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新晋玩家4家核心公司深度分析
kuru / 今天12:24 发布
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是覆盖于机器人表面的智能材料,具备类似人类皮肤功能。能敏锐感知压力、温度、触觉等外界刺激,并迅速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机器人控制系统,并据此做出反应,如调整抓取力度、应对温度变化等。同时,电子皮肤兼具柔韧性与耐磨性,使能适应各种动作和复杂环境。
可以说电子皮肤是让机器成人的核心部件,目前正从单一场景(如机械臂末端)向全身覆盖进化。例如,武汉华威科研发的电子皮肤单只手可集成1000个感应点,能精准感知0.1牛顿的接触力,也就是相当于拿起两张A4纸的力。而未来可能需要覆盖人形机器人躯干、面部等更多部位,传感器数量将呈指数级增长。
早在1月份赛道梳理了电子皮肤的汉威科技、福莱新材等四家公司。目前行业又新晋一批玩家,这期再补充另外4家。不过需声明:本文依据公开信息,仅作产业和公司经营情况科普梳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第一家,祥源新材
国内聚烯烃发泡材料领军企业,以IXPE产品为主导,并积极拓展聚氨酯发泡、有机硅橡胶等发泡材料实现平台化发展。
核心产品为聚烯烃发泡材料,包括IXPE及IXPP,营收占比分别为87%和4%。IXPE即电子辐照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以聚乙烯为主料,加无害辅料,经混合挤塑、辐照交联成网状独立闭孔结构,属高科技高档闭孔泡沫材料,具有高回弹性、耐候性、绝缘性等特点,还能降噪隔音、防水密封、保温隔热,且密度小、易成型。
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内饰、建筑装饰、新能源、医疗和包装等领域。公司在国内领先,尤其高端领域有技术和客户优势:如消费电子领域供华为、小米、OPPO等做手机屏幕缓冲垫,汽车内饰领域为福特、长安、长城等提供皮革装饰衬垫。
同时积极拓展机器人、航空航天、医疗等新领域。在电子皮肤方面,依托发泡材料技术优势,探索将其用于传感器压电功能层,通过添加导电碳浆等助剂,使材料具备压电功能,可精准感知压力、震动,为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及电子皮肤等柔性传感领域提供支持。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材料已有明确布局,产品已进入三花、小米等客户送样阶段。
业绩方面,2021年上市后,受下游需求疲软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净利连续三年下降,
一季度扣非净利小幅增长。
第二家,苏试试验
平台型第三方检测龙头,工业产品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验证与综合分析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可靠性。
业务结构包含试验设备、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服务三大块,营收占比分别为31%、50%和14%。试验设备主要有力学、气候及综合环境试验设备等,用于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产品等领域。试验服务依托设备制造与研发技术优势,提供新能源能效、储能等专业测试服务。
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服务方面,主要提供芯片失效分析、可靠性测试等服务,应用于消费电子、通讯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客户覆盖华为海思、韦尔半导体等头部企业。下游客户还包括科研及检测机构等,整体上电子电器、科研及检测机构、航空航天三大行业营收占比较大。
公司在新兴领域如商业航天、低空和机器人都有积极拓展。商业航天方面,能为卫星互联提供热真空试验系统等,还拥有国际航空航天检测资质,相关技术已应用于中国空间站实验。低空方面,具备全产业链试验验证及分析能力,已为亿航提供服务,并与沃兰特、零重力等有接洽。
在电子皮肤领域,自研发基于石墨烯的柔性应力振动传感器于2017年顺利完成。该传感器耐弯折次数超10万次,具有轻量化、高灵敏度特性,能模拟人类皮肤触觉感知,可检测压力、振动、温度等多物理量,适用于机器人关节动态监测等场景。
此外凭借其多年积累的测试技术与经验,能为电子皮肤的研发和生产企业提供专业的测试服务,但目前尚未直接参与电子皮肤产品的生产制造。
业绩方面,2023年前稳步增长,2024年因下游资本开支需求减少,设备收入下滑,净利下降。
今年一季度,基本与前一年持平。
第三家,聚石化学
国内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制造商,致力于打造全球无卤环保阻燃材料第一品牌,并从材料阻燃性能方向切入电子皮肤。
业务结构上,分为改性塑料、石化材料、精细化工三大块,营收分别占比62%、24%和10%。
改性塑料板块,产品包括粒子及制品,应用于节日灯饰、汽车、新能源电池、家电、电线电缆等领域。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各领域积累了一批国内外优质客户。
石化材料产品主要为液化石油气和聚苯乙烯,包括异辛烷和MTBE,主要应用于汽油添加剂,客户主要有中国石化等。精细化工板块有无卤阻燃剂、磷化学品、日化油脂原料,应用于涂料、改性塑料等领域。同时在安庆投建聚石化学研究院,孵化光刻胶、钙钛矿等新能源及新材料初期项目。
在电子皮肤布局上,公司主要从材料阻燃性能切入。电子皮肤作为机器人外衣,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下,需具备阻燃特性以保障机器人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公司无卤环保阻燃材料有望与其他柔性传感材料复合应用于电子皮肤,提升安全性能。
公司推出的高性能阻燃PC材料,具高韧性、高效阻燃、耐热等特性,可承受125℃高温球压测试不变形,能满足电子皮肤对材料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公司计划引入外部技术团队协同推进,此前已与国内部分头部企业合作,未来有望突破,但目前未披露相关产品。
业绩方面短期不理想,2024年做了资产减值损失,也进行了不良资产剥离,净亏损达到2.36亿。
今年一季度扭亏为盈,小幅盈利600多万,可以参考的是公司做的股权激励,全年盈利目标是5000万。
第四家,申昊科技
长期专注于工业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领域的智能机器人及监测设备,将人工智能、机器人规模化应用于电力电网,还开拓轨道交通、生态环境、水下高端装备等新应用场景。
业务结构上,智能监测检测及控制设备营收占比53%,智能机器人32%,其他业务15%。
公司2007年介入智能电网监测设备领域,业务从固定端在线监测扩展至多场景智能机器人巡检等,辅助、协同、替代人工在高危等环境中对电网设备状态感知、监测、预警。如输电线路机器人可巡检杆塔、绝缘子等,还能搭载除冰、涂覆、散股修复模块,分别实现地线覆冰清除,线路绝缘及防覆冰涂层涂覆,线路散股修复功能。
并进步延伸,拓展更多场景的特种机器人,包括水下机器人、四足机器狗等。特别是水下机器人发展进度较快,自研产品可应用于海洋牧场、海缆检测,能在高度危险环境、被污染环境以及零可见度的水域代替人工在水下,长时间作业。
在电子皮肤上,2021年开始布局。目前完全自产电容式预接触式电子皮肤,已小批量应用于自家操作机器人产品上,实现避障功能保证安全性。以避免机器人在操作执行过程中与人或设备发生碰撞,保障作业安全。同时,也正积极推进下一代集成触觉、压力、温度等多模态感知能力的电子皮肤研发,以契合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场景的应用。
业绩方面,2021年前稳定增长。但传统业务受竞争加大,及目前机器人领域投资较大,近三年亏损逐步加大。
今年一季度,扣非净利亏损4700万
总 结
祥源新材为聚烯烃发泡材料领军企业,探索将材料用于电子皮肤传感器压电功能层,产品已送样。苏试试验是检测龙头,自研柔性应力振动传感器可用于机器人关节监测,还提供测试服务。聚石化学从阻燃性能切入,以高性能阻燃PC材料布局。申昊科技自产电子皮肤用于操作机器人避障,正研发多模态电子皮肤。但相比之前梳理的汉威科技和福莱新材,这4家进度稍慢,且多数业绩不理想。(赛道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