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财经
阿里巴巴2025财年的财报出来好几天了,从财报字面数据来看,净利润同比大增77%,达到了1259.76亿,着实亮眼。
不过,资本市场貌似并不认可阿里巴巴这份财报,财报发布后股价不但不上涨,反而还持续下跌。
阿里巴巴2025财报成色究竟几何?
我们先来拆解阿里巴巴2025财年的营业收入,该年总营业收入9963亿元,同比增长6%。分业务来看,各项业务确实都实现了稳定增长。
淘天集团营收4498亿,同比增长4%;
海外电商业务营收1323亿,同比增长29%,看来蒋凡确实还是有几把刷子,负责海外电商业务,将其带进了高速增长;
云智能营收1180亿,同比增长11%;
菜鸟营收1012亿,同比增长2%;
本地生活营收670亿,同比增长12%;
虎鲸文娱营收223亿,同比增长5%;
其他分部业务包括盒马、钉钉、夸克、阿里健康等,营收合计为2063亿元,同比增长7%。
再来看净利润方面,当前阿里巴巴的主要利润依然还是电商板块的淘天集团所贡献。而同比净利润大增77%的背后有相当一部分则是出售非核心资产所获得的增长,比如在2024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通过出售高鑫零售和银泰百货等非核心资产实现了近200亿现金回流。
也就是说,从营收的角度来看,阿里巴巴2025财年的营收增长缓慢;而从净利润的增长角度来看,资本市场认为有相当一部分利润是靠出售非核心资产获得的增长,并非经营利润的大幅增长,这也就不难理解资本市场为何不看好阿里巴巴了。
真正让资本市场担心的还是阿里巴巴核心电商业务受到拼多多、抖音电商等平台的不断挤压。因此,资本市场直接选择了用脚投票。
不过,相比较当前的财报业绩,资本市场更关心这两个核心问题。
一、阿里的电商何时能稳?
在拼多多、抖音电商等平台的冲击下,淘宝、天猫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减,从巅峰时期的70%份额已经滑落到如今的33%份额。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拼多多、抖音电商的冲击还会继续,只不过这股冲击力度有所缓和。
因此,淘宝、天猫的市场份额不会再继续大规模下滑了,但是何时能真正稳住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我们从2025年一季度淘天集团收入和6促的情况看,淘宝天猫市场份额占比已经貌似开始有所稳定。
至于海外电商,去年在蒋凡的带队下,确实获得了不错的增长。但是国际电商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除了拼多多海外版Temu、TikTok,还要面对亚马逊、Shopee等平台,为了争夺新兴市场的用户,阿里在广告、促销、本地化服务商大幅度增加投入,导致亏损进一步加大。未来,阿里还需要价格战和流量补贴维持市场份额,至于何时能实现扭亏为盈,目前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目前阿里巴巴最有希望拉动电商增长的是即时零售。电商经历了淘宝电商、社交电商、直播电商三个不同的时代,如今风口又跑到了即时零售。没有配送团队积累的拼多多、抖音自然也就没有优势,而淘宝拥有饿了么这颗好棋,于是就顺势推出了淘宝闪购。
从淘宝闪购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还是非常猛的。上线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日订单最高峰就达到了6000单。当然,我们还得看持续性,毕竟这种订单的增长是靠补贴推动的。未来的即时零售,大概率是美团、阿里、京东三足鼎立的态势,就看阿里在这块的市场份额能吃到多少蛋糕。
AI+云,何时能真正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虽然阿里巴巴说AI+云是整个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但目前它还是一个需要大规模投入的领域,何时能带来大规模收入恐怕也还是未知数。
不得不说,阿里巴巴这一次对于AI下的赌注还是相当大的,把整个集团杂七杂八的业务能砍掉的就砍掉,能卖掉的就卖掉。在保持电商稳步前进的同时,几乎全身心投入到AI,并且计划未来3年要投入3800亿,相当于每年差不多1300亿,这是要把每年的净利润几乎全部投入到AI事业当中。
阿里巴巴对AI投入将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个是AI基础设施,如智算中心与算力网络、国产芯片研发、全球云计算网络等;第二个是大模型研发以及原生应用,目前阿里研发的通义千问已经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开源大模型;第三个就是现有业务的AI转型,包括智能推荐提高电商下单和转化率,无人机配送,高德地图、优酷等通过AI驱动提高运营效率减少亏损等。
短期来看,阿里巴巴对于AI的重投入会加剧财务压力,尤其是基础研究、大模型训练等这些都是需要经过数年才能实现商业化变现。
长期来看,如果成功了,阿里巴巴确实能借助AI奠定自己的核心优势,在大模型、芯片、云计算等关键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但因为AI技术、发展路径等都存在较大的不可预测性,阿里巴巴巨大的投入也可能打水漂,具备较大的不确定性。
由此看来,阿里巴巴对于AI的押注更像是一场豪赌,在赌一个未来!
赞(4) | 评论 07月01日 09:41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