,大资金被锁在“白马股”、“漂亮50”里,想出都不让出。


为什么呢?** 早在100多年前就给出了答案——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这样的环境,没有历史情况可供参考,所以笔者真的不知该如何判断后市了。


但你让我认这样的市场是健康的,对不起,真的做不到。其实也不是真的做不到,谁出得起七位数,笔者就立马能写十篇洋洋洒洒、坚定看好“漂亮50”的文章出来。聪明的你应该懂我在说什么吧?你看到的那些挺“漂亮50”的媒体们、大V们,他们吹B真的没钱赚吗?很多机构鼓吹的是,“漂亮50”会继续延续2017年的趋势。

OK,“漂亮50”现在的总流通市值是15万亿,而沪深两市的总流通市值是46万亿,也就是除去“漂亮50”的“要命3000”加起来总共是30万亿左右的流通市值。

在市场上已经缺少增量资金的情况下,“漂亮50”再像2017年那样涨一倍,也就是到30万亿,那“要命3000”不就得从30万亿流通市值跌到15万亿,等于间接消灭一半股票,以及在那些股票中深套的投资者。



都是股票,为什么只有你是好公司,其它全是一坨翔?行,是一坨翔,认了。那又是谁让这么多坨翔登陆A股市场来圈钱的?


2018年的第一个愿望:还我,也是还广大投资者一个自由的市场。

如果你认为分析的对你有帮助,那就顺手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欢迎关注公/*众/*号“东部牛人”,每日不容错过的精彩投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