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耐克不香了?从财报来看,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

老范说评   / 2022-07-01 07:49 发布

耐克的财年结束时间是5月31日,所以不久前他们才发布2022财年(2021.6.1-2022.5.31)的财报,我看有些媒体报道,其在华营收大滑两成,我们就来看看是不是这样情况呢。

耐克不香了?从财报来看,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


确实在大中华区,耐克2022财年的营收是其所有分区中唯一同比下降的区域,而且下降的幅度也达到了9%,主要增长的是亚太和拉丁美洲地区,然后是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大中华区的营收下降,“成功”拉低了其全年整体的增长水平。

新闻中的两成是怎么回事?其表述为:“第四财季大中华区业绩加速下滑,实现营收15.61亿美元, 同比下降19% ”。那是因为他们所说的是,最近这一个季度单季的表现,我们就不评价他们一会儿用年度数据,一会儿用季度数据来挑着说了,反正数据也是对的。我们这里还是主要说年度数据的内容。

耐克不香了?从财报来看,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


大中华区特立独行的下降,导致其分地区的营收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大中华区的营收占比下降了三个百分点,分别由北美、欧洲和亚太等三个区域各分走一个百分点。

耐克不香了?从财报来看,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


从气泡图来看,这种传统公司的气泡变化并不明显,营收增长有限;但近两年净利润还是在不断创下新高,2022财年的营收增长率确实有所回调。

耐克不香了?从财报来看,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


要和我们国内的公司两三年就翻一倍的节奏来比营收增速,耐克确实是不行的,毕竟近500亿美元的体量摆着了,其五年来的几何平均增长率为6.3%,2022财年5.6%的水平,明显是在减速了。

净利润的波动比营收波动大,对于耐克也是这样的,虽然近六年都没有出现过亏损,但波浪式的净利润增长表现说明,其经营的稳定性其实并不是很强,哪怕算五年的几何平均增长率也才7.4%,略高于营收的增长水平。

国内做得最好的运动品牌安踏,2021年的营收为493亿人民币,显然和耐克的差距还不小。但是2017年时安踏才167亿元,也就是说五年时间,安踏成功把差距从十多倍缩小于六七倍的左右了。

耐克不香了?从财报来看,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


分产品来看,六成以上是鞋类,近三成为服装,其他产品约为一成,两个财年的结构变化不是很大。

耐克不香了?从财报来看,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


分产品大类的营收构成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前两大产品的增速变化并不明显,而增长较快的“设备”占比又较低。看来鞋类的销售是耐克的主要营收和利润来源,但安踏却不一样,其六成左右是服装,三成左右是鞋类,和耐克是反着的。

耐克不香了?从财报来看,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


耐克的毛利率一直稳定在45%左右,2022财年为46%,有小幅上升。作为全球顶级运动品牌,其实毛利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不仅低于安踏的61.2%,还低于李宁的53%。虽然中美的会计准则有不小的差异,但肯定不是他们产生如此大差异的原因。我没有做过调查,不敢乱下结论,但我想到了几点,等有空我再收集一些资料后单独来说这件事。

不过其净资产收益率的表现倒还是不错的,除了净利润特别低的那几年,一般都要接近毛利率,个别年份还有过反超,看来他们的运营效率不错,杠杆运用也还是有效的。这就是比安踏和李宁都要高出不少了,其实看财报还是有点用,如果不看数据,我们不会相信耐克的毛利率比安踏低,也不会相信安踏的运营效率比耐克低。

耐克不香了?从财报来看,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


其资产负债率为62.1%,其实并不算低了,虽然没有很多传统的美国传统企业那么激进,搞到90%以上,但仍然明显高于安踏的49.5%。这好理解,安踏还在较快增长,必须要保证一定的自有资金规模,以免因为意外情况,出现流动性问题;另外由于融资环境的区别,也让融资更容易的企业敢于更高地负债。

短期偿债能力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甚至还有点保守了。这种明显流动资产偏高的情况,往往是有收购之类的打算,不过看耐克好像一直都没有太低的情况,或许是一种管理传统吧。

对于国产运输品牌的兴起,我们当然要为他们高兴,但是也不可盲目乐观,其实除了这些原因以外,有没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国内消费者,被迫消费降级的影响呢?我想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吧。国产品牌还是要自己努力,可不能像那些媒体一样,希望国际竞争对手们,主动出问题给自己让路, 那太不现实的,特别是在境外的竞争,可没有国内这些支持的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