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banner

banner

极致周转:海底捞的复利模式

时空复利   / 2023-09-25 13:54 发布

今年是我们复利模块的最后一节课。

在上一期课程里,我们分析了公司的四种护城河,分别是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经济和成本优势。当你做投资决策,挑选公司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标的到底有没有这四种护城河,这大概率决定了,你的投资组合能不能实现长期复利。

今天呢,是复利这个专题的最后一讲。在本期课程里,我们将跳出投资领域,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看看他们是怎样应用复利思维的。

按照老规矩,还是先来讲一个案例。前两年的疫情冲击,门店餐饮行业可以说是损失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了,大家都居家隔离自己做饭,要不就是点外卖,反正基本不敢出去吃饭,春节后那一个多月,饭店几乎都是关门的状态,整个堂食业务完全停摆,可房租还是要交,员工工资也得照发,所以现金流压力特别大。

在这种巨型黑天鹅面前,很多小的餐饮企业可能都挺不过去直接倒闭了,那些大的餐饮集团日子也不好过,比如海底捞这种火锅龙头,也赶在三月下旬刚刚恢复堂食的时候把菜品的价格调高了。

涨价之后,在海底捞吃一片土豆要一块五,一碗米饭要七块,很多赶着恢复堂食第一批去吃的顾客发现,人均消费已经到了快两百,都觉得难以接受,纷纷跑到去吐槽,抱怨以后要吃不起了。这个事在微博热议了好几天,有人觉得涨价确实是迫于无奈,但更多的声音还是指责海底捞不厚道。

舆论发酵几天后,事情居然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4月10日,海里捞发布了官方致歉信,宣布此前的涨价策略是的错误决策,对伤害顾客利益这件事感到非常抱歉已经采取了补救措施,把所有菜品价格调回涨价前的水准。

这个事情仔细想想很有意思,因为按理来说,疫情影响这么大,停业损失这么惨,成本上升这么多,涨价其实算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决定。更何况都在说疫情缓和后会有报复性消费,而海底捞火锅可以说是确定性最强的品类之一,大家都憋了这么久,谁不想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吃顿火锅呢。

所以说海底捞涨价,绝对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下的结果,而是经过一番考虑后的决定。既然涨都涨了,这一步已经迈出去,为什么仅仅因为网上的几句指责,舆论上的一些批评,就又反悔认怂,公开道歉呢?

让我们再重温一下本专题第一讲重点提到的那句话,所有事物的外在表象,都取决于内部结构。无论涨价还是道歉,其实都只是外部表象,想搞清楚海底捞这么做的原因,定要去深入分析它的结构。

那么这件事的内部,究竟有着怎样的结构呢?这就要说到支撑海底捞营业收入的两个核心指标了,一个是客单价,也就是每个人平均消费了多少钱;还有一个叫做翻台率,也就是一张桌子每天能重复使用多少次,接待了几波客人。

涨价对海底捞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就是客单价会提升,原来一个人也就消费一百块,现在吃同样的分量,可能得花一百二,这样海底捞的收入就增加了;但是如果引发顾客不满,来吃的人没有以前多,这样会导致翻台率下降,最后得不偿失。

举个例子,原来人均消费一百块,每天接待一千位客人,日收入十万;涨价后人均消费到了一百二,但是只有一半的人还愿意来,接待的客人数量变成了五百,这样一天的收入就只有六万块,比以前足足下降了40%。

而现在疫情导致顾客收入降低,很多人失业或者降薪,大家都对价格更敏感,可能真的会因为涨价不来吃,所以海底捞一定要道歉,并且把价格调回去,核心就是为了保住翻台率。

翻台率为什么对海底捞这么重要呢? 如果去翻一下海底捞的年报,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它能这么成功,有今天火锅一哥的地位,不是靠别的,而恰恰就是出色的翻台率.

2019年,海底捞的客单价,也就是人均消费额是105块,这个数字只能说是一般,差不多就是一家中档餐厅的正常水准,可是它的翻台率就比较优秀了,在全年新开了很多家店的背景下还能保持在4.8,也就是说每张桌子一天大概能接待五波客人,基本是吊打同行的存在。

如果你对餐饮行业有概念就会知道,平均翻台率能到3,就已经非常厉害了,像海底捞的同行,主打单人小火锅的呷哺呷哺,一向以快速高效闻名业内,但它去年的翻台率只有2.6,差不多是海底捞的一半

所以说,翻台率高才是海底捞的成功秘诀,是它必须严防死守的核心阵地,也是那个涨价道歉表象下的结构本质。

让我们来复习一下第一讲中提到的复利公式: F=A*(1+i)n,复利只跟三个因素有关本金A、收益率i还有持续时间n,这个n,虽然叫它持续时间,但本质上它是一个频次决定了那个乘方运算到底乘几次,小学数学告诉我们,本金和收益率都是正数,乘的次数越多最后结果当然就越大。

而回到我们刚刚讲过的海底捞这个案例,客单价就相当于本金A,毛利率就相当于收益率i,而翻台率这个指标就是频率,决定了一段固定时间内可以周转几次,也就是对应公式中的那个n。

我们都知道时间越长,复利的积累也越多,但这其实有一个隐含前提,那就是频率保持不变,次数想要变多只能靠时间积累;而现在假设时间不变,你把频率加快,有限的时间内多周转几次,那不就相当于n增加了嘛,最终的结果也类似,复利积累同样会变多。

这就是为什么,餐饮企业那么重视翻台率的原因。凡是做餐饮的,都会试图去提高自己的翻台率。有人可能会问,像海底捞和呷哺呷哺这样的上市公司,会在财报里公布自己的翻台率,相对比较容易获取,如果我想知道一家非上市餐饮企业的翻台率,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像这种经营指标,应该算是企业的核心数据了,一般非上市企业,都不会主动公开。所以只能通过一些外部特征自己估算,不过估算也不是拍脑袋随便蒙,还是要用到一些技巧的。

关于怎么估算,这个问题我之前研究过一段时间,最后总结出了三条简单好用的判断标准,大家只要对照这三个标准,就能对一家餐厅的翻台率有一个直观认识。

一是看等候区,是不是有人排队,排的队伍越长越好,这意味着每桌客人吃完,下一桌都能赶紧续上,没有闲置桌台,翻台率肯定低不了,你想想看海底捞是不是这样,每次去都要排很久的队才能吃上;

二是看菜单,首先看菜品数量,翻台率高的那些商家,一定不会设置太多菜品,比如厚厚的一大本菜谱,让消费者慢慢看慢慢选,这样大浪费时间了,对厨师的要求也挺高很难快速完成烹饪。

最好菜单就是一页纸,顾客扫一眼就全看完了,立刻就能做决定。同时呢还要看菜品质量,这个质量不是看起来好不好吃,而是有没有那种,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做起来非常麻烦的菜。如果这种比较多,那就会拖慢上菜时间。

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应该就是西贝夜面村,他们这几年不断优化,从上百道菜砍到现在只剩33道,而且都是家常快手菜,每个厨师只负责其中的三道,这样大大提高了顾客点餐和厨师出餐的效率:

所以这里就比较反常识,一家餐厅想多赚钱,不是增加菜品,而是应该减少菜品,只做精品招牌菜,这样就能够加快翻台率。

第三点是看服务,是看店家有没有采取一些措施,加快顾客的用餐节奏,让大家吃完尽早离开,不要在这里停留。这方面有一个极端的案例,那一家叫做太二酸菜鱼的餐厅他们直接明确规定,不接受四人以上的团组用餐。

有些人可能会有点懵,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规定,但仔细想想也很好理解,餐的时候人越多,社交属性其实就越强,聊嗨了占着一大张桌子,一坐一下午或者一晚上是常有的事,对于商家的翻台率就是一个噩梦。

所以商家都不希望顾客待太久,他们还有一种常见操作是不停地过来撤盘,一旦看到哪个盘子空了,就直接撤下去,在保持清洁的同时,也婉转提醒你吃的差不多该离开了毕竟对着一张空荡荡的桌子,顾客也不好意思久留。

好了,以上就是研究翻台率的三个指标,大家可以记下来,下次出去吃饭的时候学以致用一下,看看等候区、菜单和商家服务,估算一下这家餐厅的翻台率处于什么水平,而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些商家,比如海底捞、西贝、太二酸菜鱼这些,无疑就是其中翘楚,他们通过这些巧妙的经营策略,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周转次数,让他们有了比同行更高的利润率。

而在服装领域,也有一家公司,通过自己“快时尚”的定位,量身定制出一套经营战略成功把周转率提升到了同行的四倍,这就是著名的Zara。

这里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数据,对一般的服装企业来说,从设计到生产,再经过物流配送到线下门店,整个过程通常需要花快半年的时间,而Zara比他们快了不是一点点它走完整个流程通常不会超过20天,效率够高的时候甚至可以在两个星期内搞定。

它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不要着急,我们就按照流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来说。首先是服装设计,这是整个流程的第一步,其他厂商基本都是雇佣一大批设计师,闷着头绞尽脑汁地做研发设计,投入大产出慢;

而Zara就不一样了,它不搞原创,走的是搬运的路线,从哪里搬呢?主要是全球那四大时装周,比如米兰、巴黎、伦敦、纽约啥的,Zara的设计师一场不落的去参加这些活动,从发布的新品中获得灵感,对时尚潮流迅速复制,除此之外,他们还和各地的时尚买手有紧密联系,不管在世界哪个角落,出现了新的流行趋势,Zara都能迅速得到反馈,在自己的新品设计中把这些因素添加进去,这就使得它的设计永远是紧跟潮流,又快又准。

除了设计快,在服装具体的生产环节,Zara同样快人一步。别的服装企业基本都把主要工厂放在东亚、东南亚,因为人力成本便宜,可Zara却反其道而行,超过一半的产品是在欧洲生产的。

因为它很清楚,放在别的地方生产虽然成本确实便宜,但总部的掌控力下降,双方之间的沟通成本也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效率降低;虽然放在欧洲生产贵,但自己只要做到高周转,把速度提上去,这部分钱总能在别的地方赚回来。

生产完成后,还有最后一步,就是物流配送。在这方面,Zara同样剑走偏锋,所有的长途运输都选择航空方式,用昂贵的运输成本来保障供货速度。这样新品类生产出来,欧洲地区能在24小时内送到门店,即使是遥远的其他地方,也能在两三天内送达

通过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配送的全面把关,所以Zara能保持那么快的上新频率,让你每次走进它的门店,都有新的发现。海澜之家一年逛两次可能就觉得够了,Zara一年逛个十几次,也还是会意犹未尽。

可能有人会感到奇怪,Zara的这些策略里,像欧洲总部生产,全球航空配送,是不是有点太烧钱了,这样成本比别的服装厂高那么多,能长期持续下去吗。其实这就多虑了,因为决定服装行业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其实是存货占比,不管你的生产成本有多低,如果做出来卖不出去,都压在仓库里堆着,那就一点用都没有。

Zara通过自己快速周转的策略,让它每年的存货,只占到销售额的10%,基本都不用打折,衣服就都能卖出去,这才是持续复利的关键。这种高周转策略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让Zara成为了最快的快时尚品牌,每年的销售额稳居全球前三。

在财务分析中呢,有一种经典的杜邦分析法,就解释了Zara这种玩法背后的秘密。它有一个公式,那就是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就是我们前面提过的ROE指标,可以拆解成三个财务比率的乘积,分别是利润率x资产周转率x权益乘数,最后的权益乘数,其实就是财务杠杆倍数,之前我们在杠杆这个专题都详细讲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我们重点来看前两项,一个是利润率,另一个是资产周转率。其实无论是海底捞涨价还是别的服装厂压低成本,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提高利润率,毕竟利润率越高,一般盈利能力确实就越好,这是非常直观的。

但是呢,后面那项资产周转率,常常处于被忽略的位置,它的影响被大大低估了。要知道,最终的收益率是利润率和周转率二者的乘积,如果为了提高前面的利润率,却把周转率给大幅牺牲了,那么最后乘出来,结果不见得比之前要。

相反,如果在周转率上做文章,想办法把它提高,同时保持着不错的利润率,就像zara和西贝那样,走一条大多数人没想到的路,却有可能实现剑走偏锋的奇效,最终在经营上实现可观的复利效果。

好了,本期课程就到这里,这也是复利这个专题的最后一讲,希望通过这五期课程的学习,能让你培养出一种思维,穿透表象看到底层的结构本质,这样无论是自己做投资还是经营实业,都能搭建起一种复利结构,走向成功的人生。感谢阅读,我们下期再会。

最后,免费送大家152本财经电子书。

拿走不谢,我叫张寡妇。

百度网盘链接:网页链接;

提取码:oj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