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守望高新

资深人士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场外资金何时才敢大举进军A股市场?

郭施亮   / 2016-06-24 13:26 发布

场外资金何时才敢大举进军A股市场?

  近一段时期,我们总是听到场外资金进入A股市场的消息,但却缺乏更具实质性的动作。与此同时,在英国脱欧、万科股权之争乃至限售股解禁等接连风波的影响之下,却似乎给那些本来计划进入A股市场的资金带来了不少的困惑。

  事实上,对于引导资金,尤其是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的问题,早已在市场中得到广泛地热议。不可否认,对于时下的A股市场而言,经历了前期轰轰烈烈“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过程之后,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得到了较好地释放,而股市的指数点位也基本重返之前牛市启动之初的点位,不少股票的累计跌幅更是超过50%,甚至是70%

  但是,面对风险压力骤降的股票市场,却似乎仍未能够吸引场外资金的大举进场,而更多资金,却往往采取谨慎观望的态度,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笔者看来,对于场外资金而言,虽存在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有涌进市场的迹象,但更多的场外资金,却似乎更愿意等待一个它们认为更为安全的进场位置。

  其中,就市场估值水平来说,虽然市场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已经出现了接近50%的下跌空间,但市场中的股票估值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化迹象。其中,以上证50为首的品种,其整体估值偏低,甚至低于国外成熟市场的平均水平。但是,在另一方面,整个A股市场的估值中位数依旧偏高,而以中小板、创业板为主的品种,更是未能够达到“去泡沫化”的要求。

  不过,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经历了前期国家队资金频繁出手之后,国家队资金却对部分权重股票,尤其是超级权重股票的控盘程度已经接近或达到了高度控盘的水平。由此一来,在这类股票可流通部分不高的影响下,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这类股票的下行空间。同样道理,因这类股票占比市场权重比较高,由此也达到制约市场大幅下行的空间。不过,在现阶段内,假如国家队资金不采取这种手法,或仍很难摆脱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而在市场再度失速下行的影响下,或将再度引发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等系统性风险。

  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家队资金的频繁出手,却间接强化了股市行政干预的色彩,而股市的市场化改革步伐也有所放缓。至此,对于更多资金而言,或许更愿意等待政策底之后的市场底的出现。或许,待真正的市场底出现之后,才是它们认为比较安全的进场时点了。

  但是,回顾过去几轮熊市行情,继政策底之后,市场底的形成过程也并不轻松。有时候,政策底与市场底之间的距离并不会很大,但期间市场的筑底震荡周期,却会显得相当漫长。或许,对于市场而言,政策底与市场底之间,或仅有不到10%的空间,但在政策底与市场底之间,市场的盘整震荡时间或长达数月,乃至数年之久。

  “以时间换空间”的形式来完成A股市场底的构筑,这或许是场外资金的普遍看法。但是,对于更多资金而言,却希望在短时间内,市场以“挖坑”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市场底的确立。但是,在面对时下市场内外部环境并不明朗的大背景下,更多资金却愿意谨慎观望,耐心等待这一机会的降临。

  “中小企业多,融资渠道少”、“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这是当下国内市场的真实写照。然而,对于A股市场而言,往往缺乏的并不是资金,而是缺乏了市场的投资信心。由此可见,对于场外资金而言,一旦市场的市场底得以形成,或容易引发部分长期资金的大举进场。然而,在市场底得以确立之后,在市场做多氛围逐渐修复的影响之下,其未来可否形成持续性的赚钱效应,这也将会直接影响到股市投资信心的修复程度,乃至影响到更多场外资金的流入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