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盛通信】祛魅后的真成长—本轮光模块行情的思考】
摘要本轮光模块板块自5月初以来强势反弹。 5月6日至9日,通信设备ETF(159583)上涨6.3%,新易盛(300502)涨超20%,中际旭创(300308)和天孚通信(300394)分别涨超13%与8%,仕佳光子(688313)亦有12.7%的优异表现,重新出现了主流资金的回... 展开全文光模块800G仍是主流,1.6T趋势确定
产业节奏:2-3年迭代的规律
二级市场预期回归理性
MPO/MMC插芯升级驱动增长:MPO插芯在高密度互联场景下可显著节省空间,MMC标准的导入使得大规模机房布线效率大幅提升;
AWG定制化成为新的增量风口:大型云厂对波分复用定制化波长需求不断增加;
光通信细分厂商同样享受卡位逻辑
光模块800G仍是主流,1.6T趋势确定
产业节奏:2-3年迭代的规律
二级市场预期回归理性
MPO/MMC插芯升级驱动增长:MPO插芯在高密度互联场景下可显著节省空间,MMC标准的导入使得大规模机房布线效率大幅提升;
AWG定制化成为新的增量风口:大型云厂对波分复用定制化波长需求不断增加;
光通信细分厂商同样享受卡位逻辑
【国盛通信】祛魅后的真成长—本轮光模块行情的思考
摘要
本轮光模块板块自5月初以来强势反弹。 5月6日至9日,通信设备ETF(159583)上涨6.3%,新易盛(300502)涨超20%,中际旭创(300308)和天孚通信(300394)分别涨超13%与8%,仕佳光子(688313)亦有12.7%的优异表现,重新出现了主流资金的回归。在光模块经历了两轮牛市后,有哪些框架需要修正、祛魅?本报告围绕四大思考维度深入复盘:一是产品迭代节奏回归常识;二是CPO技术的定位与可插拔方案共存;三是下游无源器件的价值被低估;四是行业格局与卡位逻辑。通过论证,我们认为,当前估值与基本面双修复,正值布局良机。
1、400G、800G、1.6T一年一代?——快进的升级迭代回归常识
800G光模块仍将保持主流地位,1.6T产业进展25年起步,放量需26年及以后,但趋势确定。近年资本市场对400G→800G→1.6T光模块的升级预期一度过于激进,但800G模块自2024年才开始真正放量,生命周期尚久。根据LightCounting数据,2024年800G市场规模约为7.5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到17亿美元,CAGR约为31%;同时根据Cignal AI的观点,2024年部署的WDM带宽中400ZR和ZR+仍占主要份额,2024年全年1.6T光模块出货量不足100万件;OFC 2025大会上,多家头部厂商集中展示1.6T样品,预计要到2026年能实现大规模交付。目前来看,400/800G光模块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而1.6T光模块虽趋势确定,但实现放量仍需一定时间。
产业链上下游的器件准备、供应链验证与客户测试通常需要2–3年时间。从400G到800G用了约3年,而从800G到1.6T亦将遵循类似节奏。我们认为,资本市场对1.6T的“快进”预期,在实际过程中未能考虑到材料、封装、测试等环节的成熟度与成本曲线,往往对1.6T进展节奏展望过于激进导致言必称1.6T,但实际产业发展会遵循一定的合理规律,2-3年技术迭代是光模块较为普遍的行业速度,根据Light Counting的预计,1.6T光模块约需四年实现出货量1000万台,而800G产品约需五年,虽然相比之前产品较快但可能无法满足市场过于激进的节奏展望。
25年一季度业绩中,新易盛实现归母净利15.7亿元,同比增385%,主要得益于800G模块大规模放量;中际旭创归母净利润增幅57%,亦验证了800G的主流地位。随着业绩陆续兑现,市场开始逐步认识到800G的空间足够支撑成长,二级市场对1.6T过高预期正在逐步修正。
2、CPO对可插拔是0到1的替代?——CPO成为众多方案中的一种而非替代
光模块可以按照材料、封装方式、传输介质等多角度分类,各方案虽重要但并未有压倒性优势,未来大趋势为多方案共存。光模块可按材料将产品划分为硅基、InP磷化铟、 薄膜铌酸锂;按封装方式划分有传统可插拔(QSFP-、OSFP、COBO)与CPO;按传输介质可划分为光纤与铜缆。其中CPO通过将光引擎与芯片共封装,具有接口损耗显著降低、功耗减少50-70%(以博通和英伟达方案为例)、体积缩小40%等优势,但在封装工艺、散热及成本方面仍存在挑战,预计大规模商用仍需时间,此外,CPO仅为众多方案中的一种,短期内仍旧依赖可插拔方案满足800G/1.6T主流需求。
3、无源器件空间太小?——高速率环节下被低估的无源器件
下游无源器件市场正迎来新一轮高弹性增长,投资价值被低估。随着光模块速率升级,无源器件价值量与复杂度同步提升。2025Q1,博创科技、仕佳光子、太辰光等无源厂商产能迅速爬坡,MPO(多芯连接器)向MMC(小尺寸)升级,芯数从12芯提升至16/32芯;定制化AWG(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需求高速增长,根据Business Research预测,AWG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1.3亿美元增长到2032的28.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1%:
在有源产品从芯片到模组格局趋于稳定的背景下,突围难度增加,但无源正处产品、技术迭代密集期,且种类众多,给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博创科技一季度营收同比增超70%,目前计算正向高密度互联方向快速演进,而MPO配合shuffle解决方案可解决柜间布线复杂难点,受此驱动MPO需求放量,公司于2023年11月底以现金收购长芯盛,整合其MPO业务,充分受益于MPO带来景气度抬升带来的需求增长;
仕佳光子Q1营收4.36亿元,同比增120.6%,净利增幅达1003.8%,计算向高速率、低功耗方向演进, AWG芯片具有集成度高、灵活性强等特点,其优势将更适配于数据中心升级的大趋势而持续放量。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AWG芯片供应商,其 DWDM AWG 产品已成功导入国内外主流设备商供应链并实现规模化量产,业绩增长将充分受益于此趋势。
4、格局与卡位
下游CSP与光模块上游供应商格局稳固
行业格局稳固,下游CSP集中度高,上游寡头格局已成,各公司通过深耕细分市场实现卡位。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数据,25年第一季度亚马逊、Google、微软、三大云厂商合计占据全球云服务市场份额63%;国内方面,根据Canalys报告,2024年国内三大云厂商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占据份额约为71%。其数据中心的扩建将成为光模块需求的直接驱动力,其中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均在2025年大幅加码CapEx,合计指引投入超3000亿美元;上游光模块供应商中,国内企业在全球优势明显,如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等通过深耕专业领域形成“技术+客户结构领先”的卡位优势。
仕佳光子绑定主流光模块渠道AWG放量,源杰科技则依托与大厂深度合作硅光光源,各自守住垂直细分市场,形成护城河。无论是光模块还是光通信厂商,卡位优势一旦形成,出于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和产品质量一致性等的考虑,其他厂商很难有机会进入,因此强者恒强。
综上,我们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时光器件“一大四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博创科技/德科立,以及关注受关税影响跌幅较大,但具有新增量逻辑的公司如威腾电气(母线)等。
:
算力——
光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腾景科技、光库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联特科技、华工科技、源杰科技、剑桥科技、铭普光磁。铜链接:沃尔核材、精达股份。算力设备:中兴通讯、紫光股份、锐捷网络、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业富联、沪电股份、寒武纪、海光信息。液冷: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边缘算力承载平台:美格智能、广和通、移远通信。卫星通信:中国卫通、中国卫星、震有科技、海格通信。IDC:润泽科技、光环新网、奥飞数据、科华数据、润建股份。
数据要素——
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数据可视化:浩瀚深度、恒为科技、中新赛克。
风险提示:AI发展不及预期,算力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1. 投资策略:祛魅后的真成长—本轮光模块行情的思考
本周:
算力——
光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腾景科技、光库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联特科技、华工科技、源杰科技、剑桥科技、铭普光磁。
铜链接:沃尔核材、精达股份。
算力设备:中兴通讯、紫光股份、锐捷网络、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业富联、沪电股份、寒武纪。
液冷: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
边缘算力承载平台:美格智能、广和通、移远通信。
卫星通信:中国卫通、中国卫星、震有科技、华力创通、电科芯片、海格通信。
IDC:润泽科技、光环新网、奥飞数据、科华数据、润建股份。
数据要素——
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数据可视化:浩瀚深度、恒为科技、中新赛克。
本周观点变化:
本周得益于美国芯片制裁态度放缓,叠加光通信的估值修复,算力板块迎来较大涨幅。5月6日至9日,通信设备ETF(159583)上涨6.3%,新易盛(300502)涨超20%,中际旭创(300308)和天孚通信(300394)分别涨超13%与8%,仕佳光子(688313)亦有12.7%的优异表现,重新出现了主流资金的回归。
我们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时光器件“一大四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博创科技/德科立,以及受关税影响跌幅较大,但具有新增量逻辑的公司如威腾电气(母线)等。
2. 行情回顾:通信板块上涨,光通信指数表现最优
本周(2025年5月6日-2025年5月9日)上证综指收于3342.00点。各行情指标从好到坏依次为:创业板综>中小板综>万得全A>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沪深300>上证综指。通信板块上涨,表现优于上证综指。
从细分行业指数看,光通信、卫星通信导航、量子通信分别上涨10.4%、6.0%、5.0%,表现优于通信行业平均水平;通信设备、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区块链、运营商分别上涨4.5%、3.9%、3.8%、3.7%、2.3%、1.6%,表现劣于通信行业平均水平。
本周受益于优异业绩的持续影响,新易盛上涨21.628%,领涨版块。受益于通信设备概念,武汉凡谷上涨20.987%;受益于6G概念,海能达上涨15.212%;受益于卫星互联网概念,普天科技上涨14.786%;受益于收购动作,天源迪科上涨13.824%。
3.周专题:祛魅后的真成长—本轮光模块行情的思考
本轮光模块板块自5月初以来强势反弹。 5月6日至9日,通信设备ETF(159583)上涨6.3%,新易盛(300502)涨超20%,中际旭创(300308)和天孚通信(300394)分别涨超13%与8%,仕佳光子(688313)亦有12.7%的优异表现,重新出现了主流资金的回归。在光模块经历了两轮牛市后,有哪些框架需要修正、祛魅?本报告围绕四大思考维度深入复盘:一是产品迭代节奏回归常识;二是CPO技术的定位与可插拔方案共存;三是下游无源器件的价值被低估;四是行业格局与卡位逻辑。通过论证,我们认为,当前估值与基本面双修复,正值布局良机。
1、400G、800G、1.6T一年一代?——快进的升级迭代回归常识
800G光模块仍将保持主流地位,1.6T产业进展25年起步,放量需26年及以后,但趋势确定。近年资本市场对400G→800G→1.6T光模块的升级预期一度过于激进,但800G模块自2024年才开始真正放量,生命周期尚久。根据LightCounting数据,2024年800G市场规模约为7.5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到17亿美元,CAGR约为31%;同时根据Cignal AI的观点,2024年部署的WDM带宽中400ZR和ZR+仍占主要份额,2024年全年1.6T光模块出货量不足100万件;OFC 2025大会上,多家头部厂商集中展示1.6T样品,预计要到2026年能实现大规模交付。目前来看,400/800G光模块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而1.6T光模块虽趋势确定,但实现放量仍需一定时间。
产业链上下游的器件准备、供应链验证与客户测试通常需要2–3年时间。从400G到800G用了约3年,而从800G到1.6T亦将遵循类似节奏。我们认为,资本市场对1.6T的“快进”预期,在实际过程中未能考虑到材料、封装、测试等环节的成熟度与成本曲线,往往对1.6T进展节奏展望过于激进导致言必称1.6T,但实际产业发展会遵循一定的合理规律,2-3年技术迭代是光模块较为普遍的行业速度,根据Light Counting的预计,1.6T光模块约需四年实现出货量1000万台,而800G产品约需五年,虽然相比之前产品较快但可能无法满足市场过于激进的节奏展望。
25年一季度业绩中,新易盛实现归母净利15.7亿元,同比增385%,主要得益于800G模块大规模放量;中际旭创归母净利润增幅57%,亦验证了800G的主流地位。随着业绩陆续兑现,市场开始逐步认识到800G的空间足够支撑成长,二级市场对1.6T过高预期正在逐步修正。
2、CPO对可插拔是0到1的替代?——CPO成为众多方案中的一种而非替代
光模块可以按照材料、封装方式、传输介质等多角度分类,各方案虽重要但并未有压倒性优势,未来大趋势为多方案共存。光模块可按材料将产品划分为硅基、InP磷化铟、 薄膜铌酸锂;按封装方式划分有传统可插拔(QSFP-、OSFP、COBO)与CPO;按传输介质可划分为光纤与铜缆。其中CPO通过将光引擎与芯片共封装,具有接口损耗显著降低、功耗减少50-70%(以博通和英伟达方案为例)、体积缩小40%等优势,但在封装工艺、散热及成本方面仍存在挑战,预计大规模商用仍需时间,此外,CPO仅为众多方案中的一种,短期内仍旧依赖可插拔方案满足800G/1.6T主流需求。
3、无源器件空间太小?——高速率环节下被低估的无源器件
下游无源器件市场正迎来新一轮高弹性增长,投资价值被低估。随着光模块速率升级,无源器件价值量与复杂度同步提升。2025Q1,博创科技、仕佳光子、太辰光等无源厂商产能迅速爬坡,MPO(多芯连接器)向MMC(小尺寸)升级,芯数从12芯提升至16/32芯;定制化AWG(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需求高速增长,根据Business Research预测,AWG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1.3亿美元增长到2032的28.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1%:
在有源产品从芯片到模组格局趋于稳定的背景下,突围难度增加,但无源正处产品、技术迭代密集期,且种类众多,给中小企业提供了机会。博创科技一季度营收同比增超70%,目前计算正向高密度互联方向快速演进,而MPO配合shuffle解决方案可解决柜间布线复杂难点,受此驱动MPO需求放量,公司于2023年11月底以现金收购长芯盛,整合其MPO业务,充分受益于MPO带来景气度抬升带来的需求增长;
仕佳光子Q1营收4.36亿元,同比增120.6%,净利增幅达1003.8%,计算向高速率、低功耗方向演进, AWG芯片具有集成度高、灵活性强等特点,其优势将更适配于数据中心升级的大趋势而持续放量。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AWG芯片供应商,其 DWDM AWG 产品已成功导入国内外主流设备商供应链并实现规模化量产,业绩增长将充分受益于此趋势。
4、格局与卡位
下游CSP与光模块上游供应商格局稳固
行业格局稳固,下游CSP集中度高,上游寡头格局已成,各公司通过深耕细分市场实现卡位。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数据,25年第一季度亚马逊、Google、微软、三大云厂商合计占据全球云服务市场份额63%;国内方面,根据Canalys报告,2024年国内三大云厂商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占据份额约为71%。其数据中心的扩建将成为光模块需求的直接驱动力,其中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均在2025年大幅加码CapEx,合计指引投入超3000亿美元;上游光模块供应商中,国内企业在全球优势明显,如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等通过深耕专业领域形成“技术+客户结构领先”的卡位优势。
仕佳光子绑定主流光模块渠道AWG放量,源杰科技则依托与大厂深度合作硅光光源,各自守住垂直细分市场,形成护城河。无论是光模块还是光通信厂商,卡位优势一旦形成,出于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和产品质量一致性等的考虑,其他厂商很难有机会进入,因此强者恒强。
综上,我们继续看好算力板块,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光模块行业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同时光器件“一大四小”天孚通信+仕佳光子/太辰光/博创科技/德科立,以及关注受关税影响跌幅较大,但具有新增量逻辑的公司如威腾电气(母线)等。
4. 中国联通启动2025年低压密集型母线槽产品集采
据C114报道,中国联通启动2025年低压密集型母线槽产品集中采购项目招标。
本期采购内容为10种电流等级(630A、800A、1000A、1250A、1600A、2000A、2500A、3200A、4000A、5000A)母线槽本体36429米及相关配件。
本项目不划分标包,中标人数量为 3-5个。同时,项目设置最高投标限价,投标人投标报价高于最高投标限价,其投标将被否决。
5. 古尔曼:苹果正为新 Mac、智能眼镜和 AI 服务器开发专用芯片,摄像头版 AirPods、Apple Watch 最快 2027 年发布
据C114报道,彭博社马克·古尔曼报道称,苹果正在开发一款专为智能眼镜设计的新型芯片,目标在 2026 至 2027 年实现量产,计划未来两年左右推出对应的智能眼镜产品,与 Meta 旗下 Ray-Ban 直接竞争。他透露,苹果还在开发配备摄像头的 AirPods 耳机及 Apple Watch 智能手表。此外,苹果还在开发一款高端 AI 服务器芯片,以及新款 M 系列 Mac 芯片。Apple Watch 摄像头版将搭载代号为“Nevis”的专用芯片。摄像头版 AirPods 将内置代号为“Glennie”的芯片。苹果计划“在 2027 年左右”完成芯片开发,若进度顺利,相关产品可能于同年发布。其摄像头可能不会用于拍摄照片或 FaceTime 等功能,而是为设备上的 AI 功能提供视觉数据。
代号为“Komodo”的芯片很可能是未来的 M6 芯片,而代号为“Borneo”的芯片预计是未来的 M7 芯片,另一款更先进的 Mac 芯片代号为“Sotra”。
苹果正在研发的服务器芯片属于“Baltra”项目的一部分,预计将于 2027 年完成。苹果正在研发多种类型的芯片,包括 CPU 和 GPU 数量是当前 M3 Ultra 两倍、四倍和八倍的芯片。
苹果智能眼镜将配备摄像头、麦克风及集成 AI 功能,与 Meta Ray-Ban 现有功能类似,支持拍照、录像、实时翻译等基础应用。
作为参考,Meta 现款第二代 Ray-Ban 智能眼镜发布于 2023 年,搭载高通骁龙 AR1 Gen1 平台,起步价 299 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2160 元人民币)。
据称,苹果还有可能为其引入“视觉智能(Visual Intelligence)”类功能,包括环境扫描与物体识别、商品信息查询及路线指引。此外,这款眼镜将配备多个摄像头,因此也有可能支持空间视频录制。
该设备搭载的芯片基于 Apple Watch 芯片架构开发,采用低功耗 SoC 方案。相较于 iPhone等设备中所搭载的芯片能耗更低,且已针对能效进行专项优化。
他表示,尽管苹果正加速开发此类智能眼镜以应对市场竞争,但其长期规划的 AR 眼镜仍处于研发阶段,预计短期内无法面市。
6.美国特朗普政府计划撤销并修改拜登时期的AI芯片出口限制
据C114报道,美国商务部发言人周三表示,特朗普政府计划撤销并修改拜登政府时期实施的一项旨在限制先进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的规定。
这项规定原本意图进一步限制人工智能芯片和技术的出口,通过将世界划分为不同等级,确保先进计算能力留在美国及其盟友手中,同时寻找更多途径阻止中国获得相关技术。这一规定于今年1月发布,正值前总统乔·拜登政府结束前一周。
美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拜登政府的AI规定过于复杂、官僚主义严重,会扼杀美国创新。我们将用更简洁的规则取代它,释放美国创新潜力,确保美国在AI领域的主导地位。”
上周,路透社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修改该规定的方案,可能取消将世界分为不同等级来决定各国获取先进半导体数量的做法。
商务部发言人称,官员们“不喜欢分级制度”,认为该规定“难以执行”。她未透露新规的时间表,表示目前仍在讨论最佳实施方案。拜登时期的规则原定于5月15日生效。
这项由拜登政府制定的规则将全球划分为三个等级:17个国家及中国台湾被列为第一级,可不受限获取芯片;约120个国家处于第二级,面临芯片获取数量限制;中国大陆、俄罗斯、伊朗和朝鲜等第三级"受关注国家"则被完全禁止获取此类芯片。
7. Anthropic 推出 AI for Science 计划:为生命科学等领域研究者提供免费 API 积分
C114报道,AI 企业 Anthropic 当地时间5月6日宣布推出 AI for Science 科学支持计划。通过这一计划,被选中的研究人员将获得免费的大量 API 积分,用于加速科学研究与发现。
Anthropic 相信 AI 有潜力显著加速科学进步:先进的 AI 推理和语言能力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复杂数据、生成假设、设计实验,并更有效地传达发现。Anthropic 的 AI 技术能减少科学发现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帮助解决人类面临的一些最紧迫的挑战。
Anthropic 的 AI for Science 计划面向高影响力科学项目的研究人员,尤其关注生物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项目,如复杂生物系统理解、遗传数据分析、药物发现、农业生产力提高。
该支持计划的项目选取将根据研究人员对科学的贡献、提议研究的潜在影响以及 AI 对其工作加速的程度进行,评议团队包含 Anthropic 人员和相应领域外部专家。
8.LightCounting:中国云厂商将带动2025年光模块市场的增长
据C114报道,光通信行业市场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表示,人工智能“霸主”地位的争夺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贸易战给市场前景蒙上阴影,未来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足以拉低2025年的市场预期。
LightCounting介绍,除最紧急项目外,多数项目今年都将面临延期。这或将成为企业和国家在AI竞赛中抢占先机的机遇,但没有任何一方能在这场不确定性中独善其身。想要在2025年加速投资,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精湛的供应链掌控能力。
今年也将成为美国云公司空前增长的历史转折点——这些企业曾从全球商品服务自由贸易中获益匪浅。新的世界秩序将大不相同,欧美反垄断监管是另一重挑战。新兴的国家或区域性云公司增长速度很可能超越美国同行。
以太网光模块销售额在2024年增长90%,但LightCounting已将2025年增速预期从4月2日前预测的40%下调至目前的20%。增长主力将来自对中国云公司的需求,这也将带动2025年有源光缆(AOC)的销售。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华为等中国企业今年光器件采购预算翻番,并已做好通过替代供应链规避美国关税的准备。以华为为首的中国企业近十年来积极推动技术去美国化,这些努力即将显现成效。
全球电信市场的广泛复苏,以及对 DCI 网络的稳步投资,将推动DWDM、FTTx和无线前传光模块市场在2025-2030年重回增长轨道。不过,LightCounting已下调对五大美国云公司DWDM光模块销售的预期。
全球AI竞赛正推动多行业数字化转型和云服务普及,包括视频AI模型训练与推理。光网络和全球电信业将成为AI未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电信运营商及其供应商开启新机遇。谷歌近期宣布向企业提供广域网服务,此举或将引发更激烈竞争。
9.Hugging Face 发布云端 AI 智能体,文字指令远程操控虚拟电脑
据C114报道,科技媒体 analyticsindiamag 5 月 7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 Hugging Face 推出免费云端 AI 智能体工具 Open Computer Agent,支持用户通过文本指令,远程操控基于 Linux 的虚拟计算机,使用 Firefox 等应用。
Open Computer Agent 工具集成 smolagents、Qwen2-VL-72B(一款视觉语言模型)以及 E2B Desktop 等技术,可以远程执行打开应用等简单指令。
Open Computer Agent 内置了火狐 Firefox 浏览器等常用应用,能轻松响应打开某个网站或搜索导航路线等简单英文指令,但面对复杂任务时,工具的表现尚不理想。早期测试中,用户反馈其响应速度较慢,性能不稳定,甚至在处理 CAPTCHA 验证时频频出错。
该工具已向公众开放,但由于需求量大,用户可能需要在虚拟队列中等待体验机会。Hugging Face 坦言,这款工具并非追求完美,而是为了展示开源模型在云端运行的竞争力和成本优势。
10. 黄仁勋: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500亿美元,美企缺席是巨大损失
据彭博社报道,英伟达CEO黄仁勋(Jensen Huang)表示,中国人工智能(AI)芯片市场的规模有望在未来几年达到500亿美元,这使得美国企业进入该市场变得至关重要。
黄仁勋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对于一家美国公司来说,无法进入这一市场将是巨大的损失。它能带来收入,带来税收,也能在美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目前,黄仁勋正在游说美国政府,反对进一步收紧限制措施,阻碍英伟达及同行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黄仁勋认为,此类举措实际上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与美国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
美国最近的限制升级措施导致英伟达计入了与H20芯片相关的55亿美元损失。H20是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芯片。现在,英伟达需要获得美国监管部门的特别许可才能向中国客户出货。
“最好的做法是让美国人发挥自己的实力,去争取并赢得这个市场,”他表示,“世界对AI求饥似渴,让我们把美国的AI推向全球,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11.苹果智能眼镜预计将于2026年圣诞节上市
据C114报道,苹果智能眼镜预计将在2026年末或2027年初与消费者见面,这一时间点比此前多数预测的2030年左右大幅提前。
苹果智能眼镜产品代号为 “N401”,此前曾用代号 “N50”,已成为苹果公司以及CEO蒂姆·库克的重点项目。团队致力于打造一款领先行业的智能眼镜,以超越Meta等竞争对手。
苹果智能眼镜将深入探索AR领域,其功能可能包括在可见环境上叠加数据,而非像 Apple Vision Pro 那样投射外部物体。
目前,关于该眼镜的具体设计方案尚未确定,但苹果希望其外观时尚亲民,类似于普通眼镜,而非传统科技产品。
此外,苹果正在研发为智能眼镜提供动力的定制硅片,并考虑利用附近的iPhone来处理部分计算和渲染任务,以实现产品的轻薄化。
赞(14) | 评论 (9) 05月11日 10:12 来自网站 举报
-
-
【钾肥、磷化工|4月月度观察:国际钾肥价格持续上行,磷矿石价格高位运行】
核心观点钾肥供需紧平衡,国际钾肥价格持续上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钾肥需求国,而钾肥资源供给相对不足,进口依存度超过60%,2024年我国氯化钾产量550万吨,同比降低2.7%,进口量1263.3万吨,同比增长9.1%,创历史新高。截至2025年4月底,国内钾肥港口库存为191.11... 展开全文钾肥、磷化工|4月月度观察:国际钾肥价格持续上行,磷矿石价格高位运行
核心观点
钾肥供需紧平衡,国际钾肥价格持续上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钾肥需求国,而钾肥资源供给相对不足,进口依存度超过60%,2024年我国氯化钾产量550万吨,同比降低2.7%,进口量1263.3万吨,同比增长9.1%,创历史新高。截至2025年4月底,国内钾肥港口库存为191.11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59.21万吨,降幅为45.45%。未来由于粮食生产安全愈发被重视,预计国内钾肥安全库存量将提升到400万吨以上。4月,随着各地春耕渐入尾声,国内氯化钾市场供需双弱、价格缓跌为主,百川盈孚现货价由月初3044元/吨跌至月末2956元/吨,跌幅2.89%。国际市场方面,4月国际钾肥市场价格维持上行通道,区域分化特征显著。欧亚非市场则受俄白供应收紧及红海航运风险支撑,东南亚、巴西氯化钾到岸价突破CFR360美元,南非市场溢价持续走阔。
磷化工行业的景气度取决于磷矿石价格的景气度,看好磷矿石长期价格中枢维持较高水平。近两年来,我国可开采磷矿品位下降,开采难度和成本提升,而新增产能投放时间周期较长,同时需求端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下游新领域需求不断增长,国内磷矿石供需格局偏紧,磷矿的资源稀缺属性日益凸显,30%品位磷矿石市场价格在900元/吨的高价区间运行时间已超2年。据百川盈孚,截至2025年4月30日,湖北市场30%品位磷矿石船板含税价1040元/吨,环比上月底持平,云南市场30%品位磷矿石货场交货价970元/吨,较上月底上涨20元/吨。
春耕需求旺季渐进尾声,磷肥价格窄幅波动。4月各地春耕相继进入收尾阶段,磷复肥需求小幅回落;成本端4月硫磺价格下降2.84%,合成氨价格下降9.29%,磷矿石价格高位运行,磷肥生产成本降低;供给端一铵二铵月度产量均环比下降,库存绝对数量相对较低。截至4月30日,国内磷酸一铵参考价格3251元/吨,同比+14.55%,环比-1.96%;一铵价差约45.83元/吨,环比上月-1.56元/吨。国内磷酸二铵参考价格3526元/吨,同比去年-3.53%,环比上月+0.20%;二铵价差约-135.49元/吨,环比上月+93.00元/吨。
风险提示: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风险;磷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扩张导致的市场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等。1
钾肥:资源稀缺属性突出,需求推动下看好价格复苏
钾是农作物生长三大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具有增强农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盐、抗倒伏的能力,对作物稳产、高产有明显作用,因此几乎每种作物都需要适量施用钾肥。钾肥主要品种包括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以及硫酸钾镁,其中氯化钾由于其养分浓度高,资源丰富,价格相对低廉,在农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占所施钾肥数量的95%以上。
钾肥资源属性强,全球资源寡头垄断。全球仅有14个国家有钾资源储备,探明钾盐(折K2O)资源量大约2500亿吨,探明储量(折K2O)大约36亿吨。其中加拿大、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为全球储量最高的3个国家,合计探明储量约25亿吨,约占全球钾盐资源总探明储量的69.4%,加拿大、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占比分别达到30.6%、20.8%、18.1%,中国仅占比5.0%。
国际钾肥市场仍由少数处于支配地位的企业所垄断,全球海外前八大钾肥生产企业加拿大Nutrient(加钾、加阳2017年合并)、美国美盛、乌拉尔钾肥、白俄罗斯钾肥、德国K+S、以色列ICL、欧洲化学Eurochem、约旦APC的产量占比高达86%。
钾肥的主要消费国有中国、巴西、美国和印度等,其中中国钾肥消费量占比约25%。根据IFA的预测,钾肥需求从2020年至2024年仍将保持年均3.3%的增长,预计2023年全球钾肥消费量将回升4%。而亚洲地区作为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快于主要欧美国家,其钾肥需求增速也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根据Argus的统计,东南亚、东亚及南亚地区氯化钾需求合计3000万吨,过去10年亚洲地区钾肥需求复合增速为4.35%,随着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以及人口增加,即使在现有高价格的基础上,未来亚洲地区钾肥需求增速仍有望继续保持在4%-5%。
钾肥主产地与需求地差异较大,钾肥资源严重错配,进出口贸易占比超过70%。钾肥产地主要位于东欧地区(俄罗斯、白俄罗斯)、北美地区(加拿大)、西亚地区(约旦、以色列),需求地主要位于东南亚地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拉丁美洲(巴西)、北美洲(美国),因此全球钾肥贸易量占比极高。2023年全球氯化钾表观消费量约6928.6万吨,进出口量约为5447.5万吨,贸易量占比达到78.4%。根据Nutrien预测,2024年全球钾肥表观消费量约为6900-7200万吨,2025年全球钾肥表观消费量约为7000-7400万吨,2030年全球钾肥表观消费量约为8000-8500万吨。
我国钾盐资源严重不足,钾盐资源以含钾卤水为主,95%集中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与新疆罗布泊。国内钾肥资源供给不足,进口依存度超过60%。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4年我国氯化钾产量550万吨,同比降低2.7%,2024年我国氯化钾进口量创历史新高,累计进口量为1263.3万吨,同比增长9.1%。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钾肥需求国,对外依存度超过60%,2024年我国氯化钾表观消费量为1801.2万吨,同比增长7.7%。
从生产企业来看,国内最主要钾肥生产企业为盐湖股份、藏格控股,合计占国内87.3%的钾肥产能。国内钾肥资源不足,每年产量基本稳定,但正是由于中国能够通过自产、以及通过国内企业进口钾肥满足约50%的需求,因此成为全球钾肥价格洼地。截至2025年4月底,国内钾肥港口库存为191.11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59.21万吨,降幅为45.45%。未来由于粮食生产安全愈发被重视,预计国内钾肥安全库存量将提升到400万吨以上。
我国钾肥进口主要来自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近年来老挝进口量快速增长。我国钾肥超过70%进口量来自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三国,2024年全年进口1263.3万吨,其中来自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的进口量分别为232.9、424.4、288.8万吨,分别占比18.4%、33.6%、22.9%,合计占比74.9%。此外,来自以色列、约旦、老挝的进口量分别为63.2、37.4、207.2万吨,其中来自老挝的进口量同比增长21.3%。
由于中欧班列运费成本较高,来自白俄罗斯的进口占比有所降低。老挝由于中资企业扩产投放,未来是海外进口的核心增量之一。
海外突发事件催化,寡头挺价诉求强烈。2023年10月以来,巴以冲突升级迅速且未见明显缓和迹象,地区外溢风险不断加大,也对中东地区ICL(以色列化工集团,在以色列境内拥有约400万吨/年的钾肥产能)与APC(约旦阿拉伯钾肥公司,拥有约250万吨/年的钾肥产能)钾肥供应及运输产生潜在威胁。对此,ICL为避开红海地区的运输威胁,转而通过非洲好望角航线运输钾肥,此举增加了额外的物流成本。但其仍需从红海港口出口,因此ICL依然面临运输安全的威胁。2024年8月,加钾Nutrien宣布暂停了扩大生产的计划。
受冲突以及制裁的影响,俄罗斯、白俄罗斯面临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足、出口及结算被限制等问题。根据Argus报告,白俄罗斯虽然转而通过铁路向中国及俄罗斯港口出口钾肥,但其运输成本显著增加。同时,由于白俄罗斯对俄罗斯的运输依赖,也使得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白俄罗斯钾肥的运输和关税,这可能也会对白俄罗斯钾肥产生负面影响。2024年11月,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提议,与俄罗斯化肥生产商协调削减10%-11%的钾肥产量,以提高市场价格。根据Argus报道,目前白俄钾计划在其索利戈尔斯克4号矿区开展大规模设备维护作业,预计将于2025年7月结束,将导致其钾肥产量减少约90万-100万吨,相当于全球钾肥年产量的约1.5%。
美国、加拿大关税冲突或拉动全球钾肥价格上行。特朗普上任后宣布将对从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额外关税,加拿大回应将会采取报复性关税。加拿大是全球最大钾肥出口国,其中美国是加拿大最大钾肥进口国,2023年美国进口钾肥1170万吨,其中87%来自加拿大。若美国、加拿大关税冲突落地,或将拉动全球钾肥价格上行。
国内化肥冬储需求旺季来临,国内氯化钾价格不断上涨。2024年第一季度,春节前老挝进口量及中欧班列到货量提升,氯化钾进口增加明显,市场供应量增加,而春节过后下游复合肥开工缓步提升,需求不及预期,导致价格于3月底最低跌至2100-2200元/吨。2024年第二季度,3-5月份中欧班列由于氯化钾价格较低,基本没有进口货源,而国内主要集中在中农、中化以及大贸易商手中,中农、中化挺价诉求强烈,而市场上现货流通较少。同时港口库存持续下降,流通市场现货库存处于低位,因此价格逐渐上涨,国内二季度末氯化钾价格上涨至2500-2600元/吨。2024年第三季度,由于氯化钾市场港口库存较为充足,同时国内钾肥生产企业开工率及产量维持稳定,整体市场供应充足。但需求端由于下游复合肥进入需求淡季,复合肥厂家开工率仅三成左右,导致国内氯化钾价格下行,国内三季度末氯化钾价格下跌至2300-2400元/吨。2024年第四季度,下游复合肥市场进入冬储备肥阶段,边贸渠道到货量减少,国内大贸企业控制市场出货量,导致市场流通货源较为紧张,价格出现触底反弹。12月国产青海盐湖60%氯化钾到站价为2550元/吨。2025年第一季度,2月春耕备货提前启动叠加供应端国产钾减产检修、进口流通受限,供需紧平衡推升氯化钾价格飙涨至3286元/吨;3月初国储竞拍增量及进口货源释放缓解供应压力,叠加高价抑制需求,均价环比回落至3056元/吨,但较上季度同期仍涨21.26%。
港口库存处于低位,春节后国内钾肥价格上上涨400-500元/吨。
4月,国内氯化钾市场供需双弱、价格缓跌为主,百川盈孚现货价由月初3044元/吨跌至月末2956元/吨,累计跌幅2.89%。市场核心矛盾为供应增量与需求疲软的双向压制。供应端,国储竞拍与商业投放叠加,月前中期低价货源持续释放。国产钾方面,60%粉晶装置开工率呈"V型"走势,月均开工率约六成,货源优先保障国储发运,市场流通量持续偏紧。中旬国储竞拍终止后,贸易商避险抛货加剧,进口港存续降,商业流通量边际趋松。需求端,春耕用肥进入尾声,复合肥行业开工下滑,夏肥备货节奏滞后;硫酸钾、硝酸钾企业压价采购,氢氧化钾库存高企加剧竞单压力。国际市场受前苏联国家减产影响,东南亚、巴西CFR价格上涨,但国内市场受国储调控压制,外盘对国内价格影响有限。月末受五一节前备货短暂支撑,成交刚需小单多维持跟进。
两俄受到欧美制裁成本提升,美、加关税冲突或加剧价格上行,全球钾肥有望景气复苏。白俄罗斯由于受到欧盟及美国制裁,钾肥无法通过原有距离最近的立陶宛克达佩莱港口出口,绕道通过俄罗斯圣彼得堡港口、摩尔曼斯克港口出口,陆上运输距离由600公里增加至2000公里以上,运输成本大幅增长,我们预计全球钾肥价格底部在CFR 280美元/吨。
特朗普上任后宣布将对从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额外关税,加拿大回应将采取报复性关税,加拿大是全球最大钾肥出口国,其中美国是加拿大最大钾肥进口国,2023年美国进口钾肥1170万吨,其中87%来自加拿大,若美国、加拿大关税冲突落地,或将拉动全球钾肥价格上行。
4月国际钾肥市场维持上行通道,区域分化特征显著。印尼Pupuk公司17.5万吨标钾招标陷入价格博弈僵局,二轮竞拍白俄BPC报360美元/吨CFR基准价,较首轮仅降2美元,买方338-330美元还价遭供应商集体抵制,除加拿大Canpotex坚守400美元高位以外,主流报价锚定360美元,此轮定价博弈成中印长协谈判关键参照。北美市场受USMCA框架下钾肥关税豁免政策对冲,NOLA颗粒氯化钾价格小幅回调FOB315美元/短吨后高价回升至FOB320美元/短吨,欧亚非市场则受俄白供应收紧及红海航运风险支撑,东南亚、巴西到岸价突破CFR360美元,南非市场溢价持续走阔。值得注意的是,孟加拉国1.26万吨颗粒硫酸钾招标显示南亚特种作物需求回升,或加剧东南亚货源分流。当前中印库存周期压缩至临界,印度DAP补贴政策有限,两国长协价上涨概率攀升,叠加主流供应商6月船期价策略性提涨,二季度价格上行概率进一步强化。
2
2025年4月磷化工产品价格涨跌幅
磷酸钙盐价格继续上涨。继2月、3月磷酸钙盐价格上涨后,4月磷酸钙盐价格继续上涨,据百川盈孚,截至4月30日,国内磷酸一二钙、磷酸二氢钙市场参考价分别为4250、4587元/吨,较年初上涨14.49%、10.61%。
与2024年同期相比,磷酸一二钙、磷酸二氢钙、磷酸氢钙这三个磷酸钙盐产品价格涨幅分别为26.04%、23.64%、20.60%,领涨磷化工相关产品。2024年国内磷酸氢钙产量及表观消费量双降,主要是因为磷矿石价格维持高位,外采磷矿石生产磷酸氢钙企业成本承压而降低产量,同时下游养殖业受肉类价格下降对磷酸氢钙的需求量也在下降,而自有磷矿的磷酸氢钙企业保持了较高的开工率水平,利润率较为可观。
3
磷矿石行业基本面数据跟踪
磷化工行业的景气度取决于磷矿石价格的景气度,看好磷矿石长期价格中枢维持较高水平。近两年来,我国可开采磷矿品位下降,开采难度和成本提升,而新增产能投放时间周期较长,同时需求端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下游新领域需求不断增长,国内磷矿石供需格局偏紧,磷矿的资源稀缺属性日益凸显,30%品位磷矿石市场价格在900元/吨的高价区间运行时间已超2年。据百川盈孚,截至2025年4月30日,湖北市场30%品位磷矿石船板含税价1040元/吨,环比上月底持平,云南市场30%品位磷矿石货场交货价970元/吨,较上月底上涨20元/吨。
供给端:在建产能及进口磷矿石中长期难以扭转磷矿石供需偏紧格局
2025年一季度我国磷矿石产量同比增长15.70%。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我国磷矿石累计产量11352.79万吨,同比增长7%,产量创下2018年以来同期最大值。2025年1-3月,我国磷矿石累计产量2595.05万吨,同比增长15.70%。
据百川盈孚,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磷矿石名义产能19447万吨/年(有效产能11916万吨/年),同比减少1.2%,生产企业约273家,行业集中度较低,CR1、CR4、CR8分别为10.99%、23.25%、33.36%。
新增产能短期难以扭转磷矿石供需偏紧格局。磷矿石新增与淘汰产能方面,据百川盈孚,预计2024-2026年国内每年各新增名义产能190、2285、3030万吨/年,3年合计新增5505万吨/年磷矿石产能。2016-2023年我国合计淘汰3525.27万吨/年磷矿石产能,目前国内磷矿石名义产能与有效产能间仍有731万吨/年闲置产能,在近两年磷矿石价格高位运行背景下仍处于闲置状态,未来有望得到出清。此外,我国磷矿近90.8%为中低品位矿石,平均品位仅约17%-18%,目前在产磷矿多面临开采时间较长导致的资源枯竭及磷矿石品位下降、开采成本较高等问题,我们预期未来几年国内部分中小、枯竭磷矿有望陆续关停。因此,考虑计划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相抵后,未来三年我国的磷矿石供需格局仍有望保持紧平衡状态。
进口磷矿石难以扭转国内磷矿石供需偏紧的局面。据海关总署,2024年我国累计进口磷矿石206.83万吨,同比增长46.75%;累计进口金额2.03亿美元,同比增长37.13%;平均进口均价98.03美元/吨,同比下降6.56%。总的来说,2023年以来虽然我国的磷矿石进口量大幅增长,但绝对数量较小,进口量/表观消费量不足2%,再考虑我国的磷化工产业主要集中在鄂、云、贵、川四省,叠加长途运输成本后进口磷矿石的成本优势显著下降,因此进口磷矿石也难以扭转国内磷矿石供需偏紧的局面。2025年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磷矿石21.79万吨,同比下降 67.79%。
需求端:磷矿石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
据百川盈孚及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3月我国磷矿石表观消费量1128.85万吨,同比+18.24%,环比+62.29%。1-3月累计表观消费量2595.80万吨,同比+13.67%;2024年全年我国累计磷矿石表观消费量达11878.65万吨,同比增长11.37%;我国磷矿石表观消费量自2020年触底以来持续回升,2021-2024年每年表观消费量均突破1亿吨,下游需求持续增长。
磷矿石下游需求表现回顾:磷肥产销量平稳增长,新能源领域边际需求持续提升
磷肥产量平稳增长,刚需属性持续凸显。2024年我国磷酸一铵累计产量1098.36 万吨,同比增长7.81%;磷酸二铵累计产量1425.31万吨,同比增长2.01%;一铵与二铵产量合计2523.67万吨,同比增长4.45%。出口方面,2024年中国磷酸一铵累计出口量200.48万吨,同比减少-1.55%,同期磷酸二铵出口456.22万吨,同比减少-9.40%。整体来看,2024年我国的磷肥国内需求保持平稳增长,抵消了出口量下降带来的需求减量,保障了磷肥产量平稳增长,进而对磷矿石需求量起到压舱石作用。
农药去库周期渐进尾声,黄磷与草甘膦产量稳步增长。2024年,我国黄磷产量85.18万吨,同比增长19.92%。2024年黄磷下游消费中磷酸占35%、草甘膦占31%、三氯化磷(除农药用)占15%、五氧化二磷占3%、其他占16%。2024年以来草甘膦对黄磷消耗增加,热法磷酸对黄磷需求相对平稳,三氯化磷对黄磷消耗量减少。随着海外农药去库周期渐进尾声,海外的采购节奏逐渐恢复正常,草甘膦需求持续回暖,2024年我国草甘膦产量61.38万吨,同比增长16.05%。整体来看,受益于草甘膦等产品需求逐渐恢复,黄磷的产销量平稳增长,有力支撑了磷矿石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高增,磷酸铁锂在磷矿下游需求占比持续提升。据工信部,2024年我国汽车产量3155.93万辆,同比增长4.80%,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 1316.80万辆,同比增长38.70,年度产量占比提升至41.72%,其中12月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销量占比更是达到72.40%。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需求快速增长,2024年国内磷酸铁锂产量257.27万吨,同比增长53.97%,折算成17%品位磷矿石需求量约680.80万吨,占当年我国磷矿石产量的约5.73%,而2020年这一比值仅为0.42%。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我们预计未来几年磷酸铁锂在磷矿石下游需求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考虑其他需求多具有刚需属性,因此新能源领域对磷矿石的边际需求增量已成为决定磷矿石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我们预计未来三年新能源领域对磷矿石的需求量仍具有相当可观的提升空间。
4
磷肥行业基本面数据跟踪
4月一铵价格小幅下降,二铵价格小幅上涨。据百川盈孚,截至4月30日,国内磷酸一铵参考价格3251元/吨,同比+14.55%,环比-1.96%;若原料全部按市价采购,一铵价差约45.83元/吨,同比去年-126.48元/吨,环比上月-1.56元/吨。国内磷酸二铵参考价格3526元/吨,同比去年-3.53%,环比上月+0.20%;若原料全部按市价采购,二铵价差约-135.49元/吨,同比-664.60元/吨,环比上月+93.00元/吨。
原料端:硫磺、合成氨价格冲高回落,一铵二铵生产成本下降
截至4月30日,国内磷矿石参考价格1020元/吨,较上月末持平,我们预计2025年二季度磷矿石市场有望延续平稳运行态势,价格维持稳定;硫磺参考价格2257元/吨,较上月末-2.84%,较去年同期+125.47%,当前美金盘居高不下依然是国内硫磺市场的主要支撑点,且非主流货供应仍存不稳定因素,预计短期内硫磺价格仍将在高位维持。4月30日国内合成氨参考价格2393元/吨,同比-12.38%,环比-9.29%,4月北方地区前期检修装置陆续恢复,叠加下游磷复肥市场处于春夏肥交替淡季,合成氨供强需弱,价格有所下降。总的来说,受硫磺及合成氨降价影响,4月份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生产成本有所降低,一铵价格价差小幅下降,二铵价格和价差小幅上涨,价格价差波动幅度较小。
供给端:4月一铵二铵开工率环比小幅下降,库存提升
据百川盈孚,4月磷酸一铵产量约84.60万吨,较上月下降3.8万吨,降幅4.30%;4月一铵行业月均开工47.60%,较3月下降-2.14 pcts。2024年全年,国内磷酸一铵累计产量1098.36万吨,同比+7.81%。4月磷酸二铵产量约101.59万吨,较上月下降14.31万吨,降幅4.30%;4月二铵行业月均开工53.43%,较3月下降5.56 pcts。2024年全年,国内磷酸二铵累计产量1425.31万吨,同比+2.01%。
库存方面,截至4月25日,国内磷酸一铵工厂总库存25.43万吨,环比+11.05%;国内磷酸二铵市场总库存8.90万吨,环比+7.23%。
整体来看,4月国内磷复肥市场处于春夏肥交替淡季,磷酸一铵、二铵月度产量较3月春耕旺季小幅下降,开始小幅累库,但库存的绝对数量相对较低。一季度国内磷肥出口数量有限,后续出口预期尚不明晰。
需求端:春耕用肥渐入尾声,磷肥需求小幅下降
国内需求方面,据百川盈孚及海关总署,2024年全年我国磷酸一铵累计表观消费量899.41吨,同比+10.30%;磷酸二铵累计表观消费量969.01吨,同比+8.43%;3月国内春耕用肥启动,磷肥需求出现季节性回暖,一季度月国内磷酸一铵表观消费量239.24万吨,同比-5.17%;磷酸二铵表观消费量325.66万吨,同比-7.06%。 4月以来全国各地春耕用肥相继结束,磷肥需求小幅下降。
海外需求方面,据海关总署,2024年全年我国磷酸一铵累计出口量200.48万吨,同比-1.55%;2025年一季度我国磷酸一铵出口量3.35万吨,同比-66.44 %。2024年我国磷酸二铵全年累计出口量456.22万吨,同比-9.40%;2025年一季度我国磷酸二铵出口量7.76万吨,同比-45.18%。
为实现国内化肥“保供稳价”,我国自2021年10月起对主要化肥出口实施法定检验,受此影响2022年我国一铵、二铵出口数量同比分别减少-46.88%、-42.77%。总的来说,2024年我国一铵、二铵出口量小幅下降,整体出口量与2023年相比变化不大。截至目前,磷肥市场暂无明朗出口消息。
5
黄磷基本面数据跟踪
据百川盈孚,截至4月30日,云南黄磷市场价格24350元/吨,同比+8.71%,环比+1.25%。目前黄磷价格降至低位,部分企业成本承压,4月第4周黄磷行业参考毛利率为8.97%,较3月末提升2.64 pcts。产量与开工率方面,4月国内黄磷产量约7.64万吨,同比-2.38%,环比+9.23%。据百川盈孚不完全统计,4月全国黄磷企业装置开工率为61.89%,环比提升5.23 pcts。库存方面,截至4月25日,国内黄磷工厂总库存1.30万吨,环比-12.46%,1月以来持续去库。整体看,4月主要下游产品草甘膦、热法磷酸、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等产品开工良好,黄磷刚需消耗环比增加。
6
磷酸氢钙行业基本面数据跟踪
据百川盈孚,截至2025年4月30日,国内磷酸氢钙市场均价3038元/吨,同比+20.60%,环比-4.74%;4月第4周国内磷酸氢钙毛利润约为208.93元/吨,毛利率6.76%,毛利润较上月底下降39.32元/吨,较去年同期下降31.98元/吨。
供给端,目前我国磷酸氢钙产能495万吨/年,暂无在建产能,2025年4月我国磷酸氢钙产量16.6万吨,同比-14.57%,环比-16.71%,2024年全年我国磷酸氢钙累计产量220.32万吨,同比-13.56%;2025年4月国内磷酸氢钙行业开工率40.24%,同比-7.35 pcts,环比-6.86 pcts。需求端,磷酸氢钙下游主要用于猪、禽等饲料添加剂,年度需求相对稳定,2025年一季度我国磷酸氢钙表观消费量50.10万吨,同比-4.05%;2024年全年国内磷酸氢钙表观消费量201.05万吨,同比-15.55%。出口方面,2025年一季度我国磷酸氢钙出口量12.54万吨,同比-1.89%,2024年全年累计出口量49.73万吨,同比+4.02%。库存方面,4月底国内磷酸氢钙工厂总库存4.9万吨,环比上月降低0.60万吨,1-3月工厂库存有所累库,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总的来说,2024年以来国内磷酸氢钙产量及表观消费量双降,主要是因为磷矿石价格维持高位,外采磷矿石生产磷酸氢钙企业成本承压而降低产量,而拥有自有磷矿的磷酸氢钙企业保持了较高的开工率水平,利润率较为可观。
7
含磷新能源材料基本面数据跟踪
近些年来,在国内相关政策支持、锂电技术进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提高等背景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9.80万辆,占汽车产量的42.6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主要可分为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种,近些年来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其其高安全性、长寿命和成本优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据Wind数据,2025年3月国内动力电池销量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72.30%,三元锂电池占比27.50%,磷酸铁锂电池已成为主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提升,磷酸铁锂相关含磷新能源材料的产销量也持续增长。
磷酸铁锂方面,据百川盈孚,2025年3月我国磷酸铁锂产量27.15万吨,同比+27.49%,环比+16.75%;2024年全年我国磷酸铁锂累计产量257.27万吨,同比+53.97%。虽然磷酸铁锂产销量快速增长,但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增速,目前国内磷酸铁锂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截至2025年3月,我国磷酸铁锂产能达563万吨/年,3月行业开工率仅57.86%。受行业产能过剩及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降影响,磷酸铁锂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截至2025年4月第4周,磷酸铁锂市场价格约3.46万元/吨,单吨毛利润约-904.64元,2024年以来磷酸铁锂生产企业出现批量亏损情况。 磷酸铁方面,磷酸铁工艺生产磷酸铁锂具有工艺简单、能耗较低、产品质量高等优点,已成为磷酸铁锂的主流生产工艺之一,单耗0.95吨磷酸铁。磷酸铁与磷酸铁锂行业的发展节奏相似,当前也面临着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普遍亏损困境。据百川盈孚,2025年4月,国内磷酸铁产量22.35万吨,同比+31.39%,环比-4.16%;2024年全年国内磷酸铁累计产量189.36万吨,同比+31.33%。2025年4月国内磷酸铁行业开工率58.84%,同比+8.96 pcts,环比-2.55 pcts。截至2025年4月,国内磷酸铁行业产能达455.8万吨,2024年以来行业新增产能投放节奏明显放缓,但目前仍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受此影响磷酸铁价格持续走低,自2023年7月磷酸铁价格首次跌破成本线以来,磷酸铁生产的毛利润为负值已持续近22个月,截至4月第4周,磷酸铁价格10522.42元/吨,毛利润约-2090.06元/吨。 8
草甘膦行业基本面数据跟踪
据百川盈孚,截至4月30日,华东地区草甘膦市场价格为2.33万元/吨,环比上月+0.43%。我国的草甘膦产能全球占比68.6%,产品主要用于出口,我们认为当前全球农药行业的去库周期已基本结束,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草甘膦出口数据持续改善,全球草甘膦行业供需秩序正恢复正常,往年海外的季节性需求旺季有望在2025年再次出现。
供给端:中长期行业新增产能有限,当前行业开工率下降、工厂库存提升
行业开工率维稳,2024年10月以来持续累库。目前全球草甘膦产能合计约118万吨/年,其中国外37万吨/年,国内81万吨/年,产品主要销往国外,中长期行业新增产能有限。据百川盈孚,2024年我国草甘膦行业的月度开工率均保持在70%以上,2025年4月份月度产量约5.39万吨,同比-1.55%,环比-0.09%;行业开工率约79.78%,同比-1.26 pcts,环比-0.07 pcts。2024年全年,我国草甘膦累计产量约61.38万吨,同比增长16.05%,年度产能利用率75.78%。库存方面,截至2025年4月第4周,国内草甘膦工厂库存约8.15万吨,自2024年10月以来持续累库,3月开始库存有所降低。
出口:北美、欧洲需求回落,南美需求启动在即
我国的草甘膦产品主要用于出口。2022年起,我国将草甘膦出口分类归于“其他非卤化有机磷衍生物”,海关商品编码为29314990,“其他非卤化有机磷衍生物”主要包括草甘膦、草铵膦、精草铵膦以及其他小宗化学品。据海关总署,2023年我国“其他非卤化有机磷衍生物”累计出口量46.15万吨,另据百川盈孚,当年我国草甘膦、草铵膦产量分别为48.28万吨、5.82万吨,考虑精草铵膦及其他归于同一大类的小宗化学品产量较小,因此我国的草甘膦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另据中农纵横,其分析2021年国内草甘膦产量62.3万吨,近50万吨用于出口,出口量占总产量的80%。综上所述,我国每年绝大部分草甘膦产品用于出口,海外需求是决定国内草甘膦产品产销的关键。北美和南美是全球粮食主产区,也是草甘膦的主要需求地区,南美需求大于北美。由于南北半球春耕开始时间存在差异,据海关总署数据,往年每年的年末至下一年4月是我国除草剂出口到北美的季节性旺季,5月后出口数量开始回落。北美需求回落后南美需求提升,6-8月是我国除草剂出口到南美的季节性旺季。
2024年以来我国草甘膦出口数据持续改善,看好6-8月南美需求提升。2022年8月开始全球农化行业进入去库周期,下游对草甘膦原药的采购数量持续下降,采购节奏放缓,表现为我国其他非卤化有机磷衍生物出口数量在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同比增速均为负值。2023年9月开始,我国其他非卤化有机磷衍生物出口数量同比增速都在10%以上,说明全球的农药供需秩序已恢复正常。
2024年,我国其他非卤化有机磷衍生物累计出口数量60.19万吨,同比增长30.43%,出口数据大幅改善。从出口区域看,2024年,亚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出口数量占比分别为26%、23%、23%、19%。北美自2023年10月起加大从我国的进口草甘膦,2024年北美从我国进口其他非卤化有机磷衍生物合计11.57万吨,同比+69.44%,4月份北美、欧洲需求回落,南美需求尚未启动,处于草甘膦需求淡季。
成本:有机硅价格回落,甘氨酸法草甘膦成本承压。甘氨酸法草甘膦副产一氯甲烷,可以作为有机硅的原料,同时有机硅副产的盐酸也是草甘膦生产所需原料,产业链具有协同效应。2025年以来有机硅行业的扩产高峰期已过,后续新增产能有限,同时全行业已连续两年亏损,行业挺价意愿较强,目前有机硅行业产能集中度较高,2025年2月以来,多家头部有机硅DMC企业率先减产提价,有机硅DMC价格持续上涨,3月底至4月初最高涨至1.45万元/吨,较2月上旬1.28万元/吨的地点上涨1700元/吨,涨幅13.28%,4月10日开始有机硅价格开始持续下行,至4月30日价格已回落至1.2万元/吨。总的来说,考虑草甘膦价格下跌及有机硅价格回落,当前甘氨酸法草甘膦的生产成本有所承压。
9
4月钾肥、磷化工行业公司重点公告
【亚钾国际: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5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8亿元】 2024年受钾肥市场价格下行影响,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5亿元。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5.5亿元(同比-9.0%),归母净利润9.5亿元(同比-23.1%),扣非归母净利润8.9亿元(同比-30.0%)。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7亿元(环比+35.8%),归母净利润4.3亿元(环比+74.2%),扣非归母净利润3.8亿元(环比+52.5%),公司下属公司亚钾老挝公司2024年至2028年期间,将出口关税税率从7%降至1.5%,我们预计第四季度公司税金及附加冲回原计提的老挝出口关税约1.3亿元。2024年公司实现氯化钾产量181.54万吨(同比+10.2%),销量174.15万吨(同比+8.4%),平均不含税售价为1990元/吨(同比-17.0%),生产成本约1005 元/吨(同比+0.8%),单吨利润约550元/吨。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8亿元,业绩超预期。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1亿元(同比+91.5%,环比+13.8%),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373.5%,环比-11.1%),扣非归母净利润3.8亿元(同比+376.0%,环比+1.9%)。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氯化钾产量50.62万吨(同比+17.7%,环比+2.9%),销量52.83 万吨(同比+77.0%,环比+5.7%),平均不含税售价为2255元/吨(同比+9.7%,环比+9.5%),单吨利润约725元/吨,主要受益于年初至今,国内钾肥春耕开启、库存低位,海外供给减少、叠加补库行情,钾肥价格大幅上涨。
【云天化: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3.33亿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89亿元】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5.37 亿元,同比下降10.89%;实现归母净利润53.33亿元,同比增长17.93%;销售毛利率17.50%,同比增长2.32 pcts;销售净利率9.82%,同比增长1.87 pcts。其中,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8.13 亿元,同比-6.00%,环比+0.55%;实现归母净利润9.09 亿元,同比+11.15%,环比-42.58%;销售毛利率19.12%,同比增加0.40 pcts,环比增加1.31 pcts;销售净利率6.36%,同比减少0.22 pcts,环比减少5.01 pcts。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04亿元,同比下降6.16%;归母净利润为12.89亿元,同比下降11.65%;单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7029元。
【兴发集团: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01亿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11亿元】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3.96亿元,同比增长1.04%;归母净利润为16.01亿元,同比增长16.1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6.00亿元,同比增长21.79%;基本每股收益1.45元。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9.52%,同比上升3.30 pcts;净利率为5.70%,同比上升0.72 pcts。2024年公司的销售期间费用率为8.94%,同比上市0.90 pcts,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上升0.27、0.33、0.11、0.19 pcts。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28亿元,同比增长4.94%;归母净利润为3.11亿元,同比下降18.6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2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6.16%。利润下滑主要受有机硅、农药等产品价格下跌导致盈利能力减弱,以及非经常性损益增加的影响。非经常性损益合计8200.62万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湖北宜化: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53亿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64亿元,同比减少0.48%;实现归母净利润6.53亿元,同比提升44.32%。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267.13亿元,同比增长4.40%;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73.62亿元,同比增长11.88%;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18%,同比增长0.96%;资产负债率 67.10%。第四季度单季营收34.4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06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31亿元,主要受部分子公司冬季停产检修及年末计提约1.7亿元固定资产减值影响。
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46亿元,同比下降6.29%;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下降75.1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下降83.22%,利润下降主要原因为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减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2亿元,同比减少62.66%,主要系应收账款增加及应付款项减少所致。
【云图控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04亿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54亿元】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81亿元(同比-6.37%),归母净利润8.04亿元(同比-9.80%)。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10.71%和4.02%,与2023年基本持平。其中,2024年四季度公司营收46.85亿元(同比-16.65%),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23.73%)。公司四季度业绩下降主要原因是四季度为复合肥销售淡季,且纯碱价格下降。2024 年公司贸易业务营收为43.13亿元,同比减少38.96%,拖累了公司营业收入。由于公司磷矿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新能源材料与缓控释复合肥联动生产项目竣工,2024年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减少为20.68亿元,同比下降42.13%,公司现金流量改善明显。
公司2025年一季报显示,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12亿元(同比+15.28%),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比+18.99%),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为11.69%和4.56%,同比分别上升2.1个百分点及0.23个百分点。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5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1.44%,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川发龙蟒: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33亿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54亿元】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78亿元,同比增长6.10%;归母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28.62%;扣非归母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26.82%。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1元(含税),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50%。经营层面,公司核心磷化工业务保持强劲,工业级磷酸一铵产量40.96万吨,同比增长18.98%,其中新能源材料领域销量增长51.27%;肥料系列产品产量163.76万吨,同比增长22.95%。公司“矿化一体”战略持续深化,磷矿石产量224.93万吨,同比增长16.01%;通过收购国拓矿业51%股权,布局斯曼措沟锂辉石矿,填补锂资源空白;南漳龙蟒获郭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新能源材料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稳步推进,德阿项目一期2万吨磷酸铁锂装置已投产,攀枝花项目一期5万吨磷酸铁装置已投产,全年新能源材料实现收入1.01亿元。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显著,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0.13%。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4亿元,同比增长24.70%;归母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微降0.24%,主要受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同比下降42.57%拖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增长3.93%。】-国信证券
赞(22) | 评论 (11) 05月09日 08:47 来自网站 举报
-
-
【四方光电(688665):连续两季度业绩高速增长,各业务板块持续推进未来可期】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4年实现营收16.52亿元,同比增长10.41%,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比下滑29.11%,扣非归母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16.81%;25Q1实现营收4.88亿元,同比增长15.08%,归母净利润7349万元,同比下滑... 展开全文四方光电(688665):连续两季度业绩高速增长,各业务板块持续推进未来可期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4年实现营收16.52亿元,同比增长10.41%,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比下滑29.11%,扣非归母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16.81%;25Q1实现营收4.88亿元,同比增长15.08%,归母净利润7349万元,同比下滑12.25%,扣非归母净利润7145万元,同比增长1.36%。
我们的观点如下
积极开拓市场,各业务板块持续推进
1)暖通空调业务市场回升:24年公司以空气品质气体传感器为主的暖通空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57%,经历前几年下滑后企稳回升。公司凭借多传感器技术平台的组合优势及一站式配套服务体系,已实现从注塑、SMT、传感器到整机一体化生产的全链条服务能力,成功新增多家重量级环境电器合作伙伴,并提供 ODM 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协同、整合风扇、负离子、等离子等资源,公司正积极开拓智能油烟机、洗碗机、冰箱及制冰机等新应用领域。
2)工业及安全业务大幅增长:24年公司以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微型红外传感器为主的工业及安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6.01%。公司工业及安全业务主要包括冷媒泄漏监测、安全环保、燃气泄漏监测、储能热失控监测等产品,其中以冷媒泄漏监测和安全环保领域的收入贡献较大,其它领域的产品在加速推向市场。
3)汽车电子业务文件拓展:24年公司以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高温气体传感器为主的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97%。①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方面,持续稳步推进已获项目定点交付,同时加大新产品研发新客户拓展。24年新增披露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项目定点累计8.17亿元。②高温气体传感器方面,乘用车氧传感器钱庄开发验证正在稳步推进;氮氧传感器在国内前装市场已经正式配套销售;摩托车领域公司专用氧传感器已经批量出货。③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方面,公司相关检测方案、烟雾传感器、氢气传感器均实现良好推进。
4)医疗健康业务场景丰富:24年公司以超声波氧气传感器为主的医疗健康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2.32%,主要系24年需求较23Q1卫生事件影响恢复至正常水平所致。
5)智慧计量业务市场稳步开拓:24年公司以超声波燃气表及其模组为主的智慧计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37%。
6)科学仪器业务持续增长:24年公司以环境监测为主的科学仪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25%。
7)低碳热工业务实现突破:24年通过战略性收购诺普热能和精鼎电器,公司成功整合了燃气壁挂炉核心零部件供应链的关键资源,不仅优化了产业链布局,还为公司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展产业链投资并购,布局产业关键环节
公司于23年4月战略投资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核心部件领域诺普热能、精鼎电器,通过受让出资额并增资的方式,取得诺普热能57.14%的股权和精鼎电器51%的股权。三方的深度合作,将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所涉及的不锈钢热交换器、燃烧器、燃气比例阀、变频直流无刷风机、气体传感器、智能燃气燃烧控制器等资源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领域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依靠国内统一的大市场,以及“双碳”目标的产业大机会,促进我国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产业向高端品牌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
作为卓越的气体传感器、分析仪器供应商,公司客户结构相对稳定,主要客户为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地位突出;气体传感器及气体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及国产化需求的扩大,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1.55/2.07/2.76亿元,对应PE为26/19/15X,维持“增持”评级。【天风通信】
风险提示
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等
赞(18) | 评论 (16) 05月08日 07:48 来自网站 举报
-
-
【同益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景气回暖,增资超美斯拓展芳纶成长】
核心观点2025年第一季度并表超美斯收入创新高,归母净利润受春节假期影响环比小幅下滑,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5亿元(同比+126.9%,环比+14.1%),同比高增由于新增产能释放、两用物项行业出口政策落地以及超美斯并表,环比增长由于超美斯并表;归母净利... 展开全文同益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景气回暖,增资超美斯拓展芳纶成长
核心观点
2025年第一季度并表超美斯收入创新高,归母净利润受春节假期影响环比小幅下滑,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5亿元(同比+126.9%,环比+14.1%),同比高增由于新增产能释放、两用物项行业出口政策落地以及超美斯并表,环比增长由于超美斯并表;归母净利润4340.1万元(同比+147.4%,环比-10.9%),同比高增由于新增产能释放、防弹制品需求回暖产品结构变化,环比下滑主要由于春节假期影响产量所致,扣非归母净利润4023.8万元(同比+163.9%,环比-13.5%),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32.9%(同比+0.9pcts,环比-6.3pcts),环比下降主要由于超美斯目前成本较高,并表后拉低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公司对超美斯进行设备更新后,预计超美斯毛利率水平将回归行业正常水平。 2024年公司新增产能顺利投产,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公司是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复材龙头,主要产能为7960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2175吨/年无纬布及配套防弹制品产能。2024年公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新增产能2640吨/年,包括新泰分公司募投项目2240吨/年、优和博三期项目1000吨/年,同时退出部分高成本老旧产能;无纬布方面新泰分公司募投项目投产。公司全面推动降本增效,2024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销量分别为7200吨、5700吨,单吨成本4.33万元(同比-14.6%),其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能源/制造费用分别同比-11.2%/-21.5%/-18.4%/-8.3%。
并表芳纶行业龙头超美斯,增资1.5亿元用于设备更新及市场拓展。2024年12月公司发布公告拟以2.4亿元收购超美斯75.8%股权,并已于2025年1月交割完毕实现并表,超美斯2024年营收3.45亿元,净利润373.6万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6850.1万元,净利润227.0万元。超美斯是国内间位芳纶行业龙头,现有间位芳纶纤维产能5000吨/年,并具备芳纶纸产能2000吨/年,芳纶纸下游主要用于绝缘防护、蜂窝芯材领域,未来受益于飞机、轨交、电气设备等下游快速增长。4月29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使用拟使用自有资金对超美斯增资1.5亿元,认购完成后对超美斯的股份将从75.80%提高至83.52%,增资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超美斯设备更新迭代以及市场拓展,增强核心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国信证券
赞(31) | 评论 (38) 05月07日 08:26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