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守望高新

资深人士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15倍牛股增收不增利!阳光电源三季度利润下滑 全年业绩恐持续承压

天府财经网   / 2021-11-02 16:56 发布

自从确定双碳目标以来,清洁能源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景气时代。表现在资本市场上,也催生了不少大牛股,其中阳光电源作为光伏逆变器的细分龙头,在装机需求的预期下,得到市场和资本的双重青睐。

阳光电源有多火?公司2020年年初时股价不到11元,而到今年7月份,其最高涨至180.16元/股,涨幅超过15倍。

《碳中和日报》注意到,逆变器环节由于处在“多晶硅片-硅片-电池-组件”产业链条之外,并不受到硅料涨价的直接影响,即使硅料涨价自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不过还是享受到了超预期装机量带来的行业红利。


不过,逆变器行业的“好日子”也面临不小风波。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48亿元,同比下降了0.19%。同时,硅料临近27万元/吨的高价,也在持续冲击终端电站的装机量。如果最终装机不及预期,阳光电源是否还能笑傲全年,也成为未知数。

增收未增利,机构显分歧

前三季度,阳光电源实现营业收入153.74亿元,同比增长29.09%;实现归母净利润15.05亿元,同比增长25.89%。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63亿元,同比增长44.2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48亿元,却同比下降了0.19%。

《碳中和日报》注意到,这是阳光电源近两年来首次出现单季度业绩下滑情形。上半年,“缺芯”危机蔓延至逆变器行业,加上铜、铝等大宗商品持续涨价,造成成本增加。

为了保持市占率的面子,阳光电源需要煞费苦心。事实上,过去在销售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公司逆变设备产能利用率通常超过100%,处于超负荷状态。不过,逆变器本身也不是垄断和高新技术行业,市场处于充分竞争格局。

成本大涨,而终端产品不能同步提价,公司就会越生产越亏,反之,涨价就会失去价格优势,导致订单流失。在同业二三线公司相继高调宣布涨价之际,阳光电源为了保持市占率,必然对价格调整较为谨慎,导致毛利水平下滑。

作为机构抱团股,阳光电源在2020年股价堪称“一飞冲天”。2020年初,公司股价尚在10元左右,到12月23日股价达到69.92元,总市值1018亿元,首破千亿市值。
今年初,机构抱团出现瓦解迹象,公司股价经历大幅回调,不过作为光伏新能源热门细分赛道龙头,公司股价依然没让投资者失望,不久后重回上升通道,7月21日总市值达到2010亿,正式突破2000亿大关。

不过,作为15倍的光伏牛股,其业绩或难以支撑市值表现,机构已经出现撤离迹象。三季报显示,持有阳光电源的公募基金数量由二季度的911家下降至三季度的446家,锐减465家,基金合计持股比例从16.84%下滑至15.72%。

《碳中和日报》注意到,前十大股东广发高端制造减持了403.9434万股,以持有1460.3948万股位列阳光电源第4大流通股股东;原本持股831.174万股的广发兴诚减持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香港结算有限公司减持了835.6969万股,全国社保416组合减持了319.6036万股。不过,3只基金广发双擎、广发科技、广发创新基金则有增持。

装机目标恐难完成,业绩增速堪忧

作为光伏非硅环节,阳光电源曾经充分享受光伏行业高增长红利,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54亿元,同比增长118.96%。

不过,截至目前硅料环节的产能不足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四季度是国内光伏装机旺季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6.2-27.6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7.18万元/吨,环比涨幅为0.41%;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6.0-27.4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6.94万元/吨,环比涨幅0.26%。

从年初至今,硅料涨幅已超过220%,而硅料价格高涨,传导至组件环节。《碳中和日报》了解到,目前一线厂家182单玻组件价格约每瓦2.05-2.13元的水位,二线厂家约落差每瓦2-5分。其余尺寸单玻组件价格上涨力道较为趋缓,166单玻组件价格约每瓦2.03-2.1元、210单玻组件价格约每瓦2.08-2.1元。

从目前行情看,四季度组件价格必然处于“2元时代”,并进而影响终端电站的并网积极性。根据最新公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今年1月到9月,全国新增太阳能发电25.56GW。其中,9月新增装机为3.51GW,较7、8月新增装机出现下滑。

事实上,装机不及预期的冲击,在辅材行业已经有所表现。中信博是光伏支架行业龙头,然而盛名之下,业绩却大幅下滑。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7亿元,同比下降6.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32.82万元,同比下降69.77%。

从业务结构上看,中信博光伏支架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对于业绩下滑原因,公司解释称系原材料钢材价格上涨,海外市场受到疫情的影响,2021年光伏行业集中电站项目开工率走低。

因此,硅料涨价的行业难题,没有公司能够独善其身。《碳中和日报》了解到,如果导致组件价格持续上涨,进而抑制电站装机总量,可能会对逆变器市场需求有一定影响,公司逆变器的出货量可能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这对前三季度业绩本就承压的阳光电源而言,四季度可能会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