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各种匹配:解读高瓴的投资密码

时空复利   / 2023-10-22 18:12 发布

今天的课程,是“共振”这个专题的最后一节。


在前面的四期内容里,我们把A股市场上存在的两种共振都讲了一遍,分别是短期"预期"和"资金"共振,和长期 “业绩”和"估值"共振。

针对短期共振,我们以英科医疗为案例,对如何投资基本面短期剧烈变化的公司做了初步的阐述;针对长期共振,我们提出了一套起承转合的方法论,这套方法论既能套在业绩快速增长的成长股上,也能套在阶段性涨过头或者跌过头的白马股或者蓝筹股上。


前面的这四讲,都比较偏重于实操层面,算是具体实用的方法论。

今天这节课呢,作为共振专题的收官章节,我们思维就发散一点,讲一些更底层的东西。


第一节课开头我提到过,如果跳出物理学的研究范畴,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共振,它其实说的是这么一回事,两个以上的因素叠加在同样一件事物上,会出现某种倍增效应。


也就是说,共振本质上是一种“多因素合力”,其实关于这个概念有一个专门的词汇来形容,那就是Lollapalooza效应。

这个词出自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这本书,指的是那些能够相互强化,并且剧烈放大彼此效果的因素。


芒格创造这个词,是从一个叫做Lollapalooza的音乐会获得的灵感。

这个音乐会起源于1991年,现在是世界十大音乐节之一,号称是乐迷一定要去打卡的盛会。

它每年夏天都在芝加哥举办,活动会持续三到四天,基本每天都能有十万名观众入场。


这个音乐会最大的特点就是风格多样,摇滚、金属、嘻哈和流行等各种不同风格的乐队都会聚在一起,轮流演出,多种音乐风格组合在一起,对乐迷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所以十几万张门票一般都会早早卖完。


芒格认为,要是这个音乐节,只有一种音乐风格,是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规模。这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双击要比单击好,多种风格比单一风格好,所以芒格就借用了这个词,来形容多因素共振的这种现象。

这个词读起来有点绕口,后面方便起见,我就叫它L效应了,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


在医学领域,就有一个经典案例,很好地体现了L效应,那就是肺结核的治疗。有些朋友可能听说过,肺结核是一个历史非常古老的疾病,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发现,早在7000年前的石器时代,古人类遗骸上就发现过结核

性的病变,所以这是一门非常古老的疾病。


而人类抗击肺结核,同样是持续了几千年的漫长过程,很长一段时间它都是不治之症,得了就只能等死。

直到1944年,人类才发现第一个对结核病菌有效的抗生素,也就是链霉素。

再后来就是1952年,找到了异烟肼作为治疗药物。在今天肺结核的治疗中,主要是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也就是把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这四种药物合在一起使用。


这种联合用药,其实就是L效应的体现。因为四种药如果只用其中一种,结核病菌都会很容易出现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变差,但是把它们合在一起使用,却能出现1+1+1+1>4的效果,药物混合后互相强化,放大了疗效,更好地抑制了病菌。


所以通过这个案例,大家应该都理解查理芒格说的这个L效应,究竟是什么意思了。芒格从这里出发,进一步衍生出了一套更本质、更底层的思维框架,那就是他的多元思维模型。


什么叫多元思维模型呢,就是说看问题的时候,要摆脱单一学科视角的局限和束缚,尽可能用更开阔的思维方式,综合历史学、心理学、数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各种不同学科的思维工具,来考量同一件事物。


拥有多元思维模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心理学研究早就告诉我们了,人是一种非常善于扭曲现实,以此来匹配自己原有的认知,并且自我合理化的生物。

这么说可能有点复杂,我再展开解释一下,如果你只有一个思维模型,那你看待这个世界,只能获得非常片面的认识。


当现实和认知发生冲突的时候,你会很自然地去扭曲现实,让它和认知匹配,而不会调整认知来适应现实。

这其实就是那句俗语说的,"在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来,整个世界就是一个钉子"。


所以说,建立起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对成为一名优秀的投资人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种方法虽然不一定能保证你获得成功,但相对于单一学科视角,一定能更全面、更透彻、更准确的描绘出投资标的各种信息,降低自己踩到价值陷阱的几率。


在投资领域,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很多牛逼的投资人,早就已经把多元思维模型融合进了他们自己的投资体系之中,只不过说法可能不太一样。

而无论是在投资中寻找双击,还是在思考时采用多元思维模型,其实体现的都是共振的思维方式。什么是共振思维,就是擅长拆解叠加在一件事物上的多重力量,能够利用“多因素合力”来实现倍增效应的思维模式。


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数得上来的顶级投资人我基本上都研究过,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跟我成为朋友了。

我们更是系统性的对顶级投资机构进行了全方位的覆盖,而且不光是二级市场的投资机构,我们最近对一级市场的机构也逐步开始了研究和覆盖。所以在共振这个模块的最后一节课,我就用一家横跨一二级市场顶级投资机构作为案例,来给大家讲述一下他们是如何使用"共振"这种思维方式的。


这家投资机构呢,就是高瓴资本。

我在这里讲高瓴资本,不是像外面那些人纸上谈兵或者盲人摸象啊。

在调研高瓴之前,我们自己也对高瓴的投资方法论感到很模糊。因为市面上流传的高瓴的方法很多,比较肤浅的有“价值投资"啊,“长期主义"啊,"时间的朋友”什么的,比较深奥的有什么"哑铃理论"啊,“第二曲线”啊什么的,总之非常多,也非常乱,你其实搞不清那一句是真正有用的。


经过对高瓴的深入调研之后,尤其是对高瓴一线投资人员,就是普通做投资的员工进行了深度访谈之后,我们慢慢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之前了解的关于高瓴方法论的一切东西,基本上都是错的。

高瓴这家公司真正的方法论,实际上是分为三个层次。

前面提到的那些“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这些流行的词汇,只是高瓴投研方 法论的第一个层次。

为什么说他们是第一个层次呢,就是"价值投资"也好,“长期主义"也好,其实只是一种停留在理念层面的概念,它们构不成一套完整的方法论体系。高瓴的投研方法论包不包括这些名词啊,包括的。

但是它们能不能用来表现高瓴的方法论啊,不能。

就是因为它们只是概念,而不是一套可以执行落地的体系。


这里可能不太好理解,我再举一个例子。

比如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景林的文章,提到过景林的核心理念就是三 个字:基本面。

但这三个字能不能构成景林的投资方法论啊,不能。因为“基本面”这三个字只是一种理念,你景林研究基本面,我一个散户也研究基本面,你能说我们的投研体系是一样的吗?

所以理念也好,概念也好,只是第一层。 一套能够把理念落实到执行策略上的,才是第二层。


高瓴投资方法论的第二层,就是一套能够把"价值投资"和"长期主义"给落实到执行层面的一套策略。

这套策略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寻找人、生意、环境和组织的匹配,而这种匹配,本质上就是一种共振关系。

所以换句话说,高瓴投资方法论的第二层,就是从人、生意、环境和组织这四个方向,来寻找能够实现"多因素合力"的投资标的,形成共振的倍增效应。


我再重复一遍,高瓴投资方法论的第二层,就是从人、生意、环境和组织这四个方向,来寻找能够实现"多因素 合力"的投资标的,形成共振的倍增效应。

听不懂没关系,我下面一步一步地解释。第三层我们留在最后再讲,我先把第二层给大家详细的展开。


高瓴在决定要不要投资一家公司之前,首先就会看人、生意、环境和组织这四个条件是否匹配。

倘若这四个条件全都满足,那按照张磊的说法,这家公司就会疯狂创造长期价值,值得大手笔投资。


所谓的“看人”,就是挑选那些靠谱的创业者,最好选出那些有大格局,能够洞察到商业模式的本质的人,而且这种洞察,还要跟高瓴一致。

这个标准其实很有意思,就是如果你对商业本质的理解跟高瓴不一样,并且没有办法说服他们,那对不起,你可能就不是他们要找的人。


而看生意呢,则是分析这家公司所做的生意有怎样的本质属性,比如它究竟解决了客户的哪些需求,商业模式是怎样的,核心竞争力够不够强,未来有没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有些时候,一家公司的结局,早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就已经被决定了,创业者往往当局者迷,而投资人是"见过森林"的,他们只会去挑选好的生意进行投资。


关注人和生意两个维度,是传统VC机构在筛选投资标的时的共识,不过高瓴并没有止步于此,因为在做投资决策时,光看人和生意可能还不够,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拓展延伸,又发掘了更长远、更基础的两个维度,那就是环境和组织。


环境是指公司所处的时空和生态,包括政策环境、监管环境、供给环境、需求环境等等,甚至还要考虑人口结构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比如有的生意环境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天花板,未来增长堪忧;而有的生意刚刚兴起,正是蓬勃发展的阶段。

有的生意在发展中国家特别合适,比如家电和必选消费;而有的生意只有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才有更大表现空间,比如医疗和宠物行业。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便利店的兴起,背后其实蕴含的是需求环境出现了变化,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群体不愿意去距离远的超市,一次性买大量生活用品,他们更倾向于就近小批量购买。

就像张磊说的,环境是理解许多投资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最基础的判断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投资人把握出手时机。

只有对环境保持敏感,及时捕捉到刚刚发生的变化,才更有可能抓住机会。


而还有最后一个维度,是关于组织。

这就是公司创始人搭建起来的核心团队,他们具备怎样的基因,是不是能把每个个体的能量充分释放,尽可能实现高效协作,避免内耗。

这里还涉及到一些务虚的内容,比如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治理结构、决策机制以及管理流程等。


在投资人考察公司的时候,组织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维度,因为平时可能会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尤其经济好的时候,很多企业啥都不做一样能活得很好,但是只有潮水退去,经济热度降温的时候,它的作用才会凸显出来。


当一家公司在人、生意、组织和环境四个因素能够相互匹配的时候,就会出现芒格所说的Lollapalooza效应,多因素共振就能够推动这家公司快速成长,也会给投资人提供丰厚的回报。

这里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那就是高瓴投资的视频会议公司zoom。

Zoom的创始人袁征,在创业之前,曾经在一家叫WebEx的视频会议公司有超过十年的工作经历,当时他把自己部门的工程师,从只有10人发展到了超过800人,营业收入也从0发展到超过8亿美元,可以说他对视频会议这门生意有很深刻的理解,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做这行非常合适的人,"人"这个维度没任何问题。


而zoom所在的云视频行业,本身就是科技提高效率最典型的应用场景之一,而zoom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本质上就是在提供一种远程交流和协作的基础设施,你用多少,就付多少的钱,规模效应非常明显,因此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是没问题的。


而说到环境,当时线上办公正在成为硅谷许多科技公司追捧的新风潮,跨时区、跨地域的商务沟通也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Zoom所在的行业绝对是朝阳产业,整体蛋糕不断扩大,未来前景非常广阔,可以说环境这个维度,也朝着对zoom有利的方向在运转。


最后说到组织,袁征在创业早期就建立起了一套符合他产品逻辑和生意属性的组织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在产品领域推崇极客精神,用心打磨技术细节;在市场逻辑层面强调用户导向,致力于为用户传递快乐,不断提升使用体验。

就连在公司内部,都形成了不断学习、追问本质的工作氛围,激发起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热情。也就是说,从组织维度看zoom,  它优秀的几乎无可挑剔。


正是基于这四个维度的匹配共振,让高瓴坚信zoom 未来一定能在云视频领域做出一番成绩,于是他们在很早期轮次就投了。

而今年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居家办公大大提升了对视频会议软件的需求,让zoom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年内股价张幅已经超过6倍,市值也突破了1500亿美金。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高瓴的投资风格,就是寻求人、生意、环境和组织的匹配共振。

但是高瓴最厉害的地方还不在这里,如果只是有这么一套方法论,然后按图索骥去找四个维度都符合的标的,找到了就投资找不到就放弃,那高瓴可能只能跻身市场上前10%的投资机构,远远达不到今天的行业地位。


大家听完应该也能发现,四个维度都匹配起来,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满足条件的公司没有那么多。所以说,他还有更厉害的杀手锏,那就是在有一个或者两个维度不匹配的时候,亲自下场去当运动员,要么改造现有的公司,要么自己创业搞一个。


很多听众朋友可能不太理解这是什么意思,我还是用案例来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

比如一家公司,创始人靠谱,生意模式不错,所处环境也合适,就是组织维度稍微欠缺了一点,那么高瓴会怎么做呢,他会先投资,然后帮他改造组织。


这方面最经典的战役就是百丽,2017年高瓴联合鼎辉,用531亿港币的价格把百丽私有化,在之后的两年里进行了一系列数字化变革,用各种办法提升组织效率,相当于重新塑造了原有的品牌。

在顶峰的时候,高瓴派了超过100多个人去百丽,帮他们改造企业和业务。这就是上面讲的高瓴的独特之处,就是当没有匹配的时候,我可以亲自下场去创造这种匹配,然年后等待实现公司业绩和基本面的共振。


这是四个维度只缺组织一维的情况,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环境和生意特别好,但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和组织,这时候高瓴就会卷起袖子自己下场,直接进入创业一线。

比如因为看好老龄化背景下陪伴需求提升,高瓴持续加码宠物行业,甚至孵化了自己的宠物医院品牌“宠颐生”,通过快速收购和新开店面,仅用3年时间就从0做到了700家。


所以高瓴整个投研体系的核心方法论,其实就是这样的一段话,寻找环境、生意、人和组织的匹配,有匹配的时候寻找匹配,没有匹配的时候,根据自己的能力,亲自下场去创造匹配,然后通过这四个因素的共振,来获 得巨大的投资回报。

这就是高瓴的第二层。


那么高瓴的第三层是什么呢,我这里可以简单说一下,就是高瓴本质上是一家把投资作为生意的创业公司,它会用自己提出的"环境、生意、人和组织匹配"的理论,来反向审视自己,把自己这四个方面给主动调整到匹配的状态。它会像改造百丽一样来改造自己,这是一种非常牛逼的状态了。这才是高瓴的第三个层次。


当然,具体高瓴是怎么调整的,这里就不展开了,

这也就是今天这节课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这个模块,在之前的四节课里呢,我们先定义了什么是共振,然后再讲解如何发现市场上的共振。

这里的共振,既包括短期的资金-预期共振,也包括长期的估值-业绩共振,提前识别出这些共振,就会提升投资效率。


在今天这个模块里呢,我们通过对高瓴投资方法论的分析,阐述了顶级投资机构对共振方法论的理解和使用。更进一步的是,高瓴不仅仅是寻找共振,更是主动去创造共振,甚至改造自己,让自己也实现共振,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我们自己在事业和生活中,也可以借鉴这种境界。

如何在自己财富增值这件事情上,也能够创造出匹配和共振,是一件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


好的,以上就是今天课程的全部内容,共振这个专题也就此画上句号了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个模块再会。


最后,免费送大家152本财经电子书。

拿走不谢,我叫张寡妇。

百度网盘链接:网页链接

提取码:ojfj

本课程仅供内部交流使用,禁止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