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守望高新

资深人士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聊聊怎么看研报及财经消息

A股点津   / 2018-05-05 00:26 发布

                                      

  

前两天有个朋友留言问“不是说研报都是配合机构出货的吗”。



这个几句话也扯不清楚。其实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举例说明研报并不都是用来出货的:《研报的正确打开姿势》


今天再简单说说怎么看研报,同样的思路也可以用在分析各种财经消息上。


在A股市场,任何一个公募、私募、资管等买方,没有一个不去研究主流机构研究报告的,最终这些研报自然会引导机构资金的流向而多数情况下,正是这些机构资金决定了股票的中期趋势。因此对于业余炒股的小散来说,勤翻研报是发现中线好股票的捷径。


与研报类似,现在几乎主流一点的财经网站都有自己的即时滚动财经信息播报,如新浪财经、财联社、选股宝、云财经、东方财富等等。而大部分专业短线游资都会时刻关注这些消息,例如今天盘中财联社的一条消息:



阅读量八百多万!这些人里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人跟随响应,都会形成一股不小的资金流,从而影响相关股票的短线走势。例如昨天下午的长江通信:



消息发出后仅3分钟,股价被推上涨停。但是由于这个消息早在大家预期之内,所以很快被砸了。


每天都会有很多新的研报与即时财经消息,显然不是都有价值,那么通常如何来分析判断呢?一般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


事件潜伏


就是由研报和财经信息来发现未来确定会发生的事件性炒作,提前做好功课关注着,甚至提前潜伏。


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远的如去年的内蒙古炒作,近的有海南炒作、数字中国会议炒作,包括我最近一直提的世界杯足球概念,也是典型的例子。


以海南为例,在慧博资讯里搜索“海南”+“周年”,会发现好几篇研报,其中有几篇早在半年前就分析了海南的炒作机会:



再以下月的世界杯为例,搜索“世界杯”,会看到好几篇相关研报,其中有这样一篇:



来看一下当代明诚在研报发布后至今的k线走势:



又比如4月20号,各大财经媒体都报了这样一条消息:



来看一下粤港奥大湾区概念的珠海港此后的走势:



对于业余散户来说,每年只需把握好这样的几次机会,赚个百分之二三十不是难事。


公司拐点


就是可以预期判断公司基本面发生向好转折的研报与消息。具体又可分为政策变化、行业周期转折、公司技术变革、公司特殊事件(转型、并购)等等。


例如近期的芯片炒作,就属于国家政策变化,会中长期有利于芯片企业,可能导致企业基本面变好。


而这两天的养鸡股票大涨,就属于行业变革,来看看研报怎么说:



我在3月份推荐的中线股新北洋,一路逆势向上,从3月25日复盘推荐至今,累积涨幅33%,同期上证下跌2%。


实际上这个股票我早在3月10号写《整理一下最近的股票感悟》时,就作为技术形态的典型例子提到过:



来看一下我当时图片里写的研报具体怎么说:



我当时看到研报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公司前景应该很好,因为他做的三个方向无论是智能金融还是物流(快递柜)与新零售,都属于快速发展的行业,公司必然会获益。再结合k线上的技术分析,明显已经有中长线资金介入,因此后边一直有关注它。这个就是公司基本面发生向好转变的例子。


目前还有一个公司,我也比较看好它的中长线价值,就是中科创达:



来看一下研报分析:



感兴趣的可以去找更多研报了解一下。


价值挖掘


这方面主要以产品涨价类居多,还有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之类的。


典型例子就是去年的方大炭素。提起这个股票我无比可惜。我早在它10元左右时就发现它走势不正常,应该有中线资金在做,还特地买到虚拟股里留待观察。但是因为我当时执迷于超短打板,根本不关心中线股,也不看研报,所以不知道它是怎么回事。



现在来看看当时底部10元-11.5元时研报怎么说:



去年的钴也是很好的例子。


关注我时间长一点的都知道,最近我不止一次提到水泥有中线预期,以龙头万年青为例,近期也是一路逆大盘向上:



这就是得益于三天两头总有即时财经消息在说哪哪水泥又涨价了。比如今天早盘:



风口延伸


研报与财经消息本质上只是信息,至于能否真正影响股价,很多时候还要看其他因素。这其中近期炒作风口就影响很大。所以要重视跟目前市场风口有关系的研报和消息。


比如我3月份盘中抓双林股份的涨停,就是因为独角兽概念当时是热炒的风口,那么盘中即时消息跳出来双林股份参股独角兽公司知豆汽车,我自然毫不犹豫的打涨停价扫货。


这方面研报的作用更多是帮我们梳理挖掘具体概念标的。比如市场炒芯片,那么借助研报我们就能知道芯片产业链都有哪些环节,相应都有哪些公司比较正宗有价值:



有时候研报也会发掘风口延伸概念。例如去年6月份,钢铁煤炭受益于涨价,股价连续上涨,这时有研报挖掘了涨价预期的神火股份,结果神火股份也是一大波上涨:



上月毛衣站正热的时候,市场进口替代概念热炒,这时出了这样一个研报:



第二天,广信材料就被拉涨停了:



总结起来,判断研报与财经消息是否有价值,主要看它是否能带来预期与眼球效应。


也正是因为这个逻辑,所以对于那些诸如签合同之类的没有后续预期的消息,基本不用看的。还有一些公司价值分析之类的,不沾风口也是没必要看,要知道这熊市里低估的公司太多了,没人关注一样阴跌。


时间关系,先说这些,以后有机会再结合研报和即时信息具体举例说一下。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