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赞(4) | 评论 04月01日 18:45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3) | 评论 03月31日 18:56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1) | 评论 03月31日 18:54 来自网站 举报
-
-
散户投资的关键:5 个比喻说透目标驱动的力量安吉拉----散户的 “目标驱动”极为重要,五个比方轻松理解; 第一个是矿工法则,目标决定了你挖出来的到底是金子还是碎石子。普通散户就跟无头苍蝇似的,听说哪里有矿脉,扛起锄头就乱跑。今天听说哪个题材热门,就跑去追,这就像去挖金砂,明天又...散户投资的关键:5 个比喻说透目标驱动的力量
安吉拉----散户的 “目标驱动”极为重要,五个比方轻松理解;
第一个是矿工法则,目标决定了你挖出来的到底是金子还是碎石子。普通散户就跟无头苍蝇似的,听说哪里有矿脉,扛起锄头就乱跑。今天听说哪个题材热门,就跑去追,这就像去挖金砂,明天又觉得垃圾股能抄底,就像跑去挖煤渣。
结果时间和力气都浪费了,最后筐里装的全是没用的废石头。、
而那些目标明确的人就不一样,他们会先去测绘地质图,这其实就是研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找到有金子的矿脉,也就是有高成长潜力的行业赛道。就算眼前碰到坚硬的岩层(哪怕当下股价一直横盘没啥动静,他们也有耐心去凿穿,就一直持有那些优质股票)比如说巴菲特买农场的时候,他会先算清楚这个农场一年能有 10% 的收益,觉得合适了才出手,结果 这个农场的价值翻了 5 倍;
第二个是农夫法则,对农夫来说,播种目标比天天盯着天气重要的多。
散户就常常被市场情绪带着跑,市场是牛市,一片大好晴天的时候,就拼命加仓,就像在地里疯狂撒种子;可一旦熊市来了,感觉下暴雨了,就赶紧割肉,把辛辛苦苦种下的秧苗都毁掉。
目标驱动的人就像经验丰富的老农,春天播种之前,就定好了每亩地要产多少粮食,这就好比给自己定了年化收益率,比如 8% - 10%。再或者抄底后,持到多少钱卖出;
第三是 GPS 法则,目标就像是 GPS 导航系统,能在你偏离路线的时候自动帮你纠正。散户交易就像蒙着眼睛开车,没有导航,也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限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止盈止损。一遇到岔路,也就是市场上有点消息波动,就乱拐弯。目标驱动的人就会设定好导航终点,然后规划好路线;
比如股票组合该怎么配置。还会设置超速提醒,也就是股票估值太高的时候发出预警,一旦偏离了规划的路线,就会按照纪律自动调整仓位。就像芒格说的,理性就像方向盘,目标就像油门,这两个缺了谁都不行。
第四是园丁法则,目标能帮你像园丁一样修剪花园,让主要的枝干茁壮成长。散户的账户就像一个杂草丛生的花园,那些题材股就像牵牛花,看着短期内艳丽得很,垃圾股就像荆棘,不仅没用还会让你亏损,它们一直在消耗养分,却开不了花。
目标驱动的人会提前设计好花园的蓝图,这就是规划自己的投资组合,然后定期把那些杂枝剪掉,也就是把不是核心资产的股票清仓,专心浇灌主要的大树
就像李驰说的,好股票就像豪宅,差的股票就像危房,目标清楚的人会反复去做那些能带来稳定利润的股票;
第五个是火箭法则,目标带来的内驱力就像是火箭冲破引力的燃料。散户操作就像放烟花,靠着外面的火药,也就是跟风听来的消息,一下子飞得很高,但很快就掉下来,利润都没了。
目标驱动的人就像火箭,自己带着氧化剂,这就是他们内心的动力。通过三级推进,也就是研究、执行、复盘这三个步骤,就算在穿越大气层的时候遇到摩擦,就像市场暴跌,也能按照预定的轨道,也就是坚持价值投资,最终抵达星空。
总结的话就是,目标驱动的人有三件法宝。
一个是望远镜,他们会根据自己想要的年化收益,反过来推算现在该怎么选择,比如说想要 10% 的年化收益,我当下该怎么做?就像登山者先确定峰顶坐标,再选择攀登路线,而非跟着云雾飘荡。
二是计价器:用沉默成本对抗冲动每笔操作都是向市场缴纳的"认知税":
漂浮不定没有稳定的交易规则, 频繁追涨杀跌只是在支付更多过路费(佣金损耗吞噬收益)而按周期持股, 是把路费换成里程,换模式越多,交的费用越多。
三是减震器,真正的风险对冲不是躲避震荡,而是建立缓冲层:多元化均衡配置资产,比如说股票有防守型有进攻型有周期型来配置,降低风险,只有在市场极端的时候才适当调整。这恰似老司机在坑洼路上反而减速:"不是路变平坦了,而是学会用韧性消化冲击"
就像格雷厄姆说的,市场就像个疯子,但你的目标一定要保持清醒。别被短期那些看似诱人的东西迷惑,你的目的地必须像GPS般坚定,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时间带来的复利好处。学会拒绝路边摊的糖葫芦(日内波动),屏蔽沿途黑车的吆喝(热股炒作),才会抵达写着"安全边际"的终点站;#a股#赞(5) | 评论 03月31日 18:51 来自网站 举报
-
-
为什么财富属于甘坐冷板凳的人?延迟满足VS即时满足安吉拉----延迟满足感,是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只有学会克制,懂得忍耐,才能堵住泄洪口,让财富日益丰沛起来。就像挖井理论,散户总是挖几下没水就换地方换股,而真正的投资者坚持挖一口井,直到...为什么财富属于甘坐冷板凳的人?
延迟满足VS即时满足
安吉拉----延迟满足感,是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
只有学会克制,懂得忍耐,才能堵住泄洪口,让财富日益丰沛起来。
就像挖井理论,散户总是挖几下没水就换地方换股,而真正的投资者坚持挖一口井,直到出水。
为啥财富往往属于那些能耐得住性子、甘愿默默坚持的人。还是用挖井来打比方;
先说普通打井人,他们的行为就跟股市里的散户差不多。打井的时候,每挖个 3 米就想着换地方,这就好比在股市里持股时间往往很短,一点耐心都没有。而且他们专挑松软好挖的沙土层去挖,就像股市里只知道追涨停的热门股,看着热闹就跟风。有时候刚看到湿泥,就以为马上要出水了,一高兴就赶紧不干了,这就跟在股市里赚了 1%就急着抛掉股票一样。要是遇到岩层挖不动了,立马掉头就跑,对应到股市就是股票刚浮亏 10% 就赶紧割肉。哪怕个股已经跌了十年,处于底部;
再看专业打井队,他们就像是股市里的价值投资者。在打井前,会花半年时间研究地质图,这就相当于分析行业的基本面,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打井的时候,会持续往下凿,哪怕遇到岩层也不放弃,这就好比在股市里, 即认定是底部,坚信自己的判断。他们还会自带净水设备作业,这就像是能过滤掉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杂音,不被外界干扰。一直挖到 150 米深,最终打出了甘甜的泉水,就像在股市里一直持有股票,直到价值兑现。
上证指数自1991年来年化收益11.3%,但频繁交易者实际收益率仅2.8%。更多的是不断追热门股,龙头股所导致十几二十年还亏损。浑浑沌沌虚度了光阴不说,还倒亏钱,就像总在井深80米放弃的挖井人,既浪费了前期投入的钢钎(交易佣金),又错过了百米处的自流泉,时间成本,金钱成本都是一笔大帐。
人性方面也有类似的实验。在斯坦福棉花糖实验里,那些能忍耐 15 分钟不吃棉花糖的孩子,30 年后平均收入比不能忍耐的孩子高出 20%。投资市场也是这么残酷;归根结底是你要的是即时满足还是延迟满足;
市场每天都会弄出 1000 种诱惑,像什么题材股、打新、做 T,妖股,热门题材这些,但是真正能赚大钱的机会,就像挖金矿一样,需要花 大精力去研究、打基础。当你能学会控制自己,用延迟满足感给自己打造出一条 “认知护城河”,让自己的投资知识和理念更牢固,那自然就能得到 “时间复利” 带来的好处,也就是随着时间推移,财富不断增长。#a股#赞(3) | 评论 03月31日 18:46 来自网站 举报
-
-
上涨时上影线留白的智慧安吉拉-----天道忌满,人道忌全。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凡事只有稍留欠缺才能永恒。K线也是这样,大周期K线一般不会把K线打满,即便拉出大阳也会冲高回落留出上影; 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凡事忌满,忌全;就像煮粥别把锅盖捂太严,留条缝才不溢; 就像腌咸菜——坛子...上涨时上影线留白的智慧
安吉拉-----天道忌满,人道忌全。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凡事只有稍留欠缺才能永恒。
K线也是这样,大周期K线一般不会把K线打满,即便拉出大阳也会冲高回落留出上影;
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凡事忌满,忌全;
就像煮粥别把锅盖捂太严,留条缝才不溢;
就像腌咸菜——坛子装八成满,留出发酵冒泡的空间,才腌得出好味道;
更像是种地不会撒满种子在地里,留点空地好走人,余地才是活命空间;
K线也是这样的道理,K线打满,把阳线打到极致是危险的开始,留有上影线的缺口如同生命的呼吸一样留有余地,留有空间。#a股#赞(1) | 评论 03月31日 18:42 来自网站 举报
-
-
怎样通过K线让自己持股坚定,从而更能有效忽略波动。这个幅度你怎样去理解呢?就像是说一根三节棍,三节棍组合起来就是一根长棍,对吧,有的股票呢,它是直接打成一根长棍,有的它是分三节,三节棍组合起来就是长棍,它是分3个月去走。就像三节棍一样,拆开是三个短节,连起来就变成一根长棍子,忽略...怎样通过K线让自己持股坚定,从而更能有效忽略波动。
这个幅度你怎样去理解呢?就像是说一根三节棍,三节棍组合起来就是一根长棍,对吧,有的股票呢,它是直接打成一根长棍,有的它是分三节,三节棍组合起来就是长棍,它是分3个月去走。
就像三节棍一样,拆开是三个短节,连起来就变成一根长棍子,忽略波动,持股不动就是K线才走了三节棍的其中一节,甚至一节都不到,这就没必要恐惧。赞(4) | 评论 03月28日 18:37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1) | 评论 03月28日 18:35 来自网站 举报
-
-
赞(3) | 评论 03月28日 18:33 来自网站 举报
-
-
刚复盘才100支不到就这么多相同的图表规律;我们只从一副副图表上下功夫,也是避免自己钻牛角尖,客观理性从一副副图表上找答案。避免成为杠精那一列,也堵住其它杠精的嘴。杠精兼具庸人的懒与天才的傲,无药可救,唯一的亮点就是死杠死杠。死犟死犟,我们一副副有规律的图表甩出来,加上我们过往的...刚复盘才100支不到就这么多相同的图表规律;
我们只从一副副图表上下功夫,也是避免自己钻牛角尖,客观理性从一副副图表上找答案。避免成为杠精那一列,也堵住其它杠精的嘴。
杠精兼具庸人的懒与天才的傲,无药可救,唯一的亮点就是死杠死杠。死犟死犟,我们一副副有规律的图表甩出来,加上我们过往的实战记录,避免自己的人性弱点,也避免别人的人性弱点#a股#赞 | 评论 03月28日 18:30 来自网站 举报
-
-
形状本身自带规律,形状本身自带法则 怎么理解?形状是自然与人类的“隐形规则书”形状美的法则主要有对称和均衡,对比和统一,主次和虚实,节奏和韵律等等一个是对称,一个是衡器,再有比例,重心,节奏等等这都是一个完整的形状所呈现出来的,所有的图表和设计图都应有这些法则比如对称:像照镜子一...形状本身自带规律,形状本身自带法则 怎么理解?
形状是自然与人类的“隐形规则书”
形状美的法则主要有对称和均衡,对比和统一,主次和虚实,节奏和韵律等等
一个是对称,一个是衡器,再有比例,重心,节奏等等这都是一个完整的形状所呈现出来的,所有的图表和设计图都应有这些法则
比如对称:像照镜子一样规矩,涨跌各一半
均衡:杆秤两边的智慧平衡,有阴有阳
对比与统一:红绿配,黑白配的默契搭档
节奏就像楼梯每阶高度相同(节奏),每一根K线的高度,韵律就是“变化中的规律”,如楼梯拐角处平台突然变宽(韵律)
形状的规律是刻在DNA里的,也是人类生存密码,形状不是随便长的,它背后藏着自然和人类共同规则。#a股#赞(1) | 评论 03月28日 18:24 来自网站 举报
-
-
换个视角看大A股安吉拉——3000点指数横向蛰伏的十八年,实为根系扩张的沉默生长周期(就像植物根系比喻市场底层结构的夯实过程)从千股同涨到万马奔腾,流动性分配机制正在重写游戏规则(是在警示市场分化时代的投资逻辑迭代)A股体量逐年增加,5000+股票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资本生态...换个视角看大A股
安吉拉——3000点指数横向蛰伏的十八年,实为根系扩张的沉默生长周期(就像植物根系比喻市场底层结构的夯实过程)
从千股同涨到万马奔腾,流动性分配机制正在重写游戏规则(是在警示市场分化时代的投资逻辑迭代)
A股体量逐年增加,5000+股票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资本生态位的系统性重组(A股股票数量暴增背后的市场结构进化)
新股的批量上市不是抽血,而是在编织更大的资本捕网(颠覆传统扩容恐慌认知的逆向思维)
交易所的代码扩容速度,早已超越GDP增速暗藏国家资本战略(是说市场扩容背后的宏观意图)
当股票数量突破地理承载极限,虚拟经济的空间折叠革命已然启动(是说A股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空间重构)
A股注册制不是终点,而是打开资本市场量子纠缠态的实验舱门(制度变革的深层影响)
股票越来越多,总该有个大行情了(背后是量变到质变的必然性)
以前一千支股票容易齐涨共跌,现在五千支得挑着涨了(正是市场分化时代的特征)
现在炒股得学会在五千支里淘金,不是闭眼买都赚(是说精选个股时代到来)#a股#赞(1) | 评论 03月27日 19:27 来自网站 举报
-
-
#全球资金持续流入中国#作家郑渊洁曾经说过一句话,要把目光从别人都注意的地方移开,去看没人看的地方,那里遍地是黄金。而股市思维也是如此:人弃我取,逆向掘金在股市当中,“别人都关注的地方”,往往是热门股票以及跟风的板块。这时候,大家都像蜜蜂见了花蜜一样,一窝蜂地抢着买入。然而,此时...#全球资金持续流入中国#
作家郑渊洁曾经说过一句话,要把目光从别人都注意的地方移开,去看没人看的地方,那里遍地是黄金。
而股市思维也是如此:人弃我取,逆向掘金
在股市当中,“别人都关注的地方”,往往是热门股票以及跟风的板块。这时候,大家都像蜜蜂见了花蜜一样,一窝蜂地抢着买入。然而,此时的股价很可能已经被爆炒到了相当高的位置,风险也就随之增大。而 “没人看的地方”,通常指的是冷门股票、被市场低估的行业,又或者是暂时还未被市场充分理解的潜力领域。用大白话来讲,这就是 “人弃我取” 的逆向思维。下面咱们从几个角度来好好理解一下:
一、别往人堆里凑热闹,躲开 “羊群效应”
当所有人都在热火朝天地讨论某个板块的时候,就像前两年的新能源,还有最近的人工智能,这时候股价很可能已经虚高了。就像“羊群效应” 会让人变得盲目跟风。比如说,看到别人买某只股票赚钱了,自己也跟着买,结果呢,很可能就成了高位接盘的倒霉蛋。就拿 2021 年来说,半导体板块被疯狂抢购,可随后不少跟风买入的人都被套牢在高位。但那些提前布局的聪明人,早就趁着股价还在低位的时候就买入了,等到高位就顺利离场,赚得盆满钵满。
二、在冷门行业里淘 “金子”
(一)被错杀的优质公司
有些公司啊,因为行业发展周期的问题,或者遇到一些短期的不利因素,像是政策调整,又或者业绩暂时不太好,就被市场给抛弃了。但实际上,从长期来看,它们的基本面是非常扎实的。而所谓的 “价值投资” 策略,就是专门寻找那些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就像股神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和苹果股票,都是在市场不怎么看好的时候果断入手,后来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二)小盘股的潜力不容小觑
一般来说,大资金都喜欢扎堆在大盘股里。而那些市值比较小、受到关注度低的小盘股,反而有可能隐藏着高增长的机会。
三、逆向思维:别人恐惧我贪婪
当市场出现恐慌性下跌的时候,一些原本优秀的公司,股价也可能会跟着被 “错杀”。“投资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在股价大跌的时候,反而是一个很好的布局时机。比如说 2018 年,A 股市场跌到了 2400 点,很多人吓得赶紧割肉离场。但那些坚持价值投资的人,后来都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收益。
四、以长期视角:等待 “无人问津” 变 “香饽饽”
(一)行业周期反转
像猪肉、煤炭这类具有明显周期特性的行业,在行业低谷的时候,根本没人愿意多看一眼。但一旦行业周期开始回升,利润就会出现暴增。“万物皆有周期”,比如半导体行业,当库存消化完之后,市场需求开始反弹,那些提前布局的投资者就能从中获利。
(二)新技术早期的 “冷门” 机遇
十几年前的互联网行业,还有现在的 AI 算力硬件领域,在早期的时候都不被大家看好。但是那些能够坚持下来的人,最后都获得了巨大的收获。
五、分散投资,别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就算你找到了像 “黄金地” 一样的投资机会,也一定要注意控制风险。比如说,同时配置消费、有色、油,周期等不同板块的股票,这样就能避免因为某一个单一板块出现问题而导致重大损失。
当市场大幅下跌的时候,很多好公司的股价就像打折促销一样,这时候要果断出手 “捡漏”。
投资可不是一夜暴富的事儿,得像种树一样,耐心等待它慢慢成长。
最后一定要记住:在股市里能赚大钱的人,往往都是在市场冷清、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悄悄地进行布局。等到市场热闹起来,大家都疯狂涌入的时候,他们就默默地离场了。与其跟别人挤破头去抢那些热门的东西,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挖掘那些被市场忽视的 “金矿”。赞(5) | 评论 03月27日 17:33 来自网站 举报
-
-
其实这篇很重要的,重点的话是哪些?厚度不够,面积来凑,股市逐年都在扩展面积,体量 以上说这么多,而要警觉的是什么?这么多年股市一直在份额上增长,数量上增长,面积扩容到一定地步,接下来就又该是高度了。先覆盖再拔高 横向铺开到一定程度后,纵向叠加往往能爆发更大潜力,两者结合才是“立体...其实这篇很重要的,重点的话是哪些?厚度不够,面积来凑,股市逐年都在扩展面积,体量 以上说这么多,而要警觉的是什么?这么多年股市一直在份额上增长,数量上增长,面积扩容到一定地步,接下来就又该是高度了。先覆盖再拔高 横向铺开到一定程度后,纵向叠加往往能爆发更大潜力,两者结合才是“立体增长”的最优解,细想的话,这是一种先横后纵的递进逻辑,横向完成一定的体量后,就该向上要空间了。 A股的发展节奏更像是先横向占位,再纵向叠高
赞(3) | 评论 03月27日 17:32 来自网站 举报
-
-
从 A 股股票数量变迁,看股市发展脉络与投资坚守安吉拉---收盘后复盘个股,虽然瞅的眼睛很不舒服 ,但还是想写一篇关于A股数量的感慨。记得早年在上海跟老师学操盘技术,老师的要求是手绘K线,手绘图表,早年的手绘K线,一是不如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再是这在当时的技术派是一项认定的...从 A 股股票数量变迁,看股市发展脉络与投资坚守
安吉拉---收盘后复盘个股,虽然瞅的眼睛很不舒服 ,但还是想写一篇关于A股数量的感慨。
记得早年在上海跟老师学操盘技术,老师的要求是手绘K线,手绘图表,早年的手绘K线,一是不如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再是这在当时的技术派是一项认定的基本功,尤其当时的老师是坐庄出身,手绘K线更是次次强调;
再后来老师也要求一副副图表打印,反复对比。老师没有明着要求,但点明几位老同学光打印出来的图表堪比墙高。老师还举了例子,说一位很有名的赌神,睡觉之前每天把牌亲一遍,每张牌都熟记于心。久而久之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赌神。具体有没有这回事,反正这个例子听老师说了不少次,后来怎么着,打印呗,笨模笨样的买了台打印,开始还是墨盒,一套墨盒在零几年好几百,打印不了多少就很快用完,也是心疼,但想着老师说人家优秀同学的学习,自己又找人把打印机改成了连供,终于也是不断的打印图表,毕竟真心想学技术,学好一门本事,吃苦下功夫还是要下的、。
都快二十年前的事儿了,一些最早学习上课的细节,很多都忘了,但老师说到的那个赌神每天睡前亲一遍牌和优秀同学一张张打印图表对比,手绘K线下着笨功夫,这些也都是自己下过的苦功夫,倒是印象深刻。为什么要求这样,就像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能生巧。那时年轻也有心劲儿,恨不得白天K线,晚上K线,睡觉做梦都不离K线,互联网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消息也相对闭塞,只是在图表上下着笨功夫。记得着时手机还用着诺基亚,每次上课都会用一款老式的录音笔录音,上课内容平时恨不得24小时播放着。
言归正转,要说股票的数量,就说起了这个时间线。最早复盘记得0几年才1000多支股票,到了08年复盘好像1600多支。那时复盘表格结合手写,大部分都是手写股票,股票数量少,且个股跟指数走势同步率极高。复盘也容易。
这种手写记录复盘个股,记录涨停板的习惯一直从08年坚持到了17年、18年之后就开始在记录了,也结合手写。
也可能是一种长时间投入的沉没成本,也可能这就是我的性格,对一件事认定了,就近乎偏执,很少心思活络的左右摇摆,就很少去乱七八糟的去想,比如想这样下功夫到底有没有结果,我付出了没有结果怎么办,几乎不会去想这些,我就是一门心思去做,去记,去画,回顾过去,我对于各种利空利好消息滞后,因为精力不在这块,而九成的精力在图表上。
到现在也是,我不会东摇西摆的去乱想,瞎想,而是执着于这个领域不断深钻,日复一日的下着苦功夫,笨功夫,我好像也不太会使用巧劲儿,大抵任何一个行业想做到极致,都需要这种偏执狂的精神,也可能我就是那天选股市人
再回到这个股票数量的复盘,08年复盘1600多支。后来形态熟练了,越复越快,1000多支一个多小时就能看完全部。
记录股票的话是第二遍。第一遍是粗看一遍不记有个印象,第二遍手记,第三遍精筛。这种复盘方式是多年保持的习惯。
到12年--15年,就明显感觉股票数量增多,12年加上创业板的数量就增加到了2400多支。13年--15年个股行情起来不少,就更加下功夫去记录,每天不间隔的去手记。那时的股票支数差不多2800支
到了17年,18年我去记的支数好像是3600家。
复盘是这样,一遍遍的把总数所有走势全部过一遍,再一遍遍筛,而不是我就看了这五支,十支,就以为这里其中某一支是最好的,我不会这样,我必须是全部看完,再下结论,哪支更好
什么是好的股票?先统筹全盘,全盘全局于心,再去逐一对比。先过一遍总数,再分精筛,精筛。这样下来的复盘是全面的。而不是只看几支,挑出一支就说它是最好的
对A股股票这个数量我一直保持着记录,也很敏感。今天复盘发现,A股总支数竟到了5410支
写个日期做下记录吧,截至2025年0326日A股支数升至5410支
而当下指数3368点,三千点第一次出现是在07年,18年时间3000点纵向没变,但横向却大变
就像摊煎饼,高度没变,横向却大变。
横向增涨了,纵向没涨,那也是涨。这些年股市的上涨好像一直是横向扩展。没增加高度但一直在增加广度
也真要理解这种横向上涨,就像摊煎饼,煎饼摊主不给你加饼的层数纵向不堆高,但把饼摊得比锅还大,多塞了几根油条和烤肠,吃着照样管饱。
就像厨房调料架,纵高不变,但横向面积扩大,照样是一种涨法。
厚度不够,面积来凑,股市逐年都在扩展面积,体量
以上说这么多,而要警觉的是什么?这么多年股市一直在份额上增长,数量上增长,面积扩容到一定地步,接下来就又该是高度了。先覆盖再拔高
横向铺开到一定程度后,纵向叠加往往能爆发更大潜力,两者结合才是“立体增长”的最优解
细想的话,这是一种先横后纵的递进逻辑
城中村盖平房,家家户户占满整块地,但只能住一层。 这是横向发展,之后进入拆迁阶段,拆迁后原地盖30层电梯楼,横向占地不变,但纵向叠加,多住500户人。
横向完成一定的体量后,就该向上要空间了。
A股的发展节奏更像是先横向占位,再纵向叠高
而站在大国发展的角度来说,也要理解,横向是基础,决定底盘大小。纵向就是杠杆,激活指数增长。3000点已然晃荡了十八年,接下来就正常的节奏该是横纵两手抓了,以此实现立体增长; #a股#赞(3) | 评论 03月27日 17:27 来自网站 举报
-
-
良匠运斤,若有神授安吉拉一直强调从图表上下功夫,世界股市的图表无新样。坐庄做K线,每一根K线都是有任务的,每一根K线都是有幅度的,K线幅度没涨到位,就不用管它的波动; 反之,K线涨够了,你进场的话,幻想再多它也涨不了。因为它已经完成K线任务了; 把K线,图表的规律总结透了,眼睛自...良匠运斤,若有神授
安吉拉一直强调从图表上下功夫,世界股市的图表无新样。
坐庄做K线,每一根K线都是有任务的,每一根K线都是有幅度的,K线幅度没涨到位,就不用管它的波动;
反之,K线涨够了,你进场的话,幻想再多它也涨不了。因为它已经完成K线任务了;
把K线,图表的规律总结透了,眼睛自带量尺。大差不差的。
图感好的人,像设计师布置房间,他们看一眼毛坯房,脑子里就能自动生成立体效果图,并在大脑里把它们“摆放"好位置。
图感好的人像安装师傅看说明书——普通人看组装图是一团乱麻,他们扫一眼图纸就能在零件堆里自动标红关键螺丝,仿佛脑子里有个导航系统在说:"先装这几根重要螺丝"
像老司机倒车入库,后视镜里瞄一眼,方向盘就像装了自动校准程序,车屁股能精确躲开垃圾桶和石墩子,比用卷尺量的还准;
我们天天跟图表打交道,几十年从图表上下功夫,就练就了一副好眼力,看平面图能脑补立体结构,根根K线自带对齐参考线,就像老裁缝抖开一块布,瞬间脑内生成无数排版方案;
熟能生巧,就像几十年老木工的校准力;良匠运斤,若有神授,就是说老木匠的眼力和常年累月的经验和身体记忆,是经过岁月累积行业累积而生成,股市图表上下足了功夫也是一样的道理#a股#赞(1) | 评论 03月26日 18:49 来自网站 举报
-
-
形状本身自带规律,形状本身自带法则 怎么理解?形状是自然与人类的“隐形规则书”形状美的法则主要有对称和均衡,对比和统一,主次和虚实,节奏和韵律等等一个是对称,一个是衡器,再有比例,重心,节奏等等这都是一个完整的形状所呈现出来的,所有的图表和设计图都应有这些法则比如对称:像照镜子一...形状本身自带规律,形状本身自带法则 怎么理解?
形状是自然与人类的“隐形规则书”
形状美的法则主要有对称和均衡,对比和统一,主次和虚实,节奏和韵律等等
一个是对称,一个是衡器,再有比例,重心,节奏等等这都是一个完整的形状所呈现出来的,所有的图表和设计图都应有这些法则
比如对称:像照镜子一样规矩,涨跌各一半
均衡:杆秤两边的智慧平衡,有阴有阳
对比与统一:红绿配,黑白配的默契搭档
节奏就像楼梯每阶高度相同(节奏),每一根K线的高度,韵律就是“变化中的规律”,如楼梯拐角处平台突然变宽(韵律)
形状的规律是刻在DNA里的,也是人类生存密码,形状不是随便长的,它背后藏着自然和人类共同规则。#a股#赞(2) | 评论 03月26日 18:47 来自网站 举报
-
-
20250326个股的鱼尾动作就像是最后一棒,不要吃到最后一口,我总说后一根K线包在前一根K线里面,这在术语中叫孕线,高位孕线出现要变盘,为什么会是这样?就像天气,今天的最高温是38度,明天的最高温是39度,后天的最高温是40度...这种每一天的最高温都比前一天更高,就是典型的每...20250326个股的鱼尾动作就像是最后一棒,不要吃到最后一口,
我总说后一根K线包在前一根K线里面,这在术语中叫孕线,高位孕线出现要变盘,为什么会是这样?
就像天气,今天的最高温是38度,明天的最高温是39度,后天的最高温是40度...这种每一天的最高温都比前一天更高,就是典型的每一个高点比前一个高点高,突然有一天天气38度,37度,35度就是后几天的高点在前面几天高点的里面;
就像爬山总会有山顶,当出现高点不再创新高时,往往意味着趋势要转变。
孕线就是后面的高点高不过前面的高点,后面的高点在前面高点的里面,这种不用等到下跌,就该意识到要变盘,这就是高位的孕线#a股#赞(2) | 评论 03月26日 18:46 来自网站 举报
-
-
不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位置的股投资者很是爱选那种半山腰位置的个股,衷爱做这种位置股票的人应该是没太吃过这方面的亏,或者说吃过亏,但记吃不记打; 今天就来说说为什么安吉拉一直说,这种不上不下,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个股尽量不碰; 个股半山腰位置就像跟团去爬山,这个旅游团里有专业登山者队...不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位置的股
投资者很是爱选那种半山腰位置的个股,衷爱做这种位置股票的人应该是没太吃过这方面的亏,或者说吃过亏,但记吃不记打;
今天就来说说为什么安吉拉一直说,这种不上不下,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个股尽量不碰;
个股半山腰位置就像跟团去爬山,这个旅游团里有专业登山者队就好比主力,有普通游客也就是普通散户,爬山爬到一半,突然起了大雾,导游说,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专业登山者在这里调整装备,普通游客最好原地休息别乱动。专业登山队(主力)有着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先进设备即便在浓雾里也来去自如,甚至故意来回走动,目的就是把懵懂无知的散户甩出队伍,这里就像是震荡洗盘。而普通游客(散户)想抄近道追上,结果踩空摔伤,有人害怕往下跑,结果成了踏空行情。更多人是在原地兜圈子耗尽体力(反复割肉)
散户去做这种半山腰位置的个股,就像把自己置身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迷雾之中,前进后退都是碰运气;
半山腰的位置像极了困在20层的电梯,上不到顶楼,下不到地下停车场,而信息滞后的散户就卡在中间,上不去也下不去。乱操作一气按扭只会亏损更多;
不该吃这个位置的,没有吃这个位置的本事和能力,硬吃只会自讨苦吃。#a股#赞(2) | 评论 03月26日 18:14 来自网站 举报
-
-
不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位置的股投资者很是爱选那种半山腰位置的个股,衷爱做这种位置股票的人应该是没太吃过这方面的亏,或者说吃过亏,但记吃不记打; 今天就来说说为什么安吉拉一直说,这种不上不下,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个股尽量不碰; 个股半山腰位置就像跟团去爬山,这个旅游团里有专业登山者队...不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位置的股
投资者很是爱选那种半山腰位置的个股,衷爱做这种位置股票的人应该是没太吃过这方面的亏,或者说吃过亏,但记吃不记打;
今天就来说说为什么安吉拉一直说,这种不上不下,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个股尽量不碰;
个股半山腰位置就像跟团去爬山,这个旅游团里有专业登山者队就好比主力,有普通游客也就是普通散户,爬山爬到一半,突然起了大雾,导游说,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专业登山者在这里调整装备,普通游客最好原地休息别乱动。专业登山队(主力)有着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先进设备即便在浓雾里也来去自如,甚至故意来回走动,目的就是把懵懂无知的散户甩出队伍,这里就像是震荡洗盘。而普通游客(散户)想抄近道追上,结果踩空摔伤,有人害怕往下跑,结果成了踏空行情。更多人是在原地兜圈子耗尽体力(反复割肉)
散户去做这种半山腰位置的个股,就像把自己置身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迷雾之中,前进后退都是碰运气;
半山腰的位置像极了困在20层的电梯,上不到顶楼,下不到地下停车场,而信息滞后的散户就卡在中间,上不去也下不去。乱操作一气按扭只会亏损更多;
不该吃这个位置的,没有吃这个位置的本事和能力,硬吃只会自讨苦吃。#a股#赞(3) | 评论 03月25日 18:20 来自网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