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套利机会:大佬第一桶金的财富密码

时空复利   / 2023-10-13 09:15 发布

今天我们会一起来进入一个新的专题:套利。


一听到这两个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都会联想到一长串的数理公式,或者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金融理论,总之就是, 一眼看上去就很复杂,像是那种特别专业的人士做的东西,感觉和自己平时做的投资交易应该扯不上什么关系。


但实际上套利并没有这么复杂,在投资的世界里到处都是,甚至在我们的生活中,套利的思维也无处不在。

那么在正式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按照老规矩,我还是先来给大家讲一个案例。


这个案例发生在1988年的上海,当时上海有一个叫杨怀定的普通人,做着一份儿仓库管理员的工作,因为看管的仓库丢了东西,有人怀疑是他监守自盗,这个仓库管理员的自尊心大受打击,虽然后来查出来不是他偷得,但杨怀定感到一万分得冤枉和委屈,一气之下就辞职了。


那时候他快40岁了,上有老下有小,除了之前和老婆一起搞副业,攒了两万多块钱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家底,现在工作没了,每天就是去图书馆看报纸打发时间,但坐吃山空也不是个办法,杨怀定也很着急,看报纸的时候一直就在边看边想,未来自己该做点啥,能体面地挣点收入,好让以后的养老能有个保障。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他还真从报纸上发现了个商机。

那里刊登了一篇当时央行行长的讲话,提到要开放国库券的流通交易,允许公民自由买卖。

国库券其实就是国债,我们国家因为财政紧张,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库券, 一直到 1988年4月之前,都是禁止它转让流通的,所以买完就变成了死钱,再也没办法流动,所以说老百姓普遍不愿意买,很多地方为了完成国库券的销售,都需要强制摊派下去,而且价格也被压得很低,往往不超过面值。


而现在允许自由流通了,死钱一下子变成了活钱,仓库管理员老杨敏锐地意识到,这里面会有大机会。

等到正式开市第一天,他怀揣着全部积蓄,早早地到了银行,看到一百元面值的国库券,市场成交价格是108元每张,于是赶紧买了两百张,过了短短几个小时,价格就涨到了112,每张涨了四块钱,杨怀定赶紧转手卖掉, 一进一出赚了800 块。

800块在今天看起来不算多,但在当时,那已经相当于他做仓库管理员一年的工资了。 开门红给了老杨很大信心,也更让他坚定了买卖国库券能够赚大钱的想法。


很快他就发现,由于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库券市场,同样面值、同样利率的一张国库券,各个地区的交易价格都不一样。

老杨总结出来一条规律,越穷的地区,国库券价格也越低,而这中间就有了充足的套利空间。

经过几番打听,他发现几百公里外的合肥,国库券价格就比上海低了很多,于是二话不说,他带上全部积蓄坐火车去了合肥,用低价批量购买国库券,然后带回上海卖掉。

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在上海和合肥之间往返了几十趟,每一次去都是带着满满一包钞票,回来的时候换成满满一包国库券,然后转手就能以更高的价格卖掉。在复利效应的积累下,最开始的两万本金,很快就滚动到了十万。


尝到甜头之后的老杨,扩大了自己的行动半径,几乎把全国跑遍了,到处去找出售价格低的国库券,然后倒手大赚一笔。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他赚到了上百万,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


而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杨百万"的故事,他的发财秘诀就是四个字,"异地价差",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地方价格不一样,于是就有了套利空间。所以说,套利并没有多么复杂和神秘,杨怀定做的倒买倒卖国库券,其实就属于套利的一种。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参与了这个机会的,不仅仅是杨百万,还有中国证券市场上最资深的一批元老级玩家,像被称为证券教父的阚治东、管金生,他们也都是靠异地转卖国库券起家的,而且规模做的比杨百万这个散户还要大很多,阚治东和管金生两个人,一个后来成为了申银证券的掌门人,另一个则一手缔造了万国证券,都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


大家知道,在股市出现之前,在中国做金融和做投资,是一种特权。

赚钱的机会绝大部分都属于银行这种国有金融机构,或者是有关系的那群人。国库券其实是改革开放后第一种老百姓可以自由买卖的投资品种,像杨怀定这种人就敏锐的抓住了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讲完这个案例,相信大家对套利基本上都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详细的拆解一下,套利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从案例中可以看到,套利这个行为,背后蕴含着的是资产的买卖,对于做套利的交易者来说,他们致力于寻找相同或者相似资产的价格差异,然后利用差异低买高卖,实现最终获利。而这背后有一个核心的逻辑,可以称之为套利的第一性原理,那就是““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 (LOOP))。

什么是一价定律呢?它的意思是,在竞争市场上,如果两项资产是等同的,那么它们将倾向于拥有相同的市场价格。


比如质量标准完全相同的一盎司黄金,在纽约交易所挂牌出售的价格是1500美元,那么在伦敦交易所的价格也应该是1500美元左右。

一旦价格差距过大,假设伦敦的黄金价格到了1450美元,这个时候所有人都会想到一个思路,我可以用1450的价格从伦敦购买黄金,然后带到纽约去出售,扣除过程中的运输、保险、税收和中介费用等成本,剩下的都是利润。

只要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小于50美元,那么就有利可图。所有人都会非常乐意做这样的事情,直到价差消弭,或者缩小到覆盖不了交易成本。


在市场足够有效的前提下,从价差出现到套利行动产生,进而消弭价差,应该是一个转瞬即逝的过程,在大多数人都还没意识到这回事的时候,整个流程已经全结束了。或者更直白地说,足够有效的成熟市场上,几乎就不会出现这样有利可图的价差。


不过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而且有些市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自由进出的竞争市场,或多或少存在门槛,于是在生活中我们就经常看到“一价定律”被打破的情况,导致了价差到处存在,套利的机会也随处可见。


我总结了一下,可以把所有的套利分成这三类:

第一类,交易套利。

所谓的交易套利是说,价差明确存在于资产之间,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来利用价差获得收益,在这个过程中价差也会慢慢被填平。

这一类套利广泛存在于金融市场上,无论是股票、债券、外汇还是商品期货,各个领域都能见到交易套利的身影。


比如股票领域呢,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套利,叫做ETF套利,ETF是由一篮子股票打包成的组合,像券商ETF,  其实就是好几家券商股组合出来的,有些时候你会发现,由于市场价格波动,组成ETF的那些个股,按照权重比例把价格加总后,计算结果会与ETF的整体净值出现偏离,这时候分别买入,然后再打包按照整体价格卖出,或者是先整体申购,再分拆卖出,就会变得有利可图。


我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假如有一个ETF,  是由三只股票组合而成的,目前净值是1.5,随着股票价格的波动,ETF净值也在上下波动,某一个时刻,把那三家股票的市场价格汇总,按照约定比例计算出的ETF净值低于了市价,假如是1.4吧,这时候你就可以分别买入那三家股票,只花1.4的成本,然后打包按照1.5的价格卖出,这就是标准的ETF交易套利。


而在债券市场上,也有交易套利的玩法,像我们前面课程里提到了LTCM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主要就是做债券领域的套利。

他们的主要模式是统计套利,这个对数理知识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LTCM 要招一堆MIT的数学物理博士,具体方法就是搜集那些关联资产价格的历史数据,比如债券A和债券B, 一般价差维持在10-20个基点,价差拉到50个基点,就进入了低于5%的小概率区间。


比如说你发现两个债券的价差达到了60基点,而在历史统计上,60个基点的价差处于小概率区间,就可以开始考虑进场,下注价差会收敛,等待着高概率的情况走出来,然后获得利润。

不过我们之前也详细分析了,如果单纯玩这种套利,那就是一个高概率低赔率的投资方式,但如果为了扩大收益率,用上了几十倍的杠杆,那这种基于历史数据做出的模型就可能遭遇黑天鹅出现的风险,很可能做一百次对99次赚了点钱,最后错一次就全亏掉,这里的细节之前已经讲得很清楚,就不做进一步展开了。


汇率市场上也很多种套利方式,比如说三角套利。什么叫做三角套利呢,打个比方说有三家机构,对于美元、欧元、英镑这三种货币,分别提供了不同的兑换比例。有些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机会,你拿着一万美金,先去第一家机构换成英镑,然后拿着换到的英镑去第二家机构,再把英镑兑换成欧元,最后去第三家机构,把欧元换回一开始持有的美金,结果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可能会换出一万零五十的美金,多出来的那五十就是你参与套利获得的收益。


刚才我们把股票、债券和外汇市场的交易套利都简单介绍了一下,在下一节课里,我会重点讲一个商品期货领域的案例,拆解出具体的方法论,手把手地展示顶级资金是如何靠套利赚大钱的,来帮你加深对这类套利的理解。


不过今天这节课程,还是以介绍概念为主,刚才我们说完了第一类套利——交易套利,接下来呢就聊聊第二类,我把它叫做市场套利。

市场套利的意思是,价差存在于不同市场之间,需要通过跨市场手段来进行消除。

假如有一火车皮的黄花梨木头,在东南亚市场,就卖2块钱一斤,因为当地没人稀罕这个东西;但是在北京上海呢,可能就要卖2000块一斤,因为就有人喜欢用这个黄花梨来做家具,愿意出这个高价。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在东南亚用2块一斤的价格买入,然后拿到上海,按照2000元的价格卖出,稳稳赚取其中价差,这就是利用市场套利。


还有我们在引言中提到的,杨百万利用异地价差倒卖国库券,也属于市场套利。参与这类套利的关键是,你得具备跨市场搬运的资格和能力,这种往往需要一些门槛,实际操作中可能比想象的要困难一点,甚至根本没办法完成。


就像经典的A股H股溢价折价,就是一种很难消除的价差。

还有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与国内A 股上市的同类型公司往往有巨大的估值差异,这些都是跨市场的价差,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却没办法进行市场套利,因为你在香港买的H股股票,是不能迁移到大陆市场,按照A股的估值卖掉的。


这个套利只有上市公司和背后的大股东能参与,他们可以在觉得有必要的时候,择机私有化,然后回归A股,享受一个高估值。

比如说像360,或者分众传媒,他们的私有化就是一种能跨市场套利,给操作这个事情的人赚了巨大的财富,当然买单的可能就是普通的股民了。


好的,前面我们讲了交易套利和市场套利,下面我们讲第三种类型的套利,就是政策套利。什么是政策套利,指的是套利的价差是由于政策的原因才出现,比如说是由于资质、牌照、批文等政策因素。


最典型的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价格双轨制政策,出现的那个一夜暴富的阶层:倒爷。他们利用自己的关系,拿到计划经济下商品供应的批文,用计划内的低价买过来,再按照市场上面的高价卖出,几乎是空手套白狼,赚取官方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利润。


当时呢,倒爷这个群体的出现,激起了无数普通人的愤怒。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位商界大佬,有很多都是抓住那个机遇赚到了第一桶金,比如王石,他1983年从北方搞到一批玉米,运到深圳倒卖,一把赚了三百万,成功积累起后来创立万科的底子。他是靠什么来抓住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机会的,王石肯定不会告诉你。


而这种利用政策空间进行的套利,直到今天也有很多。

比如前几年流行的银信合作,搞出来的通道业务,这里的银是银行,信是信托,具体来说就是银行资金受到严格监管,很多想贷款的项目都搞不了,这时候信托就出来提供一个通道,比如发行信托产品啥的。

然后银行认购,这样钱就经过信托通道转手,最终去到了本来想投的项目方那里,比如房地产。对于银行来说,这样操作规避了监管,腾出了信贷额度,还优化了资产负债表,而信托在不承担实质风险的前提下,稳稳赚取了通道费用。


这种政策套利,让信托真的成了躺着赚钱,在信托最风光的时候,号称前台都发20万的年终奖,这就是在利用信托牌照来套利。直到前两年资管新规发布,政策加强了监管,这个套利空间才被收紧。


给大家分享交易套利,市场套利,政策套利的这些例子,主要就是想说明,套利离着我们的生活真的很近,几乎是处处存在,只要是同类事物或者相似类别事物之间存在价差, 一般就蕴含着套利机会,简单来说,就是同类事物的价差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财富机会。


在套利这个专题的课程里,我们的5个模块会沿着这样的思路展开,先讲狭义上的,属于专业投资领域的套利,接下来再讲广义上泛社科领域的套利。下节课我们就会来具体分析商品期货领域的实战案例,看看顶级投资人是怎样在专业投资领域,应用套利方法发大财的。

好的,本期课程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阅读。最后布置一道思考题,你还知道哪些政策

套利的经典案例?欢迎在评论区和我分享。谢谢大家,我们下期课程再见。


最后,免费送大家152本财经电子书。

拿走不谢,我叫张寡妇。

百度网盘链接:网页链接

提取码:ojfj

本课程仅供内部交流使用,禁止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