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牛到成功工作室

20年证券投资经验,擅长把...


骑牛看熊

拥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投资...


牛牛扫板

高准确率的大盘预判。热点龙...


风口财经

重视风口研究,擅长捕捉短线...


短线荣耀

主攻短线热点龙头为主,坚持...


牛市战车

投资策略:价值投资和成长股...


妖股刺客

职业研究15年,对心理分析...


投资章鱼帝

把握市场主线脉动和龙头战法...


股市人生牛股多

20多年金融经验,工学学士...


蒋家炯

见证A股5轮牛熊,98年始...


快下楼做核酸了!分子诊断会一路长虹吗?

老范说评   / 2022-07-01 08:00 发布

不觉已是新冠肆虐全球的第三个年头了,即使作为直面过“非典”的北京市民,笔者也很难想见疫情能持续如此之久,能如此深刻地改变世界,让如此多人挣扎度日,让如此多行业举步维艰。


当然,这场浩劫也同样催生了一些机会,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背后的体外诊断(IVD)行业无疑就是时代幸运儿。


受疫情需求影响,A股40家IVD公司2021年总计实现营收913.7亿元,同比增长35.2%,归母净利润 293.3亿元,同比增长46.7%。更撩拨资本神经的是,2021年下半年至今多家企业纷纷收获了天量大单,业绩膨胀地令人咋舌,比如2022Q1净利暴增375倍的妖股之王九安医疗(002432)。

快下楼做核酸了!分子诊断会一路长虹吗?

IVD营收总额及增速(分季度) 来源:wind、德邦研究所

上次我们聊过新冠抗原检测,今天就来聚焦核酸检测背后的分子诊断行业。


一、IVD的奶与蜜之地


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大多数临床诊疗都离不开IVD,目前大约80%的疾病诊断信息均要依靠其完成,这也促使IVD成长为医疗器械里最大的细分市场,体量占医疗器械总盘子的13%左右。


IVD的大家庭里技术路径众多,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是国内应用的比较多的几个方向。其中分子诊断是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与方法来对遗传物质结构进行分析,用于诊断疾病与病毒。

快下楼做核酸了!分子诊断会一路长虹吗?

分子诊断定义及应用 来源:中商研究院

产业链方面,IVD的上游主要是试剂原料,包括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分子诊断也不例外。国内已基本实现化学原料国产化,生物原料还主要依赖进口;IVD中游是诊断试剂与仪器设备的生产。由于设备和诊断试剂往往是配套的,所以厂商经常提供优惠条件让下游客户更多地使用自己的设备,以图销售更多的诊断试剂,在试剂侧挣钱。这个关系类似于营销学中吉列剃须刀的故事。国内分子诊断相关上市公司不少,主要有达安基因(002030)、华大基因(300676)、迪安诊断(300244)以及下游方面本次疫情上镜率颇高的金域医学(603882)。

快下楼做核酸了!分子诊断会一路长虹吗?

分子诊断行业产业链图谱 来源:头豹研究院

和其他IVD技术路径相比,分子诊断的技术起点比较高,具有特异性强、检测信息全面且快捷等优势,被公认为增长最快且最具潜力的细分领域。


二、资本汹涌而来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2016年以来是国内体外诊断行业的加速升级时期,在门槛较低的中低端产品市场已经在较大幅度上实现了国产化。具体到分子诊断来说,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规模急剧膨胀,尤其是与新冠核酸检测相关的感染检测板块,从2019年的50亿元直接跃升至2020年的189亿元,不愧是天选之子。虽然2021年起因检测价格骤降和市场竞争愈发充分影响有了一定萎缩但预计未来仍将维持百亿以上的规模。

快下楼做核酸了!分子诊断会一路长虹吗?

中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亿人民币) 来源:头豹研究院

受到高额利润的驱动,国内分子诊断领域突然变得十分拥挤,厂家数量急剧攀升。而且根据IVD学院统计,仅2020、2021这两年,本行业就披露融资数十起,总融资额超过200亿元。由于分子诊断技术相对比较新,国内外企业技术积累不像其他技术路径差距那么大,有机会参照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这或许是各路资本积极布局的深层原因之一。不过外资公司毕竟开拓得早,大医院普遍用的都是进口仪器设备,联系到前文提到过的试剂和设备之间的关系,这种先发优势必将如大山一般长期横亘在国内厂商面前。


况且疫情催生的需求终究有消散的一天,尚蹒跚学步的中国分子诊断行业刚想腾飞就要面临资本催生下的一片红海,这或许不全是好事。卸下天选之子的光环,分子诊断在除了新冠检测之外的方向应用前景如何呢?


三、从蓝图到兑现


分子诊断技术经过三轮技术迭代已经将应用场景从应用最早的传染病检测拓展到了无创产检(替代传统唐筛)和肿瘤检测。

快下楼做核酸了!分子诊断会一路长虹吗?

分子诊断应用场景拓展路径 来源:基业长青经济研究院

首先除了COVID-19之外,分子诊断在感染检测板块还有HIV(艾滋)、HBV(乙肝)、HCV(丙肝)等方向。虽然我国传染病防治水平较高,上述病种整体都呈现稳定乃至下降趋势,但鉴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在渗透率上仍有文章可以做。


无创产前检测因其无创安全、操作便捷、准确率高等优势,已经取代了传统筛查手段成为目前市场上最主要的检测项目。虽然在上一篇关于辅助生殖的文章中(详见这届年轻人太难了!辅助生殖能成吃到人口红利吗?一文)我们对生育率表达保守预期,但更低的预期生育必然会带来更大的优生优育筛查力度。信达证券就颇为乐观地预测无创产前检测这个方向的分子诊断市场未来能突破百亿元人民币。


肿瘤个性化用药是靶向药广泛推广后兴起的应用场景。随着各项肿瘤诊疗方法的不断涌现,对分子诊断的需求也会更加急切和深入。我国肿瘤发病人数在持续提升,分子诊断在这个领域持续增长的确定性还是比较强的。当然也是个听来颇具想象力的方向,但笔者认为技术还远未成熟,在当下就妄谈市场空间有点太早了。


其他诸如一口吐沫测血缘测胖瘦测桃花等名噪一时的概念本文就不多讨论了,毕竟准确性和指导意义在哪儿真是令人挠头,就暂当是科学算命吧。


整体来看,分子诊断在无创产检和肿瘤个性化用药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他方向多在研发和培育阶段,很难讲未来何时技术成熟真能如期兑现业绩。


四、势未起,风满楼


不过围绕行业的长期因素确实值得关注,我们在这儿撇开老龄化等老生常谈的话题,抛出几个和分子诊断更息息相关的事情。


核酸检测想必如今大家都不陌生了,如果细翻咱们的检测记录,可以发现大多数承担检测任务的机构都是第三方医学实验室。

快下楼做核酸了!分子诊断会一路长虹吗?

笔者的某次核酸检测记录

没错,疫情助力下完成了市场教育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就是影响整个IVD行业的首要因素。众所周知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以及患者的流向都是明显头重脚轻的。在医疗机构体系中占比10%的三甲医院提供了50%的诊疗服务。大力推行分级诊疗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受限于基层医疗机构较薄弱的服务能力,患者还是倾向于去大医院就诊。


在医疗资源有限,难以给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太多软硬件支持的条件下,引导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承接基层的检验需求就成了提升基层诊疗水平最可行的方案。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意见》中也提到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学检验等专业机构,能预见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未来能成为中国体外试剂行业的重要下游,改变目前95%都流向医院的市场格局。

快下楼做核酸了!分子诊断会一路长虹吗?

中国各级医院诊疗人次(亿人次) 来源:国家卫健委,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前文提到过分子诊断企业的融资情况,事实上国内IVD企业之间的整合也是愈发频繁。2015年迪安诊断收购了杭州博圣生物25%的股权;2017年旷博生物收购广州精博医学;科华生物投资奥然生物科技,安图生物旋即吃下百奥泰康。各大公司的征伐脚步从未停止过。


这也符合境外IVD行业的竞争态势,全球IVD超过50%的收入都被罗氏、雅培、西门子和丹纳赫这四家紧紧攥在手里,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国内玩家在低中端的泥水里打滚,拼价格拼渠道的时候市场尚能容纳大量竞争者的,毕竟门槛低,一张张面孔来了又去。但往高端化迈进的时候玩家一定是越打越少的,市场一定是越来越集中的。科创板刚开放申请的第一个月内就有四家IVD排队,可见国内厂商规模已经有了明显提升,未来行业竞争格局也注定更加清晰。


如何利用好难得的时代机遇,把天赐的大把现金转化成技术积累以及与国外同行一较高下的勇气,这是国内分子诊断公司迎面而来的大考。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