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热点此起彼伏,短线客难度加大
林灵 / 06月17日 17:55 发布
近期市场重心有所下倾,今年的市场主流热点继续处于调整状态,尽管新热点层出不穷,但依靠他们攻克3400点以上的密集压力区并不现实。因此,在这个敏感区域,欲下还上,欲上还下的尴尬局面就经常出现。周二盘中演绎的,依然是这样的情形。
拉锯战中新热点依据消息面不期而至。创新药的连续活跃,来源于药品和耗材集采将可能优化的消息;新消费因泡泡玛特的出海成功而扩展到IP概念全面活跃;油气板块因地缘政治而出现走强形态;脑机接口则因外围市场的火爆,加上我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随后也被市场所全面挖掘。
热点不辍,但持续性相对有限,一方面显示市场人气依然活跃,资金的寻宝动作此起彼伏,市场强势可以得到一定的维持,另一方面却也让投资者的短线操作难度加大。在今年的主流热点陷入较长时间的调整时,是舍弃此前准备长线持有的潜力股,转身加入短线热点行列,还是继续坚持年初长期理念,等待主流热点调整到位后重拾升途?就成了当下投资者颇为踌躇的抉择。
从周二盘面观察,一些被炒高的个股跌势似有加剧的趋势,这也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部分投资者在操作上选择了上面所说的“转身”,即将高位的个股获利了结,转入新热点角逐短线的寻宝游戏。这种现象对行情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能造成原先被认定的潜力股失血,让市场的耐心资本有可能慢慢地“土崩瓦解”,另一方面则造成市场的投机氛围重新抬头,未来行情要向上突破重大压力区,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推动才能顺利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市公司又将很快面临中期报表的考验。我们此前的判断,“地利”对行情尚未达到足以支持市场全面牛市的高度,结构性仍是当前较为确切的行情特征,如此,上档压力可能将会在这个“时间窗口”里悬而不决,而预期中的突破行情就仍需要往后推一推,而这对“耐心”者的心理压力又不免要加重了。
目前两市仍呈现沪强深弱的特征,这与沪市航母型指标股一路稳定向上相关,而买入这一类公司的,以“耐心资本”居多,他们可以称为市场的“稳定器”。不过,若想攻关夺隘,可能最终还需要依靠符合产业升级前景的新质生产力板块的重新发力,这一块我们认为才是行情的“发动机”。他们整体上的调整到位,也就显得极其重要。
指数形态上看,两市在震荡中仍是波浪式向上的行情格局。领先的上证指数能否在本周企稳的基础上重新向上拓展反弹空间,在6月份剩下的交易日里显得较为关键。目前指数月线形态仍处于旗形整理形态中,上证指数需要有效站到3440点以上,才有望宣告这一形态整理的结束。投资者仍须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